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南方某離子型稀土礦山的土地復墾

      2015-03-20 07:02:46鞠麗萍祝怡斌
      金屬礦山 2015年9期
      關鍵詞:注液離子型廢棄地

      鞠麗萍 祝怡斌 李 青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北京 100160)

      南方某離子型稀土礦山的土地復墾

      鞠麗萍 祝怡斌 李 青

      (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北京 100160)

      為了更好地開展南方離子型稀土礦山損毀土地的復墾工作,依據(jù)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要求,以某離子型稀土礦山為例,介紹了該類型礦山土地損毀的特點,總結了復墾時序、表土資源剝離和堆存、原地浸礦采場集排水工程、風險金等復墾工程設計特點,并對已損毀土地不同復墾措施進行對比??梢钥闯觯x子型稀土礦山土地復墾方案主要包括擬損毀土地和已損毀土地2大部分。擬損毀土地方面,應結合原地浸礦工藝特點,考慮采場母液滲漏對植物根系和地下水的影響,重視采場集排水工程的修建,增加風險金的提??;已損毀土地方面,應結合礦區(qū)廢棄地現(xiàn)狀,重視已損毀土地損毀特點、程度、面積、立地條件等調(diào)查工作。

      離子型稀土礦 原地浸礦 土地復墾

      我國稀土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80%以上,離子型稀土是我國稀土存在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分布在南方紅壤區(qū),包括江西、福建、廣東、湖南等省[1]。

      離子型稀土礦的開采先后歷經(jīng)了3代工藝。第1代的池浸工藝、第2代的堆浸工藝都破壞整個地表植被,將表土和礦石整體開挖,浸礦結束后將尾砂傾倒堆放,開采之后的采礦和尾砂廢棄地,沒有土壤層,保肥保水能力差,植被立地條件差。1994年以后,逐步推行第3代原地浸礦工藝,該工藝開挖注液井,砍伐注液孔周邊喬灌木,使大片山體成為癩痢山頭[2];此外,浸礦液的注入使附近土壤的理化性質(zhì)受到影響,浸礦液通過毛細作用還可能使植物根系受損,地表植被難以生長,加劇水土流失、山體滑坡風險[3]。

      離子型稀土礦原地浸礦工藝是利用硫酸銨或碳酸銨等化學物質(zhì)將土壤中離子相的稀土元素交換下來,與金屬礦山的傳統(tǒng)露天或井下開采工藝比較,其對土地的損毀具有自身特點。隨著我國環(huán)境保護力度的不斷加大,礦山開始對傳統(tǒng)的第3代原地浸礦工藝進行優(yōu)化。本文將依據(jù)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要求,對某離子型稀土礦山的土地復墾方案進行設計,論述該類型礦山土地復墾方案編制的要點,為同類型離子型稀土礦山土地復墾方案的編制提供參考。

      1 項目概況

      某離子型稀土礦山位于江西全南縣,開采礦種為離子型稀土礦,服務年限12.7 a。區(qū)內(nèi)屬亞熱帶東南季風氣候,年均氣溫為18.9 ℃、降雨量為1 664.9 mm、蒸發(fā)量為1 487.3 mm、風速為1.30 m/s;地帶性土壤為紅壤,地帶性植被為亞熱帶針闊葉混交林,主要植物有馬尾松、杉木等。

      項目共設若干面積原地浸礦采場,4個母液處理車間,4個臨時棄土場,3個表土堆存場,占用土地類型主要為林地。采礦方法為優(yōu)化后的原地浸礦工藝,優(yōu)化前后工藝對比見表1。

      表1 優(yōu)化前后原地浸礦工藝對比

      2 土地損毀特點

      2.1 土地損毀環(huán)節(jié)和時序

      離子型稀土礦開采過程中主要在母液車間建設和原地浸礦采場建設中損毀土地。

      母液車間建設對土地的損毀主要是壓占活動,和傳統(tǒng)礦山無較大區(qū)別,將改變土地原有的地形地貌和土地利用類型,使其完全轉變?yōu)楣さV用地,在第1年建設期內(nèi)全部損毀。

      原地浸礦采場建設主要是修建高位池、注液井、收液溝、外部排水溝、收液井及母液中轉池。原地浸礦采場雖然占地面積大,但采礦時注液井挖掘采用洛陽鏟,避開樹木,只在灌草地上進行建設,不砍伐喬木。注液井挖掘產(chǎn)生的表土和巖石一起裝袋就近堆存在注液孔旁邊;復墾時,注液井周邊裝袋巖土及時回填注液孔,栽植植被。因此,原地浸礦采場的建設主要是注液孔對林下灌草的損毀,對于整體景觀斑塊的破碎度影響不大。原地浸礦采場隨著開采礦段的變化而不斷變化,一個礦段生產(chǎn)完成后,該礦段配套的原地浸礦采場形成廢棄地;損毀時間隨著生產(chǎn)計劃變化,服務期滿時原地浸礦采場形成廢棄地。

