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重新解釋洛克的抽象學說

      2015-04-02 13:07:34賈克防
      關鍵詞:洛克性質(zhì)觀念

      賈克防

      (西北師范大學 哲學系,甘肅 蘭州 730070)

      近代經(jīng)驗主義哲學家洛克(John Locke)的抽象觀念學說是其處理普遍與個別的哲學關系的基本理論。洛克認為,凡是存在的都是個別事物。心靈通過內(nèi)、外感覺獲得對個別事物的觀念,又通過普遍觀念來指稱多個同類事物。經(jīng)過心靈的抽象過程,個別事物的觀念被加工成普遍觀念,從而建立起普遍與個別的關系。但是,關于如何解讀與評估洛克的抽象理論,自貝克萊(George Berkeley)開始,就是各種解讀的爭論焦點。我們將首先考察貝克萊對洛克的抽象學說的批評,并提出對洛克抽象學說的新解釋,從而為之辯護。在此基礎上,我們還將考察當代的洛克研究者就抽象學說展開的爭鳴,驗證筆者的辯護方案。

      一 關于洛克抽象觀念的傳統(tǒng)解釋和貝克萊的早期批評

      關于抽象過程,洛克有兩處比較集中的論述。原文分別如下①譯文參照了關文運先生譯《人類理解論》,商務印書館,1983。:

      心靈便把由個別對象得來的那些個別觀念加工成普遍的。為了達到這一結(jié)果,心靈把它們考慮為與其它存在相分離的顯現(xiàn),也與實存的情景,如時間、位置或者其它相伴生的觀念相分離。這便是所謂抽象。從個別存在得來的觀念借此而成為同一類別的普遍代表。它們的名稱也成為普遍名稱,能夠應用于與抽象觀念相符的任何存在。[1]159

      觀念之所以成為普遍的,乃是通過將其與時間、位置的情景以及那些決定它們成為或此或彼的特殊存在的其它觀念相分離。經(jīng)過這種方式的抽象,它們便能夠表象不止一個的個體;每一個個體都包含一種與相應的抽象觀念的符合性,也就被稱作是屬于那一類的。[1]411

      這兩處的論述雖有細微差別,但洛克均提到,在抽象過程中有一種心靈的分離操作。一般認為抽象活動就是心靈把一個觀念與其相伴隨的所有其它觀念分離的操作。這個分離出來的觀念就是抽象觀念。這個抽象觀念,是指稱同一種類的事物的觀念的一個代表,因而能夠指稱多個對象,是普遍的。也就是說,抽象觀念之所以能夠指稱多個對象,在于心靈抽象活動的分離作用。個別的觀念和個別的對象是一一對應的,只有經(jīng)過分離,個別觀念中用以專指個別對象的部分被剔出,剩下的才是與多個個別對象相對應的部分,也就是分離前的多個個別觀念所共有的部分。并且,這樣形成的抽象觀念只是一個部分,因而是不完全的、不完備的。洛克用普遍的三角形觀念的例子說明抽象觀念的特點:“三角形的普遍觀念……必定既不是銳角的,直角的,等角的,又不是等腰的,也不是不等邊的;它既是所有這些、同時又不是任何一個。實際說來,它是一種不完全的東西,是不能存在的;在這個觀念中,原本是組成各種差異的和矛盾的觀念的部分被放在了一起?!保?]596

      貝克萊首先質(zhì)疑的就是這樣的抽象三角形觀念。他把洛克提到的抽象三角形觀念理解為“是由明顯的矛盾觀念組成的”。[2]54-55實際上,就像很多學者已經(jīng)指出的,貝克萊顯然誤讀了這段文本。[3]52-53因為洛克說的是,在抽象三角形的觀念中包含著矛盾觀念的部分,而矛盾觀念的部分未必是相互矛盾的。貝克萊的重述漏掉了“的部分”這一關鍵限定,從而導致了誤解。然而,除此之外,即便對于正確理解后的抽象觀念,貝克萊也有反對的理由。針對洛克的抽象學說,貝克萊揶揄說,他沒有一種,像洛克那樣的,形成這樣抽象三角形觀念的能力:“我有一種官能是用來想象的,把我曾知覺過的個別對象的觀念再現(xiàn)給我自己,并能夠組合或者拆分它們。我能想象一個有兩個腦袋的人,或,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馬。我能夠把手、眼睛、鼻子分別就其自身而考慮成是從身體上分離或者抽象出來的。但是,無論我想象什么樣的手或眼睛,它總是有著某一特定形狀和顏色的。類似地,我自己形成的關于人的觀念也必定是關于一個要么白皙、要么黝黑、要么蠟黃,或者要么挺拔、要么佝僂,或者要么高、要么矮、要么中等身材的人。”[2]72對于貝克萊來說,任何從經(jīng)驗得來的觀念總是可感的,并且在抽象等心靈活動中始終保持著這一特點,因為觀念總是可感的、具體的像。洛克所說的抽象的三角形觀念,既不是斜角,也不是直角;既不是等角或者等腰,也不是不等邊的三角形,對貝克萊而言就是不可設想的。

