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交換理論初探………………………………………………………………………………徐大明(1-1)
“母語經(jīng)濟”若干問題思考………………………………………………………………………方小兵(16-1)
主持人語:文學史寫作與個案研究……………………………………………………………木 齋(25-1)
舍彼其誰?——論蔡琰名下五言《悲憤詩》兼向宇文教授所安請益………………………王寄瀛(27-1)
魏晉“鄭王之爭”及其學術史意義………………………………………………………鄭偉,侯藍煙(38-1)
海南科技創(chuàng)新發(fā)展評估與比較研究……………………………………………………………張應武(44-1)
海上絲綢之路建設背景下的海南與非洲經(jīng)濟合作研究………………………………………盧江勇(49-1)
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思想及其現(xiàn)實啟示…………………………………………任 健(54-1)
葉適《論語》記言分析……………………………………………………………………………侯本塔(60-1)
清初傳記文人物底層化傾向研究………………………………………………………………陸學松(65-1)
李白、李頎詩中盛唐名士形象描寫之比較……………………………………………楊 賀,李 穎(70-1)
論魯迅《野草》中二元對立思維的生成及其超越意義…………………………………………周啟星(74-1)
《毛詩傳箋通釋》聲訓條目語義關系初探——以《周南》《召南》為例…………………………葛光輝(80-1)
“須、髭、髯、胡子”的歷時替換考………………………………………………………………張 妮(84-1)
淺談“詩”字與“志”字的不解之緣………………………………………………………………宗 晶(90-1)
《蜀王本紀》著者考………………………………………………………………………………孫 遠(95-1)
地方督撫對預備立憲的輿論引導……………………………………………………………吳康林(101-1)
拒斥與再發(fā)現(xiàn):近代中國士人對基督教經(jīng)典的認識…………………………………………王英維(107-1)
文化隱喻視角下中國龍和西方Dragon的比較……………………………………朱 珺,李 旋(111-1)
澳大利亞高等教育及其借鑒意義——以“中國和澳大利亞大學領導能力建設項目”實地考察為依據(jù)……………………………………………………………廖民生,卞正富,高海燕,楊凌春,范瑞泉(118-1)
師范生實踐性知識的養(yǎng)成研究——以小教專業(yè)本科生為例……………王昭君,許振光,李小敏(125-1)
模李超代數(shù)Θ的偶部生成元…………………………………………………………李 樂,徐曉寧(1-2)
一類漁業(yè)捕撈的生物模型………………………………………………………………………黃立壯(6-2)
一類特殊指數(shù)和的均值估計……………………………………………………………………馬新文(12-2)
貝葉斯網(wǎng)絡在MOOC用戶建模中的應用研究………………………………………潘 怡,杜紅燕(15-2)
0-1規(guī)劃問題的膜計算算法………………………………………邢潔清,王春騰,駱銘鴻,肖 群(20-2)
基于群簽名的安全電子招投標方案……………………………………………………………陳開兵(24-2)
基于改進蜂群算法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及其應用………………………………………………………李曉靜(29-2)
基于ARM9的嵌入式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劉 雍(35-2)
基于可靠性通信網(wǎng)絡設計的探究…………………………………朱國燕,朱家明,翟 浩,吳秀盟(39-2)
非傍軸雙曲余弦平方-高斯光束的傳輸特性…………………………………………康小平,何 仲(44-2)
熱稠密等離子體躍遷能級的理論研究…………………………………………………………郝良煥(47-2)
部分相干雙曲余弦-高斯光束通過像散透鏡的光束參數(shù)變化…………………………李長偉,馮浩(52-2)
以醇/水為溶劑的鐵鹽催化甲基丙烯酸甲酯沉淀聚合……………………………………………楊超洪,蔡子翔,張雯卿,陳智睿,段娜玲,王國祥,劉立超(57-2)
