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民族志與中國人類學研究的新常態(tài)//包智明//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國族整合的未竟之旅:從印度東北部到印度本部//吳曉黎//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清教的流變:美國東鎮(zhèn)一位神教會的約定、政體及其現(xiàn)代轉(zhuǎn)型//龔浩群//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澳大利亞足球運動中的族群政治//楊春宇//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西部民族地區(qū)農(nóng)村不同民族間收入分配的差距及原因//丁賽 李克強 別雍·古斯塔夫森//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托王《謀生訓諭》及其經(jīng)濟思想研究//王來喜//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論西藏藏族婚姻形態(tài)習慣與國家法的會通//李春斌//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非遺”知識產(chǎn)權保護的誤區(qū)與矯正——基于四川省立法與實踐的對比//王黎黎//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民族地區(qū)外來傳統(tǒng)知識開發(fā)中的法律問題研究——以瑪咖為例//田艷 胡曼//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電影人類學引論//鮑江//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日本苗學文獻中的工藝技術深描研究——鳥丸母女探訪貴州苗族染織三十載系//龍宇曉//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治療的整體性:多元醫(yī)療的再思考——基于一個彝族村落的考察//張實 鄭艷姬//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旅游增權、社區(qū)參與和公平感知的關系研究——以四川理縣桃坪羌寨為例//馬東艷//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清代民族地區(qū)圩市發(fā)展中的國家力量——以廣西靈川縣大圩為中心的探討//熊昌錕//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烏桓的三次遷徙與中原農(nóng)耕文化的交融//張慧聰//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初夜權”:一項污名化的所謂土家族土司特權//田清旺//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契丹文皇族“第十帳”及其他//吳英喆 孫偉祥//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語言接觸視域下壯語流音*r的特征分布//韋景云//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蒙古語元音演變的聲學語音學線索//呼和//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元人“蘆花被”同題集詠探析//劉嘉偉//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契丹、女真文論釋碎//王佑夫//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論新世紀少數(shù)民族文學評獎//楊建軍//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漢藏文化藝術交流管窺//嚴艷//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麥積山與敦煌石窟北魏飛天造像色彩研究//鐘國昌//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論高校辦學自主權與民族院校大學章程建設——以中南民族大學為例//陳達云//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4
非正式制度規(guī)約下雙語教育政策執(zhí)行的實踐與思考——來自新疆X小學的調(diào)查//蔡文伯 韓琦//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4
中國周邊安全中的跨界民族問題//曹興//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4
青藏高原作為一個生態(tài)、文化、社會系統(tǒng)——關于藏族的山地民族學分析//馮雪紅 安宇//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4
會期與圣地:人類學視角下的一項考察——以大理周城白族宗教信仰為例//崔應令 陳鑫//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4
民族地區(qū)旅游商品創(chuàng)新開發(fā)研究//洪毅//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4
宋代梅山蠻族屬考釋//張澤洪//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4
城市化維吾爾族居民對雙語現(xiàn)象與雙語教育的認識和評價——基于烏魯木齊//熱孜婉·阿瓦穆斯林 李潔//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4
民族地區(qū)農(nóng)村老黨員生存狀態(tài)的調(diào)查與分析//易新濤 葉均//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4
第二輪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fā)展規(guī)劃中期成效與思考//歐元明//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04
秦漢至南北朝氐、羌部落名號與姓氏研究//楊銘 李鋒//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7
鄉(xiāng)里制度:國家權力在西南民族地區(qū)鄉(xiāng)村社會的深入//李良品 李思睿//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7
近代康藏人物研究現(xiàn)狀與路徑選擇//葉小琴 喜饒尼瑪//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7
涼山彝族傳統(tǒng)漆器手工藝的文化再生產(chǎn)//張建世//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7
彝文經(jīng)籍《指路經(jīng)》的科學內(nèi)涵與文學特色//王明貴 羅曲//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7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彝族畢摩文獻多元傳承方式探索//曲比阿果//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7
色彩中的歷史脈絡和民族審美共性研究//周梅//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7
清代改土歸流后禁止土家族巫舞原因與效果探析//趙玲//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7
超一法師與民國時期漢藏佛教交流研究//王海燕 蒙芳馨//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7
民族認同和國家認同的和諧共生:社會公正信念的作用//周愛保 侯玲 高承海//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7
藏漢大學生死亡焦慮的調(diào)查研究及對生命教育的啟示//楊勛 陶雪燕 程科//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7
論少數(shù)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契合//王嵐//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5/07
