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書滿
你想出國嗎
——關注初中生“留學熱”
黃書滿
近年來,中國赴美留學學生的數(shù)量增長迅猛,其中,初中生數(shù)量5年增長100多倍。美國國土安全局表示,2006年,有65名中國初中生在美國留學,2011年上升到6725人。從2010年到2011年,中國籍高中生在美人數(shù)則接近2.4萬。有人說,中國的應試教育和高考壓力促使一部分初中生選擇留學,而“年輕化”日趨明顯,堪至一些小學生也早早地跑到了國外。
2015年,我們該如何應對?不久前,筆者對一部分初中生、家長、老師、留學專員等做了一次調(diào)查采訪。
張婧一(初二學生):我覺得出國挺好的,既能開拓視野,又能接受西方文化,還能感受到不同的生活方式。我身邊就有很多人出國留學,從他們身上,我看到了不一樣的教育。表姐還沒讀完高中就申請美國大學,她是學校的學生會主席,不僅多才多藝,還獲過很多獎,參加過很多社會活動,而美國大學又很看中這些,所以她很順利地被賓夕法尼亞大學錄取了。表姐出國時,我還沒上初中,當時覺得她特別了不起,也希望自己能像她一樣到國外去學習。而她每次回國后都能給我?guī)硪环N全新的感覺,給我講了很多國外見聞,使我對之充滿向往。
梅馨竹(初二學生):翻開中國人物事跡譜,很多名人志士都留過學,接受過西方教育。所以,我覺得留學對于個人成長是有必要的。但是,我不贊同小學生和初中生留學,畢竟年齡太小了,很難在國外獨立生活。前年,媽媽同事家的哥哥出國了,當時我特別羨慕,也盼自己能出去見世面。可沒多久,那位哥哥就回國了,又回到原來的中學讀書。媽媽說他總想家,在那邊待不下去了。一去一回,不僅花了很多錢,還給他的身心帶來不利的影響,與其這樣,還不如老老實實地守在“家門口”呢。
許祉赫(初三學生):很多學生都想出國,但這個愿望并不那么好實現(xiàn)。首先,你家具備一定的經(jīng)濟實力嗎?沒有足夠的資金儲備,出國只是一句空話。另外,你的英語水平過關嗎?出國了,整天要接觸外國人,如果存在語言障礙,既不能很好地學習,也不能安心地生活。所以說,那些英語薄弱的學生還是打消出國的念頭吧,在國內(nèi)讀高中上大學不也挺好的嗎?
江珊(初三學生):如今,留學已不是一個新鮮詞匯,而中學生留學也很普遍,我身邊就大有人在。雖然留學有諸多好處,但我覺得初中生還要慎重考慮,畢竟這是人生大事。出國了,就意味著離開父母,離開熟悉的生長環(huán)境,這對于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zhàn)。而語言是第一關,你的英語口語夠流利嗎?你的自理能力夠強嗎?如果家里沒有足夠的錢,那也出不了國……
蔣羽涵(初三學生):現(xiàn)在留學很熱,很多家長認準了這條路,并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國外。他們的想法是好的,畢竟國外的教育水平優(yōu)于國內(nèi),但是孩子本身具備留學的潛質(zhì)嗎?很多國外學校都有申請程序,并舉辦入學考試,即使這些都通過了,但對國外的生活節(jié)奏和生活方式是否適應呢?有人說,那就入鄉(xiāng)隨俗唄,話雖然這樣說,但好與壞只有親歷了才知道。其實,我不建議初中生留學,年齡再大點也許更好吧。
董雅君(學生家長):關于留學,我覺得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待,既要看到它的好處又要注意它的弊端。像美國、英國、新西蘭、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的教育更先進,更具人性化,但這并不能否定國內(nèi)教育的優(yōu)勢。由于國情不同,教育體制也有所區(qū)別,在傳統(tǒng)模式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人,照樣不比“海歸”差多少?,F(xiàn)在,很多家長想把孩子送到國外,甚至連小學都沒讀完就送出國了。出國雖然好,但也需理智對待,比如孩子的自控能力、適應能力、語言能力等是否過關;而孩子一旦出國了,家長更要做好各種準備,比如學費、孩子的安全等問題。
