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萬銀
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鹽研究所《無機材料學報》編輯部,上海市定西路1295號 200050
目前國內(nèi)外很多自然科學學術期刊網(wǎng)站或期刊出版商網(wǎng)絡平臺都提供免費摘要,而其中很多重要期刊在題目或摘要項目下展示了1張與文章內(nèi)容相關的圖片,即配題圖片或配摘要圖片(ToC figure,graphical abstract),能夠概括文章內(nèi)容或創(chuàng)新點[1],用以吸引讀者的眼球和注意力,增強讀者閱讀的興趣。如NPG的Nature Chemistr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有時,在吸睛圖片旁邊還加上1~3句(不超過60個單詞)介紹論文主要亮點的語句(All production data should include a short(50-60 words) summary and figure (preferably color) for the table of contents),叫 Graphical Abstract Legend,如 Advanced Materials等著名材料類系列期刊[2]。目前無論是ToC figure還是graphical abstract都無中文譯詞,但其無論用作配題圖片還是用作配摘要圖片,其重要功能都是吸睛,因而本文統(tǒng)一稱其為吸睛圖片(ToC figure,graphical abstract)。
國外雜志的吸睛圖片一般都由雜志在Guide for Authors中提出要求、由作者根據(jù)論文內(nèi)容提取圖片,加工符合要求后,隨論文投稿時一起上傳提供給編輯部,文章被錄用后,編輯基本不作改動照搬上網(wǎng)[1,2]。目前國內(nèi)僅極少數(shù)期刊的網(wǎng)刊配有吸睛圖片,如《色譜》、《催化學報》、《應用化學》、《中國光學》、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化學學報》、《有機化學》、《高分子學報》、《硅酸鹽學報》以及《無機材料學報》等,其圖片的選擇、編輯、加工,特別是藝術性方面與國外雜志相比還有待提高,但更多的學術期刊還沒有做相關工作,同時國內(nèi)編輯對此也缺少研究。事實上,國際上期刊編輯領域有關ToC figure或graphical abstract的搜索結果也只見于各刊的Guide for authors中,目前尚未見專門針對吸睛圖片的應用狀況、編輯加工方法和規(guī)律方面的研究報道。本文調(diào)查了國際上10家著名出版商的自然科學學術期刊網(wǎng)絡版吸睛圖片的配置狀況,并基于筆者自己投稿制作吸睛圖片和為《無機材料學報》編輯加工吸睛圖片的實踐,探討了吸睛圖片的編輯加工原則、方法和要求,以促進同行間相關交流,引起我國期刊界對吸睛圖片編輯的重視,也為提高我國期刊網(wǎng)絡版新穎性和吸引力提供參考途徑。