      2.2 原地浸礦工藝對植物根系的影響

      原地浸礦采場礦體賦存在表土層1~1.5 m以下的風化殼中,注液時液面控制在表層土壤以下1~1.5 m,一般不會對表層土壤造成明顯的不利影響,但采場母液滲漏可能造成礦塊下游土壤中氨氮濃度的升高,對植物根系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復墾前應開展植被可墾性實驗,選擇合適的栽植植被。

      2.3 原地浸礦工藝對地下水的影響

      原地浸礦工藝不存在傳統(tǒng)工藝中的挖掘、爆破和大規(guī)模的巷道工程,也不存在礦坑涌水現(xiàn)象。采區(qū)注液生產(chǎn)過程中,將浸礦液注入距地表1~1.5 m以下、厚度約10 m的礦層,浸礦層下設有收液系統(tǒng),能夠回收約90%的母液,約有10%的母液損失。這些損失的母液會滲漏進入礦體下層,然后隨地下水進行遷移,可能會污染礦區(qū)附近地下水。

      2.4 原地浸礦采場滑坡風險

      原地浸礦法開采稀土礦,在采場布置網(wǎng)格狀注液淺井,采礦時注入浸礦液,使原來處于包氣帶的松散層處于飽水帶,地層浸潤條件發(fā)生改變,松散層的黏聚力、力學強度和承載力大大降低,松散層的抗剪強度急劇下降,當飽和水位升高到采場可以承受的臨界水位以上時,可能發(fā)生穿井現(xiàn)象和破壞采場整體結構。當山體重力的下滑分力大于滑動面上的抗剪強度時,山體將發(fā)生沉降開裂現(xiàn)象;當下滑分力大于礦石的結構力與礦石滑動的摩擦阻力之和時,山體將產(chǎn)生向下滑動現(xiàn)象[4]。

      2.5 重視已損毀土地

      采礦跡地和尾砂廢棄地是離子型稀土礦區(qū)已損毀土地復墾面臨的主要問題[5]。歷史池浸和堆浸工藝是典型的搬山運動,對礦體進行剝離,挖損形成露天采場,原有的土層及部分風化層被剝離,剩余土壤多為礫石砂土,水土流失嚴重,遺留大片裸露的廢棄地,對礦區(qū)景觀和生態(tài)造成極其嚴重的破壞,是復墾工程實施的難點。因此土地復墾方案編寫時,應借助遙感和實地調(diào)查等手段,查清土地損毀的特點、程度、面積、立地條件等。

      2.6 復墾責任范圍不確定性

      依據(jù)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要求,方案中應“依據(jù)土地損毀分析與預測結果,合理確定復墾區(qū)與復墾責任范圍,應提供西安80系拐點坐標[6]?!?/p>

      離子型稀土礦山的土地復墾責任范圍存在不確定性。原地浸礦采場范圍應與礦體分布范圍一致,但編制復墾方案時,項目處于開發(fā)利用階段,礦體的具體拐點邊界無法給出,實際生產(chǎn)需進行礦體詳勘才能最終確定。另外,原地浸礦采場土地占用是逐年進行,非一次性,每年均需進行細的生產(chǎn)設計。因此,復墾方案編制階段一般無法給出土地復墾責任范圍具體拐點坐標,可參照開發(fā)利用方案圈出大致礦體分布。

      3 土地復墾方向適宜性分析

      根據(jù)《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實務》[7]的極限條件法的三級評價體系,對各單元進行適宜性評價。各適宜類分為1~4級,等級越高,限制程度和復墾難度越大。當適宜類為3級時,即認為該因素為限制性因素;當適宜類為4級時,即認為該土地為暫不適宜類。又根據(jù)適宜類級別將土地質(zhì)量劃分為3等:一等地開發(fā)、復墾和整理條件好,無限制因素,不需或略需改良,復墾成本低;二等地有1或2個限制因素,限制強度中等,需要采取一定改良或保護措施,復墾成本中等;三等地有2個以上限制因素,且限制強度大,需要采取復雜的工程或生物措施,成本較高。選擇的限制因子有地形坡度、地表物質(zhì)組成、排水限制、水源限制、潛在污染物、覆土厚度、灌溉條件、交通狀況等8個指標。復墾單元限制因素等級劃分標準見表2,依據(jù)三級評價指標體系對礦山各場地進行限制因素適宜性評價,評價結果見表3。