      貝克萊對洛克抽象觀念的批評還體現(xiàn)在他否認抽象觀念是通過“分離”獲得的。他指出,如果抽象觀念如廣延是與具體的可感性質(zhì)相分離的,那么這個抽象觀念就是我們所無法感知到的。并且,由于是這些具體的可感性質(zhì)把某一特定廣延(如直線)與其它特定廣延(如另一直線或平面等)區(qū)別開來,由此規(guī)定著這一特定廣延的度量。如果把它與具體可感性質(zhì)分離的話,那么我們就無法識別這一特定廣延。幾何學是以廣延的度量為對象的,如果無法確定特定廣延的度量,幾何學就失去了它的對象。另外,既然我們從經(jīng)驗獲得的觀念都是可感的,那么,與可感性質(zhì)分離的抽象觀念是不是從經(jīng)驗得來的,就成為一個問題。[2]52-53這將對于洛克的經(jīng)驗哲學的基本原則構成威脅。

      二 可感性質(zhì)觀念的可分離性

      貝克萊關于可感性質(zhì)不可分離的論述常常被征引,并且常常用作對洛克抽象學說的批評,然而,洛克本人似乎同樣清楚地意識到這個問題:“廣延的觀念如此緊密不可分離地與一切的視覺性質(zhì)和大多數(shù)的觸覺性質(zhì)結(jié)合在一起。這讓我們在不獲得廣延的印象的情況下,就無法有任何外部的視覺對象,或者幾乎不能有觸覺對象。”[1]178那么,既然洛克清楚地知道可感性質(zhì)的觀念是這樣的不可分離的話,他為什么還要明確地、反復地使用“分離”來討論抽象觀念的形成呢?在根深蒂固地認為洛克哲學存在矛盾的解釋習慣的影響下,很多解釋者的誤解被當作洛克的思想,這又是其中之一。首先需要說明的是,一般而言,很多可感性質(zhì)的觀念的確是無法分離的。比如顏色總是與廣延不可分離的。但是,這種不可分離性僅僅是一般而言才適用。對于具體的某個顏色和具體的某個形狀,卻是完全可分離的。無論貝克萊還是洛克,在討論可感觀念之間的不可分離性的時候,都是在討論一般的顏色和一般的廣延,而不是具體的某個顏色和具體的某個形狀之間的關系。當然,貝克萊明顯地是從一般的顏色和一般的廣延的不可分離,隱秘地但錯誤地,推論出任何顏色和任何廣延都是不可分離的。洛克則明確地意識到具體的顏色和具體的廣延之間的可分離性:“讓我們來考慮斑巖上的紅色和白色:擋住照在上面的光線,它的兩種顏色就都消失了;它不再在心靈中產(chǎn)生這兩種觀念了:當光線重新照在上面時,它就又產(chǎn)生出這些顯現(xiàn)來了。會有人認為由于光線照在或者不照在斑巖上,它就會產(chǎn)生某種改變嗎?斑巖在暗處既然沒有顏色,還會有人認為白色和紅色是確實地存在在有光線照射的斑巖上嗎?”[1]139洛克認為廣延屬于第一性質(zhì),而顏色屬于第二性質(zhì)。在斑巖的第一性質(zhì)沒有改變的情況下,第二性質(zhì)卻是可以改變的。這個顏色和這個形狀是可以分離的。這種改變完全不違背一般而言的顏色不能與一般而言的廣延相分離,卻證偽了貝克萊的推論:任何顏色與任何廣延的不可分離性。

