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閆 妍
課外學習活動中的合作學習設計及運用
河北省石家莊市河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 閆 妍
合作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成績的提高,更能夠改善傳統(tǒng)授課時沉悶的課堂氣氛,成為一種極富創(chuàng)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對實現(xiàn)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目標具有先天優(yōu)勢,值得大家予以關注和研究。
合作學習 課堂氛圍
語文課外學習活動是語文課堂的延伸和補充。其形式多樣,可以是學生個人活動形式(個人課外閱讀、課外朗讀、課外寫作投稿等)、班級活動形式(寫周記、專題訪問、出墻報、專欄等)、小組社團活動形式(文學社、評論小組、廣播小組、讀書會、書法小組等)、全校性活動(征文比賽、演講比賽、朗誦會)等。課外學習活動不僅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對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良好習慣、發(fā)展個性潛能具有重要作用,也能為豐富精神生活,陶冶道德情操提供廣闊天地。
語文課外學習活動中的合作學習是指在語文課外活動中學生按照老師分好的小組共同搜集資料、學習、探討,通過自學、質疑、互相解決疑惑、小組歸納總結之后在班里匯報交流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之外進行合作學習,展示自我,從而拓展知識和提升能力的一種新形式的學習方法,利于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學習語文的能力。
教師設計一項任務,可以按照家庭住址劃分合作小組,方便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每個學習小組先獨自按照老師指定活動內容以及小組的分配任務自行搜集材料,然后分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接著小組同學一起篩選、整理,逐一考慮材料的合理性與必要性,然后形成書面或其他方式的小組活動成果,到班里進行交流。
以我校要求學生結合自身實際“辦雜志”為例,以下為我校語文教研室給學生印發(fā)的《關于建設“語文學習雜志”的指導與建議》內容有:什么是“語文學習雜志” “語文學習雜志”創(chuàng)辦意義、“語文學習雜志”應包括哪些內容。
“語文學習雜志”主要分四大類,在每一個大類中下設幾個小欄目。雜志的每一個部分都是互有聯(lián)系的,小欄目的設置是幫助學生明確學習方向,學生可靈活選擇這些小欄目,但最終要在每個欄目上都有所收獲。當然,在欄目的設置上學生也可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具體的情況等進行創(chuàng)新。欄目如下:
(1)與課本、讀本密切相關的內容,它是對課本、讀本有關內容的再現(xiàn)、反思和升華。參考欄目(鑒于篇幅,具體內容不再展開):咬文嚼字、解詞釋義、作家小傳、探究主題、習題精解、文化常識。
(2)在課本基礎上收集和積累的課外資料。參考欄目:七天之外、對聯(lián)集錦、詩山采珍、詞林拾粹、曲苑雜談、歌壇掠影、文苑掇英、哲人睿語、風俗趣話。
(3)個人創(chuàng)作。參考欄目:青春思悟、時事點評、妙手偶得。
(4)研究性學習,參考欄目:資料列錦、課題探討、研究論文。文并茂;注意根據具體情況調整字體、大小、顏色等。
1.小組分工。明確各小組以及各個成員的主要任務,按照不同的分工內容,查閱、搜集資料,有秩序的展開活動,但一定要注意與其他組內成員的協(xié)作與互助。
2.交流成果。個人在小組內的交流與小組在班里的交流相結合,從而全班共享成果。
3.評價總結。針對學生的成果,教師給予一定的評價,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學習語文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要求鼓勵自主閱讀和自由表達,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guī)律,養(yǎng)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圖書資料,樂于與同學交流。
要想實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要求,開展語文課外學習活動是必由之路。語文課外學習活動給學生學習提供更多的時間和更廣闊的空間、全面發(fā)展個性的舞臺和多種實踐能力的機會。除了辯論賽、手抄報、語文雜志等常見的活動形式之外,還可以舉辦辯論賽、故事會、組織文藝創(chuàng)作社團(含書法社團)、就學生關注的社會問題開展調查、訪問、觀看紀錄片和講座、“咬文嚼字”運動、課本劇表演等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分小組時一定要考察學生的家庭住址要素,否則由于聯(lián)系不便,合作學習的效果就會受到極大影響。其次,每次活動都需要教師制定內容,并制定詳細的活動要求,只有要求地越細致,學生才有據可依,還能具體而詳盡地進行合作學習。再次,學生呈交活動成果后,要積極地開展評價和反饋活動,使學生的活動熱情得以延續(xù)并有所收獲。
當然,我們并不能奢望一種萬能的學習或教學方法解決所有問題。美國教育家華特·B·科勒斯涅克說:“語文的外延幾乎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同時,要教書育人,為培養(yǎng)學生成長、成人、成才服務,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語文的感情,培養(yǎng)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發(fā)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
合作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和成績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改善了傳統(tǒng)授課時沉悶的課堂氣氛,成為一種極富創(chuàng)意與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對實現(xiàn)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雙重目標具有先天優(yōu)勢,值得大家予以關注和研究。
[1]【美國】雅各布著,楊 寧,盧 楊譯.合作學習的教師指南[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
[2]孫慧玲著.感悟新課程——新課程實驗教師的心靈對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卜廷才.語文合作學習中的不良局面 [J].語文教學與研究,2006
[4]邵旭峰.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 [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04
ISSN2095-6711/Z01-2015-09-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