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冬梅,吳佳佳
(湖南師范大學 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
我國案例教學法在MBA教育中適用性探析
袁冬梅,吳佳佳
(湖南師范大學 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在案例教學法推行多年之后,如何提高MBA案例教學的適用性成為理論爭論的要點。本研究全面剖析了國內(nèi)高校MBA案例教學實踐在教學環(huán)境、教學主客體、課程設置和案例質(zhì)量等方面與案例教學內(nèi)在需要的不適用問題。借鑒西方國家案例教學的成功經(jīng)驗,從改善教學環(huán)境、提高案例質(zhì)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yōu)化生源質(zhì)量等方面提出了促進我國案例教學適用性與有效性的建議。
案例教學法;適用性;有效性;MBA
自本世紀初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將案例教學法運用到管理類課程的教學以來,這一教學法已成為西方國家以MBA為代表的專業(yè)學位教育中最為普遍使用的方法。20世紀90年代以來,案例教學法也逐步被廣泛運用到我國MBA專業(yè)學位的培養(yǎng)與教學中。從我國多年人才培養(yǎng)實踐來看,MBA案例教學仍存在許多不足,如案例質(zhì)量不高、本土化案例比重偏低[1],師生角色不適應、教師案例教學水平有待提高,等等[2-3],無法真正發(fā)揮案例教學的效果以促進MBA教育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如何促進案例教學法在MBA教育中更加有效地實施已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研究案例教學的適用性則是促進案例教學有效實施的前提。
從狹義上看,案例教學法的適用性是指某門課程適合使用案例教學的程度[4]。按照知識能否清晰地表述和有效轉(zhuǎn)移來劃分,知識可以分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案例教學通過提供一個真實的管理情境能夠促進隱性知識(即難以言傳的、只能通過實踐和體會來獲得的知識[5])的共享和轉(zhuǎn)換,故不同課程中隱性知識的比例決定了該課程案例教學的適用性。從廣義上看,案例教學法的適用性不僅涉及不同課程隱性知識教學的比重,也意味著案例本身的質(zhì)量與針對性、師生水平和實施案例教學的環(huán)境、體制機制等的相互協(xié)調(diào)。
總體來說,關于案例教學法的適用性,理論界并沒有統(tǒng)一的認識。本文將在梳理相關理論爭論的基礎上,探討MBA教育中案例教學適用性的內(nèi)涵與內(nèi)在要求,剖析我國MBA教育中案例教學適用性現(xiàn)狀,借鑒西方國家的成功經(jīng)驗,探討促進案例教學適用性的思路與對策。
世界各國MBA教育大致存在三種教學模式,即以案例教學為主的模式、以理論教學為主的模式、案例教學與理論教學并重模式。實施第一種模式的代表性學校有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和加拿大毅偉商學院,這些學院認為管理是一種專業(yè)能力,提倡以案例教學為主,案例教學在課程設置中超過了80%;實施第二種模式的代表性學校有卡內(nèi)基梅隆大學、芝加哥大學,這些學校認為管理是一種科學,應以純理論教學為主,僅僅將案例教學作為一種輔助工具。在這兩大極端之間,絕大部分的大學商學院既注重案例教學,又注重理論教學。
與這三種教學模式相對應的是對案例教學持不同態(tài)度的三種典型觀點,并在理論界形成較有影響的爭論(見表1)。
表1 有關案例教學法的爭論
總體來說,目前推崇在MBA教育中運用案例教學是主流觀點。我國MBA教育向來以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為主,學者們主張使用案例教學是在保留傳統(tǒng)理論教學的基礎上加強案例教學的引入,大多主張將理論教學與案例教學兩種教學模式相結(jié)合。從MBA課堂教學實踐來看,核心課程使用案例教學的比重在進一步提高,案例教學法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認同,但案例教學的成效與滿意度并非顯著,要更好地發(fā)揮案例教學法的作用,無疑需要深入剖析當前我國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探討如何結(jié)合我國MBA教育實踐提高案例教學的適用性。