      洛克的這個思想必須在他的觀念理論的背景之中來理解。按照洛克的觀念理論,每一個簡單觀念都對應于外部事物的性質(zhì),而具體的每個簡單觀念之間往往沒有直接的邏輯關聯(lián)(尤其在實體觀念中)。對于洛克,簡單觀念具有“顯現(xiàn)”上的單一性,它們總是單一的、不與其它觀念相混淆的方式被心靈接受的。簡單觀念的單一性并不意味著它們是孤零零地被接受的,卻總是意味著我們只能以這樣的方式來接受這些觀念。因為,這是我們的心靈、我們的感官對外部事物進行反應的特定方式。在論述簡單觀念的充分性時,洛克說:“因為,簡單觀念只不過是事物的特定能力所引起的反應在我們心靈中所產(chǎn)生的感覺,這是由上帝配置和頒命的結(jié)果,它們不可能不與那些能力相符合,也不可能不充分:于是我們確信它們是與實在的事物相一致的。”[1]375也就是說,接受簡單觀念的官能是生而具有的,并且,作為人類,我們只能以這樣的方式來對外界的刺激進行反應。在這樣的理論圖景下,我們天賦的認知官能接受的是簡單觀念,而不必然是具體事物的完整、全面的表征。因此,為了獲得簡單觀念,我們不需要想象或者設想一個簡單觀念,我們只是以這樣特定的方式來接受簡單觀念的。更重要的是,洛克認為觀念還是外部事物的性質(zhì)在心靈中的標記,或者說自然符號。觀念作為外部事物的性質(zhì)的自然符號,它們的差異向我們揭示著外部事物的各種性質(zhì)(構造)之間的差異。洛克經(jīng)常表示觀念是由外物對感官的作用所引起的結(jié)果,但是更重要的是,觀念和事物的性 質(zhì)之間 是能指 與所指的關系。[1]391,372-373,720-721;[4]13-66“這些顯現(xiàn)按照設計就是我們所接觸的事物的標記,靠著這些標記我們知道和識別這些事物;我們的[簡單]觀念也服從這個目的,是實在的、識別性的特征,無論它們僅僅是物自身所造成的恒常的作用,或者它們是與物自身有著某種相似:實在性僅在于它們與實在存在物的各種差異的構造之間的那種穩(wěn)定的符合關系。但是無論它們是否像結(jié)果符合原因或者像摹本符合原型那樣與這些構造相符合,都是無關緊要的。只要它們恒常地由它們所引起就足夠了?!保?]372-373既然簡單觀念是實在的、真的、充分的,那么簡單觀念和其所對應的外物性質(zhì)之間就存在著一種穩(wěn)定的符合關系和指示關系。因此,當某一特定的簡單觀念(比如斑巖的顏色)可以和另外一種特定的簡單觀念(比如斑巖的廣延)可以分離的時候,這兩個簡單觀念必定指示著兩種不同的事物性質(zhì)。所以,雖然我們無法想象一個單獨的、具體的簡單觀念,但是這不意味著它們是不可分離的。

      當然,對于貝克萊所觀察到的事實,我們無法想像一只沒有顏色的手,一個沒有膚色、高矮的人,洛克也是無法否認的,不過,他對這個事實有另外一種解釋。對于洛克來說,雖然我們可以在心靈中對具體的簡單觀念進行分離,但是我們卻無法設想這些可感性質(zhì)能夠獨立存在。所以,我們總是設想它們是結(jié)合在某一個東西之中,這個支撐著這些性質(zhì)的東西就是基質(zhì)。這些性質(zhì)連同支撐它們的基質(zhì),就是實體。貝克萊所列舉的那些不可設想的觀念,其實都是實體觀念之外的觀念,而他所列舉的那些可以設想的事物的觀念,則都是洛克所說的具體實體的觀念。然而,雖然我們無法想象一些沒有某些可感性質(zhì)的實體觀念,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這些可感性質(zhì)是與實體觀念不可分離的。我們僅僅是不能想象這些實體而已。首先,洛克認為我們關于具體實體的觀念往往是因人而異的,因為“不同的人可能在同一個名稱的實體上發(fā)現(xiàn)的性質(zhì)是其他人所不知道的。”[1]467顯然,如果我們只能獲得關于具體實體的整體觀念,各個具體的性質(zhì)與整體觀念是無法分離的,這種情況就很難發(fā)生。其次,洛克認為,關于實體觀念我們沒有非重言式的、普遍必然的知識。作為簡單觀念的集合,它所包含的簡單觀念之間缺乏普遍必然的聯(lián)系,這些簡單觀念僅僅是共存關系?!拔覀兊膶嶓w的屬所代表的復雜觀念都是這樣的性質(zhì)所形成的集合,我們觀察到它們共存于一個不能知道的基質(zhì)中,這就是我們說的實體;但是,還有什么性質(zhì)是必然與這些集合共存的,我們無法確定地知道,除非我們能發(fā)現(xiàn)它們的自然依存關系。這在第一性質(zhì)中,我們是很難有方式得知的,而在第二性質(zhì)中,我們就根本無法發(fā)現(xiàn)任何關聯(lián)了?!保?]582根據(jù)洛克的解釋,我們無法知道這些性質(zhì)之間是否有必然關聯(lián),根本原因在于我們無法認識實體的實在本質(zhì)。

