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晏卓 薛 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 北京 100732)
?
第五屆亞洲研究論壇“‘一帶一路’與亞洲共贏”會議綜述
徐晏卓薛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北京 100732)
[關鍵詞]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支點國家;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共贏
[摘要]2015年6月11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研究中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聯(lián)合舉辦了第五屆亞洲研究論壇。來自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伊朗、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越南、韓國、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研究機構和高校的4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一帶一路’與亞洲共贏”主題展開討論。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研究中心理事長李揚、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事務總長樸仁國、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丁孝文部長助理出席會議并發(fā)表主旨講話。會議就如何理解和界定“一帶一路”戰(zhàn)略以及“一帶一路”倡議對于沿線國家的影響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討論,在簡要分析已經取得成就的基礎上,分別從“一帶一路”與中國以及與亞洲周邊國家的角度重點分析了“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zhàn),以及為了克服這些挑戰(zhàn)應該采取的措施。
Overview of the Fifth Asia Research Forum:“One Belt and One Road” and Win-Win Aisa
Xu Yanzhuo & Xue Li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0732, China)
Abstract:On June 11th 2015, Asia Research Center,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CASS) and Institute of World Economics and Politics, CASS have jointly held the fifth Asia Research Forum. More than forty experts and specialists from China, Russia, Kazakhstan, Uzbekistan, Turkey, Iran, Indonesia, Myanmar, Thailand, Vietnam, Korea, Japan, India and Pakistan have discussed and debated the conference topic-“One Belt and One Road” (OBOR) and Win-Win Asia. President of Asian Research Center, CASS, Dr. Li Yang, President of Korea Foundation for Advanced Studies, Mr. In-kook PARK and assistant minister of the International Department Central Committee of PRC, Mr. Ding Xiaowen have given the keynote speech. Participants deeply discussed the questions of what OBOR is and what its impact to surrounding countries is. On the basis of current achievements, the conference has especially focused on the challenge of OBOR strategy and policy suggestions.
