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我的米海爾》:耶路撒冷,這座城市的秘密

      2015-03-29 00:49:24
      東吳學(xué)術(shù)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耶路撒冷命運歷史

      彭  超

      《我的米海爾》:耶路撒冷,這座城市的秘密

      彭 超

      摘 要:阿摩司·奧茲的小說善于在日常生活的表層之下探討生命與歷史的重大命題,他的作品中彌漫著躁動不安的情緒和逃離的沖動。長篇小說《我的米海爾》是他的代表性作品,他在小說中通過漢娜這樣的女性形象,傳達出自己關(guān)于耶路撒冷的見解。阿摩司·奧茲在《我的米海爾》中為漢娜設(shè)置了特殊的環(huán)境,她先后接觸到父親約瑟、丈夫米海爾、鄰居男孩約拉姆這三位重要的男性。這三位男性對于漢娜的影響深刻,同時暗含耶路撒冷對于漢娜的意義,也揭示出耶路撒冷這座城市的秘密。耶路撒冷因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地位而問題復(fù)雜,而如今的耶路撒冷正處于變化當(dāng)中,耶路撒冷的歷史已經(jīng)滲透到漢娜的血肉當(dāng)中,它的未來走向如何也將深刻地影響到漢娜的命運,或者說漢娜的命運正是阿摩司·奧茲對耶路撒冷未來的焦慮與思考。

      關(guān)鍵詞:耶路撒冷;歷史;征服;命運

      阿摩司·奧茲的《我的米海爾》絕不僅僅是寫愛情,或者寫婚姻,或者寫家庭,在這單純的日常生活的表層之下,是耶路撒冷的歷史在波濤洶涌,沖擊著厚重的彼岸,發(fā)出巨大而可怕的回響。阿摩司·奧茲的小說中一直都存在著離開的沖動,是對熟悉生活的叛離,也是對習(xí)以為常事物的背離,一種躁動不安的情緒彌漫在他的作品當(dāng)中,仿佛他的所有作品都如同困在牢籠里面的野獸,呼嘯著掙扎束縛,一躍而出。毫無疑問,發(fā)表于一九六八年的長篇小說《我的米海爾》就是這樣一種不安沖動情緒的又一產(chǎn)物。

      若是撇開了耶路撒冷,《我的米海爾》將會迅速失去所有的光彩,這是毫不夸張的說法。在筆者看來,該部作品中處處充滿著隱喻,在明確指稱耶路撒冷的時候,是在直接表達自己對這座城市的感受,在沒有明確指稱的時候,則是選擇了使用隱喻的方式,這樣可以含蓄而委婉的表達出自己的情感。作品中到處可以看見一種懷疑的態(tài)度,究竟誰是耶路撒冷人,到底耶路撒冷是誰的?

      一、漸逝的歷史:先父約瑟的陰影

      漢娜的一生都是籠罩在父親的陰影之下,不論是父親生前,還是父親去世之后,父親的影響從來就沒有離開過她,尤其是與母親所扮演的角色相比較的時候,更是如此。

      對于漢娜而言,“母親在我心目中是那么微不足道。她是父親的妻子。僅此而已”,①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228頁,鐘志清譯,南京:譯林出版社,1998。甚至于母親偶爾對于父親的高聲頂撞,漢娜也會憎恨自己的母親,母親在漢娜心中已經(jīng)退縮到最角落的位置。漢娜沒有與母親建立過親密的聯(lián)系,甚至連母親快要去世的時候,她也不愿意與母親談?wù)勛约?,談?wù)勀贻p時候的父親,雖然她意識到以后再也不會有其他機會。即便如此,漢娜仍然認為母親的去世并不會減少自己的幸福感,這種疏遠的母女關(guān)系很明顯地影響了漢娜在自己的成長過程中對于女性的認同,對于自己身為女性的事實并沒有徹底接受。

      與母女疏遠關(guān)系相反的是,漢娜幾乎完全接受了來自于父親約瑟的思想,甚至于父親擠占了母親扮演的角色,成為漢娜生命中的唯一主角。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男人當(dāng)中,我最愛的是先父”,②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2、1、25頁。漢娜毫不避諱地大聲告訴讀者,即便是與米海爾相比較,她最愛的仍然是自己的父親約瑟。當(dāng)漢娜預(yù)感到自己可能會與米海爾之間發(fā)生點什么,也許米海爾將成為自己的丈夫,但是這種現(xiàn)實仍然無法改變漢娜對于父親的愛,無法取代父親在漢娜心目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如果說漢娜所認為的“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在年輕時渾身充滿著愛的力量,而今那愛的力量正在死去”,③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2、1、25頁。我更相信這愛的力量是來自于父親的恩賜,而其喪失則是因為父親的影響在逐漸減弱。米海爾只是作為父親的另一個失敗的扮演者進入漢娜的生活當(dāng)中,他沒有能力讓漢娜保持著源自于父親的“愛的力量”,這才讓漢娜逐漸走向了精神死亡。