      除了洛克和貝克萊在對實體觀念的理解上的差異之外,他們對樣態(tài)觀念的理解也是非常不同的。貝克萊把直線、三角形這樣的幾何學對象都當作實體的觀念,但是洛克認為它們都是由廣延觀念所形成的簡單樣態(tài)。所以,貝克萊會把直線想象為具有顏色甚至質(zhì)地的,而洛克則認為直線只是對廣延觀念進行限定的結(jié)果,它僅僅是一個廣延觀念的特定樣態(tài),因而沒有顏色等的觀念作為部分。由于對樣態(tài)觀念的不同理解,當貝克萊認為幾何學的對象必須具有可感性的時候,他是在認為一條直線必須具有顏色等的可想象的屬性;而洛克則會認為,由于廣延觀念是從感覺經(jīng)驗得來的,它的樣態(tài)也就是可感的。因此,貝克萊關于洛克的幾何學對象的擔憂也是無的放矢。

      所以,在貝克萊的批評中,他明顯地把一個觀念的可分離性當作了可以單獨地想象這個觀念。但是,洛克不同于以笛卡爾為代表的唯理論者們,他完全放棄了純粹理智能力與非理智能力(想象與感覺)的區(qū)分。在洛克看來,心靈的認識能力被區(qū)分為:知覺(perception)、沉思(contemplation)、記憶(retention)、辨別(discerning)、比較(comparison)、組合(composition)、擴展(enlarging)和抽象等。所有這些認識能力都以心靈中的觀念為直接對象,也必須配合相應的觀念才能得到解釋。如果說“想象”一詞在從亞里士多德直至笛卡爾的使用中,都強調(diào)在心靈中呈現(xiàn)出某種“像”的話,洛克則放棄了對“想象”的專門討論。純粹的理智能力與非理智能力的區(qū)分的理論框架被上述心靈能力細分的范式所取代。實際上,洛克不關心、也不擔心“想象能力”是否在抽象過程中發(fā)揮作用,或者抽象的結(jié)果是否可以“想象”。

      三 艾耶斯的部分考慮說

      艾耶斯認為“貝克萊對于洛克的著名抨擊是基于錯誤理解和錯誤重述的”。[4]250但是,他完全放棄了使用分離說來理解洛克的抽象觀念。因此,在他看來,貝克萊把洛克的抽象理論當作分離說是誤解,但貝克萊對分離說的批評是完全恰當?shù)?。艾耶斯認為,貝克萊批評的抽象觀念是“一個完全抽象的、關于單一可感性質(zhì)或者關于某一類別對象的孤立的像”。[5]8這種像是不可想象的,而不可想象的像就是不可能的。

      在艾耶斯看來,對洛克抽象觀念的傳統(tǒng)解釋和貝克萊對洛克的誤解都在于過分強調(diào)洛克的具體用語,而忽略了更有價值的一些間接文本。他通過重新解讀洛克論空間的章節(jié),發(fā)現(xiàn)洛克正是使用另一種和“分離”完全不同的思路來思考抽象觀念問題的。洛克說:“人們可以就太陽的光進行考慮,而不牽涉太陽的熱;或者,就物體的可移動性來考慮而不牽涉它的廣延,也不考慮它們的分離。一種是僅對一個東西進行的部分考慮(partial Consideration);另一種則是同時考慮兩者,作為兩個分離的存在。”[1]173艾耶斯根據(jù)這段文本,提出了他的“部分考慮”說。首先,抽象的目的在于形成普遍概念,解釋抽象觀念也就在于解釋它的代表作用。艾耶斯認為,“很明顯,與抽象觀念的代表作用內(nèi)在相關的是它作為‘標準’、‘模式’來對實存的個體進行歸類。如果一個實存的個別事物在心靈中產(chǎn)生的表象準確地與抽象觀念相似,那么它就是符合這個抽象觀念的。”[5]6其次,抽象觀念的代表作用的實現(xiàn)依賴于從個別事物“達到”普遍屬性。這一過程是通過部分考慮來實現(xiàn)的,也就是,對個別存在事物的觀念的某一個特點或側(cè)面進行部分考慮,并用它來代表所有具有與此特點或側(cè)面相似的其它個別存在的事物。“抽象觀念不過是當下呈現(xiàn)在心靈中的作為現(xiàn)象的個別事物,心靈在抽象時,集中注意它的某個側(cè)面。這個側(cè)面也是就是同類的個別事物都具有的、精確相似的一個側(cè)面?!保?]249因此,所謂的抽象觀念并不是一個能夠與個別事物的觀念相分離的一種更高級別的觀念,而僅僅是個別事物的觀念的一個側(cè)面或部分。吊詭的是,艾耶斯的提議實際上就是貝克萊的抽象理論。對此,艾耶斯直言不諱:“對洛克而言,對貝克萊而言也一樣,抽象就是為了進行普遍思考的目的而對想象或者感覺的對象進行部分地考慮?!保?]251