我國MBA教育始于1990年代初,經(jīng)歷了一個較快的發(fā)展過程。據(jù)統(tǒng)計,至2012年我國開設MBA課程的學校已達到236所,聯(lián)考報考人數(shù)達106 862人,錄取人數(shù)為28 391人,錄取率為26.7%。
我國MBA教育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下文通過對相關高校學員的問卷調(diào)查,并依據(jù)相關文獻與統(tǒng)計資料,具體剖析當前案例教學不適用性的原因及各種表現(xiàn),以期對我國MBA案例教學實施現(xiàn)狀有深入認識。
(一)相關高校的問卷調(diào)查分析
本文選擇某省幾所代表性高校進行問卷調(diào)查,在被調(diào)查高校各選擇一、二年級部分MBA學員進行問卷,共發(fā)放問卷160份,回收問卷148份,有效問卷145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0.6%,回收問卷的信息統(tǒng)計如下。
1.對案例教學重要性的認知
78.0%的學員認為案例教學的“作用非常大”,19.8%的認為“作用一般”。其中,案例教學對知識掌握的作用, 46.2%認為“非常大”,51.6%認為“比較大”;案例教學對能力提升的作用,35.2%認為“非常大”,58.2%認為“比較大”,6.6%認為“很小”。關于“案例教學的最大收獲”,64.8%認為是“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15.4%認為是“提高語言表達和人際交往的能力”,6.6%認為是“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梢?,在MBA課程中實施案例教學的重要性得到了學員比較充分的認同。
2.對案例教學適用性的認知
關于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的關系,58.2%學員贊成以案例教學為主,37.4%贊成兩者并重。關于課程中案例教學的比重,過半學員認為30-60%最合適,同時認為案例討論的成績占總成績比重應為20-50%之間,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50.5%學員認為目前MBA課程設置中案例教學程度偏少,49.5%認為還可以。可見,MBA教育中案例教學比重還有待提高。
關于學員案例討論的參與程度與成效,62.6%學員認為由于準備不充分,19.8%認為由于不喜歡當眾發(fā)言、害怕說錯或不感興趣等原因,參與案例討論的程度較低,且沒有獲得相應的收獲。MBA學員多為在職員工,有限的課外學習時間嚴重影響了案例教學的實施,另外,在我國應試教育背景下成長的學生課堂參與度低也對案例教學效果的發(fā)揮產(chǎn)生一定影響。
關于案例教學存在的最主要問題,回答認為“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和“案例脫離現(xiàn)實管理實際”各占31.9%,排在第一;緊隨其后的是“觀念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束縛”,占22.0%;再次是“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不足”和“教學設施落后”,所占比重最低。
3.對提高案例教學適用性與有效性的認知
針對上述不適用性問題,學員對案例教學提出了針對性的建議。78.0%偏向“學生討論,老師給思路”,13.2%偏向“學生討論,老師給答案”,8.8%偏向“老師直接講解”或其他形式。對于提問方式,“強制思考,自愿回答”占57.1%,“強制思考,抽查式提問”占26.4%,其他方式占16.5%。對于積極參與課堂的條件,首先是“課堂氛圍良好”(50.5%),其次是“感興趣”(25.3%),再次是“有準備”(19.8%),“有獎勵”和“有懲罰”幾乎對學生是否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沒有影響。對“案例教學成功的關鍵”,57.1%認為是“老師所提供的案例對知識點的針對性很強”,27.5%認為是“老師在學生思考時給予方向性的引導”,“老師給學生分析案例的時間合適”和“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透徹與課前準備充分”各占7.7%。
針對“目前MBA案例教學最迫切需要改進之處”這一開放性問題,一半以上(56.4%)學員認為目前MBA案例教學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是案例與實際脫節(jié)、實用性不強等問題,可見案例的不適用已成為影響MBA教學效果的最主要問題。除此之外,學員們就案例本身的改進、案例教學比重的設置、教師與學生角色的轉(zhuǎn)換與參與等方面提出了中肯的建議。