      在性別意識形成上,漢娜更是受到父親的男性意識的作用。在漢娜九歲的時候,她還常常期望自己能夠長成男人,而不是女人。在漢娜的眼中,她認為男性是力量的象征,能夠肩負責(zé)任,勇往直前,而女性則是柔弱的代名詞,是像自己的母親一樣,沒有地位,沒有發(fā)言權(quán),得不到別人的尊重。漢娜玩的游戲是摔跤踢球和爬樹,這都是男孩子愛玩的游戲,同時,她對于鄰居家的雙胞胎男孩子也有很強的征服欲,夢想著自己成為女王,帶領(lǐng)著自己的兩個保鏢去探險,在這種統(tǒng)治當(dāng)中,體會到冷酷無情的快感。漢娜長大之后,意識到自己女性的身份,明白自己的征服欲的不可實現(xiàn)性,但是她沒有放棄自己這個隱秘的夢想,就連米海爾也看出來,認為“漢娜,要做你丈夫的那個人一定得很強悍”。④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2、1、25頁。令人驚訝的是,反而是根本與強悍沒有任何關(guān)系的米海爾成為了漢娜的丈夫,究竟是不是因為米海爾的軟弱讓漢娜可以體會到征服的快感呢?可以想見的是,結(jié)婚之后的漢娜在征服與被征服的欲望之間煎熬,面臨著精神分裂的危險,一方面是希望自己能夠向征服雙胞胎一樣征服整個世界,另一方面等待著自己被男人征服。

      父親約瑟的一句話成為漢娜終身信仰的真理,那就是:

      先父約瑟經(jīng)常說:強人幾乎能做他想做的一切事情,但即使最強的人也不能挑選他想做的事情。我并不屬于那類強人。①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5、195、195、1、224頁。

      漢娜認為這句話的正確性是毋庸置疑,并且用這句話來檢驗自己的生活,也用來檢驗他人的生活。當(dāng)漢娜得知米海爾之所以學(xué)習(xí)勤奮,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自己的祖父曾在格羅德諾的希伯來教育學(xué)院講授自然科學(xué),而自己的父親希望能夠?qū)⑦@一鏈條一代代延續(xù)下去,漢娜認為米海爾屬于不能挑選自己想做的事情的那類人,沒有選擇的自由。這或許就是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即便是最強的人也無法扭轉(zhuǎn)時代,改變大的時代環(huán)境,自由地選擇自己所愿意做的事情,總是有限制性因素存在的。同樣,漢娜在得知杰妮婭姑媽的故事之后,也想起父親的這句話,因為在漢娜看來,即便是像杰妮婭姑媽這樣強悍的女性也是失去自由選擇的權(quán)利的,這似乎是命運的愚弄。雖然杰妮婭姑媽行事果斷有力,但是在婚姻上并不如意,她在遭遇了第一任丈夫的拋棄之后,還需要掙錢養(yǎng)活自己患精神分裂癥的第二任丈夫,或許杰妮婭姑媽也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變得如此糟糕,但是命運的安排讓她別無選擇。

      父親約瑟的死亡對于漢娜的世界觀形成也起到重要作用。父親死于癌癥,這是一種病毒逐漸擴散的疾病,“最可怕的是他的嘴向里凹陷,露出永遠狡黠的微笑,好像他的病是一種獲得成功的惡作劇”,②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5、195、195、1、224頁。死亡似乎在約瑟這里失去任何力量,而成為一種強迫性的詼諧。約瑟對于死亡的平靜態(tài)度在潛移默化當(dāng)中,對漢娜的價值觀起著作用,他曾經(jīng)向布伯爾教授咨詢,得到的答案是“我們靠子孫與著述來延續(xù)生命”。③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5、195、195、1、224頁。父親認為漢娜會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他靈魂或者肉體的延續(xù),或許這不是唯一的答案,但是漢娜很明顯相信了這一點。當(dāng)漢娜發(fā)現(xiàn)自己的兒子與自己并不是很親近之后,便采取了寫作的方式來祭奠自己,“我之所以寫下這些是因為我愛的人已經(jīng)死了”,④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5、195、195、1、224頁。這不正是著述么?漢娜從來沒有顯示出對于死亡的恐懼,反而對死亡有著向往之情,可謂是向死而生的活著。

      但是漢娜對于父親的話,也會試著去挑戰(zhàn)一下,懷疑一下,尤其是在性的方面?!笆龤q那年,先父警告我要警惕男人,他們用甜言蜜語引誘女人,之后又無情地將其拋棄”,⑤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5、195、195、1、224頁。漢娜認為父親的話讓她覺得兩性關(guān)系是世界上痛苦的根源,是滋生痛苦的不正當(dāng)行為,只有男女雙方竭盡全力才能減弱其惡劣后果。漢娜并沒有覺得性是罪惡的,自己也從來沒有被下流愚笨的男人引誘過,也不反對性的存在,從某種意義上說父親的話似乎對漢娜是無效警告。但是,當(dāng)米海爾逐漸與漢娜疏遠的時候,漢娜卻感到一種欺騙的產(chǎn)生,正是這種欺騙讓漢娜感到屈辱,先父的話雖然正確,可惜并沒有針對漢娜的現(xiàn)狀,父親也不是萬能的。

      值得關(guān)注的是,父親在漢娜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和耶路撒冷在猶太人生活中的影響,是極其相似的。就漢娜而言,父親和耶路撒冷都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不論漢娜是否承認自己對耶路撒冷的感情,耶路撒冷都在那里,靜默著,散發(fā)著對她的影響,這是滲透到血液中的不可割裂的精神紐帶,好像耶路撒冷也是自己的父親。

