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新紅
(黑龍江省八五五農(nóng)場水務局,黑龍江 密山158327)
曲河水庫位于雞東縣向陽鎮(zhèn)西南11 km穆棱河右岸的二級支流水曲柳河上,雞密公路南側(cè),壩址坐標是E131°31′05″,N45°10′94″。壩址以上流域面積為32 km2。是一座以灌溉為主,兼顧防洪、養(yǎng)魚的綜合利用的小(1)型水庫。
水曲柳河全長12 km,水庫壩址以上屬于山區(qū),森林茂盛;壩址以下屬于丘陵、平原,天然植被良好,水土流失較少,大部分土地已經(jīng)開墾為耕地[1]。水庫主體工程由土壩、溢洪道和輸水洞3 部分組成。曲河水庫設計灌溉水田180 hm2,實灌水田260 hm2,養(yǎng)魚年產(chǎn)量5 000 kg。水庫有效控制了山洪,防洪影響 下 游 村 屯 10 個,人 口10 000 人,耕 地1 333.33 hm2,并保護雞密公路的防洪安全[2-3]。
依據(jù)安全鑒定意見,土壩主要存在問題:
1)大壩現(xiàn)狀根據(jù)國家《防洪標準》防洪標準低,該工程設計洪水標準為30 a一遇,校核洪水標準為300 a一遇,經(jīng)復核,現(xiàn)壩頂高程沒達到設計要求,防洪標準低[4]。
2)大壩下游邊坡不穩(wěn)定,壩基滲流不穩(wěn)定,上游護坡在正常蓄水位附近破壞較嚴重。
曲河水庫總庫容為553.2×104m3,為一小(1)型水庫,按照《水利水電工程等級劃分及洪水標準》(SL252—2000)規(guī)定,確定工程等別為Ⅳ等,主要建筑物級別為4 級,水庫最大壩高超過15 m,按山丘區(qū)工程標準,考慮庫容相對不大,其防洪標準取下限為30 a一遇洪水設計,300 a一遇洪水校核[5]。
曲河水庫始建于1966 年,水庫運行40 多年以來一直運用死水位183.00 m,相應死庫容20×104m3。
根據(jù)本次水文分析成果,壩址以上年輸沙量1 382 t,按來沙全部淤積在水庫中,計算水庫運行至今泥沙淤積庫容為4.47×104m3;按水庫再運行50 a考慮,泥沙淤積庫容增加5.32×104m3,考慮水庫淤積庫容及連續(xù)枯水年的影響,不能保證水庫養(yǎng)魚要求[6]。
本次在保證現(xiàn)狀灌溉水田面積266.67 hm2的基礎(chǔ)上,提高死水位,本次死水位選定186.00 m。
根據(jù)水庫大壩安全鑒定結(jié)論,水庫現(xiàn)有壩頂高程不能滿足防洪要求。為滿足水庫防洪要求,在本次興利規(guī)模復核中,主要研究正常蓄水位對防洪的影響,通過方案比較對水庫正常蓄水位進行復核確定[7]。
初步擬定2 個方案:
1)維持正常蓄水位不動,加高壩頂高程。
2)降低現(xiàn)狀水庫正常蓄水位,使水庫基本維持現(xiàn)有壩頂高程,即局部加高壩頂高程[8]。
經(jīng)過復核,降低水庫正常蓄水位方案灌溉面積減少了26.67 hm2,投資減少227 萬元,而且可以保證水庫現(xiàn)狀的水田灌溉面積,因此本次推薦降低正常蓄水位方案,即采用正常蓄水位190.67 m,相應庫容378×104m3。
土壩從右壩端起,0+000 ~0+160 為黏土心墻壩,0+160 ~0+616 為均質(zhì)黏土壩。壩頂寬4 m,壩長616 m,壩頂高程為193.62 m,最大壩高15.48 m;心墻壩上游邊坡1∶3.0,均質(zhì)壩上游邊坡1∶2.5,下游邊坡均為1∶2.75;下游壩坡采用草皮護坡;均質(zhì)壩段設貼坡排水;心墻壩及均質(zhì)壩坡后均設排水減壓溝[9]。
溢洪道除險加固設計的主要措施:對現(xiàn)有引渠段兩側(cè)邊、底坡進行整修,開挖邊坡上部含碎石低液限黏土及強風化巖石進行削坡加固處理,邊坡比分別為:1∶1.25、1∶1.0;對原開挖基坑及陡坡段進行整修護砌,結(jié)合溢洪道巖性為強~中等風化巖石,并防止采用梯型斷面引起的流速不均勻,增加消能難度等問題,泄槽兩側(cè)采用直立式懸臂式混凝土擋墻。
