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世界報》報道,認為中國大城市在自己產(chǎn)生的的垃圾中幾乎窒息。在財富增長的同時,中國大城市的垃圾也堆積如山。巨大的焚燒爐里填滿了食品殘渣、舊家具和舊衣物。這里每天焚燒3000噸垃圾,來自上海的六個區(qū)。但這還遠遠不夠,就在幾百米外,一塊黑色篷布下藏著更多垃圾。擴大垃圾處理場已經(jīng)成了一個緊迫任務(wù)。不僅上海的垃圾越來越多。在北京、廣州、深圳等發(fā)達城市,也出現(xiàn)一座座垃圾山。垃圾,已成為中國的第二大環(huán)境問題,僅次于空氣污染。
中國人消費能力越來越強,吃喝都在外面購買。一次性包裝、日益嚴重的浪費已成為許多中國人生活的組成部分。中國還未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統(tǒng),很大一部分垃圾被低效處理,加劇了空氣污染。政府正不斷新建垃圾處理場,到2015年全中國垃圾日處理量將達30萬噸。
德國學者托馬斯·多恩指出,中國大城市居民每年人均產(chǎn)出的垃圾已達約480公斤,且仍在增長。目前,德國年人均垃圾約520公斤。德國一家垃圾處理企業(yè)經(jīng)理皮茨說:“過不了多久,中國人的垃圾會像德國人的那么多?!敝袊讼矚g照搬西方生活方式,但與德國人相比,中國家庭卻沒垃圾分類的習慣,一切都扔進同一個垃圾桶里。70%的中國家庭垃圾未經(jīng)處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