由于本次調(diào)查問卷的對象主要是學員,而對于各高校與之相關的教學環(huán)境、體制、設施等問題涉及較少,下面結(jié)合現(xiàn)有的相關文獻對我國MBA案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更廣泛地討論與總結(jié)。
(二)案例教學不適用性的一般分析
目前我國MBA案例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基本上可歸納為教學環(huán)境的不適用、教學主客體對案例教學的不適用、課程設置和案例質(zhì)量的不適用等三個方面。
1.傳統(tǒng)的教學環(huán)境對MBA案例教學內(nèi)在需要的不適用
一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對新型教學課堂的不適用。案例教學課堂要求老師由主角變?yōu)榻虒W過程的傾聽者、促進者和引導者,學生由被動接收者變?yōu)橹鲃铀伎?、積極討論、分析探討問題解決方法的主動參與者。而我國傳統(tǒng)的“填鴨式”應試教育多采用“老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老師學生很難適應這種新型的開放式課堂,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案例教學效果的發(fā)揮。
二是考核機制不完善,師生積極性不高。科研成果是我國高校教師職稱評聘的重要指標,案例研發(fā)需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且不計入研究成果,因此,教師對如何提高案例教學水平缺乏動力,致使我國MBA案例教學水平裹足不前。另一方面,我國大部分MBA院校對學生成績的考核以考試成績?yōu)橹?,學生對課堂上的案例教學缺乏重視,課前準備不夠充分,課堂參與的積極性也有待提高。
三是基礎設施短缺,影響案例教學效果的發(fā)揮。課堂發(fā)言和討論是MBA案例教學最主要的活力源泉,所需基礎設施,如馬蹄形教室、移動白板、多媒體設備、學生銘牌等。我國MBA教育發(fā)展歷史短,案例教學設施投入相對較少,大多是在方形教室、黑板、粉筆、打印材料等傳統(tǒng)教學設施的基礎上開展案例教學,也影響了案例教學效果的發(fā)揮。
四是營銷意識不強,案例教學資金匱乏。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芝加哥大學等歐美國家商學院校屬于私立學校,本質(zhì)上具有企業(yè)的性質(zhì),強烈的融資意識使得其擁有上億美元的捐贈資金和其他收入。而我國絕大部分商學院校為公立性質(zhì),計劃性較強,缺乏融資能力,資金的短缺嚴重限制了案例的研發(fā)、師資隊伍的建設和基礎設施的配備。
2.教學主客體對MBA案例教學的不適用
一是師資力量薄弱。MBA案例教學的特色在于通過討論和分析案例提高學生解決實際管理問題的能力,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和掌控的能力。我國MBA教師長期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缺乏企業(yè)實踐經(jīng)驗,大多為學術型人才,要求學術型人才培養(yǎng)出高質(zhì)量的應用型人才具有很大的挑戰(zhàn)性。另外,由于教學水平的差異和課前準備的不足,部分教師不能熟練把握國外案例,無法充當一個良好的課堂組織者,導致案例教學流于形式。
二是生源質(zhì)量不高。作為專業(yè)學位教育,我國MBA學生的準入條件較其他同等學歷教育更寬松,學生水平參差不齊。同時,單一的入學考試形式——MBA聯(lián)考將筆試成績作為最重要的入學參考依據(jù),這使得實踐經(jīng)驗豐富的職場人士因長久脫離書本而落榜,缺乏實踐經(jīng)驗但擅長考試的應屆生順利通過,降低了MBA學生的質(zhì)量。在案例教學中,缺乏實踐經(jīng)驗的學生在理解和分析案例方面存在困難,影響了案例教學的效果。
3.課程設置和案例質(zhì)量對MBA案例教學的不適用
一是課程設置未達到MBA案例教學的要求。有學者在調(diào)研的基礎上根據(jù)知識的顯性程度將MBA核心課程分成三類,即非常適合(如戰(zhàn)略管理、營銷管理)、比較適合(如運營管理、公司理財)和不太適合(如管理經(jīng)濟學、數(shù)量模型與決策)案例教學的課程,第一類課程案例教學比重一般為40-60%,甚至可達80%。哈佛商學院案例教學的比重占到了總課程的80%左右,然而在我國MBA教學實踐中,雖然課程種類總體上與哈佛相一致,但案例教學的比重遠沒有達到這個水平,且課程體系設置不夠合理,難以培養(yǎng)出具有全局觀念的高級管理人才。