裕固族的“葷祭”鄂博//賀衛(wèi)光//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03
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構建國家認同的文化紐帶//沈桂萍//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03
新時期民族工作的指南——學習習近平同志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馬玉堂//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03
民族自治地方單行條例立法檢視——以近三年為樣本//王允武 廖燕萍//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03
改革開放以來新疆宗教事務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綜述//龍群 呂敏//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03
薩赫勒地帶宗教沖突研究——兼論中國民族走廊研究的新視角//裴圣愚//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03
國內(nèi)藏傳佛教判教研究綜述//何杰峰//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03
試論視覺符號在宗教文化傳播中的作用——以東巴教傳播為例//謝丹//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03
上行而下不得效——論明朝對元朝服飾的矛盾態(tài)度//周松//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03
漢民族傳統(tǒng)文化對錫伯族文化建構的影響//關明國//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03
基于服務劇場理論的民族節(jié)慶活動真實性研究//柏豪 蔡禮彬//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03
民族教育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喻永慶//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03
民族地區(qū)學校民族團結(jié)教育實效性的提升//韋蘭明//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03
民族教育優(yōu)惠政策正當性分析——以“少數(shù)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培養(yǎng)計劃”為//朱婉瑩 陽榮威//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03
試析藏族傳統(tǒng)繪畫(唐卡)藝術的幾個審美屬性//格桑卓瑪 楊旦春//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03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永昌縣節(jié)子舞的傳承與保護//李琦//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2015/03
民國時期回族社團與共和政體構建//丁明俊//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交往與交融:洮州常遇春信仰中的族際互動研究//趙利生 陳芳芳//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作物與象征:從依飯節(jié)看仫佬族的人群關系與社會結(jié)構//李鵬//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清代新疆錫伯營生產(chǎn)模式對滿營八旗的示范作用//李建平//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試論西遷及其對柯爾克孜族形成的影響//楊亞雄//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哈薩克族認干親習俗中的“臍帶母親”文化解讀//卡馬力提//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新疆伊斯蘭建筑中裝飾審美的兩極共存現(xiàn)象//左力光//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家庭生計分析:民族貧困問題治理的微觀視角//郝龍//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論伊斯蘭教對新疆民族經(jīng)濟發(fā)展的積極影響//芮國星 袁祖社//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科學理智地深入開展瀕危語言保護的研究//戴慶廈//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論蒙古語中特殊的漢語借詞“biir”“bici-”//李欣 趙杰//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西北漢語方言泥來母混讀的類型及歷史層次//楊蘇平//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沅水流域民族神祇塑像的當代演變研究//鄭先覺 譚必友//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現(xiàn)代傳播媒介對土家族原生態(tài)藝術的涵化//古春霞//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寧夏回族伊斯蘭磚雕藝術傳承及其發(fā)展研究//陸文軍//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中國古代少數(shù)民族文論的漢語表達系統(tǒng)//孫紀文//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中國當代伊斯蘭教民間慈善組織運行機制探析//庾榮//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當代中國宗教管理的缺陷及其創(chuàng)新——以教職人員的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中心//陳曉林 杜海蓉//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民族地區(qū)草地家庭承包經(jīng)營法律制度之檢討//王天雁 哈斯巴根//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15/03
現(xiàn)代民族國家認同的沖突與重構//彭衛(wèi)民 趙春香//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民族鄉(xiāng)撤鄉(xiāng)建鎮(zhèn)、改辦的思考——基于昆明市6個民族鄉(xiāng)的案例研究//王俊//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中國歷史上的民族分類與民族認同//何星亮//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關于“民紀片”幾個問題的考證//郭凈//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藏族村民影像與視覺人類學的核心價值//梁君健 雷建軍//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文化人類學視野下的大理白族佛教法舞研究//王蕙//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民族地區(qū)農(nóng)村經(jīng)濟發(fā)展協(xié)同演進動態(tài)研究//向琳 鄭長德//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沿邊民族地區(qū)跨境經(jīng)濟合作區(qū)研究——以桂越邊域憑祥—同登跨境經(jīng)濟合作區(qū)//詹小穎//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中國沿邊開放中內(nèi)陸邊疆一體化效應研究//梁雙陸 梁巧玲//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
拓跋魏宮廷文化述論//劉軍//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