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慧 王乾 魏洪斌
1臨床資料
患者男,56歲,因右眼視力漸進下降1年于2012年1月7日到重慶某醫(yī)院就診,就診時眼部查體:矯正視力:右眼:0.1,左眼:0.8 ,眼壓:右眼12mmHg,左眼15mmHg。右眼結膜無充血,前節(jié)正常,晶體皮質(zhì)混濁明顯,核Ⅲ級,眼內(nèi)窺不入,左眼結膜無充血,前節(jié)正常,晶體皮質(zhì)輕度混濁,核Ⅰ級,玻璃體混濁,眼底未見明顯異常。診斷為"雙眼老年性白內(nèi)障(右眼成熟期)",入院后行右眼白內(nèi)障超聲乳化+人工晶體植入術,術后好轉出院,術后1w右眼裸眼視力:0.7,后間斷門診復查,右眼視力持續(xù)在0.7。
2012年7月患者自覺右眼視物模糊明顯到我院就診,入院后行??茩z查:右眼裸眼視力:0.1,矯正視力:-0.50DS/-1.00DC*120→0.1,右眼結膜無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深度正常,瞳孔圓,直徑約3mm,對光反應靈敏,小瞳孔下可見人工晶體輕度偏移(但仍在瞳孔區(qū)),散瞳后可見人工晶體向鼻下方移位,向前傾斜,后囊完整,玻璃體輕度混濁,眼底未見明顯異常。即診斷為"右眼人工晶體異位"。
2術前眼科檢查
非接觸眼壓計測量眼壓:右眼:14mmHg,左眼13mmHg。對比敏感度視力檢查結果,見表1。
視野檢查結果:右眼生理盲點擴大,周邊部視敏度略下降,左眼鼻側視敏度略下降。
眼電生理檢查結果:左眼PVEP(60/15′):P100波幅潛時及振幅正常。右眼PVEP:P100波潛時正常,波幅低于對側眼。右眼PVEP:(15′)P100波潛時較對側眼延遲,其振幅降低。
頭顱檢查未見明顯異常。
行IOL-master檢查后右眼人工晶體度數(shù)為+22.0D,完善相關輔助檢查后,行"右眼人工晶體置換術",術中見人工晶體為三片式,一襻位于上方睫狀溝,下襻移位,人工晶體光學區(qū)向前偏移,取出人工晶體,置換新三片式折疊人工晶體+22.0植入囊袋內(nèi),見人工晶體位正。
右眼術后第一天查裸眼視力:0.5。
非接觸眼壓計測量眼壓:右眼:12mmHg,左眼14mmHg。
對比敏感度視力檢查,見表2。
3討論
隨著各類白內(nèi)障摘除聯(lián)合人工晶體植入手術的廣泛開展和普及,白內(nèi)障術后均能使患者視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由于術后炎癥反應、囊袋收縮、外傷及手術技術等各種臨床原因,導致了人工晶體與半脫位與人工晶體異位這一嚴重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也逐漸增多,使患者失而復得的視力再次喪失。
人工晶體異位后患者可出現(xiàn)視力下降、單眼復視、眩光、虹視、視力不穩(wěn)定、對光線敏感等癥狀,此患者除視力下降外無其他癥狀,矯正視力無提高,小瞳下人工晶體異位并不明顯,患者視力下降主要原因在于人工晶體前后異位后造成球內(nèi)不規(guī)則散光,術中檢查見患者人工晶狀體兩襻均未在囊袋內(nèi),而位于睫狀溝。人工晶體的最佳位置為對稱性囊袋植入,這樣可以保持良好的人工晶體光學區(qū)中心位置,不致受到輕微外力后就產(chǎn)生偏移[1]。
人工晶體異位的主要原因存在于手術過程中操作不當,如前囊膜撕開時不完整,邊緣不整齊,后囊膜破損,人工晶體未植入囊袋內(nèi)等,致使后囊膜破裂,玻璃體脫出,人工晶體在囊袋內(nèi)不穩(wěn)定,如受到輕微外力就將會造成人工晶體的異位,而發(fā)生人工晶體異位后造成的結果因異位的程度不同而癥狀各異,異位后處理方式主要根據(jù)患者的臨床表現(xiàn),并發(fā)癥,患者的視力需求,及處理后可能帶來的手術危險性結合考慮,而行復位、取出或置換術[3]。
單純?nèi)斯ぞ铙w復位適用于無明顯不良并發(fā)癥的患者,給予早期復位可以改善部分重影、眩光等不適。人工晶狀體取出是處理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后并發(fā)癥的最后選擇,并且需要根據(jù)病情結合玻璃體手術及其他種類的人工晶狀體植入等處理[2]。術中還應重視對瞳孔的整復,盡量使瞳孔回復原位,并注意保護角膜內(nèi)皮,避免醫(yī)源性的損傷。人工晶狀體的脫位、移位以及虹膜、瞳孔、人工晶狀體的粘連,造成手術操作復雜、操作空間減小[4]。術中充分利用具有"軟器械"之稱的粘彈劑,即使是單純的復位,對機體也是一種刺激,所以人工晶體異位的預防應考慮到人工晶體植入的時機,手術的熟練程度,人工晶體的合適選擇等,就可以有效地提高手術成功率,使患者達到更好的視力效果。
總之,在白內(nèi)障手術廣泛開展的情況下,應嚴格掌握手術適應征,尤其像特殊型白內(nèi)障,如外傷性、嬰幼兒型等,由于其病情復雜,更應注意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時機的選擇。術中操作輕柔,盡量避免后囊破裂和玻璃體脫出,以防止角膜內(nèi)皮細胞大量丟失和人工晶體的異位。如人工晶體植入術后一旦出現(xiàn)與人工晶體有關的嚴重并發(fā)癥,應盡早取出,以免造成病情進一步惡化。
參考文獻:
[1]施玉英,張薇.后房型人工晶體偏心的討論[J].國外醫(yī)學.眼科學分冊,1994,18(3):146-147.
[2]吳曉民,聞祥根,何麗文.人工晶體移位分析[J].臨床眼科雜志,1999,7(4):255-257.
[3]何守志.我國白內(nèi)障手術10年進展[J].中華眼科雜志,2000,36(3):187-191.
[4]趙培泉,殷如桂.人工晶體脫位及半脫位的處理[J].中華眼科雜志,1994(30):177.
[5]周朝暉.白內(nèi)障手術及其并發(fā)癥[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1:224-227.
編輯/孫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