      耶路撒冷的歷史存在于耶路撒冷人的集體無意識當(dāng)中,時時刻刻都在起著作用,仿佛幽靈一樣,附體在年輕的一代身上。年輕一代的耶路撒冷人無法拋棄屬于自己的歷史,就好像漢娜永遠無法擺脫先父約瑟的陰影一樣。

      漢娜是耶路撒冷人,但是她并不認為耶路撒冷是自己的,或者自己是耶路撒冷人。當(dāng)她身處耶路撒冷的時候,總是會感到身心不能放松,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城市總是會讓漢娜喘不過來氣。背負著歷史強塞給自己的重擔(dān),漢娜怎么可能放松?或許,對于新一代的年輕人,信仰危機已經(jīng)出現(xiàn)。如果是耶路撒冷就是自己的父親,那么現(xiàn)在這位父親正在慢慢死去。雖然我們還生活在父親的陰影當(dāng)中,但是這并不代表我們對父親始終保持著那份永恒不變的愛,這份愛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散去,畢竟活得輕松一點是人的本能選擇。我們沒有辦法譴責(zé)誰,身處耶路撒冷的人,或許早已厭倦了那種被打上烙印的生活。

      二、無奈的現(xiàn)狀:別了,米海爾

      米海爾成為漢娜的丈夫,完全是偶然,如果當(dāng)時是另外一個人拽住了漢娜的胳膊,或許故事將完全改寫。但是,這種偶然性中也帶有必然性,必然會有一個人拽住漢娜的胳膊,然后開始一段故事。就像漢娜出生在耶路撒冷一樣,她的出生是必然,但是出生在耶路撒冷是偶然。正是這種偶然性與必然性組合在一起,才使得故事有了主人公,有了發(fā)生背景,有了宿命式的結(jié)局,仿佛就像事先安排好的一樣,既充滿戲劇性,又不至于讓人感到太意外。

      在與米海爾的交往過程中,漢娜起初是能夠體會到一種征服的快感。征服米海爾與征服鄰居雙胞胎是不同的征服,但是同樣都能夠給漢娜帶來一種滿足的感覺。漢娜喜歡米海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米海爾表現(xiàn)出來的局促。

      米海爾之于漢娜,是一種不同的存在?!八辉谡f話,用不太熟練的動作很惱火地點燃他那頑固的煙斗。看到他那副狼狽的樣子我倒蠻開心的”,①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8、26、28、13、47頁。作為女性的漢娜喜歡男人在自己面前露出狼狽的樣子,因為這種狼狽的樣子很大程度上是這位男人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取悅漢娜而造成的,這表明漢娜得到了他者的承認與肯定。如果說存在著女性和男性兩種力量在漢娜體內(nèi)斗爭的話,那么現(xiàn)在是女性因素壓倒了男性因素,她開始由父親控制下的男性因素占主導(dǎo)地位的狀態(tài),過渡到了女性因素覺醒的狀態(tài)。對于漢娜而言,這是一種新生活的開始,而這種覺醒的觸媒就是米海爾。

      米海爾并不總是在阿特拉咖啡館露出窘相的男孩子,他的窘相曾經(jīng)成功地激發(fā)了漢娜身體內(nèi)沉睡的女性因素,一種類似于母愛的成分。但是,米海爾也有男人的一面,也就是漢娜所陌生所恐懼的一面。

      當(dāng)米海爾帶著漢娜去惕拉特伊阿爾看望他的老朋友的時候,展示出了他的另外一面。當(dāng)米海爾單獨與漢娜相處的時候,漢娜喜歡他的那種努力,那種為了讓自己開心的努力,當(dāng)米海爾與朋友相處的時候,同樣的努力則顯得笨拙,讓漢娜覺得“這樣一個木訥的人應(yīng)該永遠不開玩笑”。②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8、26、28、13、47頁。我們試圖這樣來解釋,這是漢娜對米海爾的占有欲在作祟。同樣的努力,前者是為了讓漢娜開心,而后者是為了讓朋友開心;產(chǎn)生的卻是不同的效果,前者讓漢娜感到幸福,而后者讓漢娜感到尷尬。仿佛是自己的隱私被別人窺見一樣,漢娜覺得自己很尷尬,這種尷尬讓漢娜覺得自己以前看錯了米海爾,以至于在回家的路上,漢娜反復(fù)思考自己與米海爾的關(guān)系,得出來的結(jié)論是自己并不認識米海爾。當(dāng)漢娜覺得寒冷的時候,比寒冷更讓她傷心的事情發(fā)生了,那就是她認為米海爾忽略了自己,自己沒有從米海爾那里得到應(yīng)有的重視,“米海爾,我是個真實的人。我冷”。③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8、26、28、13、47頁。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某種預(yù)兆已經(jīng)降臨。

      漢娜與米海爾的相處,最終以米海爾對漢娜的征服而告終。這是一種男性對女性的戰(zhàn)勝,一種社會環(huán)境對女性的征服,一種文化傳統(tǒng)對女性的征服。當(dāng)然,也可以理解為是社會現(xiàn)狀對歷史的某種否定。這種征服沒有暴力,米海爾用自己近似于軟暴力的冷靜與克制當(dāng)作武器,進行了對漢娜的征服戰(zhàn)爭。

