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河套斷陷帶的第四紀活動特征

      2015-03-26 01:17:10劉雅彬張毅
      地球 2015年3期

      劉雅彬 張毅

      [摘要]地理上的鄂爾多斯高原,原指被黃河河套包圍著的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地區(qū)。高原四周被眾多盆地環(huán)繞,黃河及其支流汾、渭兩河流經(jīng)其間,海拔變化在400~1000m之間。盆地外側(cè),常有高峻的山地,南有秦嶺及其支脈華山,西有賀蘭山,北有陰山,東有五臺山及霍山,海拔為2000~3500m不等。

      [關(guān)鍵詞]鄂爾多斯塊體 周緣活動斷裂 河套斷陷帶

      [中圖分類號] P62 [文獻碼] B [文章編號] 1000-405X(2015)-3-109-1

      1河套斷陷帶的展布及其形成

      1.1邊界斷裂組成

      河套斷裂帶周邊斷裂的地層、地貌和構(gòu)造標志十分清楚。露頭良好,表現(xiàn)為正斷層和階狀正斷層。重力、航磁及地震勘探反射層等資料也均有明顯顯示。斷陷帶南界即鄂爾多斯北緣斷裂帶,由于庫布齊沙漠的覆蓋出露較差,僅在瓦窯、城拐子等地見到高達20~50m的斷層陡坎。在城拐子—白泥窯一帶,陡坎由上更新統(tǒng)湖積層組成,見向北傾斜的正斷層出露。根據(jù)地震勘探資料,該斷裂為形成于上新世末的正斷層,其斷面向北傾斜,傾角78°,斷距西段較大,為1500~2000m,向東逐漸減小,最后至黃河附近消失。

      1.2地層發(fā)育特征

      河套盆地地表為全新世沉積物覆蓋。前幾年,長慶油田指揮部在西起臨河、東至呼和浩特廣闊范圍內(nèi),進行了石油地震普查勘探,所獲得的資料表明,其基底為太古界變質(zhì)巖系,上覆白堊系下統(tǒng),新生界古新統(tǒng)和始新統(tǒng)缺失,漸新統(tǒng)及其以上地層連續(xù)發(fā)育,厚度巨大,巖相、厚度變化較大,構(gòu)造較復雜。漸新統(tǒng)以河湖相沉積為主,巖性主要為棕褐、深灰、灰綠色泥巖夾粉細砂巖、雜色砂礫巖。中新統(tǒng)巖性主要為紫褐、深灰、灰綠色泥巖與粉細砂巖互層,在呼和凹陷ES夾數(shù)層灰黑色玄武巖。上新統(tǒng)巖性主要為棕紅、灰黃色泥巖與灰白色泥巖、粉細砂巖、砂礫巖互層。第四系分布廣泛,主要為一套湖相沉積,巖性以黃、灰黃、灰綠、灰黑色粉細砂夾粘土、砂礫石層為主。

      2形成與演化

      河套斷陷帶位于長期隆起的內(nèi)蒙地軸南側(cè)。中生代時期主要為隆起遭受剝蝕。由于晚侏羅世末期的燕山運動,河套地區(qū)遭受強烈的擠壓作用,導致地殼表層形成一系列近EW向的褶皺和逆沖斷層。在陰山南麓,逆沖斷層屢見不鮮,規(guī)模宏大,均向北逆沖,與陰山北面向南逆沖的斷層構(gòu)成對沖之勢。在鄂爾多斯塊體北緣,燕山運動遠較北部為弱,所形成的逆沖斷層自北向南逆沖。

      2.1漸新世階段

      這是河套斷陷發(fā)展的初始階段。由于陰山山前斷裂活動,陰山山地相對抬升,河套斷陷帶開始形成,沉降中心在西部臨河凹陷,沉積厚度為2600m,往東在白彥花凹陷和呼和凹陷厚度較小,約為1000m。地層最大厚度沿斷裂帶分布,為北斷南超的不對稱斷陷。

      2.2晚第三紀階段

      這是河套斷陷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中新世時,斷陷繼續(xù)受北部邊界斷裂控制,沉降中心在西部臨河凹陷,沉積厚度可達3800m,東部呼和凹陷厚度為2300m,靠近和林格爾斷層附近,有基性巖漿多次噴發(fā)。晚第三紀時期,盆地仍顯示為北斷南超的箕狀斷陷,由于北面強烈沉降,上地殼拉伸作用加強,導致盆地南界鄂爾多斯北緣斷裂的形成。

