楊曉燕 熊楚舒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黃岡 438002)
留守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與原因分析※
楊曉燕 熊楚舒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黃岡 438002)
關注留守家庭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責任。高校是培養(yǎng)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搖籃,不僅要引導學生學好專業(yè)知識,提高專業(yè)技能,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其中心理健康是事關人才質量的重要因素,特別是留守家庭大學生這一群體,更要關注其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列出了留守家庭大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從家庭、學校、社會三個主要方面分析了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留守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原因分析
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剩余勞動力涌入城市成為農民工,且數量逐年擴大,截至2014年底,全國農民工總數接近2.74億人。數以億計的農民工身后是大量留守學生,他們大都由祖輩老人代為撫養(yǎng),缺乏親情的溝通和有效的管理,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關注這個群體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共同責任。高校是培養(yǎng)高技能應用型人才的搖籃,不僅要引導學生學好專業(yè)知識,提高專業(yè)技能,更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其中心理健康是事關人才質量的重要因素,特別是針對留守家庭大學生這一群體,更要關注其心理健康教育。
(一)性格有明顯缺陷
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性格內向不開朗。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盡管有祖輩代為監(jiān)管,但畢竟與父母不能劃等號,缺乏一種安全感,遇到麻煩事難以解決、無處傾訴,久而久之內心封閉,不愿與人交流。
二是自卑心理嚴重。一方面,由于父母不在身邊,缺乏有力的依靠和保護,與父母全在身邊的同學相比,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有的甚至自暴自棄、喪失信心;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家庭大多經濟上不寬裕,高額的學費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壓力,加上周圍經濟條件好的同學出手大方、消費超前,也會導致他們心理失衡,產生自卑心理。
三是逆反心理較強。留守家庭大學生大多敏感而自尊,總感到別人在歧視他、欺負他,與人交往時充滿警惕,一丁點的小事都斤斤計較,同時情緒波動較大,遇到事情頭腦不冷靜,暴躁易沖動,對老師、監(jiān)護人及親戚的管教和批評有較強的逆反心理。
四是存在怨父母、怨出身心理。有的學生認為父母沒有能耐而外出打工賺錢,自己因為家里窮、父母不在身邊而被人瞧不起,因此對父母產生怨恨心理,與父母產生心理隔閡,除了伸手要錢,大多數時候不愿搭理父母。
(二)生活環(huán)境不適應
留守家庭大學生性格上的缺陷,使他們與其他同學相比,適應性本來較差,加上進入高校后陌生的環(huán)境、生疏的人際關系、自主安排的學業(yè),都會使他們產生不適應,在實際生活中常出現諸多矛盾。他們既孤獨又有與同學強烈交往的需求,既獨立又有強烈依賴的需求,孤獨、焦慮、不安等情緒包圍的時間長了以后,必然會產生煩躁、失眠等心理癥狀。他們的學習適應也常常會出問題,由于學習內容相對專業(yè)化,學習的深度和難度比以前加大,加上大學與中學的學習方式方法有本質的不同,導致他們中的大多數學習效果不理想,進而產生厭學心理上。同時,激烈的職場競爭,即將畢業(yè)的學兄學姐們在求職過程中到處碰壁的就業(yè)形勢,使原本沒有底氣的他們更加緊張不安。
(三)人際關系不和諧
由于家庭的原因,留守家庭大學生總是害怕被人瞧不起自己,與原有同學圈子交往不多。進入高校以后,人際交往既寬泛又復雜,留守家庭大學生長期處在一種自我封閉、自我心理設防的狀態(tài),更缺乏基本的人際交往知識和技巧,從而出現種種交際心理障礙,包括交往中溝通不夠,關系處理不和諧,有時甚至發(fā)生人際交往沖突等。
(四)性生理與性心理有沖突
這是進入高校這個年齡階段學生的普遍問題,到了20多歲的年紀,大學生性生理基本成熟,渴望與異性交朋友,迫切想得到異性的友誼以至愛情,但由于性心理的不完全成熟,加上留守家庭大學生普遍比較自卑封鎖,不能敞開心扉與人交流,對與異性交往更缺乏自信,對自身的性生理、性心理感到困惑,對性欲、性沖動感到不安,因此十分壓抑、困惑和失落等。這個問題解決得好,將會促進心理朝著健康方向發(fā)展,反之,會產生更大的心理障礙。
分析留守家庭大學生產生諸多心理問題,主要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等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一)家庭方面的原因
1、父母親情缺失。
留守家庭大學生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和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或者被寄宿在親戚家,有的甚至是自己獨自在家,與父母較少交流和接觸,長期缺乏父愛或母愛,無法與同齡人一樣享受父母關愛,或多或少存在著親情饑渴癥。[1]很多學生與父母只是間隔一段時間問候一聲,真正與父母相處時感到生疏冷漠、交流困難。父母親情缺失對留守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性格有缺陷、人際關系不和諧大都與此有關。
2、宣泄煩惱缺乏途徑。
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學習、生活、社會上一些煩心事、煩惱的事沒有傾訴對象,他們又不愿意與監(jiān)護人或老師溝通,有了煩惱憋在心里不說成為一種常態(tài),長期積壓憂郁,必然產生諸多心理問題。
3、監(jiān)管上有盲區(qū)。
隔代監(jiān)護或親戚監(jiān)護最大的問題是,監(jiān)護人只能基本滿足留守學生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起到一個照顧生活的作用,大多只限于吃飽穿暖之類的淺層照顧,很難盡到對學生的教育責任,學習上無人督促,造成自律性缺失。
(二)學校方面的原因
1、對健康教育重視不夠。