二是本土化案例的匱乏導致課堂與實際脫節(jié)。案例是案例教學的基本工具,案例質(zhì)量的高低對案例教學效果起關鍵作用。目前我國MBA案例庫中真正適用的高質(zhì)量本土化案例數(shù)量少,更新速度慢,大部分教師仍直接使用國外管理案例對學員進行教學,雖加速了與國際的接軌,但也使得MBA教育背離了我國企業(yè)的現(xiàn)實。國外案例的背景是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企業(yè)的實際,與我國企業(yè)管理所面臨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環(huán)境等都存在本質(zhì)區(qū)別,學生難以充分理解和分析。同時我國的企業(yè)制度比國外更加特殊和復雜,學生從案例分析中獲得的知識很難用到未來對企業(yè)的經(jīng)營管理中去,削弱了案例教學的價值。
哈佛大學商學院(簡稱HBS)MBA案例教學成功做法是各國MBA的重要經(jīng)驗。其經(jīng)驗表現(xiàn)在:第一,考評機制方面。HBS在辦學理念、教學模式等方面都有著其他院校所不能企及的優(yōu)勢,在對學生的評價上尤其嚴格。HBS的案例教學是一個不斷給學生施壓的學習機制,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占總成績的25%-50%,如不充分準備,將有可能導致拿不到學分或退學,因此學生非常重視課前預習和課堂發(fā)言。第二,師生方面。HBS的教師既是學術精英,也具有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能嫻熟駕馭案例教學課堂,也能親自編寫企業(yè)案例,是案例教學成功實施的主力軍。HBS的學生是經(jīng)過嚴格篩選的具有實踐經(jīng)驗和管理潛能的學生,苛刻的入學條件切實保障了哈佛MBA學生的質(zhì)量,學生入學后按經(jīng)歷、興趣等標準分班學習,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18]。第三,課程設置方面。HBS學生兩年期間要學習800個案例,在第一年的必修課程中,學生平均每天分析三個案例,每個案例的準備時間為3-4小時,每天的學習時間達13-16小時,高強度的學習將涉世不深的學生“催熟”為準職業(yè)經(jīng)理。到第二學年,多為專業(yè)課程和各種選修課程,案例的難度也會隨著增加,但學生的學習能力已有明顯提高。第四,案例方面。被用到MBA課堂的案例都是經(jīng)過反復認真討論的案例,涉及企業(yè)經(jīng)營的各個方面。案例本身沒有標準答案,旨在啟發(fā)學生思考,鍛煉學生如何分析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設計這些案例的,有哈佛的教授,也有從這里畢業(yè)的學生,還有其他相關的研究者。
綜合上述我國MBA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與美國哈佛商學院成功經(jīng)驗,為提高MBA案例教學的適用性與有效性,提高我國MBA教育的教學水平與人才培養(yǎng)質(zhì)量,可從完善教學環(huán)境、提高案例質(zhì)量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保證生源質(zhì)量等方面采取相應對策建議。
(一)創(chuàng)造適用案例教學的教學環(huán)境
1.完善教學體制
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模式培養(yǎng)的是知識型人才,案例教學培養(yǎng)的是應用型人才,各MBA辦學單位應樹立先進的教學理念,改革辦學模式,轉(zhuǎn)變教學方式,科學引導案例課堂,摒棄教師導演整個課堂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社會輸送高素質(zhì)的應用型管理人才。
2.完善考核機制
考核機制主要針對教師和學生從激勵和約束機制兩個方面進行構(gòu)建。針對教師而言,可將案例開發(fā)與研究成果納入科研考評體系,給予優(yōu)秀的案例教學任課教師額外津貼,鼓勵教師參加案例教學研討與培訓并給予經(jīng)費保障,鼓勵和支持教師成為企業(yè)顧問等;同時要求教師自主開發(fā)教學案例并納入考評范圍,案例教學考評結(jié)果與福利津貼相掛鉤等,以進行約束。
針對學生而言,一方面提高案例教學課堂表現(xiàn)良好的學生的平時成績,另一方面提高平時成績比重,將課堂表現(xiàn)作為課程成績的考核標準之一;要求學生及時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等。
3.完善教學設施
MBA案例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討論,為保障討論的效果,需要配備適合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的教學設施,如馬蹄形案例討論教室和階梯形桌椅、具有良好效果的多媒體設備、便于記錄的白板和總結(jié)的黑板、固定的學生銘牌等等。
