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馨遙
(重慶工商大學 派斯學院,重慶 401520)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書法教學,指的是以硬筆書法教學為主線,借助教師講解、課堂展示、學生臨摹描寫等方式,進一步提升外國漢語學習者書寫能力和對書法掌握能力的教育教學,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外國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特別是語言文化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相融魅力。書法文化是一種輻射性和藝術網絡架構極強的文化,在實際的推進過程中,其與繪畫、雕塑乃至服裝、裝潢設計等等都有著較為緊密的聯(lián)系,上個世紀中后期,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愈發(fā)多的書法家開始走向世界,更對世界藝術產生了較為強烈的影響。舉例來說,1985年,紐約舞團在著名舞蹈家納哈林的率領下在北京演出了極具書法特色的“墨舞”,讓更多的國際友人欣賞到了活靈活現的中國書法藝術,更展現了中國書法的相融魅力。[1]
創(chuàng)新魅力?,F代書法在發(fā)展過程中,開始逐漸走出了原有的框架結構,更讓大批的藝術家在實際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獲得了極強的靈感;同時,中國書法亦在實際推進的過程中汲取到了世界文化的真諦,呈現出了現代化、國際化的發(fā)展趨勢,在韓國和日本,很多學者已經開始了漢字書法與本國文字創(chuàng)新的融入工作。
品德魅力。書法教育,其內容不僅僅是對書法筆畫及書寫的引導,更在于對中國文化精神的傳承教育。比如王羲之的洗硯池蘊含的堅持不懈精神、虞世南被中畫腹勤奮刻苦的精神,都是可以在現代漢語書法教學中可以進行擴展的素材,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實現對于外國留學生的感染,幫助其塑造人格,傳播中華文化。
漢字書法教學在實際教育教學的推進過程中,依托的是教師(或者視頻、圖片)直觀展示的基本方式,學生也可以借助字帖來對漢字書法作描摹。這種教學方式,使得外國學生能夠“近距離”感觸漢字,在極大程度上改變了原有的外國學生首次接觸漢字時無從下手的尬尷局面,轉而使外國留學生能夠在親筆臨摹過程中感受到漢字的形式美和結構美,進而不斷提升學生對于漢語學習的興趣和專注度,進一步提升其漢語學習能力和掌握水平。
外國人學習漢語,在極大程度上是由于喜愛中國文化、對中國文化感興趣。正是他們對中國文化有向往,他們才有了對漢語學習的現實動力?;谶@種現實背景,筆者認為,在現實對外漢語教育教學過程中融入書法教學,并輔助以書法背后的故事和精神教學,能夠在極大程度上實現提升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又進一步提升其對于中華文化的了解,進而促進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國學藝術的傳播,呈現出漢語教育教學一舉多得的良好發(fā)展態(tài)勢。
對外漢語教育教學過程中書法課程的設置,具有實際教學性和藝術性的雙重特征,在教學效果上的特征極為明顯。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對外漢語的書法教育過程中,受眾不是中文的母語者,其初步目標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能夠通過現場書寫、視頻觀看等基本方式,指導學生逐漸掌握漢語書法書寫過程中筆畫的行進方式,使之掌握漢字書法書寫過程中初步的運筆方法,在潛移默化中讓外國留學生能夠逐漸感受到中國漢字、中國書法的美妙之處與魅力所在,真正培養(yǎng)其對于漢字書寫的強烈興趣;
其次,通過聘請專家指導、教師現場書寫等方式,能夠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觀察到漢字書寫的過程,引導其深入觀察,近距離審美,從而提升其對于漢字的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進一步促進針對留學生本身的語言教學。
最后,書法是中華文化在藝術形式上的巔峰之作,很多留學生通過對書法的觀察、對漢字書寫的深入學習,能夠在極大程度上更加關注中國漢字背后蘊含的深刻內涵,更加了解中華文化本身的魅力,因而樂于傳播中國文化,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中國漢字有別于外國語言的字母組成,是由若干不同的筆畫組成的,基于這種整體漢字結構,外國學生在學習中國漢字時,首先就要進行漢字筆畫的學習。
一是筆畫的教學。橫、豎、撇、捺、點、提、折、鉤是漢字最為基本的筆畫構成,不同的漢字,對于漢字的需求程度不一,而漢字的基本筆畫在實際書寫的過程中,是根據漢字構成的不同而會產生“變種”的。對外漢語教學者在實際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對偏旁部首的類型化、綜合性教育,教育要全面、例子要豐富,這往往能使得外國留學生對于筆畫的掌握更加深刻。
二是偏旁的教學。漢字的偏旁是漢字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往往是由于某一字體變形而來,在漢字構成中往往有著形聲、象形的含義。一般來說,漢字的偏旁主要有人字頭、山字頭、雨字頭、草字頭、廣字頭、竹字頭;單人旁、雙人旁、立刀旁、提手旁、木字旁、女字旁、豎心旁、火字旁、絞絲旁、口字旁、金字旁、三點水、方字旁、蟲字旁、走之旁、反犬旁、反文旁、門字框、四點底、心字底皿字底等等。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對學習者采用循序漸進的基本方式,教學內容不宜一時太多,每節(jié)課3-4個部首講解為宜;另外,在教育教學的實際推進過程中,對外漢語教學者要特別注意教案的連貫性和延展性,可以采用歷史脈絡的發(fā)展方式進行教育、亦可以采用漢字演變過程的方式進行文化普及。[2]
三是漢字的結構規(guī)律教學。漢字書寫的過程,不是單純的筆畫堆砌的過程,而是結構構架的“建筑”過程——在實際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對漢字美觀度的關注,可以采用類比教學的方式,對比正常結構與非正常結構漢字的美觀度,使學生在直觀中直接體悟漢字的結構之美。