      “我錯了,他做事時會很強悍,比我強多了。我接受了他。他的話讓我恍恍惚惚進入了一種寧靜的狀態(tài)”,④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8、26、28、13、47頁。米海爾的強悍隱藏在溫柔的外表之下,就像慢性毒藥一樣侵蝕著漢娜。漢娜逐漸地沉醉在米海爾所營造出的這種溫柔氛圍當(dāng)中,并且享受其中。但是,漢娜體內(nèi)的男性因素沒有沉睡,只是暫時性的潛伏下去,等待合適的機會再次釋放。婚姻生活的平淡很快就讓這些沉睡的因子得到新生,“我們的夜晚很平靜”,⑤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8、26、28、13、47頁。這就讓漢娜總是懷有某種莫名的朦朧的期待,就好像是決定性的事件尚未發(fā)生,而自己正在練習(xí)扮演某個重要的角色。我們很容易理解,當(dāng)漢娜在受到性壓抑的時候,很自然地就想起曾經(jīng)的雙胞胎,而自己曾經(jīng)又是怎樣的統(tǒng)治者他們,漢娜渴望自己可以征服米海爾,或者被米海爾征服。但是令她失望的是,米海爾將漢娜的挑釁視作無物,讓她不戰(zhàn)而敗。漢娜既沒有失敗的心服口服,也沒有戰(zhàn)勝的快感,剩下的都是壓抑,找不到突破口的情緒在體內(nèi)淤積,腐爛,死去。

      漢娜對與購物的瘋狂,講述看似沒有邏輯的灰姑娘的故事,企圖激怒米海爾,打破米海爾波瀾不驚的狀態(tài),這些都使得漢娜一步步走向精神的死亡,因為米海爾從未把她當(dāng)作對手,從未應(yīng)戰(zhàn)。甚至于漢娜對于生病的渴望,對夢魘的向往,都是在為這種長期的壓抑尋找突破口,希望進行自我調(diào)節(jié)?!斑@個人什么時候能不那么克制?哪怕有一次見到他慌亂、欣喜、狂熱也好!”①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167、231頁。米海爾的自我克制,沒有慌亂,沒有欣喜,沒有狂熱,似乎沒有任何情緒,這樣的超強自控力是漢娜所無法想象的,也是漢娜在家庭生活中無法接受的,以前的米海爾將永遠不復(fù)存在,都是假象,惟有漢娜將要被逼瘋了。

      隨著米海爾對家中女傭表現(xiàn)關(guān)注的興趣,漢娜的女性天性又一度萌發(fā),但是已經(jīng)不似戀愛時候強烈,甚至于連米海爾每天晚上又干凈又整潔地去大學(xué)旁邊宿舍幫助雅德娜準備復(fù)習(xí)考試也很難再激起漢娜的戰(zhàn)斗欲。在漢娜看來,整件事情顯得荒唐可笑,丈夫的出軌似乎是自己一直以來期待發(fā)生的事情,而如今真正的發(fā)生了,反而沒有把自己的心緒攪得不寧,“已經(jīng)用不著勞神去偵察了”。②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167、231頁??梢哉f,此刻的漢娜已經(jīng)對生活失去了所有的興趣,曾經(jīng)一度讓自己喜歡的米海爾已經(jīng)不再是屬于自己的了,漢娜選擇了向他道別,選擇了讓步。這是一種理想向現(xiàn)實的屈服。這也是年輕一代對耶路撒冷現(xiàn)狀的無奈接受。

      漢娜向米海爾說別了,就好像對耶路撒冷說別了一樣。漢娜或許喜歡過耶路撒冷,但是愛越深恨越深,她總是認為耶路撒冷并不是討人喜歡的,就像當(dāng)初的米海爾其實也沒有那么招人喜歡。

      米海爾研究的是地質(zhì),結(jié)婚的時候,漢娜還認為自己與米海爾是具有象征意義的組合,因為地質(zhì)和文學(xué)都是挖掘深層次的東西,都是在尋找珍藏著的寶藏。然而,漢娜不久就感到遺憾,米海爾是地質(zhì)學(xué)家,而不是建筑學(xué)家,他不能夠在夜晚在漢娜的夢中建造樓群、公路和堅不可摧的城堡。可是,筆者更愿意將地質(zhì)與歷史聯(lián)系起來,米海爾對地質(zhì)的研究,就好比是在對耶路撒冷進行歷史性的挖掘,而漢娜對米海爾的放棄就帶有了悲觀主義的色彩,好比是英雄的失敗。年輕的一代人在對待耶路撒冷的態(tài)度上就和漢娜對待米海爾極其相似,起初是希望能夠完成猶太人的復(fù)國主義夢想,但是這種夢想很快就受到現(xiàn)實的打壓。這種來自現(xiàn)實的打壓也許還帶著溫柔的面紗,不是那么直接,讓人不知不覺當(dāng)中放棄當(dāng)初出發(fā)時的夢想,喪失當(dāng)初的斗志。于是,理想轉(zhuǎn)為對現(xiàn)狀的無奈。

      別了,米海爾,或許就是別了,耶路撒冷。耶路撒冷的厚重或許讓年輕的一代感到沉重,在面對現(xiàn)實的過程當(dāng)中,很快就意識到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距離。如此看來,地質(zhì)和地貌學(xué)都具有了豐富的內(nèi)涵,也許某一天,當(dāng)米海爾發(fā)現(xiàn)石油的時候,這偉大的理想也會實現(xiàn)。