2015年6月11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研究中心主辦,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承辦的第五屆亞洲研究論壇在社科院學術報告廳舉行。來自中國、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耳其、伊朗、印度尼西亞、緬甸、泰國、越南、韓國、日本、印度和巴基斯坦等國研究機構和高校的40多位專家學者,圍繞“‘一帶一路’與亞洲共贏”主題展開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研究中心理事長李揚、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事務總長樸仁國、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丁孝文部長助理出席會議并發(fā)表主旨講話。在“一帶一路”與中國外交環(huán)節(jié),張?zhí)N嶺、陶堅、閻學通三位教授從戰(zhàn)略、經濟、安全角度分析了“一帶一路”戰(zhàn)略。接下來的三個小節(jié)以地區(qū)劃分,從俄羅斯、中亞與西亞視角、東南亞視角和東北亞與南亞的視角逐一闡述這一地區(qū)的國家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看法。每個小節(jié)分別安排外方學者與中方學者各一名,從外方與中方的視角分別評析中國與某一特定國家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上的共識與分歧。與會專家們對“一帶一路”這一復雜的戰(zhàn)略進行了充分的解讀和討論,并就目前廣泛關注和頗具爭議的議題展開了深入的辯論;在分析已經取得的成就和雙方合作前景的基礎上,重點討論了“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施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zhàn),并且提供了一些對策和措施。
一“一帶一路”的三個關鍵詞
李揚理事長在會議開始的主旨發(fā)言中介紹,“很長時間以來,世界認為中國對世界的貢獻就是經濟、貿易,就是手頭僅有的那么多外匯儲備”,然而,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作為全球化的積極推進者,應該對世界文化的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一帶一路”戰(zhàn)略的提出順應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國內需求與國際預期。這項綜合性的戰(zhàn)略是新政府外交立場和世界觀的體現(xiàn),也是中國推進全球治理機制基本理念和原理轉變的體現(xiàn)。與會中外學者分別從各自的研究領域、國家立場等角度解讀了這一戰(zhàn)略的內涵。
2015年3月國家發(fā)改委、商務部與外交部聯(lián)合發(fā)布《推動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愿景與行動》。該文件提出中國在與沿線國家共同推進 “一帶一路” 建設中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與傳統(tǒng)地緣政治考量中所懷疑的中國意圖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主導歐亞大陸,爭奪亞洲勢力范圍的論調不同,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強調參與這一倡議的開放性和包容性。在會議的主旨演講上,中共中央對外聯(lián)絡部部長助理丁孝文將這一原則解讀為:“要與有興趣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國家多溝通,多聽取他們的建議……以及不同的想法”, 互相溝通與妥協(xié),“一起使勁,一起出力”,“但是誰也不要去獨占”建設成果。從戰(zhàn)略層面來看,中國社會科學院國際研究部主任、學部委員張?zhí)N嶺教授在其發(fā)言中指出,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是對地區(qū)和世界發(fā)展合作的進一步深化與創(chuàng)新,為在多邊框架下推動一些重大而艱難問題上的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共商、共建、共享回應了“共贏的戰(zhàn)略是中國都贏”的質疑,其開放性和包容性不僅體現(xiàn)在政府與政府間的理解,同時通過市場化運作將合作拓展至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將資金來源渠道拓展到國際金融組織與私營企業(yè)。從經濟層面來看,國際關系學院院長陶堅教授分析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改革開放外向型經濟發(fā)展模式的深化與拓展,“過去的開放是引進來,‘一帶一路’的開放是走出去”。共商、共建、共享不僅滿足了“中國加快改革步伐”,“經濟均衡發(fā)展”的內在需求,而且順應了“國際社會希望中國對經濟發(fā)展做出更大貢獻”的外部預期。從安全層面來看,清華大學當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教授從國際政治角度指出了一些擔憂,包括這一倡議在共商過程中的涵蓋性,共建過程中的投資回報率和經濟安全以及共享過程中的“搭便車”現(xiàn)象。結合與會專家在會議第一小節(jié)“‘一帶一路’與中國外交”這一議題中的發(fā)言,可以看出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個創(chuàng)新的合作模式,是中國與沿線國家共同創(chuàng)造一個區(qū)域或者全球公共產品的過程??紤]到沿線國家政治體制、經濟體制、發(fā)展水平和文化宗教的不同,需要中國細化與各個沿線國家的合作方式,最簡單有效的形式是將該國(地區(qū))原有的發(fā)展目標和規(guī)劃與“一帶一路”倡議進行整合,使之與“一帶一路”的框架和操作模式協(xié)調。本次會議第二、三、四小節(jié)的中外學者,分別從各自國家的角度闡述“一帶一路”倡議與本國的契合度。