      表2 復墾單元評價限制因素等級劃分結果

      4 土地復墾工程設計技術特點

      4.1 復墾時序特點

      原地浸礦采場實施邊開采、邊復墾的計劃。原地浸礦采場由于僅損毀少量林下灌草,基本保持了原地貌及原來的植被水平。復墾僅需對其注液孔進行回填,栽植灌木。每個開采礦段原地浸礦工藝的生產(chǎn)周期為2 a左右,第3年開始復墾工作,即第1年開采的礦塊在第3年完成生態(tài)恢復。

      礦山服務期滿之后第3 a左右進行所有母液處理車間的生態(tài)恢復。

      4.2 確保表土資源的保護和利用

      表土是土壤的最上層,是土壤中有機質(zhì)和微生物最集中的地方,是最重要的資源。表土的利用是在動工前將土壤分層剝離保存,復墾時再將土壤分層回填加以利用。這樣土壤的理化性質(zhì)、營養(yǎng)元素以及土壤中的植物種子庫、微生物、動物等受到的影響最小,是一種常用且最為有效的措施[8]。表土剝離、堆存和利用是當前礦山土地復墾工程的標準程序。

      表3 各單元限制因素適宜性評價結果

      注:其他限制因子為排水條件季節(jié)性洪澇或季節(jié)性積水,可以采取防洪、排澇措施加以改良;土源保障率為80%~100%;無潛在污染物;需抽水灌溉;交通不便,不便攀爬。

      離子型稀土礦山,原地浸礦采場注液孔打孔后表土裝袋就近堆存,不進入表土堆存場,待浸礦結束后,及時回填復墾;其表土剝離和主體工程巖土挖掘工作緊密相連,可不作單獨設計。母液車間的表土資源必須進行剝離、堆存,這是母液車間廢棄后和早期歷史遺留廢棄地復墾的最重要土源。一般情況下,母液車間剝離表土不能保證母液車間廢棄后和歷史遺留廢棄地整體覆土,可以采用穴狀覆土等覆土方式,其規(guī)格標準可參考《LY/T 1607 造林作業(yè)設計規(guī)程》[9]。

      4.3 重視原地浸礦采場集排水工程

      復墾工程應重視和充分利用已形成的采場集排水工程。高位池和母液中轉池采用半挖半填方式,開挖的土方形成擋土坎堆置在水池四周;采礦結束后,可作為蓄水池對苗木后期進行澆水養(yǎng)護。內(nèi)部避水溝、外部排水溝及收液溝挖掘后采取漿砌石砌筑,礦山服務期滿后作為山體永久排水溝;收液井在礦山服務期滿后作為地下水質(zhì)長期監(jiān)控井。

      復墾時,在礦塊下游增設水力截獲井,對可能污染地下水的母液進行截獲。截獲井主要布置在礦塊下游較平坦處,揭穿微風化層,截獲井的具體位置、數(shù)量及運行時段根據(jù)礦塊的工程地質(zhì)和水文地質(zhì)的詳細勘察資料進行詳細設計,在開發(fā)利用階段一般不能確定。當采取清水清洗與水力截獲措施后,在抽水井布局合理和一定抽水量條件下,礦區(qū)開采后地下水的污染濃度顯著減低,截獲線外氨氮和硫酸鹽含量基本可以達標,超標范圍基本可控,礦區(qū)內(nèi)污染物不會遷移出礦區(qū)邊界,對礦區(qū)下游的地下水的影響較小。

      4.4 結合實際考慮原地浸礦采場滑坡風險

      礦山應采取措施預防原地浸礦采場崩塌滑坡的危害,常見措施如下:

      (1)注液井中注液面要嚴格控制在表土層以下,禁止浸礦液注入表土層與全風化層的過渡帶中。

      (2)原地浸礦采場開挖內(nèi)部避水溝,保證地表徑流能順利排出,防止地表徑流進入集液溝;原地浸礦采場山腳處開挖收液溝,作為地下水的排泄出口,將地下水位的升高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

      (3)選擇不同高度的注液井作為水位監(jiān)測孔,加強地下水位監(jiān)測系統(tǒng)的觀察,及時掌握采場內(nèi)地下水位上升情況。發(fā)現(xiàn)液位超常,地下水力坡度大于預計坡度,應減少注液或停止注液。