目前除AAAS(Science Journals)出版商外,其余大出版商均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吸睛圖片。表1列出了國際10大著名出版商及其出版的自然科學學術期刊網(wǎng)絡版配吸睛圖片的狀況。由表1可知,已經(jīng)有很多大的或著名出版商的期刊網(wǎng)絡版配有吸睛圖片。這些出版商的配吸睛圖片期刊數(shù)量越來越多,如NPG原有期刊都沒有配吸睛圖片,而新近創(chuàng)辦的Nature Chemistry、Nature Communications則增加了吸睛圖片,就連經(jīng)典名刊Nature的部分內(nèi)容也出現(xiàn)了吸睛圖片。有些出版公司甚至要求所有期刊均配有吸睛圖片,如美國化學會的ACS Publications。顯然,這些出版商是看中了吸睛圖片對吸引讀者注意力、提高期刊影響力的積極作用。一般來說,吸睛圖片更能夠提高論文的受關注度,使其更容易被讀者下載、閱讀、引用。正因為如此,在期刊競爭日益白熱化的背景下,吸睛圖片將會越來越被辦刊人所重視,成為辦好刊的趨勢。最近筆者向Elsevier旗下本來不做吸睛圖片的期刊Acta biomaterials投稿時,就被要求提供吸睛圖片——這是吸睛圖片受Elsevier重視并被逐漸推廣的鮮活一例。
表1 國際著名出版公司及其學術期刊網(wǎng)絡版配吸睛圖片狀況
自然科學論文吸睛圖片的選擇,國內(nèi)外雜志都有一些剛性要求,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論文吸睛圖片肯定要來自論文的內(nèi)容,多數(shù)期刊或作者都是選用論文中出現(xiàn)過的某張圖片,直接或稍藝術加工后充作吸睛圖片,也可由若干張圖片組合而成。這樣的圖片一般不同于同類、同領域其他論文相應的圖片,也可能是該類研究深一層次的探究才能得到的圖片。它們或結構層次奇特,或曲線趨勢顯示功能優(yōu)異,即此種圖片一定有其“特點”,這個“特點”足以讓小同行讀者甚至大同行讀者一見便被吸引,就會勾起他的閱讀欲望。
圖1 象爬蟲和蜻蜓一樣的防霉材料[3]
《無機材料學報》曾發(fā)表一篇添加MgAl-SDSTPN納米雜化物作防霉涂層的論文[3],其透射電鏡照片中的納米雜化物顆粒組成了近似有頭有尾的爬蟲,而防霉耐腐蝕性能的測試數(shù)據(jù)作成的曲線圖又很象一只飛翔的蜻蜓(圖1)。防霉材料的研究在本刊發(fā)表很少,而該文網(wǎng)絡預發(fā)表后點擊下載量與其他熱門材料的下載量不相上下。這可能與吸睛圖片的奇特有一定關系。同期刊登的另一篇研究稀土上轉(zhuǎn)換材料的文章,其中一張圖片顯示的材料如水晶或?qū)毷粯觿尤?,以此作為吸睛圖片深受讀者喜愛,點擊下載量進入該期研究論文的前4 位[4]。
圖2 象寶石、玉石一樣的稀土上轉(zhuǎn)換材料[4]
如果研究論文中沒有結構上、功能上具有鮮明特點的圖片,但如果圖片本身為彩色,有顏色深淺上的區(qū)分,抑或圖片顏色鮮艷,能夠給讀者以愉悅,或能啟迪讀者豐富的想象,則也能起到吸睛的作用,如上述圖2。黑白圖片只要滿足上述要求亦可作為吸睛圖片,但在吸睛方面,彩圖較黑白圖片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圖3的右邊紫色照片本來是黑白的電鏡照片,但為了吸引眼球,在Photoshop中拼接時被染成了紫色,保持與左下方逐漸變大的小球風格一致,給人以“放大的小球結構”的感覺[5]。人工繪制的原理圖富含多種信息,但可能有些作者不善繪制彩色圖片,因而用黑白圖片發(fā)表。如選擇這樣的圖片作為吸睛圖,則可在Photoshop中調(diào)節(jié)圖片的色彩平衡,不僅可以染色,還能呈現(xiàn)一定程度的色差、層次,可以增強其吸睛能力,如圖4[6]。為吸引讀者,有些名刊甚至依據(jù)文章內(nèi)容特地創(chuàng)作一幅圖片作為吸睛圖片[7]。
圖3 放大的多殼層空心球結構[5]
圖4 染色前后的電池原理圖[6]