“一帶一路”倡議的推進需要在規(guī)劃自身戰(zhàn)略布局的同時,了解和把握沿線國家的需求,不可能對這些國家等量齊觀,也不可能期望合作項目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假設所有的國家都有積極參與的意向。因此有必要對沿線國家進行區(qū)分,探索合作的意愿、領域、方式和項目,特別是要與該國家或者地區(qū)的既有發(fā)展計劃相結合。在與會的沿線國家中,一些學者表示“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本國的發(fā)展規(guī)劃有高度的共通性。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事務總長樸仁國在大會開幕的主旨發(fā)言中特別建議將 “樸槿惠總統(tǒng)提出的包含亞洲、俄羅斯與歐洲的有關亞洲發(fā)展的合作項目”*即指韓國總統(tǒng)樸槿惠于2013年提出的歐亞倡議,指的是通過與歐亞地區(qū)國家的經濟合作,擴大韓國的對外貿易,帶動朝鮮開放門戶,消除朝鮮半島緊張局勢。與“一帶一路”聯(lián)系起來。哈薩克斯坦管理經濟戰(zhàn)略學院的Zhenis KEMBAYEV教授指出,哈方提出的減少對能源部門依賴——2050年發(fā)展戰(zhàn)略與“一帶一路”倡議契合度很高。烏茲別克斯坦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的Bakhodir PASILOV研究員認為烏方在“政治方面、經濟方面和文化方面”,特別是能源和交通領域的基礎設施建設與中方的倡議有廣泛的合作空間。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東研究室主任唐志超研究員分析表示,土耳其政府提出的復興絲路計劃、百年夢以及東向政策與“一帶一路”倡議高度契合。巴基斯坦戰(zhàn)略研究所中國研究中心主任Fazl ur Rahma表示“目前正在推進的中巴經濟走廊與‘一帶一路’戰(zhàn)略……有著密切的關系,可以說‘一帶一路’是一種新的南南合作的模式”。印度尼西亞戰(zhàn)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印度尼西亞季刊》主編Shafiah Fifi Muhibat博士在會議發(fā)言中介紹了印尼海洋支點五個支柱戰(zhàn)略與海上絲綢之路計劃的相關性。
一些與會學者結合本地區(qū)發(fā)展,建議將“一帶一路”戰(zhàn)略從中國與沿線國家的雙邊戰(zhàn)略合作拓展至中國與該地區(qū)既有發(fā)展規(guī)劃的對接。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副所長Vladimir PORTYAKOV在會議發(fā)言中強調 “普京總統(tǒng)訪華的時候,中俄雙方發(fā)表了一個《聯(lián)合公報》,將歐亞經濟聯(lián)盟*歐亞經濟聯(lián)盟是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和白俄羅斯的一個經濟聯(lián)盟。和‘一帶一路’對接起來”。土耳其馬爾馬拉大學法學系教授Mustafa EPKAN認為土方在2008年與阿塞拜疆、伊朗、格魯吉亞、哈薩克斯坦以及吉爾吉斯坦發(fā)起的“絲綢之路倡議”是“一帶一路”戰(zhàn)略在該地區(qū)小規(guī)模形式的存在。泰國蘭實大學外交與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Sompong SANGUANBUN 在發(fā)言中則建議將“一帶一路”倡議與東盟經濟共同體進行對接。
此外,也有部分與會中外學者在肯定“一帶一路”倡議對于本國發(fā)展意義的同時,從地緣政治、大國博弈和國家利益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疑問和擔憂。在地緣政治方面,Vladimir PORTYAKOV所長指出,“中國想把俄羅斯作為‘一帶一路’的一個轉運節(jié)點,但俄羅斯不這么想”。此外,“要使俄羅斯成為中歐貿易的中轉區(qū)域”,也需要“獲得歐洲的同意”;烏克蘭危機顯示了歐盟東擴與歐亞經濟聯(lián)盟的矛盾性和沖突性,因而構建更大范疇的泛歐亞經濟圈更需要面對這一矛盾。唐志超研究員認為,以土耳其為代表的中東安全環(huán)境脆弱敏感,又是西方國家戰(zhàn)略競爭的要地,兩國合作將面臨壓力與挑戰(zhàn)。韓國海洋戰(zhàn)略研究所尹錫俊研究員在發(fā)言中說,“中國現(xiàn)在成為一個真正的海上強國”,“這可能也會讓鄰國感到一種威脅” 。東海和南海問題的升溫反映了尹錫俊研究員的觀點。南海國家的與會學者指出南海爭端對于中國推行“一帶一路”倡議造成的困難。越南社會科學翰林院中國研究所前副所長Phung Thi Hue教授坦言,“現(xiàn)在越南和中國最困難的問題是海上的爭端,(如果不能妥善解決)將對‘一帶一路’的推進產生負面影響和阻礙”。在大國博弈方面,華僑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副院長許培源教授指出,印尼未積極推進海上絲路的一個原因在于該國不愿因這一倡議損害與東盟、日本以及美國的關系。云南大學緬甸研究中心主任李晨陽教授分析認為,緬甸作為一個新轉型國家需要國際合法性,因此會顧及美日印“不愿中國和緬甸之間有深度的合作”的態(tài)度。中國駐印度加爾各答總領事毛四維的發(fā)言談到,印度缺乏與中國戰(zhàn)略對接的原因之一是印度的東向行動政策已經明確表示要和美國的亞洲再平衡政策對接,因而缺乏與中國的共識。在國家利益方面,日本明治大學國際關系學教授伊藤剛認為,在經濟方面,基礎設施建設很難為中國及沿線國家獲取相應利潤,而日本不愿在這一框架下被其他國家搭便車。閻學通教授質疑道,“目前似乎大部分國家只是關心用中國的資金來實現(xiàn)本國基礎設施的現(xiàn)代化”以及“擔心中國用‘一帶一路’來實行其政治和戰(zhàn)略目標”,但反向思考,沿線國家可以根據(jù)自身的利益考量決定是否加入這一倡議,但如何確保中國從中受益和實現(xiàn)自己的戰(zhàn)略也同樣值得關注。