      三、遠去的理想:約拉姆,另一種可能

      其實,約拉姆原本可以成為漢娜的拯救者。可惜的是,大家錯過了彼此,這種錯過是時代,更是文化造成的。

      猶太教分為三派,極端正統(tǒng)派、正統(tǒng)派和世俗派。約拉姆是正統(tǒng)派猶太教成員,漢娜是世俗派猶太教成員,而漢娜與米海爾婚后居住在正統(tǒng)派猶太教成員集中的地方。正統(tǒng)派猶太教成員嚴格遵守猶太教的規(guī)定,但是不如極端正統(tǒng)派那么嚴格;與世俗派猶太教相比,則顯得更為嚴格一些。同樣,就執(zhí)行猶太教的儀式的嚴格程度而言,正統(tǒng)派也是處于極端正統(tǒng)派和世俗派之間,正統(tǒng)派既不像世俗派一樣完全拋棄繁瑣的儀式,也不是像極端傳統(tǒng)派一樣完全按照儀式要求去做。如果說約拉姆能夠給漢娜帶來重生的機會,但不如說漢娜用文學(xué)將約拉姆從正統(tǒng)派里面拉出來,更為接近世俗派。

      連接著約拉姆與漢娜的紐帶是文學(xué),是詩歌,是少年愛情的萌動。

      漢娜初次提到約拉姆的時候,他還只是“富有夢幻色彩的十四歲金發(fā)男孩”,①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84、84、101、100、100、135、187、188、188頁。但是,他是一個詩人。約拉姆的詩中傳達出一種孤獨的情愫,這是屬于少年人獨有的情緒。在約拉姆向漢娜請教詩歌的時候,他把一首紀念女詩人拉結(jié)的詩作念給漢娜聽,“聲音發(fā)顫,雙唇抖動,眼睛里閃爍著晶瑩的淚光”,②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84、84、101、100、100、135、187、188、188頁。他在詩中用貧瘠的荒漠來比喻缺少愛情的生活,將自己看作是在沙漠里尋找甘泉的孤獨旅行者,不幸在幻想中誤入歧途,等來到甘泉旁邊的時候,已經(jīng)筋疲力盡奄奄一息。漢娜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像約拉姆這樣正統(tǒng)派猶太教的孩子竟然寫愛情詩。但是漢娜的反應(yīng)在約拉姆看來,并不是那么可以接受,他的眼中盈滿了淚水,抓住詩稿并將其揉皺,接著就轉(zhuǎn)身跑掉。二十多歲的成熟女性對于十多歲的男孩而言,無疑是某種事物的象征,她們總是充滿了誘惑,讓人忍不住地靠近她們。對于約拉姆而言,他也嘗試著對漢娜的靠近,但是第一次的嘗試在他看來是失敗的,他以為自己受到了嘲笑。對于漢娜而言,這種誤解實在是令人遺憾的事情,或許,漢娜根本就沒有意識到約拉姆之于自己的意義。

      “當(dāng)人們心滿意足并無所事事之際,感情則像惡性腫瘤一樣蔓延起來。”③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84、84、101、100、100、135、187、188、188頁。這句話用來形容漢娜與約拉姆之間的感情很恰當(dāng)。當(dāng)漢娜與丈夫出去看電影的時候,約拉姆幫忙照顧漢娜的兒子,作為回報,漢娜幫助約拉姆準備希伯來文學(xué)考試。其實,漢娜與約拉姆在這種互幫互助的過程中,也逐漸交流了感情,只是漢娜并沒有意識到這種情感的重要性,而約拉姆則不太容易開口清楚地表達自己對于漢娜的感情。

      約拉姆與漢娜一起讀阿哈德·阿哈姆的文章,他們一起比較祭司和先知、肉體和精神、奴隸制和自由,并且將所有的想法都對稱地排列起來。他們彼此認同“先知、自由、精神召喚我們擺脫奴隸制與肉體的束縛”,④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84、84、101、100、100、135、187、188、188頁。而且當(dāng)漢娜表示自己喜歡約拉姆創(chuàng)作的某首詩歌的時候,約拉姆眼中就會閃爍著晶瑩的光芒??梢哉f,約拉姆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展示出的天賦,是突破了正統(tǒng)派猶太教的教義束縛,詩歌當(dāng)中含有濃厚的感情,所選用的詞匯避開了日常生活中的詞匯和短語,顯得陌生而有力量。這樣的約拉姆在逐漸靠近漢娜,他與漢娜以往所接觸到的男性顯得不同,更加文藝,更富有感情。

      當(dāng)他們探討“禁欲的愛”的時候,約拉姆解釋道,“人類生活中,有的愛似乎沒有引起快感”,⑤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84、84、101、100、100、135、187、188、188頁。這似乎暗示了漢娜與米海爾的婚姻狀況,漢娜總是被迫處于性壓抑當(dāng)中。而約拉姆與米海爾之間則產(chǎn)生了某種敵意,當(dāng)米海爾看到漢娜與約拉姆坐在一起的時候,約拉姆總是會顯得局促不安,將目光轉(zhuǎn)移到地板上,這種狀況和當(dāng)初的米海爾多么相似。處于戀愛狀態(tài)中的人,反應(yīng)總是極其相似,于信任中摻雜試探。當(dāng)約拉姆將自己的詩作交給漢娜品評的時候,還在頁尾處的括號里進行解釋,說明自己在詩歌中使用了隱喻,“黑衣騎士就是黑夜”,⑥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84、84、101、100、100、135、187、188、188頁。這讓敏感的漢娜感覺到來自于約拉姆的不信賴。即便是漢娜鼓勵約拉姆將詩作投到青年雜志上發(fā)表,約拉姆也會感到窘迫不安,似乎漢娜并沒有完全了解約拉姆的正統(tǒng)派猶太教的處境。但,最終約拉姆還是鼓起勇氣去投稿,并成功發(fā)表。