張?。ǖ掠蠋煟菏紫?,我們得肯定西方教育的合理性,那里的學生除了學習我們通常所理解的知識之外,還接受情感教育、藝術教育和美學教育,而這些都有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特征。相比之下,中國教育恰恰缺少這些,而把應試放在第一位。大學錄取只看成績,這就給學生帶來很大壓力。分數(shù)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而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出國,也出于這一點的考慮。但是,留學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一般家庭無法承受。而且,像美國這樣的國家,社會自由度比較高,很多人配有槍支,無形中給人身安全帶來隱患。所以,我建議那些打算出國的學生一定要考慮周全,而一些年齡小的孩子更不宜出國,若出國也要有家長陪同。
杜鵑(留學專員):留學是受教育的一種方式,但選擇也要有針對性,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般來說,初中生若選擇留學,大都在國外讀完高中和大學,甚至獲得更高的學歷,因此選擇國家時要有一個長遠的計劃。以美國為例,這是一個包容多元文化、鼓勵創(chuàng)新的國家,如果你活潑開朗,喜歡運動,就比較適合來這里讀書。而英國教育歷史悠久,學術氛圍濃厚,是培養(yǎng)紳士和淑女的最佳去處,如果你從小安靜,喜歡看英國小說或戲劇,那就去英國留學吧。當然了,如果你成績足夠好,又有很強的涉交能力和組織能力,完全可以申請獎學金,如果成功了,會給家里節(jié)省一大筆開銷呢。
從留學動機上看,很多家長把孩子送出國,是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而海外基礎教育包含更多的“知識以外”的東西,讓孩子在玩中學,得到更多的鍛煉。一位在美國讀小學的學生說:“我們每天上9節(jié)課,每節(jié)課35分鐘,課堂比較自由,課后作業(yè)也很少……學校還設置了音樂、美術等課程供大家選擇,老師還經(jīng)常帶我們參加實踐活動?!钡拇_,美國孩子的上課時間將近1/3在博物館或戶外度過,查資料,聽講解,做手工;或者,老師帶領孩子去一個風光很好的小鎮(zhèn)調(diào)研地形、氣候等,回來后寫一篇課題報告。相比之下,中國孩子從五六歲起就被戴上“枷鎖”,報特長班,學習學前內(nèi)容;上了小學和初中,各種補課一應俱全,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有些家長還跟風,看到人家的孩子學奧數(shù)也逼自己的孩子去學,看到人家的孩子學圍棋便給自己的孩子報興趣班,甚至效仿別人將孩子送出國。
“望子成龍”是中國家長的普遍心理,他們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高人一疇,給孩子成長創(chuàng)造更好的環(huán)境,但也要選擇適合孩子的途徑。一位姓孫的學生讀初三,學習成績一般,英語水平也不高,家長卻幫她申請了新西蘭的一所高中,該高中對小孫進行了面試。小孫的聽力和口語表達都很差,在簽證方面遇到很大阻力。后來,家長領她去培訓機構“充電”,并費了幾番周折后,才使她拿到了那所高中的錄取通知書。有了“出門證”就完事大吉了嗎?小孫說,自己剛到新西蘭的時候非常想家,吃的也不和胃口,整個人瘦了一圈兒。對于未來,她也很迷茫,在這里讀完高中以后,將來選擇什么樣的大學,是繼續(xù)留在新西蘭還是回國,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她。雖然新西蘭的各種政策都比較優(yōu)越,但是長居海外的思鄉(xiāng)之愁也正是小孫所擔心的。最近,在國企工作的李女士正急于出售一套房子,以便籌錢去美國陪讀?!芭畠撼鰢肽?,上次見面時,她瘦了10多斤,而且每次通電話女兒都哭得不行。她想家,想讓我過去陪著。我已經(jīng)向公司提出辭職,正準備去美國呢……”可憐天下父母心,為了孩子可以舍棄一切,而孩子的未來呢?在家長的精心設計下,一些孩子也許會事業(yè)騰達,一些孩子也許會成為“雞肋”……