      2.3第四紀階段

      進入第四紀時期,河套斷陷帶各邊界斷裂的活動仍較強烈,斷裂帶普遍錯斷了第四系,明顯的地貌標志和構(gòu)造標志沿斷裂帶均可見到。斷裂活動仍保持晚第三紀以來的特點,外圍山地緩慢抬升,斷陷盆地不斷下降。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山前斷裂帶活動重心有向盆地方向遷移的特點,以至于在狼山與色爾騰山的一些地點,第三紀地層已構(gòu)成上升山區(qū)的一部分,而在各處山前晚更新世湖河相地層組成的臺地已位于主要的第四紀活動的斷裂的北面,抬升到相當高的位置上。

      3新構(gòu)造活動特征

      3.1斷裂垂直差異活動強烈

      前已述及,河套斷陷帶北部邊界斷裂帶較鄂爾多斯北緣斷裂帶活動強烈,陰山山地相對抬升,河套斷陷帶不斷沉降。陰山山地自西而東為狼山—色爾騰山、烏拉山和大青山,最高峰海拔高程分別為2364、2324和2338m,且靠近山前斷裂帶分布。

      3.2山前臺地廣泛分布

      沿狼山、色爾騰山、烏拉山和大青山山麓,山前臺地發(fā)育,一般發(fā)育三級。T1級臺地分布于山前主斷裂南側(cè),主要由全新統(tǒng)砂礫石和黃土礫石組成,分布不連續(xù),臺面海拔高程為1040~1060m,相對高程為5~10m,臺面向南傾斜。在烏加河西柳樹泉和土默特右旗黑麻板,利用腐殖土測得14C年齡為9690±553年和9637±105年。在土默特左旗把什,利用礫石的鈣膜和鈣土充填物作無機碳測定,14C年齡為9799±100年,因而T1級臺地應為全新世早期形成的。

      T2級臺地為基座臺地,沿山前主斷裂北側(cè)展布,臺面海拔高程為1070~1080m,相對高程為15~20m。在狼山口、烏拉山電廠和包頭東沙爾沁一帶,相對高程可達40~50m,臺面寬度一般為50~100m,最寬可達400m。

      T3級臺地亦為基座臺地,臺地頂部為松散的砂礫石層組成,覆于河湖相沉積層之上,其下為前新生代基巖。

      上述陰山南麓十分醒目的臺地地貌,部分受到氣候變遷等因素導致侵蝕基準面降低的影響,但主要是晚更新世以來斷裂活動、山體間歇性抬升的結(jié)果。

      3.3山前沖洪積扇發(fā)育

      全新世時期,河套斷陷帶周緣斷裂仍繼承性活動,在山麓地帶發(fā)育一系列洪積扇裙,尤以陰山南麓最為壯觀。在烏拉山南麓,洪積扇裙呈帶狀分布,寬度一般為2~4km,最寬可達8~10km,前緣已被黃河侵蝕切割,山麓上還常見扇上扇的疊置現(xiàn)象。在大青山南麓,洪積扇形態(tài)保存完整,衛(wèi)星影像顯示得十分清楚。在畢克齊以東,洪積扇規(guī)模較大,延伸較遠,其下常見泥炭層,臺閣牧附近泥炭層的14C年齡為9600±107年,因而洪積扇為早全新世形成的。中、晚全新世洪積扇規(guī)模較小,常疊置于早全新世洪積扇之上。

      參考文獻

      [1]楊發(fā).內(nèi)蒙古臨河坳陷地震概查普查成果總結(jié)報告,1981,長慶油田地調(diào)處.

      [2]烏前-呼包坳陷石油普查勘探綜合研究報告,1984,長慶油田指揮部地調(diào)一處.

      祁门县| 潜山县| 涟水县| 习水县| 精河县| 玉龙| 延庆县| 中超| 临猗县| 德安县| 慈利县| 文安县| 龙江县| 赣榆县| 科技| 贺兰县| 嘉峪关市| 台中县| 合作市| 渭南市| 江安县| 交城县| 彭阳县| 当阳市| 黔南| 佛冈县| 万全县| 乌鲁木齐市| 伊宁县| 宣恩县| 南漳县| 乐安县| 南京市| 陇西县| 桐城市| 成安县| 韶关市| 亳州市| 贵南县| 呼玛县| 宁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