      (4)原地浸礦結束后,及時回填注液孔和收液巷道,減少大氣降水沿注液孔匯入山體,消除閉礦后采區(qū)發(fā)生滑坡、坍塌等地質(zhì)災害隱患。

      4.5 重視風險金預算

      離子型稀土礦山原地浸礦采場存在滑坡風險,土地復墾預算時應設立適量的風險金,可參照已編制的地質(zhì)環(huán)境保護與恢復治理方案,考慮原地浸礦采場滑坡和植被栽植風險,根據(jù)經(jīng)驗預存一定風險金。

      4.6 已損毀土地復墾工程措施

      該類型廢棄地,植被立地條件較差,土地復墾不宜進行化學改良。長期或大量使用石灰等化學物質(zhì)會引起土壤板結,還會引起土壤中鈣、鎂、鉀等元素的平衡失調(diào)。

      一般復墾工程措施為土地整理+覆土+植被恢復,其關鍵在于尋找土源和確定覆土的厚度與方式。首先對礦區(qū)進行土地整治,整理為梯田或塊狀土地。通過整地、降低坡度、設置排水溝等措施,減少水土流失。然后根據(jù)擬損毀土地的表土資源量確定覆土方式,一般表土資源量不足以整體覆土,常采用穴狀覆土等覆土方式。最后因地制宜地選擇植被進行復綠。復墾植物優(yōu)先選擇耐旱、耐貧瘠、根系生長迅速的物種,比如禾草和豆科植物,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并耐貧瘠,能有效改善土壤的微域環(huán)境,促進其他植被的生長[10]。同時,植被群落構建時應貫徹喬、灌、草復層混交思想,以增加物種多樣性和系統(tǒng)層次結構[5]。

      該類廢棄地植被恢復一般應提前開展可墾性實驗。目前江西贛州部分地區(qū),歷史堆浸池工藝破壞的廢棄地已開展可墾性實驗,可以借鑒。主要有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植被恢復、植被恢復、土地開發(fā)等四類,如表4,選擇植被主要為竹柳、油桐、石楠、馬尾松、彎葉畫眉草等,可以看出土地整理+植被恢復是比較好的土地復墾措施。

      表4 不同復墾措施對比

      5 結 論

      可以看出,離子型稀土礦土地復墾方案主要包括擬損毀土地和已損毀土地兩大部分復墾方案的編制。擬損毀土地方面,應結合原地浸礦工藝特點,考慮采場母液滲漏對植物根系和地下水的影響,重視采場集排水工程的修建;同時采場存在滑坡風險,應增加風險金的提取。已損毀土地復墾方案編制時,應結合礦區(qū)堆浸池工藝廢棄地破壞現(xiàn)狀,重視已損毀土地損毀特點、程度、面積、立地條件等調(diào)查;其復墾工程措施開展時,首先確保擬損毀土地土源的剝離、堆存;其次根據(jù)土量確定已損毀土地覆土和整地方式;最后要求企業(yè)開展可墾性實驗,保障廢棄地復墾。

      [1] 池汝安,田 君.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評述[J].中國稀土學報,2007(6):641-650. Chi Ru′an,Tian Jun.Review of weathered crust rare earth ore [J].Journal of the Chinese Rare Earth Society,2007(6):641-649.

      [2] 廖振楠,何 文,劉洪興,等.龍南離子型稀土礦山地質(zhì)環(huán)境質(zhì)量評估研究[J].有色金屬科學與工程,2014(4):106-111. Liao Zhennan,He Wen,Liu Hongxing,et al.Quality assessment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of ion-absorbed rare-earth mine in Longnan County[J].Nonferrous Met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14(4):106-111.

      [3] 陳 韜,李 盼,梁惕平.離子吸附型稀士原地浸礦對環(huán)境現(xiàn)狀的影響[J].中國科技博覽,2012,34:175-176. Chen Tao,Li Pan,Liang Tiping.Environmental impact from lixiviating mineral at the original place for ionic rare earths[J].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2012,34:175-176.

      [4] 羅才貴,羅仙平,蘇 佳,等.離子型稀土礦山環(huán)境問題及其治理方法[J].金屬礦山,2014(6):91-96. Luo Caigui,Luo Xianping,Su Jia,et al.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reatment measures in ionic-type rare earth mine[J].Metal Mine,2014(6):91-96.

      [5] 周 丹,羅才貴,蘇 佳,等.離子型稀土礦區(qū)土壤生態(tài)恢復[J].金屬礦山,2014(10):103-109. Zhou Dan,Luo Caigui,Su jia,et al.Soil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ionic rare earth mining area[J].Metal Mine,2014(10):103-109.