3-甲?;?(S)-聯(lián)二萘酚的快速高效合成及其結構表征……………………………………………劉 沖,叢 榕,李國柱,吳思遠,劉風嬌,江 杰,吳明書(61-2)
海南五指山小葉榕樹須中總黃酮含量測定…………………………………蘇利興,孫宏元,李文仙(66-2)
超聲波輔助提取菠蘿皮中黃酮及其抗氧化性研究………………杭瑜瑜,齊 丹,劉志燕,王曉玲(71-2)
三亞引種櫻桃蘿卜產(chǎn)量和營養(yǎng)成分變化………………………………………………………王 剛(77-2)
5種生物濾料掛膜期間氨氮去除效果的比較……………鄭 興,崔云亮,姚 瑤,孟凡同,顧志峰(80-2)
園林廢棄物堆肥適宜菌劑的篩選………………趙懷寶,鄧新兵,吉向平,雷 鑫,孫樂帆,陳 鑌(85-2)
三亞市區(qū)綠地生態(tài)破壞后豐度恢復的數(shù)學模型研究……………………………………………………王湘君,陳 文,杜 宇,黎 明,符家磊,鄒 明(90-2)
ERP采納與內部控制有效性——來自2012年我國A 股市場的證據(jù)………………………汪元華(95-2)
IT環(huán)境下會計流程再造……………………………………………………湯 巖,甘庭芳,陳慶海(100-2)
海南服務外包產(chǎn)業(yè)承接能力評估——基于??谂c21 個服務外包示范城市對比的實證研究……………………………………………………………………………蔣國洲,吳 昊,蔡 亮(104-2)
吉林省中考試題中數(shù)學思想方法的研究……………………………………………鄭 晨,李淑文(111-2)
計算機監(jiān)控系統(tǒng)仿真開發(fā)實驗室的創(chuàng)建與教學應用研究………………孫 冰,汪文彬,馬玉春(118-2)
基于FUZZY-AHP綜合評價法下生物科學專業(yè)實驗課程評價體系的建立及應用研究……………………………………………………馬 軍,王沛政,李麒麟,姜芳燕,張 燕,馬紅梅(123-2)
主持人語:原典——學術研究的基礎原點和基本方法…………………………………………木 齋(1-3)
律句觀念源流小史………………………………………………………………………………柯繼紅(4-3)
論曹操的士人情結……………………………………………………………………祖秋陽,木 齋(12-3)
海南漁民抄本《更路簿》所載南海諸島俗名再研究……………………………………………王 彩(17-3)
三亞黎語地名的文化解析………………………………………………………………………文 珍(27-3)
黎族“哩咧”的制作與演奏方法及其音樂表現(xiàn)特色……………………………………………吳大信(35-3)
崖州民歌的美學境界……………………………………………………………………………邢孔史(40-3)
論網(wǎng)絡文學的價值觀問題………………………………………………………………………李國平(48-3)
談唯美主義的靈魂作品《莎樂美》………………………………………………………………謝庚全(52-3)
漢語的語素就是詞嗎?——與李德鵬先生商榷………………………………………………李顯赫(57-3)
2013年度媒體新詞語特點分析………………………………………………………………鄭 珊(63-3)
漢語形容詞“頭痛”的來源………………………………………………………………………李 雪(68-3)
西漢“提封”和“提封田”再釋——兼與臧知非先生商榷………………………………………奚林強(73-3)
戰(zhàn)前李烈鈞對馮玉祥政治態(tài)度轉變的影響……………………………………………………王英維(79-3)
“同一性”的他者——從安提戈涅和迪迪的墳墓談起………………………………………蔣秀云(84-3)
《本草綱目》中奇方異藥的巫術根源……………………………………………………………高 凡(90-3)
德國農民社會保障制度的啟示…………………………………………………………………劉靜申(97-3)
城市流浪兒童問題之研究……………………………………………………………………吳 肖(102-3)
我國慈善文化建設的研究……………………………………………………………………林建鵬(108-3)
民族地區(qū)大學英語教師教學負動機研究……………………………………………………單 巖(114-3)
三亞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體系構建研究……………………………………………………張 僑,王 千(119-3)
高校音樂教育專業(yè)理論課程改革芻議………………………………………………………毋海明(125-3)
主持人語:再談原典為學術研究的基本原則……………………………………………………木 齋(1-4)