      遺憾的是,漢娜在這場互動的游戲當(dāng)中,始終沒有進入角色中。當(dāng)漢娜與約拉姆同行的時候,她主動要為他和自己的兒子買玉米,這在約拉姆看來似乎是漢娜只是將自己看作男孩,就像自己兒子一樣的男孩。漢娜刻薄地詢問約拉姆的神情恍惚、心不在焉是不是因為愛上了班上的女孩兒,這更加讓約拉姆感到傷心,一種屈辱與絕望的感覺。在正統(tǒng)派猶太教成員看來,“愛情及諸如此類的東西總是隱私”,⑦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84、84、101、100、100、135、187、188、188頁。更何況約拉姆正懷著對漢娜的好感,這無疑讓約拉姆受到更大的打擊。再加上,漢娜的誤解,“我沒理由分享你的秘密,你十七歲,我二十七歲。我在你眼中自然像個丑老太婆”,⑧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84、84、101、100、100、135、187、188、188頁。這就將約拉姆置于更加尷尬痛苦的境界當(dāng)中,他的心中充滿著對漢娜的渴望,這種強大的渴望幾乎就要把約拉姆壓垮了。對于漢娜而言,她是明明知道自己在約拉姆心中占據(jù)了重要地位,明白了“他的一切都是我的”,⑨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84、84、101、100、100、135、187、188、188頁。反而變本加厲地折磨著約拉姆。因為約拉姆對于漢娜而言,猶如白紙一張,任憑她描繪,這是漢娜所喜愛的一種殘忍的游戲,她永遠都只是在自己的游戲當(dāng)中津津有味。漢娜曾經(jīng)在約拉姆的年齡渾身充滿了愛的力量,而如今這愛的力量已經(jīng)慢慢消散。對于理想,年輕的耶路撒冷人正在失去。

      約拉姆的離開等于宣告了漢娜另一種生存可能性的消失。原本漢娜可以從約拉姆這里得到重新生活的機會,約拉姆幾乎就要點燃了漢娜對愛的激情,但是隨著約拉姆受到父母的約束,受到正統(tǒng)派猶太教的教義束縛,他不得不離開耶路撒冷,也帶走了漢娜的最后一點希望。

      當(dāng)約拉姆被迫轉(zhuǎn)學(xué)到南方正統(tǒng)派猶太教的一個基布茲教育機構(gòu)完成最后一年學(xué)業(yè)的時候,雖然他還沒有完全放棄在詩歌中表達愛情的苦悶,“辭藻華美,過于雕琢,是情緒低落之際肉體的痛苦吶喊”,①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191、191、60、76、91頁。但是他已經(jīng)遠遠地離開了漢娜。漢娜不得不承認自己的失敗,這是漢娜最后一次戰(zhàn)斗的失敗,約拉姆不會成為詩人,理想也不會重新得到實現(xiàn)的機會。時間是“一種高度凝固了的清晰存在”,②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191、191、60、76、91頁。對于約拉姆和漢娜而言,對于理想而言,都是極其殘酷的。當(dāng)凱姆尼扎一家離開耶路撒冷的時候,約拉姆回家?guī)兔κ帐?,他向漢娜遠遠地招手,但是卻不能與漢娜說話,中間隔著他板著面孔的父親,一位正統(tǒng)派猶太教成員。失敗的漢娜對于約拉姆還能說些什么呢?作為已經(jīng)承認失敗的漢娜,她已經(jīng)沒有任何再次出征的欲望,也失去了征服的能力。理想漸行漸遠。

      失去約拉姆,對于漢娜而言,就等于失去一種生存的可能性。不知道這是理想對漢娜的拋棄,還是理想對耶路撒冷的拋棄?約拉姆與漢娜的分離是信仰的不同而造成,還是暗喻著這一個時代里面信仰的失落呢?

      四、焦慮的隱憂:誰的耶路撒冷?

      實在是分辨不清楚,究竟耶路撒冷是屬于誰的。作為出生并生長在耶路撒冷的漢娜而言,耶路撒冷應(yīng)該具有兩種不同的含義,地理概念上的耶路撒冷和文化意義上的耶路撒冷。如果僅僅是用地理概念上的耶路撒冷來作參照,那么毫無疑問,漢娜是不容置疑的耶路撒冷人;但是如果用文化意義上的耶路撒冷來作參照,漢娜未必會果斷地承認自己是耶路撒冷人,似乎她從來沒有表示出自己對于耶路撒冷的熱愛之情。那么,究竟誰是真正的耶路撒冷人?耶路撒冷究竟是屬于誰的呢?