通常吸睛圖片只用1張圖片或2張圖片組合,尺寸不會太大,不能把多個好看的圖片一起拼進吸睛圖片。因而如果論文中有多幅圖片滿足上述2條要求,則需要從中選出最能體現(xiàn)論文創(chuàng)新點的圖片。作為吸睛圖片,不僅要吸引“睛”,而且還要傳遞“新”。傳遞創(chuàng)新內(nèi)容越多的圖片越該選作吸睛圖片。創(chuàng)新是科研的靈魂,創(chuàng)新點就是論文的亮點,能體現(xiàn)文章創(chuàng)新點的圖片自然是好圖片。前面提到的圖1、2、3都是既吸了“睛”又很好地傳了“新”。
按照“傳遞創(chuàng)新內(nèi)容越豐富的圖片越該選作吸睛圖片”的原則,人工繪制的原理圖、機理圖、模式圖,因為概括了該論文的諸多新發(fā)現(xiàn),又加上作者對該研究結果和他人結果的連接、推理、想象,本身所含的信息更為豐富,最為適合作為吸睛圖片。通常這樣的圖為3D-Max或CAD軟件繪制的彩圖。如圖3、4。圖5集合了3篇文章的吸睛圖片,均為模式圖或機理圖,分別顯示材料的特殊制備方法(A)[8],新型材料的晶體結構(B)[9]和檢測原理(C)[10]。
現(xiàn)在的綜述類文章通常都會出現(xiàn)很多圖片,但都是引用所綜述文獻中的圖片,一般都會標參考文獻。這樣的圖片本身是他人成果而非綜述作者的成果,而且存在版權授予問題。所以《無機材料學報》綜述類文章吸睛圖片都盡量選擇作者對綜述領域和內(nèi)容的深入分析、找出規(guī)律而繪制的圖片。這樣的圖片一般是模式圖,如圖6A[11];統(tǒng)計圖,如圖6B[12];想象畫,如圖6C(左)[13],但他們都是作者創(chuàng)作成果,往往傳遞了綜述內(nèi)容的重要信息,而且沒有版權授予問題,即使不是彩色,也應該選用。綜述類文章吸睛圖片至少應該選用經(jīng)作者加工修改、組合過的他人圖片。
圖5 以材料的特殊制備方法(A)[8]、新型材料的晶體結構(B)[9]和特別的檢測原理(C)[10]的模式圖或機理圖作為吸睛圖片
圖6 三篇綜述類文章的吸睛圖片
圖片的尺寸不能太小,須確保讀者能看出想要展示的細節(jié);但圖片一般也不能太大,畢竟它是配題、配摘要的,不能太占頁面。所以尺寸一般近似雙欄排版的單欄圖。各雜志依據(jù)網(wǎng)站的要求,有各自的尺寸要求,長寬比要美觀大方。W illey出版社的材料類雜志要求“Please choose one size:55 mm broad×50 mm high or 110 mm broad×20 mm high.Please do not use any other dimensions”[1,2]。作者或編輯制作的吸睛圖片不能大于或小于該尺寸,否則圖片上傳后會變形而歪曲其科學性。
一般學術刊物對論文圖片要求什么類型,對吸睛圖片也要求什么類型,通常都是JPEG或TIFF格式[1,2],這樣便于直接上傳網(wǎng)絡,也方便作者或編輯從論文圖片中篩選吸睛圖片原圖。PPT、Excel圖片或CAD和Photoshop工作圖均不能或不方便作為吸睛圖片。
一般學術刊物對圖片要求多少像素,則對吸睛圖片也要求多少像素,這樣也是為了方便選圖。像素大小一般會要求不低于300 dpi[1,3]。
吸睛圖片可由1張或幾張圖片組成,不同組成有不同展示效果和側重點。
很多雜志吸睛圖片的尺寸適合用一張圖片充當。一般使用極富特點或極為新穎的結構圖片,或表征圖片,或功能測試圖片,如曲線圖、柱狀圖。也可以用人工繪制的原理圖、機理圖、模式圖(圖4)。圖2雖然由3個樣品的照片組成,但在原文中已拼接成單張圖片,為了符合吸睛圖片的尺寸要求,將前后各切去一部分,剩下的部分正好還能表現(xiàn)原樣品的形貌、色澤,還帶有一絲神秘感——到底切掉的部分是什么?