英語學界陶淵明研究補遺………………………………………………………………………田晉芳(5-4)
漢代“私書”與漢代士人心態(tài)……………………………………………………………………李明麗(12-4)
《更路簿》是我國南海維權的重要歷史依據(jù)和法理依據(jù)……………………………周偉民,唐玲玲(18-4)
《中論》實相理論探析……………………………………………………………………………汪韶軍(26-4)
王陽明對《大學》的經(jīng)典詮釋……………………………………………………………………高 麗(32-4)
郁達夫小說創(chuàng)作的四個支點和四層解讀維度…………………………………………………鄭文浩(37-4)
悲劇美感的根源探析……………………………………………………………………………莫太平(42-4)
《左傳》中回指旁語的篇章零形回指研究………………………………………………………劉文霞(46-4)
語義韻研究的若干重要問題……………………………………………………………………李芳蘭(54-4)
語域轉換和關聯(lián)隱喻對普拉斯后期詩歌的闡釋力……………………………………………盛 艷(60-4)
“守制”與“新變”中的掙扎——試論宋襄公霸業(yè)悲劇………………………………………劉 軍(66-4)
論漢代平民求學費用及解決……………………………………………………………………史 靜(71-4)
“九一八”事變之前馮玉祥對日本的認識及其原因……………………………………………劉 濤(76-4)
淺析張藝謀電影“文革”敘事的特點——從《活著》到《歸來》…………………………………萬良慧(80-4)
碎片中的整體——試論微電影的生活世界總體化邏輯………………………………………柳改玲(86-4)
對我國城市化進程中的農民工身份認同問題的分析…………………………………………胡正云(92-4)
從“占中”看香港對大陸的群體偏見——基于社會認同理論視角……………………………邱珊珊(98-4)
當事人違反民事訴訟誠實信用原則的刑法規(guī)制……………………………………………石春雷(104-4)
民歌與黎族傳統(tǒng)教育…………………………………………………………………余詠梅,宋愛芬(111-4)
從幾則語詞的訓釋看訓詁在古典文學教學中的作用………………………………………智宇暉(118-4)
慕課與網(wǎng)考對大學英語教學的推動作用……………………………………………………楊云升(124-4)
具分布時滯的偶數(shù)階非線性中立型泛函微分方程的Philos型振動定理……………林文賢,張君敏(1-5)
一類不連續(xù)映射的邊界碰撞分岔分析………………………………………………諸葛得莉,李群宏(6-5)
關于丟番圖方程1+5x+2y11z=2u·5v·11w的研究……………………………………………陳小燕(10-5)
第二型邊界條件下拋物型方程反問題的變分迭代解法……………………………黃得建,李艷青(13-5)
基于優(yōu)勢度的序信息系統(tǒng)屬性重要性度量…………………………………李 敬,王利東,李曉慶(17-5)
基于區(qū)間粗糙數(shù)互補判斷矩陣的一種排序方法……………………………謝鳳平,曾雪蘭,段云艷(22-5)
中子星外殼層超強磁場對核素56Fe,56Co,56Ni,56Mn,56Cr 和56V的Beta衰變的影響……………………………………………符 智,劉晶晶,張 鵬,熊磊仕,陳曉丹,朱木英,懂慧果(27-5)
多酰胺的合成及其在鹽酸介質中對銅的緩蝕性能………………………………………………………吉瑞寧,廖德仲,謝珊珊,鐘尊姝,吳娜,何節(jié)玉(32-5)
秋刀魚魚油的提取與膠囊化研究…………………………………宋維春,徐云升,范桂林,李 燕(37-5)
CTAB和雞蛋殼膜對碳酸鈣晶型影響……………………白 燕,陳 東,李 丹,蔡訓志,孫宏元(41-5)
明膠-山梨酸鉀抗菌膜的制備及性能研究…………………………王 卉,薛長風,黃朝暉,曹 輝(46-5)
海南苦丁茶多糖的提取及對紅細胞溶血的保護作用研究…………………………………………………………………于淑池,王珮,許琳瑯,王海涓,周穩(wěn)平(50-5)
靈芝孢子粉沖劑加工工藝的研究…………………………………袁學軍,王瓊妹,方慧麗,蔣玉花(56-5)
紅樹林根際土壤中產(chǎn)三種酶枯草芽孢桿菌的分離鑒定……………………………………………………馬 軍,馬 芮,葉佳琪,李麒麟,姜芳燕,曲江勇(61-5)
不同栽培介質和處理方式對盆栽綠蘿扦插繁殖的效果……………………………………………………………王 燕,康小平,何 仲,王群駒,劉書偉(67-5)