與會學者從雙邊和區(qū)域多邊的角度構想了“一帶一路”戰(zhàn)略與本國、本地區(qū)合作的藍圖,但“一帶一路”倡議作為一個復雜的綜合性議題,不僅僅停留在點對點的合作,而且需要把各個支點連接成片,形成“絲綢之路經濟帶”。因此,如何連接這些沿線國家,打通聯(lián)線過程中的障礙,是實施“一帶一路”戰(zhàn)略需要面對的另外一個重要問題。
規(guī)則制度和地理因素長期制約著區(qū)域一體化的進程?!敖z綢之路經濟帶”旨在建立一個新的框架,解決這些阻礙發(fā)展溝通的因素。三部委聯(lián)合頒布的《愿景與行動》中特別強調“建立和加強沿線各國互聯(lián)互通伙伴關系,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復合型的互聯(lián)互通網(wǎng)絡”。根據(jù)與會專家的發(fā)言,中外學者對于互聯(lián)互通的解讀大致可以分為三個角度,即硬件和軟件的聯(lián)通、陸地和海洋的聯(lián)通、中國內部與世界的聯(lián)通。張?zhí)N嶺教授指出,互聯(lián)互通是“將中國和世界聯(lián)系在一起,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一體化建設,促進區(qū)域的協(xié)調發(fā)展”。他的解讀包含了互聯(lián)互通的兩個層面,即基礎設施等硬件的互聯(lián)互通和金融合作、產品標準等經濟方面以及教育、媒體等文化方面的軟件互通。伊朗外交部政治與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Afsaneh AHADI提出,在“一帶一路” 倡議的區(qū)域合作中,伊朗可以作為這一倡議在中亞的出???。前中國駐吉爾吉斯斯坦、拉脫維亞、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大使,當代世界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姚培生透露,作為內陸國家,哈薩克斯坦總統(tǒng)通過考察,欲將連云港作為其出??凇K麄兊呐e例從中外不同角度分別回應了《愿景與行動》中倡導的 “致力于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的互聯(lián)互通”。此外,Vladimir PORTYAKOV在發(fā)言列舉國外學者對于“一帶一路”倡議的解讀時,提出這一戰(zhàn)略是中國國內戰(zhàn)略的延伸。韓國梨花女子大學國際大學院教授、前韓國經濟研究院院長崔炳鎰教授進一步解釋說,這一戰(zhàn)略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改革的過程,互聯(lián)互通不僅是淺層的關稅減讓,而且包括深層次的市場化和自由化,以及由此倒逼中國國內的改革。
最后,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研究員將與會專家對于“一帶一路”的解讀總結為四個層面:實物層面的互聯(lián)互通、制度層面的建設、金融層面的支持和思想層面的交流。
二“一帶一路”的思辨
在會議的四個小節(jié)中,與會中外學者不僅充分表達了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同時也針對本小節(jié)主題以及其他小節(jié)學者們所提出的想法進行討論和辯論,充分激發(fā)了不同觀點之間的碰撞和思辨,解決和回答了“一帶一路”倡議究竟是為沿線國家提供服務還是幫助中國獲得霸權的工具,“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的延伸還是內涵復雜的綜合戰(zhàn)略,而這一戰(zhàn)略的實施又會對美國主導的現(xiàn)存國際秩序造成哪些影響等問題。
在開幕式的主旨演講中,中國社會科學院亞洲研究中心理事長、學部委員李揚教授強調,“一帶一路”的要點就是合作共贏,中國政府積極提倡合作共贏的理念就是希望改變現(xiàn)有國際關系所宣傳的零和結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合作,用共贏的理念促成共贏的結果。樸仁國總長援引習近平主席的話,“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獨奏,而是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的合唱,表示這一戰(zhàn)略有利于構建中國與沿線國家互利共贏的格局。丁孝文部長助理以新龜兔賽跑雙方得利的故事為例,生動形象地解釋了在全球化時代可持續(xù)合作離不開共贏,即互通有無,取長補短。丁孝文部長助理進一步解釋了中國政府對于共贏的理解,不是簡單的利益分配,而是對于小國和欠發(fā)達國的多予少??;不僅是經濟概念,而且是外交理念;不僅是當下,而且是長遠和全局。Fazl ur Rahman從外方國家的角度對共贏提出疑問,在推進“一帶一路”過程中,中國往往被看成是一個提供方,其他的一些南亞、中亞以及非洲的國家則被當成被動的接受方,因此,會存在中國可能在這個過程中迫使接受方做出不公平讓步的質疑。同時,他進一步提出,在“一帶一路”的雙贏中,中國與外方的利益比例是多大?唐志超研究員從更具體的角度指出,盡管中國與沿線國家政府保持良好的往來,但中國企業(yè)與一些外方公司以及相應產業(yè)存在很大的競爭關系,貿易逆差問題嚴重, 如何避免惡性競爭,促進競爭中的合作是未來中國與沿線國家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