教學原則是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遵循的基本行為準則。對外漢語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當將教學原則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之中。需要注意的是,這里所提及的教學原則,是指第二語言教學的基本原則。
一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基本原則。對外漢語教師在教育教學備課過程中,要對課堂提升預見性,能夠針對學生的特點進行課程配置,以便充分調動學生對于漢語及書法學習的興趣,能夠通過合理的課程配置,讓學生在漢字紛繁復雜的筆畫變化過程中,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感受到漢字的獨特韻味,培養(yǎng)起書寫的強烈興趣。
二是讓學生多感官參與的原則。多感官的教育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漢語學習、書法書寫的整體積極性,更能夠使之在動手、動腦的雙重過程中逐漸增加對漢語漢字的理解能力,也能促進教學任務的實現。
三是以教師為主導的基本原則。教師是課堂教育教學的中心,更是外國學生在書法學習、漢字掌握過程中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在教案設計中,教師要特別強調自己的引導性地位,能夠充分調動課堂秩序,引導留學生探索思維,積極發(fā)現留學生本身的優(yōu)點與不足之處,采用鼓勵、贊揚等方式,不斷激發(fā)外國學生學習的熱情。
四是師生互動,教學相長的原則。在課程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對于師生之間的互動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可以借助教師現場板書、觀察研究名家作品等基本方式,讓學生在實際學習研究的過程中悟出書寫的方法;同時,要特別注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相互溝通和聯(lián)系,可以在學生進行一部分書寫聯(lián)系之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互評與探討,借助這種方式不斷激發(fā)學生的主動認識,帶動其主動分析,進而實現課堂活躍度的提升。
五是方法適宜的原則。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方式,在對外漢語書法教育教學的過程中稍顯不足,在教案設計的過程中,教學者應當從實際情況出發(fā),結合對外漢語教學的基本特點,連同書法教學的基本內容,適當引用新媒體教學法,更加直觀地展現漢字書寫規(guī)律,這便是適宜方法的真諦。
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特別注意對于教育教學方法的應用,具體來說,其應用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法:
首先是教授法和示范法的綜合應用。講授法是對外漢語教育教學的傳統(tǒng)方法,在講解時,教師要言簡意賅,突出重點;而在示范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對自身的書法能力進行提升,且要注重動作稍慢,能夠便于學生模仿和理解。
其次是觀察法和實踐法。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觀察引導,并逐漸帶動其主動思考,能夠使之在實踐過程中逐漸掌握書寫技法,提升書寫能力,形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另外,在書法對外漢語的教育教學之中,要特別注意應用幾個特殊教學法:
其一是分數教學法。教師應當學會使用分數教學法,將漢字進行有效分割,將漢字書寫細化到四分之一米字格分配中,使學生可以借助交叉點、畫線段寫分數的方式,讓留學生對漢字的書寫方法一目了然。
其二是故事教育教學法。書法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是充滿故事、風格多樣的,基于這種發(fā)展歷史背景,教師應當抓住外國留學生喜歡中國文化、向往中國文化的整體學習特點,適當應用故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傳播中華文化。
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借助字帖方式進行教學,巧妙運用讀帖、透貼、臨帖、背貼等方式,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素養(yǎng)和書寫能力,按部就班,起到步驟化教育的總體效果。
在課堂書法教學中,由于學習對象的特殊性,教師要特別注意對教學用具的明確要求,以便課堂教育的有序進行。
在用紙方面,教師應當要求學生選擇規(guī)矩的田字格、米字格進行書寫,從而幫助學生能夠在書寫的過程中觀察筆畫的變化以及長短美觀度,進而使之在長久的聯(lián)系中形成規(guī)矩,掌握書寫模式。
在用筆方面,應當建議學生選擇正規(guī)廠家生產的鋼筆或者鉛筆,軟筆書法可以采用軟毛筆、正字毛筆等等,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運筆方式,特別注意要杜絕使用水性筆、自動鉛筆或者圓珠筆。
另外,在教師板書方面,教師必須要加強聯(lián)系,保證書寫美觀,才能使學生在臨摹的過程中掌握書寫基本技巧,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時,板書最好采用田字格書寫,最好尺寸為15厘米見方,顏色為白色;而在書寫時,建議采用黃色粉筆進行示范,更加醒目、能夠引起學生關注;另外,在進行板書講解圈劃時,建議使用紅色粉筆,能夠使學生形成較強印象,產生思維定式,在真正書寫時能夠引起注意。
[1]左暉.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書法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2]唐智芳.文化視域下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3]王孟瑾.對外漢語書法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4]鄭卓立.對外漢語書法教材《學習中國書法》與《漢字與書法》的對比分析[D].四川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