當前,絕大部分高校比較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但對于心理問題的關注和教育僅僅停留在表面。學校大都通過舉辦心理健康講座來普及相關知識,學生所了解的知識一些常規(guī)性心理知識,對如何調整自身心態(tài)、解決心理障礙方法不多。有的學校雖然設置了心理健康咨詢中心,但能夠在第一時間獲得有效咨詢的學生并不多,更不談針對留守家庭大學生群體進行深入的心理健康咨詢了。
2、師資力量嚴重不足。
心理健康教育老師應該具備心理學等相關專業(yè)知識,對學生的心理狀況能夠及時了解,并利用心理健康知識予以釋疑解惑。而目前高校的實際情況是,很多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都是半路“出家”,經過短暫培訓和教育后就上崗,沒有專業(yè)的知識背景,對心理學相關基礎知識了解也不多,基本上是憑借人生經驗和個人悟性從事心理健康工作,致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停留在一個較低的水平。
3、健康教育課程設置不科學。
目前,大多數學校沒有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教學課程,當然,也有學校設置了心理健康課,但是將其納入選修類科目,學生普遍對學習這門課程不夠重視,即使有相關心理問題,也不愿意及時向老師尋求幫助。同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還是一種理論性教育,不僅內容比較枯燥,而且與學生實際聯系不夠緊密,缺乏實證性內容,學生有心理問題也解決不好、解決不了,直接導致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不高。[2]
4、針對特殊群體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失。
就目前而言,受思想認識、師資力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大多數學校沒有建立系統(tǒng)的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更別說建立專門的留守家庭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了。
(三)社會方面的原因
1、留守家庭大學生容易受到歧視。
留守家庭大學生在社會上一般都處于弱勢地位,經常受到外界的歧視,他們對社會不信任,就會極端強化自我保護,就像裝在套子里的人,產生孤僻、焦慮、自私、封閉等心理問題。
2、外界的誘惑很大。
目前的社會環(huán)境十分復雜,良莠不齊,留守家庭大學生正處在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卻缺乏父母的引導,加上網吧、游戲廳、歌舞廳等娛樂場所很多,對學生的誘惑力很大,稍稍疏于防范,就會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同時,有些留守大學生自身也有原因,包括孤獨無助而自暴自棄、時刻焦慮不安而不懂調適、依賴心理較為嚴重、過于看重物質生活、得不到家庭溫暖而產生越軌行為等等。
總體而言,留守家庭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不容忽視,學校應長期堅持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定有效的教育措施,為這個特殊群體提供心理健康咨詢服務與幫助,把他們培養(yǎng)成為具有健全人格、較高科學文化素質、較強能力素質的有用人才。
[1]冉超鳳黃天貴: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與成長[M].北京:科技出版社,2008:23.
[2]陳憲章,姜雪鳳.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咨詢的結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15(2):106.
責任編校:饒敏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and Cause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Left-behind Families
YANG Xiao-yanXIONG Chu-shu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Huanggang,Hubei,438002,China)
It's the common responsibility for families,colleges and the society to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those college students who have a lonely childhood at home in the countryside for their parents left for the cities to make a living.College is the cradle to cultivate skilled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It should not only guide students in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skills learning,but also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ivation of non-intelligence factors,amongwhich mental health is a keyelement for the qualityoftalents,especiallyfor the group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left-behind families without parents'supervision.They call for more attention to thei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This paper lists the main ment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left-behind families,and analyzes the causes ofthese problems fromthe aspects offamily,college and the society.
left-behind families;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cause analysis
G441;B844.2
A
2095-7955(2015)06-0084-03
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專項任務項目《高職院校留守家庭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5Z180)。
2015-12-08
楊曉燕,女,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