      先將耶路撒冷的價值判斷擱置一邊,小說中多處對耶路撒冷表示了自己的理解,展示出了耶路撒冷的不同側(cè)面:

      耶路撒冷是一座令人傷心的城市,然而在不同的時刻、不同的季節(jié),這傷心的程度又不盡相同。③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191、191、60、76、91頁。

      耶路撒冷是一座極其遙遠的城市,即使你身居其中,即使你生于此地……耶路撒冷是一座長滿松柏的城市。嚴松與勁風(fēng)和諧渾然。④

      耶路撒冷是一座燃燒的城市。整座城市像是懸在空中。但近看又顯得無比碩大和沉重。⑤

      在“耶路撒冷是一座××的城市”這種固定的句式當(dāng)中,耶路撒冷展示出自己的傷感與魅力。為什么同樣的一座城市卻被闡釋為不同的性格?它既是令人傷心的城市,也是會燃燒的城市;既讓人產(chǎn)生一種懸在空中的感覺,卻又顯得沉重而碩大;既是人們身居其中卻感覺遙遠的城市,也是離無數(shù)猶太教成員心靈最近的城市。這是一座充滿神秘的城市。

      耶路撒冷的英文是Jerusalem,是由Jeru(城市)和Salem(和平)兩個詞根組成的,意為“和平之城”;它的希伯來文是???????,拉丁化之后是Yelushalayim或Yelushalaim,而Yelushalaim是yelusha(遺產(chǎn))和shalom(和平)的合成詞;它的阿拉伯文是??????或者??? ???????,拉丁化之后是al-Quds或者Bayt-al-Muqaddas,????的意思是圣地,??????特指圣城耶路撒冷,而????指房屋、住宅,???????意為神圣的(人)、圣潔的(人),兩詞合起來也是特指耶路撒冷,圣人之家即圣地。作為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亞伯拉罕宗教圣地的耶路撒冷,對于猶太教而言,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自從公元前十世紀,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建造了圣殿,耶路撒冷之于猶太教就好比是太陽之于人類一樣,成為猶太教成員信仰的中心和他們心目中最神圣的城市。不論猶太教成員身處何地,耶路撒冷永遠都是他們的精神家園,是他們永遠向往的地方。

      耶路撒冷有著曲折的歷史經(jīng)歷,就像猶太人經(jīng)歷過的苦難一樣,是無法計算清楚的。耶路撒冷問題是中東和平進程中最敏感的問題之一,猶太人從來沒有放棄復(fù)興祖國的夢想,當(dāng)一九八八年巴勒斯坦國宣告成立的時候,在耶路撒冷的一幅阿拉法特畫像前,用阿拉伯語和希伯來語寫著:“耶路撒冷,不得到你,我的夢想將不會完整!”我們都知道在一九四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的時候,在第二屆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的有關(guān)巴勒斯坦分治的第一八一號決議中,耶路撒冷的歸屬并沒有被決定,它被規(guī)定為國際性城市,由聯(lián)合國來管轄,歸屬待定狀態(tài)。也就是說,這座被三大亞伯拉罕宗教尊為圣城的城市,原來是無家可歸的孤兒。

      隨著歷史腳步的前進,耶路撒冷也在不停地改變,或許不斷改變著的耶路撒冷在年輕一代看來,其神圣性正在不斷地消失,“耶路撒冷正在擴建公路?,F(xiàn)代排水管道。公共住宅。有些場所甚至讓人覺得這兒是個普通城市:筆直的街道兩旁到處是公共座椅”。①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220、229、89頁。當(dāng)生活在耶路撒冷的年輕人感覺昔日的耶路撒冷正在日益現(xiàn)代化,開始被工業(yè)化時代的潮流所淹沒,不知道他們對于耶路撒冷的精神信仰是否還依然像他們的上一輩人那樣堅不可摧?當(dāng)大家開始對自己祖祖輩輩都深信不疑的東西發(fā)出自己懷疑的聲音時候,有一種叫作信仰的東西正在無可避免的褪去神秘光圈。

      就漢娜而言,她似乎對耶路撒冷抱著復(fù)雜的態(tài)度。她出生在耶路撒冷,成長在耶路撒冷,結(jié)婚生子工作也是在耶路撒冷,但是她從來沒有覺得自己生活在耶路撒冷感到輕松與愉快。相反,當(dāng)漢娜離開耶路撒冷去其他地方度過逾越節(jié)的時候,她卻感到了一種快樂,“耶路撒冷那么遙遠,再也不會將我困擾。也許就在此時,她已被四面八方的仇敵攻占。也許她已經(jīng)化為塵土。她命該如此。遙遠的我再也不愛耶路撒冷了。她希望我壞。我盼她不好”。②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220、229、89頁。在諾夫哈里姆,漢娜度過了如癡如醉、快快活活的夜晚,而將耶路撒冷徹底地拋擲于腦后。

      誰也不敢說漢娜真的一點兒也不愛耶路撒冷了。耶路撒冷的歷史已經(jīng)滲透到漢娜的血肉當(dāng)中,不論她是否喜歡,它總是靜靜地存在著。在漢娜的人生當(dāng)中,如果說漢娜有過愛的話,那么肯定是對耶路撒冷的愛,因為耶路撒冷對于漢娜的影響,就像是先父約瑟一樣,潛移默化,而漢娜則永遠生活在耶路撒冷/父親的陰影之下。如果說漢娜嘗試著將這種愛轉(zhuǎn)移,那么米海爾是她的第一次嘗試,她希望能夠?qū)⒆约簩τ谝啡隼?父親的關(guān)注轉(zhuǎn)移到丈夫米海爾的身上,可惜的是米海爾的不應(yīng)戰(zhàn)態(tài)度讓漢娜總是碰到了軟釘子上,讓她不戰(zhàn)而敗。遇見約拉姆帶給了漢娜另一次生存可能性,可惜由于約拉姆受到家庭信仰的束縛,擺脫不了正統(tǒng)派猶太教的統(tǒng)治,不可能與漢娜這樣屬于世俗派猶太教的女人自由地談?wù)搻矍榛蛘呷怏w或者詩歌,從而在漢娜的生命當(dāng)中一晃而過,幾乎沒有留下什么痕跡。漢娜的一生似乎都在不停地與某種未知而神秘的東西作著激烈的斗爭,她總是希望逃離,體內(nèi)充滿了離開的沖動,這樣就讓她顯得躁動不安,永遠無法安定。