      [6] 國土資源部.TD/T1031.1-2011 土地復墾方案編制規(guī)程第1部分:通則[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1. Ministry of Land and Resource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TD/T1031.1-2011 Regulation on Compiling Land Reclamation Plan,Part 1:General Rules[S].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2011.

      [7] 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復墾方案編制實務[M].北京:中國大地出版社,2011. China Land Consolidation and Rehabilitation.Land Reclamation Design Practice[M].Beijing:China Land Press,2011.

      [8] 陳義群,董元華.土壤改良劑的研究與應用進展[J].生態(tài)環(huán)境,2008(3):1282-1289. Chen Yiqun,Dong Yuanhua.Progress of research and utilization of soil amendments[J].Ecology and Environment,2008(3):1282-1289.

      [9] 國家林業(yè)局.LY/T1607—2003 造林作業(yè)設計規(guī)程[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4.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LY/T1607-2003 Design code for afforestation operation[S].Beijing:Standards Press of China,2004.

      [10] 張鴻齡,孫麗娜,孫鐵珩,等.礦山廢棄地生態(tài)修復過程中基質(zhì)改良與植被重建研究進展[J].生態(tài)學雜志,2012(2):460-467. Zhang Hongling,Sun Lina,Sun Tieheng,et al.Substrate amelioration and vegetation reconstruction in ecological remediation of abandoned mines:research advances[J].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2012(2):460-467.

      (責任編輯 羅主平)

      Land Reclamation Plan of an Ionic Rare-earth Mine in Southern China

      Ju Liping Zhu Yibin Li Qing

      (BeijingGeneralResearchInstituteofMining&Metallurgy,Beijing100160,China)

      In order to better conduct the land reclamation plan of ionic rare-earth mine in Southern China,characteristics of land destruction was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land reclamation plan on compiling regulation.Taking an ionic rare-earth mine as a case,the land destruction of this type of mine was introduced,and th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in reclamation time sequence,overburden stripping and stockpiling,in-situ leaching mining stope drainage engineering,risk fee,etc were summarized,comparison between different reclamation method was conducted.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ionic rare-earth reclamation includes two areas:land that will be destroyed and that have already been destroyed.For land that will be destroyed,influence of leaching solution leaking on plant roots and groundwater was considered combined with in-situ leaching characteristics,and water collecting and drainage system and extracting risk fund should be emphasized; For land that have already been destroyed,investigation on characteristics,degree,size and site condition of land being damaged should be made,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bandoned mining area.

      Ionic rare-earth mine,In-situ leaching mining method,Land reclamation

      2015-05-21

      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yè)科研項目(編號:201211045)。

      鞠麗萍(1986—),女,工程師,碩士。

      X5,X45

      A

      1001-1250(2015)-09-161-05

      猜你喜歡
      注液離子型廢棄地
      扣式電池自動注液機方案設計
      今日自動化(2023年7期)2023-11-23 15:01:00
      新型蠶蛾研磨批量自動加注器的研發(fā)應用
      “疊壓供水”技術在地浸采鈾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鈾礦冶(2022年4期)2022-11-11 08:03:46
      金屬礦山廢棄地分析及植物修復技術研究
      非離子型水性環(huán)氧樹脂制備及其改性乳化瀝青性能研究
      石油瀝青(2018年3期)2018-07-14 02:19:18
      礦山廢棄地分析及生態(tài)環(huán)境修復技術研究進展
      CT增強掃描注射碘對比劑的觀察與急救護理
      保健文匯(2017年4期)2017-11-03 09:18:57
      基于墑權的屬性識別模型在采煤廢棄地肥力評價中的應用
      離子型與非離子型分散劑對碳纖維在油性材料中分散性能的影響
      中國塑料(2014年9期)2014-10-17 02:48:28
      冶山鐵礦區(qū)部分廢棄地整治方案研究
      金屬礦山(2013年11期)2013-03-11 16:55:14
      吉木乃县| 梓潼县| 东海县| 象山县| 彰武县| 崇信县| 乌兰察布市| 墨竹工卡县| 广水市| 瑞金市| 三门峡市| 昌乐县| 黎城县| 汾西县| 抚顺市| 高州市| 嘉义市| 禹城市| 神木县| 上虞市| 虹口区| 嘉鱼县| 如皋市| 潼关县| 兴城市| 达州市| 策勒县| 霞浦县| 游戏| 阿拉善右旗| 衡山县| 甘肃省| 闸北区| 舟曲县| 革吉县| 玉龙| 塔城市| 长宁区| 周宁县| 永州市| 綦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