近年來,中國留學低齡化的趨勢日益突出,并有迅速發(fā)展的勢頭,尤其是“美國熱”,一直在中國留學市場持續(xù)升溫。然而,中小學生在自我管理、情緒調(diào)整能力等方面均不夠成熟,遇到問題時無法自我調(diào)控,容易出現(xiàn)曠課、早戀、人際關系緊張等問題,其背后存在不可回避的隱憂。所以,家長在幫孩子做選擇時一定要謹慎。給孩子申請留學時,家長要先看看孩子的自身條件,比如學習狀況、英語水平、自理能力,以及能否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等。有些孩子依賴性很強,離開父母就無所適從,這樣就不宜出國。
如果選擇留學,家長要為孩子做那些準備呢?首先,要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雖然申請美國高中的學生在國內(nèi)不用參加語言考試,但是語言能力也不能忽略,因為語言是溝通的工具,若不過關將無法適應國外的生活。其次,家長要為孩子準備一定的留學資金,也就是留學保證金,這部分是在銀行定期存款的,在滿足了要求的時間內(nèi)才能作為留學保證金使用。再次,家長還要及時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出國前的心理狀態(tài),并收集相關資料,給孩子介紹國外的生活習慣和民風民俗。與此同時,還要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讓孩子了解申請國家的法律法規(guī)。
為了讓孩子盡快適應海外生活,很多家長都愿意讓孩子住在寄宿家庭里。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在一個屋檐下生活的雙方難免產(chǎn)生摩擦,主要體現(xiàn)在飲食、交通和交流三個方面。所以,家長要培養(yǎng)孩子“提前告知”的習慣。在國內(nèi),孩子外出時一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比如公交車、地鐵等,而美國孩子主要是私家車。所以,中國孩子在寄宿時應主動適應以私家車為中心的交通方式。有時候,中國孩子不善于提前告知,甚至會忘記告訴寄宿家庭何時用車,會經(jīng)常使雙方都很尷尬。事實上,寄宿家庭是愿意為中國孩子安排出行的,只是他們更習慣于被“提前告知”。在飲食方面,中國孩子有“早吃好、午吃飽、晚吃少”的習慣,且食物總要先加熱;而在美國常見的午餐多為冷食,比如麥片、沙拉、三明治等,晚餐才是一天中最重要的。所以,中國孩子剛?cè)サ臅r候會很不適應,甚至會認為寄宿家庭對他們不夠關心。其實,寄宿家庭提供冷食并非對他們不在乎,而是習慣了這種飲食方式。另外,中國孩子在寄宿時還要注意表達意見的方式。在國內(nèi),人們說話講究分寸,“話到嘴邊留半句”,而美國人更喜歡直截了當?shù)匕l(fā)表不同意見。當發(fā)生沖突時,中國孩子擔心公開討論會讓寄宿家庭難堪,無法保持平和的關系,于是他們想更換住家,但又沒有“直接公開”地說出來,這就會使寄宿家庭的主人非常沮喪,因為他們不知道問題出在哪里。
近年來,留學低齡化日漸明顯,很多學生沒讀完初中就求學于海外,其利弊關系是有目共睹的。孩子適應與否還需用實踐去檢驗。但有一點不能忽略,過早地將孩子送出國,接受西方教育,將使他們淡化傳統(tǒng)文化,疏遠地域親情。其實,成才之路千萬條,不留學照樣也能成功!
又一年“出國季”,家長要慎重,更要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