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月鈴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學前兒童音樂偏好的研究啟示與建議
郎月鈴
(濰坊學院,山東 濰坊 261061)
在對幼兒園的調查中,我們專門對中國民族調式和外國調式的偏好以及音樂伴奏的風格偏好做了詳細的問卷,發(fā)現他們對中國民族調式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喜歡,對中國民族調式中具有明朗開闊的宮調式和熱烈歡快的徵調式最為喜歡。對伴奏風格的偏好也主要傾向于活潑、明快,緊跟時代步伐的節(jié)奏形式。這對我們如何弘揚中華民族的音樂文化和如何與世界接軌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和依據。為此,筆者曾專門撰寫兩篇論文《學前兒童對于中國民族五聲調式的偏好》和《學前兒童對音樂伴奏風格的偏好》。本文承接所撰寫的兩篇論文,主要談一下對學前兒童音樂偏好的研究啟示和建議。
學前音樂教育是學前兒童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對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樂活動是一種審美過程,更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前兒童音樂教育是使幼兒快速、直接獲得快樂的一種體驗方式,跳跳唱唱本身就是兒童最喜歡的活動,所以學前兒童的音樂偏好的重要性也就很明顯的體現出來。
了解學前兒童的音樂偏好是一種有目的的教育活動,也是一種有導向的教育活動。但是很多情況下我們忽視了這些,只是停留在學前兒童的心理能力的教育上。作為幼兒教師,不能停留在看孩子們有什么需要和興趣就滿足他們,應當積極培養(yǎng)孩子們新的愛好和興趣。研究學前兒童的音樂偏好就是要找到孩子們本身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怎樣找到孩子們除了表面上表現出來的興趣之外,那些還沒有接觸過但可以培養(yǎng)的興趣。這是愛好和興趣的擴展和延伸。
首先,學前兒童的個體差異是影響他們音樂偏好最重要的因素。
孩子的年齡、性格、性別不同,對音樂的偏好也會不同。通過調查和查閱資料,發(fā)現學前兒童的年齡越小,接受各種音樂風格的能力就越強。有人提出一個觀點認為,年齡越小的兒童的耳朵是“開放的耳朵”,能包容所有的音樂。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能力越來越退化。其實不是退化,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接觸的知識量越多,人的社會性越來越復雜,人們學會了好惡,學會了選擇,對不喜歡的東西學會了拒絕。那么“開放的耳朵”慢慢變得“封建”了。一個簡單的例子,成年人很不理解孩子為什么喜歡一些哼哼唧唧的流行音樂,其實,等孩子們長大了,隨著知識量的增加,包括社會性的知識接觸的越來越多,他們自然就學會了選擇。一個人對音樂的偏好與年齡大小分不開的,具體說,是與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分不開的。
其次,對音樂的偏好與性別有關。
在學前兒童中,一個很普遍的現象是女孩子比男孩子在音樂舞蹈的愛好和學習上顯得更加積極主動,而且年齡越小這種現象越明顯。有人認為,這是社會傳統所導致的結果。也有人認為,可能是因為男女的荷爾蒙分泌不同,身心成熟的年齡階段有所區(qū)別而導致的結果。到現在為止,究竟是什么原因還眾說紛紜,沒有明確的概念。但可以確定的是,對音樂的偏好確確實實與性別有關。
再次,影響學前兒童音樂偏好的其他因素。
對高音的偏好大于對低音的偏好、對快速節(jié)奏的音樂偏好大于慢速節(jié)奏的音樂。這樣的結果不只是在幼兒園,我們在本科生的班級里也做過相應的實驗,得出的結論是一樣的。需要關注的是,性格對音樂偏好的影響尤為突出。喜歡安靜、喜歡沉思的內向型的人,偏好于傳統的或者古典的音樂,喜歡運動、愛說話的外向型的人,偏好于充滿熱情、節(jié)奏鮮明的音樂。
不同的民族對音樂的偏好也不盡相同。民族的傳統和民族的性格、風格有其歷史性和地域性。就我國而言,少數民族和漢族相比,少數民族明顯比漢族能歌善舞。就世界而言,非洲人能歌善舞的能力強于其他各大洲。其原因,還需要加強研究。
另外,每個人所處的環(huán)境和背景也影響著對音樂的偏好。一個熱愛音樂的家庭,他們的孩子一般也喜歡音樂。一個熱愛音樂的團體,她的員工也會被音樂氛圍所影響。一個熱愛音樂的國家,她的人民也大都熱愛音樂。
上文提到,我國學前兒童對中國民族調式的偏好高于西方的大小調式。其次是喜歡活潑、明快,緊跟時代步伐的伴奏風格。換句話說,就是在西方大小調式上還缺乏興趣和欣賞能力,對全方位的音樂伴奏方式還需要進一步提高。鑒于此,筆者關于學前兒童的音樂教學上提出以下建議:
首先,重視民族音樂這里說的不只是漢民族的音樂,而是我國五十六個民族的音樂。每個民族的音樂都有自己的風格特點,需要學習各民族音樂精華,拓寬音樂知識的學習范圍,加強對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認知,增強學生的音樂民族性,培養(yǎng)孩子們對中華民族的情感。
其次,有選擇地引進優(yōu)秀的外國兒童音樂。
音樂不分國界,是世界性的語言,我們要學習、接受優(yōu)秀的外國作品。盡量廣泛地學習世界各地的音樂對提高審美能力,拓寬音樂視野,提高音樂修養(yǎng),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當然,前提是選擇優(yōu)秀的兒童音樂作品。
最后,對兒童歌曲創(chuàng)作者的建議。
兒童歌曲包括幼兒、兒童、少年三個部分的歌曲。這里的學前兒童歌曲僅指幼兒歌曲和兒童歌曲。我們有很多經典、優(yōu)秀的學前兒童歌曲,旋律優(yōu)美,寓教于樂,傳唱了幾代人。比如《小燕子》、《讓我們蕩起雙槳》等等。但是改革開放以來,學前兒童歌曲的創(chuàng)作數量雖然不少,但經典不多,孩子們在很多場合唱成人的歌曲,這種現象讓人痛心。希望作曲者靜下心來,創(chuàng)作出更多旋律優(yōu)美、更具時代特色、充滿藝術魅力的兒童音樂作品。
改革開放至今三十多年,學前教育得到迅速發(fā)展,很多新的教育思想層出不窮。學前音樂教育是學前兒童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學前兒童的音樂教育能激發(fā)起學前兒童對音樂欣賞和學習的興趣,提高幼兒藝術素質,為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學前兒童的音樂教育要多元化發(fā)展,重視民族音樂,有選擇地引進優(yōu)秀外國兒童音樂,在“繼承”和“拿來”的基礎上,緊跟時代步伐。(本文為山東省藝術科學重點課題《學前兒童音樂偏好的差異性研究》中期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4383。)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