4.增強融資能力
我國MBA教育已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近年來MBA教育的迅速發(fā)展證明其具有良好的融資條件,相關機構(gòu)應樹立品牌營銷意識,逐步將MBA教育推向市場,加強與企業(yè)的雙向合作,讓企業(yè)為學校提供資金和實踐場所,學校為企業(yè)輸送MBA高級管理人才,學校與企業(yè)間的合作不僅為案例教學提供資金保障,還能降低學校在采集案例方面的難度。
(二)優(yōu)化課程設置,加強本土化案例庫建設
MBA專業(yè)學位教育的實用性客觀上要求MBA課程的設計要符合市場和社會的需要,要與本科工商管理和普通管理類碩士的學習內(nèi)容相區(qū)別,設置具有針對性的課程,并依據(jù)課程性質(zhì)調(diào)整案例教學所占的比例。與HBS具有長期實施案例教學的豐富經(jīng)驗不同,我國MBA教育的實際情況決定了提高案例教學比重具有一定的難度。優(yōu)化我國MBA案例教學課程設置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以企業(yè)管理需要為依據(jù),拓寬課程的涵蓋面,并適當增加選修課程;二是適當提高實務型課程的案例教學比重,促使學生多接觸和分析實際的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問題,同時輔以傳統(tǒng)的講授法,幫助學生逐步從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適應到新型的教學模式。
教師直接使用國外案例影響案例教學效果的經(jīng)驗表明,建立在外國經(jīng)營管理實際基礎上的國外案例不僅使教師難以把握,也使學生難以理解,因此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案例庫成為必需[19]。由于我國MBA教育歷史較短,總體實力弱,因此要加強各MBA辦學單位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xiàn)資源共享。建立高質(zhì)量的案例庫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直接購買和使用國外案例。對于偏理論知識層面的案例,直接引用能使學生接觸到最前沿的經(jīng)營管理理論,促進我國MBA教育與國際接軌;(2)修正和提煉國外案例。對于制度環(huán)境有差異但對我國有重要借鑒意義的案例,可根據(jù)我國國情進行改編;(3)在市場調(diào)研的基礎上編寫案例。我國經(jīng)濟社會并不缺乏活生生的案例,如長虹挑起彩電價格戰(zhàn),“蘇寧電器”改名為“蘇寧云商”并涉足快遞業(yè)務,王老吉和加多寶的商標之爭等等,都為我國MBA案例提供了鮮活的素材。我國MBA教育相關機構(gòu)應加大投入,鼓勵學校與企業(yè)、學校與學校之間的合作,共同建設具有本土特色的高質(zhì)量案例庫。
(三)強化教師的案例教學水平
MBA案例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新型教學方法,教師不再簡單地將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需要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靈活處理討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冷場、偏題等問題,要求教師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相當?shù)膶嵺`經(jīng)驗和高超的課堂駕馭能力。我國大部分MBA授課教師對案例教學的把握能力還有待提高,有必要對教師進行專業(yè)的案例教學培訓,如支持教師參加國內(nèi)案例教學研討班,去國外知名大學訪問學習等,并鼓勵教師擔任企業(yè)顧問,積累實戰(zhàn)經(jīng)驗,為編寫高質(zhì)量的本土案例和熟練領導案例教學課堂奠定基礎。各MBA辦學單位也可借鑒HBS經(jīng)驗,邀請企業(yè)家或企業(yè)主管給MBA學生講授企業(yè)經(jīng)營管理經(jīng)驗。
(四)推行多樣化入學考試,優(yōu)化生源質(zhì)量
MBA案例教學的質(zhì)量不僅受教師教學水平的影響,也受學生基本條件的影響。學校要嚴格把控學生“入學”關,以申請材料、筆試、面試、性格測試、潛能測試等多樣化的入學考試形式代替筆試單一的考試形式,讓真正有管理潛能的學生進入學校接受MBA教育,全面提升MBA學生的質(zhì)量和MBA案例教學的質(zhì)量。
[1]何志毅,孫夢.中國工商管理案例教學現(xiàn)狀研究[J].南開管理評論,2005(8):91-95.