本工程節(jié)理面光滑傾向下游,傾角一般在20°左右,可能被沖坑切斷而形成臨空面,不宜采用挑流消能,故本工程采用底流消能。因泄槽段與原上壩路交叉,故此次設計做枕梁橋跨過陡坡襯砌段滿足交通要求。
輸水洞除險加固設計的主要措施為重建進出口翼墻、底板及下游消能防沖設施并對洞身段用反壓灌漿法進行防滲處理。
將原進出口邊墻拆除,進口采用八字形混凝土U 型槽結(jié)構(gòu),進口前端底寬4 m,末端寬1 m,出口消力池采用八字形混凝土U 型槽結(jié)構(gòu),出口前端底寬1 m,末端寬2 m,池長5 m,池深0.5 m,出口海漫段長5 m,采用干砌塊石護砌,厚30 cm,下設碎石、砂礫石墊層各20 cm。
輸水洞的洞身漏水據(jù)業(yè)主提供為在黏土心墻前的左側(cè)洞壁。本次設計對心墻壩段黏土與洞壁的滲徑及滲透比降做復核。洞壁外側(cè)的滲徑長度為11.5 m,水頭按正常蓄水位計算,經(jīng)計算,J=0.42,參考水閘設計規(guī)范的允許滲流坡降值,水平段[J]=0.4 ~0.5,滿足滲流穩(wěn)定要求,接觸處不會發(fā)生滲流破壞。
在輸水洞內(nèi)側(cè)采用反壓灌漿法。參照《水庫大壩安全事故防范與除險加固技術(shù)標準手冊》結(jié)合湖南、四川、河北、江蘇、黑龍江等省的成功經(jīng)驗,本工程借鑒采用該方法。
具體做法:在裂縫和漏水處,用風鉆或用鋼釬人工鑿孔,孔深以不鑿穿洞壁或涵衣為限,并在孔內(nèi)埋設灌漿管,然后灌注水泥漿。
對斷裂漏水的涵洞需在斷裂處重新鑿成“V”形槽,寬3 cm,深2 cm,清洗干凈,烘干后用高標號水泥砂漿封堵。
本水庫原是一座嚴重病險水庫,經(jīng)過科學的除險加固,能充分發(fā)揮預期防洪和灌溉效益,現(xiàn)在已經(jīng)施工完成,地方滿意,運行完好。
[1]嚴祖文,魏迎奇,張國棟.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現(xiàn)狀分析及對策[J].水利水電技術(shù),2010,41(10):76-79.
[2]王琦,馬國花.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問題探討[J].中國西部科技,2009(08):29-30.
[3]盛金保,劉嘉欣,張世晨,向衍,等.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潰壩機理調(diào)查分析[J].巖土工程學報,2008,30(11):1620-1625.
[4]王文毅.兵線水庫除險加固工程項目法人的主要任務[J].中國水利,2008(14):15-20.
[5]何陣營.病險水庫除險加固項目管理特性探討[J].水利建設與管理,2007(10):32-33.
[6]萬達.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分析[J].水利建設,廣東科技,2010(24):183-184.
[7]張騫,邵翠霞,王新讓.鞏義市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diào),2011(18):149-150.
[8]肖秀琴.小型水庫除險加固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對策[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03):76.
[9]吳永生.實例探析水庫除險加固工程混凝土施工技術(shù)[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diào),2014(14):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