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我還是二十多歲文學青年時,經(jīng)常看詩,偶爾也寫寫詩,有一年竟寫了三百六十五首,還起了個名字叫《真情集》,其實那是我用自認為詩的形式寫的日記。
三十多年過去,國內(nèi)詩壇似乎已沒有了往日的繁華。如今,詩與我漸行漸遠,已很少讀詩、寫詩了。
詩是年輕人的事,也是激情時代的產(chǎn)物。去年,我三十年前當記者時結識的老友隋云,送給了我一本他剛剛出版的詩集《把幸福送給你》,便對眼前這位故交、已近六旬的老友肅然起敬,更加欽佩。
我們這個時代已沒有了當年對詩的追逐和熱愛者了,他從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之后,仍然自娛自樂,豪情依舊。讀懂他的詩,先讀懂他的人。
三十年前,他在大慶地區(qū)有一個不知名的叫太陽升的石油管道基層站工作,他當過政工干事、支部書記、辦公室主任、組織部長、黨委書記等職務,一步一個腳印,不論是在寒凝大地的黑龍江基層小站,還是在繁華的油城大慶,他的豪邁和激情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是一個土生土長在黑土地上的人,對工作認認真真,對朋友有情有義,每每聚會,激情來了,他像一團火,時常感染著大家,他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屬于寧傷身體不傷感情的純東北爺兒們。
說實話,他不是真正的詩人,但是一個有情有義的真爺兒們!他在職場長達四十多年火熱的生活中,不為名利所誘,寫過經(jīng)驗材料,寫過通訊報道,在繁忙的事務工作中,始終關注記錄著時代,抒發(fā)對美好生活的摯愛,他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歌者!
我們常說,社會是最好的大學,他寫詩也完全是情趣所然,在那近百首詩作中,充滿著激情,充滿著思考,完全跳出詩的范疇,這也是他向社會學習的結果。
他的豪情、他的豪氣,經(jīng)常在朋友間流傳,成為佳話,是生活的閱歷、也是肥沃的黑土地孕育了他,培養(yǎng)了他。
二零一四年十月末,京津走廊上的廊坊,樹葉已開始泛黃。隋云剛從大慶趕來,說《北極光》文學雜志社要給他出一期增刊,讓我看看,寫點東西。
一個靜謐的下午,我打開電腦仔細地看,認真地讀,又一次走進他的精神世界。
在《擁有明天》中他寫道,一生一世,瞬息萬變?nèi)绾伟盐帐莻€考驗/無論耄耋之年或青春少年/擁有美好的明天/是人人都向往的心愿/未來與夢想是伴侶/明天才是實現(xiàn)美好的前沿。他的樂觀和豁達,從每個字、每個詞中流出。我們每個人,不論身居何位,都應該成為命運的強者。
愛情是人類永遠向往的主題,隋云筆下的愛情清純質樸。歲月流逝,我們忘記了很多事、很多人,但當年愛情的沖動,今日讀起來是那樣柔美,在《今夜把你想起》中,他深情地寫到,夜晚的風溫柔,靜謐/陡然間把你想起/頭上兩根散發(fā)清香的小辮/在我眼前總晃來晃去/與你已是多年未曾相見/容顏是否還那般艷麗/雖說年深日久,光陰荏苒/腦海里的你仍揮之不去……
詩人總是多情的,他依戀故鄉(xiāng)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在他的詩作中融入了太多太多的思念。他在《故鄉(xiāng)的夜晚》中寫到:傍晚,富庶而恬逸的沃野/一場自編自導的晚會再次獻映/皎潔的月光把舞臺扮靚/鳥兒的清脆歌聲剛剛散去/河邊的青蛙亮開嗓門,動聽的歌喉悠揚/當深夜到來時,牛兒貪吃著夜草/倦怠的人們,早已進入甜甜的夢鄉(xiāng)/就是這樣的村莊,依然如故/靜的沒有嘈雜,沒有戶外燈光 /地里的玉米在灌漿,葵花等待著太陽……一幅如詩如畫、美輪美奐的鄉(xiāng)村景色躍然紙上,如果沒有對故鄉(xiāng)癡情的依戀,是很難寫出這樣的文字。
詩可以言志,更可抒懷,在他今年的詩作中,題材廣泛,有對東北黑土地的謳歌,也有對人生感悟,有柔情的兒女父母情長,也有對祖國和黨的贊揚……每首詩作,都是他情感的流露,也是他花甲之年的真實寫照。
我們的詩人是年輕的,言為心聲,詩更是心聲之精華。對這一點,隋云做到了。
他的詩,可以說是一塊璞玉,有的直白,有的含蓄,需要我們慢慢雕琢和品味,才能看到它深層次蘊含的東西,也才能透過每張葉片,看出背后的森林,透過一滴露珠,看到其中的光彩。
他來自浩瀚的黑土地,一輩子與石油管道結緣。我很欣慰,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時代,他的詩,像石油滾滾流淌,傳遞著時代發(fā)展的正能量,是我們新時代一個跳動的音符,他也將成為挺立在茫茫興安嶺上的一棵白樺樹!
(作者系中國石油作協(xié)常務理事、河北廊坊作協(xié)會員、中國石油報管道記者站站長兼中國石油管道公司新聞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