[2]周英男,王斌.大連理工大學MBA案例教學現(xiàn)狀的問卷調(diào)查[J].遼寧教育研究,2008(10):71-73.
[3]文豪.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MBA案例教學問卷調(diào)查與啟示[J].中外企業(yè)家,2011(9):200-201.
[4]裘江南,仲秋雁,董磊磊,王春玲.MBA課程案例教學適用性和有效性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0(6):260-265.
[5]王眾托.管理是科學還是藝術——從知識層面認識管理[J].中國科學院院刊(政策與管理研究),2007,22(1):39-44.
[6]Blumenthal J.Use of the Case Method in MBA Education[J].Performance Improvement Quarterly,1991,4(1):5-14.
[7]Thompson,Edmund R.Are Teaching Cases Appropriate in a Mainland Chinese Context? Evidence From Beijing MBA Students[J].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Business, 2001(11): 108-112.
[8]Hammond J.S. Learning by the case method[OL],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76(1).http://hbr.org/product/learning-by-the-case-method/an/376241-PDF-ENG
[9]Doran,John,Margaret Healy,Maeve McCutcheon & Steve O'Callaghan. Adapting Case-Based Teaching to Large Class Settings: An Action Research Approach, Accounting Education[J].An International Journal,2011(3):245-263.
[10]王玉東.案例教學——哈佛商學院MBA教育的基本特征[J].大學教育科學,2004(3):86-89.
[11]徐亞純.案例教學法在管理類課程教學應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5):64-66.
[12]傅永剛.案例教學對于MBA學員管理能力提升的實證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09(4):286-291.
[13]趙向陽.跨文化視角下中國工商管理教育的案例法應用[J].管理案例研究與評論,2011(3):242-247.
[14]Shugan,Steven M.Editorial: Save Research-Abandon the Case Method of Teaching[J].Marketing Science,2006(2):109-115.
[15]黃磊.MBA案例教學與理論學習關系探討[J].廣東外語外貿(mào)大學學報,2004(2):69-72.
[16]曾曉春,祁然,徐二明.MBA并不都是案例教學[J].管理評論,1998(1):44.
[17]張巍,王茹.MBA案例教學初探[J].南開管理評論,1999(1):78-80.
[18]隆瑞.哈佛商學院MBA案例全書(上卷)[M].北京: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1998.
[19]于海云.我國MBA管理教育案例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基于哈佛案例教學法的借鑒[J].無錫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1):48-50.
Analysis on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China's MBA Education
YUANDong-mei,WUJia-jia
(SchoolofBusiness,HunanNormalUniversity,Changsha410081)
How to improve the suitability of case teaching in MBA education has been the key point of the theoretical arguments since case teaching method was carried out. By analyzing and investigating the MBA case teaching practices in some Colleges,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ase teaching in China's MBA Education is not applicable for the inner demands of 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in teaching environment, course arrangement and the subject and object of teaching. By learn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s fro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some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 to promote the suita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case teaching in China, such as improving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enhancing the case quality,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and optimizing the quality of the students.
case teaching;applicability;effectiveness;MBA
2015-06-03
湖南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編號:JG2012A007)
袁冬梅(1971—),女,湖南衡南人,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經(jīng)濟學研究。
G424
A
1672-934X(2015)04-0124-07
10.16573/j.cnki.1672-934x.2015.0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