材料類期刊如使用兩張圖片組合成吸睛圖片,通常是一張體現(xiàn)結構(或表征結果),另一張體現(xiàn)功能性能(圖1,7)[14-16]。在材料科學和生命科學中有“結構決定功能”的普遍規(guī)律,所以組合時一般是結構(或表征結果)在左,功能性能圖片在右。當然也可以展示對照和實驗樣品的兩張結構照片(圖8)[17,18],或是兩張展示功能性能方面的圖片(圖9)[19-20],或是結構圖與模式圖組合(圖10)[21],也可以是模式圖與性能圖組合(圖11)[22]——只要組合后能夠最大程度地吸睛。
圖8 結構+結構式吸睛圖片[17,18]
圖9 性能+性能式吸睛圖片[19-20]
圖10 結構+模式圖吸睛圖片[21]
圖11 模式圖+性能式吸睛圖片[22]
若單張或2張圖片還不足以吸睛,或不能既可吸睛又可最大程度地傳遞創(chuàng)新內(nèi)容,這時才選用2張以上的圖片組合。有時也是為了體現(xiàn)多個創(chuàng)新點或漸變的動態(tài)規(guī)律。但限于吸睛圖片尺寸的大小,所選圖片必須經(jīng)過剪切加工。將單張圖片中最需要展示部分切割保留,按一定方式組合,調(diào)整尺寸、留空、拼接、調(diào)色,再檢查效果,做出必要修整(圖12)[23-24]。
有時一篇文章研究內(nèi)容豐富、所得結果亮點較多,為了充分展示這些亮點以吸睛,可以將這些圖片裁切最重要部分按一定規(guī)律進行組合,以闡明降解過程(圖 13)[25]、合成途徑(圖 14)[26]等變化規(guī)律。但這樣的圖編輯為作者代勞容易出錯,必須向作者提出要求,由作者完成才不致失去科學性。不過,常有作者為了在討論部分說清諸多亮點結果間的聯(lián)系,便于一目了然,在文中提供了總結性圖片,這時編輯可直接選用。
兩張圖片可以相同尺寸(圖7、8),也可以不等尺寸(圖9B、11),可以左右并列,也可以上下并列(圖15A)[27],甚至是一張鑲嵌于另一張(圖15B)[28]。
圖14 不同合成條件下得到不同形貌的結晶材料[26]
從稿件中選好圖片、復制、在畫圖軟件中粘貼、保存為JPEG文件、在Photoshop軟件中打開、裁切、按尺寸要求拼接組合、調(diào)節(jié)色彩平衡以及對比度,保存工作圖以便后續(xù)修改,再拼合圖層,保存為所需像素的JPEG圖片或TIFF圖片。
后處理過程包括染色(色彩平衡)、亮度與對比度、旋轉(zhuǎn)等。綠色是大部分人都喜歡的顏色,紅色曲線比較惹眼,如圖16就是4篇文章[29-32]的吸睛圖片,本來是黑白的材料結構照片和黑白曲線圖,經(jīng)過染色后圖片亮麗而增色不少。
圖15 圖片的上下并列(A)[27]和鑲嵌(B)[28]
圖16 四篇文章(A[29]、B[30]、C[31]、D[32])的材料結構電鏡照片染色后與性能、功能檢測數(shù)據(jù)所作的曲線圖共同作為吸睛圖片
顏色的漸變往往提示動態(tài)變化的過程及其規(guī)律,圖11A就是顏色連續(xù)變化,暗示某一條件變化可合成得到不同形貌材料的規(guī)律。
另外,Nature雜志和我國的《科技導報》等比較喜歡用棕紅色,比較莊重,給作者創(chuàng)設了“論文內(nèi)容重要且不容置疑”的印象。ACS出版社出版的雜志圖片大都顏色豐富、鮮艷活潑??梢姴煌霭嫔?、不同期刊所接受的吸睛圖片特色是不同的,讀者可瀏覽、學習他們圖片的色調(diào)風格?!稛o機材料學報》的吸睛圖片顏色也較鮮艷活潑,目的是吸引更多的青年學者、學生的關注,因為年輕人更喜歡鮮艷的色彩。
目前國內(nèi)僅極少數(shù)期刊的網(wǎng)刊配有吸睛圖片,更多的學術期刊還沒有做相關工作。已經(jīng)配有吸睛圖片的,其圖片與國外雜志相比,內(nèi)容古板、藝術性不足、吸引力有限。這可能與刊物對吸睛圖片的作用重視不夠有關;也可能與作者能力有關,國內(nèi)期刊由于論文作者多數(shù)是研究生,投稿經(jīng)歷不多,寫稿尚且不易,更別提制作吸睛圖片;也可能與編輯本身缺少向國外自然科學學術期刊投稿經(jīng)歷、不熟悉此類要求有關。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本文作了上述探討,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可供作者和編輯參考:
(1)吸睛圖片因其對于提高論文的吸引力、影響力有較好的促進作用,因而已為國際上各大出版商所重視,并正在逐步推廣。