閻學通教授在發(fā)言中提出“一帶一路”是一個經濟項目還是一個安全議題的界定問題,引發(fā)了中外學者的廣泛討論。他指出,盡管中國政府把“一帶一路”詮釋為一個發(fā)展問題,但不可回避的是在基礎設施國際合作建設過程中,勢必會牽扯到主權和安全問題。一些學者認為經濟合作將有利于區(qū)域穩(wěn)定和安全。Zhenis KEMBAYEV指出,“一帶一路”倡議主要是一個經濟方面的戰(zhàn)略,其附帶的理念會為本地區(qū)帶來和平和安全。Afsaneh AHADI認為,“一帶一路”倡議具有多層次的戰(zhàn)略意義,將促進區(qū)域安全問題的解決,比如美國撤軍后所遺留的恐怖組織和極端宗教勢力對于中東安全的威脅。相反,伊藤剛教授則提出“一帶一路”規(guī)劃中潛在的經濟與安全戰(zhàn)略沖突,比如日本不斷加強與美國和印度的安全關系對于日本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所造成的障礙。此外,一些與中國有領土爭端的國家由于主權問題的顧慮對于這一倡議也存在一定的不信任感。這其中包括很多“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重要國家,比如印度和南海國家。
Vladimir PORTYAKOV認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跨大西洋伙伴關系(TTIP)和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PP),實際上是美國眼中的世界秩序,而‘一帶一路’是中國對于這個世界秩序的愿景”。而Afsaneh AHADI則認為,把“一帶一路”倡議看成是中國要建立一個新秩序是不準確的。以目前情況來看,相關的構思還沒有完全機制化,而中國所倡導的不過是將俄羅斯、伊朗等被美國邊緣化的國家納入到全球戰(zhàn)略中來。崔炳鎰教授的觀點與AHADI類似,他認為到目前為止,“一帶一路”還沒有具體的形式,而是一種前景,而成敗的關鍵在于讓各個國家發(fā)揮自己的作用。相比美國主導的TPP加入門檻之高,“一帶一路”倡議顯然更加開放和包容,為沿線國家提供了加入和學習的機會。張?zhí)N嶺教授則從海上秩序的角度解釋認為,舊的海洋秩序關乎壟斷,關乎統(tǒng)治,而我們呼吁航海通行的自由,還有海上資源開發(fā)的新的海洋的秩序。同時他強調新的秩序不等于追求世界霸權,而是中國履行維護和平與發(fā)展的承諾。
三問題與建議
“一帶一路”是一個宏觀戰(zhàn)略,這一倡議的構想涉及到65個國家44億人,在某一階段,對于某一國家或某一領域,某一行業(yè)或者某一群體帶來的影響是不同的。會議以“共贏”為主旨廣泛吸取與會各國學者有價值的觀點與建議,旨在完善“一帶一路”戰(zhàn)略。針對大國博弈和競爭對沿線國家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所造成的障礙,姚培生研究員建議,建立一個新的國際對話平臺或對話機制,減少大國沖突的風險,加強與傳統(tǒng)大國的理解,增進中國在沿線國家的影響力。對于與中國有戰(zhàn)略競爭或領土爭端的國家,與會學者則建議按照步驟、領域逐步推進。以印度為例,印度尼赫魯大學東亞研究中心教授謝鋼(Srikanth Kondapalli)建議,盡管中印雙方存在領土爭端和地緣戰(zhàn)略競爭,但印度仍然應該參加這一計劃。考慮到目前的障礙,印度可以先暫緩與中方在有爭議地區(qū)的合作,加強海上絲綢之路的協(xié)商。崔炳鎰則建議應該把經濟合作和地緣政治方面的考慮分開來看。Phung Thi Hue提出建議認為,中國還要仔細考慮沿線各個國家的經濟實力,每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對“一帶一路”的建設進程都有不同的作用。Mustafa EPKAN和Afsaneh AHADI提醒中方注意伊朗公眾對于“一帶一路”戰(zhàn)略缺乏了解,媒體報道很少,需要加強公關宣傳和具體內容的介紹,比如該國在這一戰(zhàn)略中的位置以及可進行合作的方式。蘭州大學中亞研究所教授曾向紅指出目前中國對于部分沿線國家的研究不足,在一些國家中的形象有待改善。Phung Thi Hue建議加強中資企業(yè)的信譽、產品質量和人員素質。Sompong SANGUANBUN提出應該關注文化和民心交流,嘗試融入當?shù)毓裆鐣?/p>
各國學者各抒已見,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觀點與建議。這些對于“一帶一路”下一步的實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并為下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課題。參加會議的正式代表40多人,出席旁聽的代表有近百人,分別來自中國社科院各院所、中聯(lián)部、中央黨校、國務院發(fā)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現(xiàn)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等等,一些投資公司、咨詢公司、大型企業(yè)也主動派代表出席。一些代表提及,與他們參加的同類會議相比,本次會議議題扎實,人員選擇比較精當,所談問題比較深入,希望以后能繼續(xù)參加此類會議。
【責任編輯:陳若華】
Keywords:One Belt and One Road; Countries along the Silk Road; Pivot State; CASS; Win-Win Asia
[中圖分類號]D82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099(2015)06-0108-05
[作者簡介]徐晏卓,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薛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戰(zhàn)略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收稿日期]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