      “耶路撒冷沒有盡頭”,③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220、229、89頁。漢娜永遠無法逃離出耶路撒冷。盡管漢娜對這種傳統(tǒng)的信仰可能有所懷疑,日益改變的耶路撒冷都改變了曾經(jīng)的模樣,但是圣殿和哭墻依然巍然屹立,不容褻瀆。

      漢娜擁有者雙重身份,她既可以被視為耶路撒冷的象征,也可以是耶路撒冷年輕一代的代表。如果將漢娜比作是耶路撒冷的化身,那么先父約瑟則象征著耶路撒冷厚重的歷史,時時刻刻都不肯離去,而米海爾的形象則傳達出年輕一代對于耶路撒冷現(xiàn)狀的無奈接受的情緒,至于約拉姆則是耶路撒冷另一種發(fā)展的可能性,一種理想的存在。

      作為作家個人心聲的傳達者,漢娜身上寄托著作家復(fù)雜的感情。我們已經(jīng)在《我的米海爾》中看到,耶路撒冷已經(jīng)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正在日益現(xiàn)代化,“耶路撒冷正在擴建公路?,F(xiàn)代排水管道。公共住宅。有些場所甚至讓人覺得這兒是個普通城市:筆直的街道兩旁到處是公共座椅”。④在耶路撒冷現(xiàn)代化過程當(dāng)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問題。現(xiàn)代化的趨勢不可逆轉(zhuǎn),而耶路撒冷正在經(jīng)歷著歷史轉(zhuǎn)變中的陣痛,年輕一代很容易在這場轉(zhuǎn)變當(dāng)中迷失,產(chǎn)生身份認同的困惑。當(dāng)現(xiàn)代化帶來的現(xiàn)代文明與傳統(tǒng)文化產(chǎn)生文化沖突的時候,年輕一代是否還要堅持歷史的使命呢?耶路撒冷的未來將在何處找尋?當(dāng)歷史的影響逐漸消失的時候,當(dāng)我們無奈地接受現(xiàn)狀的時候,當(dāng)我們看著理想遠去而無能為力的時候,這變化著耶路撒冷將成為孤兒。這與它三教圣地的身份相比,將是何等的尷尬啊!作者對于耶路撒冷命運的思索和未來的擔(dān)憂充滿了整部作品。

      “耶路撒冷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你只要穿過兩三條街,就會走到另一個大陸、另一個時代、甚至另一種氣候之中。”②阿摩司·奧茲:《我的米海爾》,第220、202頁?!段业拿缀枴分v述的是耶路撒冷這座城市的秘密,里面充滿了隱喻和象征。

      耶路撒冷究竟是屬于誰的?漢娜似乎與之息息相關(guān),卻又好像與它并無深厚的情誼,愛與恨并存??梢钥隙ǖ氖?,不論漢娜是否樂意,她都不得不接受來自耶路撒冷的輻射,這種影響將貫穿她的一生,從先父約瑟到丈夫米海爾再到鄰居男孩約拉姆,故事都發(fā)生在耶路撒冷。背負著歷史的重擔(dān),生活固然很難輕松起來,但是拋棄歷史之后,我們將失去繼續(xù)前行的源動力。關(guān)于這一點,不論是在《何去何從》中,還是在《沙海無瀾》中,作者都早已清楚地表明了態(tài)度。

      耶路撒冷,這座受苦受難讓人傷心的城市,愛并恨著。

      學(xué)術(shù)史研究

      【作者簡介】彭超,北京大學(xué)中文系二〇一二級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耶路撒冷命運歷史
      耶路撒冷爆發(fā)大規(guī)模沖突
      命運的更迭
      西江月(2021年2期)2021-11-24 01:16:10
      我要到我的耶路撒冷
      命運秀
      海峽姐妹(2018年12期)2018-12-23 02:38:48
      新歷史
      全體育(2016年4期)2016-11-02 18:57:28
      命運
      詩選刊(2015年6期)2015-10-26 09:47:11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命運是否掌控在你手中
      Coco薇(2015年1期)2015-08-13 03:18:03
      歷史上的4月
      望城县| 海淀区| 湘潭市| 彰化县| 白城市| 临安市| 深泽县| 广德县| 乐昌市| 彭阳县| 河西区| 南通市| 呼和浩特市| 休宁县| 双鸭山市| 江阴市| 洮南市| 纳雍县| 赣榆县| 吕梁市| 县级市| 云阳县| 阿荣旗| 乌鲁木齐县| 长春市| 西乌| 体育| 益阳市| 虹口区| 浦县| 繁昌县| 东乌珠穆沁旗| 通道| 灌云县| 胶州市| 花莲市| 舞阳县| 青龙| 彭水| 临城县| 平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