(2)吸睛圖片必須來自論文本身,圖片可以是照片、曲線圖或人工繪制的原理圖、機理圖、模式圖等,最好能反映論文的創(chuàng)新點。因此編輯加工應以反應論文內(nèi)容和創(chuàng)新點為根本。
(3)吸睛圖片的作用和配置唯一目的是吸引讀者興趣,因此編輯加工應以能否吸引讀者興趣為最終標準。
(4)依據(jù)論文內(nèi)容為根本、吸引讀者興趣為標準,選擇圖片,并對圖片作靈活排列、組合、加工,做到內(nèi)容與吸引力的統(tǒng)一。
長期來看,圖片的選擇加工應該由作者完成,充分發(fā)揮作者深諳論文內(nèi)容、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優(yōu)勢。編輯只需提出要求,審核提出修改意見即可。但在這之前編輯最好能有所實踐,提高自己的鑒賞、評價、指導能力。
好的吸睛圖片就如一篇科學論文的“形象代言人”,如果論文本身的創(chuàng)新性足夠強,科學價值足夠高,那么這篇文章的優(yōu)秀“形象代言人”就可以投稿作為期刊的封面圖片,有可能升格為該期期刊的“形象代言人”。在這種情況下,國外很多期刊會建議作者將Graphical Abstract Legend寫得稍長一點(一般200單詞左右),變成所謂cover story?!靶蜗蟠匀恕彼按浴钡恼撐膶⒊蔀樵摽臉s耀,將具有充分的顯示度和影響力。
不過,應該指出,文章吸引力的根本,不是吸睛圖片而是文章本身的創(chuàng)新性,但好的吸睛圖片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論文提高受關注度、影響力和被引用次數(shù)。
[1]Guide for Authors.Acta Biomaterialia.[2014-12-13].http://www.elsevier.com/journals/acta-biomaterialia/1742-7061?generatepdf=true.
[2]Guide for Authors.Advanced Materials.[2014-12-13]http://onlinelibrary.w iley.com/store/10.1002/(ISSN)1521-4095/asset/homepages/2089_Guide_for_Authors.pdf?v=1&s=3b5c313e95746694f3f6e4573655 f06e595f622e&isAguDoi =false.
[3]李彥云,李松梅,劉建華,等.TPN-十二烷基磺酸鈉-層狀雙金屬氫氧化物納米雜化物的制備及防霉性能研究[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 (5):515-522.
[4]裘慕書,林 敏,趙 英,等.凝膠網(wǎng)絡模板法可控制備NaYF4:Yb3+,Er3+稀土上轉(zhuǎn)換納米顆粒[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 (5):545-549.
[5]楊永祝,張雷,楊國敬,等.茍中入多殼層化中空微球兩相陶瓷生物材料制備研究[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6):650-656
[6]王洪建,曹天宇,史翊翔.蔡寧生固體氧化物直接碳燃料電池新型陽極研究進展[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7):681-686.
[7]Chunhung L,Lukas M,Stiochko D,et al.Performance and Stability of Lead Perovskite/TiO2,Polymer/PCBM,and 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 at Light Intensities up to 70 Suns[J].Article first published online:4 AUG 2014|DOI:10.1002/adma.201402612.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journal/10.1002/(ISSN)1521-4095.
[8]盧維爾,董亞斌,李超波,等.原子層沉積生長速率的控制研究進展[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4):345-351.