對蝦養(yǎng)殖廢水對潮間帶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有機物含量的影響…………李由明,邱清波,王 平,郭爭艷(71-5)
鉛對近江牡蠣的急性毒性研究………………………………………………李曉梅,郭體環(huán),張來軍(77-5)
外來物種白灰毛豆(Tephrosia candida)繁殖生物學研究…………趙懷寶,張 燕,袁文豪,甘 麗(81-5)
基于數(shù)學模型研究三亞市區(qū)綠地生態(tài)破壞后蓋度恢復……………………………………………………王湘君,陳 文,杜 宇,黎 明,符家磊,王勝楠(86-5)
房地產(chǎn)上市公司盈余管理行為研究—來自滬市2008年到2013年的經(jīng)驗證據(jù)………………………………………………………………………………………劉 杰,周 悅(91-5)
Dijkstra算法在三亞旅游線路規(guī)劃中的應用………………………………王哲河,林 越,張 僑(98-5)
基于GARCH 模型的VaR方法對中國股市風險的實證分析……………………周敦輝,王 路(103-5)
熱帶農產(chǎn)品物流風險測評與控制……………………………………………………………張成甦(110-5)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健康健身指導員本科課程研究…………………………………………俞愛玲(116-5)
基于虛擬化實驗環(huán)境的網(wǎng)絡信息安全課程的實踐教學改革………………………朱曉靜,林元乖(120-5)
基于區(qū)域特色的應用型本科院校中園藝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探討…………………………文 攀(125-5)
論華茲生的蘇軾詩譯介…………………………………………………………………………萬 燚(1-6)
簡論韓國古代詩話對蘇軾的接受………………………………………………………………莊逸云(10-6)
主持人語:力求窮盡史料歷時研究……………………………………………………………木 齋(15-6)
身份認同與學術自覺——以木齋漢魏古詩研究為中心……………………………侯海榮,向 欣(18-6)
從陶淵明詩文中的典故看《論語》對陶淵明的影響……………………………………………杜治偉(25-6)
論《南海海上絲綢之路多媒體數(shù)據(jù)庫》的建設…………………………………………………張軍軍(33-6)
1931-1933年南洋華僑抵制日貨運動探析……………………………………………………伍淑斌(42-6)
黎族與高山族舞臺道具舞蹈之比較…………………………………………………亞 根,周小玲(47-6)
黎族兒童的師生關系、自我調節(jié)學習和學校適應…………………………宋愛芬,余詠梅,史學武(55-6)
對時代的診斷——論《馬橋詞典》的現(xiàn)實意義…………………………………………………尚 群(62-6)
廣告文案的美學追求和詩化功能………………………………………………………………趙阿穎(67-6)
語用學視角下醫(yī)患會話模糊性語言現(xiàn)象分析…………………………………………………劉維靜(71-6)
龐勛起義中的鹿塘寨和新興鎮(zhèn)地理位置考辨…………………………………………………王天堂(78-6)
李烈鈞在西安事變中的表現(xiàn)及原因……………………………………………………………劉 濤(85-6)
試論“平庸的惡”與“法治的善”…………………………………………………………………劉 政(90-6)
用唯物史觀破解“三個倡導”踐行中的若干難題……………………………………秦步煥,藏雨楓(96-6)
當代農村宗族組織保障功能之發(fā)揮…………………………………………………………胡忠林(102-6)
現(xiàn)代教育家梁漱溟教學思想述評……………………………………………………吳洪成,劉春苗(107-6)
從囚徒困境看高?,F(xiàn)代師生關系構建………………………………………………侯冠平,何曉爽(116-6)
醫(yī)學院校二段式創(chuàng)業(yè)教育模式的研究……………………………………林典岳,王明興,林英姿,鄧少柳,英小若,馮武,余偉新 廖小平(121-6)
高校圖書館閱覽服務質量提升探討…………………………………………………………黎英蓉(1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