[9]詹斌,蘭金叻,劉耀春,等.氧化物熱電材料研究進展[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3):237-244.
[10]楊曉,劉學建,黃政仁.常壓固相燒結碳化硅陶瓷的表面裂紋及其對材料強度的影響[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4):438-442.
[11]高壓PLD法生長p型鈉摻雜氧化鋅納米線陣列[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2):155-161.
[12]郭向欣,黃詩婷,趙寧,等.二次鋰空氣電池研究的快速發(fā)展及其急需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2):113-123.
[13]楊漢西,錢江鋒.水溶液鈉離子電池及其關鍵材料的研究進展[J].無機材料學報,2013,28(11):1165-1171.
[14]汪濱,張廣心,鄭水林,等.煅燒溫度對TiO2/硅藻土晶型結構與光催化性能的影響[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4):382-386.
[15]王丹軍,岳林林,郭莉,等.多孔結構Bi2WO6光催化劑的制備及其模擬燃油催化氧化脫硫活性[J].無機材料學報,2013,28(10):1079-1086.
[16]趙秀麗,梁曉娟,羅洪艷,等.含Ag量子點鈉硼硅玻璃的三階非線性光學性質(zhì)[J].無機材料學報,2013,28(9):1003-1008.
[17]宮勛,孟秀霞,楊乃濤,等.YSZ/Ni-YSZ雙層中空纖維電解質(zhì)層厚度控制及其影響[J].無機材料學報,2013,28(10):1108-1114.
[18]張輝,馬永軍,王藝程,等.離軸磁控濺射法生長1-3維PZT-NFO納米復合薄膜[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4):371-376.
[19]屈超群,王玉慧,姜濤,等.靜電紡絲法制備Si/C復合負極材料及其性能表征[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2):197-202.
[20]鄭玥雷,陳人杰,吳鋒,等.鋰離子電池玻璃態(tài)電解質(zhì)導電機理的研究進展[J].無機材料學報,2013,28(11):1172-1180.
[21]何霞,劉海瑞,董海亮,等.ZnO/In2O3納米異質(zhì)結的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3):264-268.
[22]張國慶,楊帆,吳云濤,等.F/Cl比對PbFCl晶體生長和發(fā)光性能的影響[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2):162-166.
[23]馬藝娟,郝麗靜,杜紹龍,等.檸檬酸鈉調(diào)控水熱合成羥基磷灰石微球[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3):284-288.
[24]張小鋒,周克崧,張吉阜,等.粗糙度對熱障涂層沖蝕失效的影響及模型建立[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3):294-300.
[25]ZhaiW,He C,Wu L,et al.Degradation of hollow mesoporous silica nanoparticles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J].J Biomed Mater Res B Appl Biomater,2012 Jul;100(5):1397-403.
[26]陳峰,孫團偉,漆超,等.微波輔助溶劑熱法制備磷酸鈣微球和多面體[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7):776-780.
[27]王曉媛,嶋田隆広,北村隆行.超薄鈦酸鉛納米管鐵電性和力電耦合特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3):309-314.
[28]黃昌保,倪友保,吳海信,等.改進垂直布里奇曼法生長硒化鎵單晶[J].無機材料學報,2014,29(5):557-560.
[29]趙文文,張華,李梅.恒壓電沉積 Pt-Fe合金催化劑及在PEMFC陰極的應用[J].無機材料學報,2013,28(11):1217-1222.
[30]李劍文,周愛軍,劉興泉,等.化學蝕刻法制備納米硅線作為高能鋰離子電池的負極[J].無機材料學報,2013,28(11):1207-1212.
[31]黃有國,鄭鋒華,任孟德,等.超級電容器用Ti/TiO2-MnO納米管陣列電極的制備及電化學性能[J].無機材料學報,2013,28(11):1228-1232.
[32]王坤,于慶波,謝華清,等.化學鏈制氧技術銅基氧載體的性能研究[J].無機材料學報,2013,28(10):1115-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