      按照傳統(tǒng)解釋,洛克認為抽象觀念來自于把聯(lián)結(jié)在一起的簡單觀念進行分離,而貝克萊明確地反對這種觀點,與之相反地認為抽象就是對具體事物的觀念進行部分考慮,可感性質(zhì)的觀念是無法在心靈中分離的。而根據(jù)艾耶斯的解釋,洛克和貝克萊一樣都認為抽象是部分考慮。這種戲劇性的轉(zhuǎn)折是顯然可疑的。抽象觀念的部分考慮說與分離說的根本不同是認為,可感性質(zhì)的觀念并不總是可以相互分離的。圍繞這個問題,艾耶斯的核心論證在于:觀念作為個別事物的像必定是具體的。下面我們具體考察艾耶斯的這一論證。

      四 觀念與具體的像

      對于洛克來說,心靈中的觀念與外物性質(zhì)之間是結(jié)果與原因的關系。外物作用于我們的感官,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便是心靈中的觀念。對于外物的性質(zhì),特別是第二性質(zhì),我們是無法直接認識它們的,而只能通過它們在我們心靈中產(chǎn)生的作用來識別它們。[1]141,138觀念是直接向心靈呈現(xiàn)的,我們可以充分認識我們自己的觀念,而觀念又是外物性質(zhì)的自然指號和標記(natural signs and marks),觀念間的區(qū)別指向作為原因的外物性質(zhì)的區(qū)別。如前所述,洛克放棄了依照理智、想象、感覺等來研究心靈能力范式,而是將心靈能力區(qū)分為:知覺、沉思、記憶、辨別、比較、組合、擴展和抽象等。這些能力的對象,在最終意義上,都是簡單觀念,而簡單觀念只能從感覺或反省而來。也就是說,任何關于外部事物(實存的或想象的)觀念,都可以歸結(jié)為外部事物在心靈中留下的印象所形成的觀念。這意味著,任何外部事物的觀念總是來源于外部事物在我們心靈中的成像。也就是說,按照洛克的觀念像論,觀念就是其所表征的相應外部事物在心靈中所成的像。但是,艾耶斯則更進一步,堅持觀念像論蘊含著抽象觀念也是具有可感性質(zhì)的像,也就是說,抽象觀念也必定具有可感性質(zhì)。[4]44-51;[6]3-36抽象觀念只是對某個具體確定的(determinate)觀念的某一側(cè)面、性質(zhì)的考慮。作為文本證據(jù),艾耶斯認為,洛克明確宣稱普遍知識的對象是“個別觀念”:

      “我們的推理和知識的直接對象僅僅是個別的東西……所以,我們?nèi)恐R的整體和極限就是對個別的觀念之間的符合或不符合的知覺。普遍性僅僅是附帶于知識的,它僅僅在于那些相關的個別觀念表征并且符合于多個個別事物。”……于是,按照洛克的觀點,使用一個個別的像作為代表就是考慮一個普遍屬性。如果所采用的個別觀念沒有在心靈中持續(xù),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與原初觀念精確相似的其它代表觀念上去。[4]250

      在這個論證中,我們必須注意到,“觀念”既可以指(實存或者想象的)意向?qū)ο?,又可以指讓意向?qū)ο蟮靡韵蛭覀冿@現(xiàn)的觀念本身。因而,當洛克使用“個別觀念”一詞的時候,他并不一定指觀念所表征的意向?qū)ο笫蔷唧w的,相反,更恰當?shù)慕庾x是,他指的是個別的觀念,而非表征個別事物的觀念。洛克說普遍知識的對象是“個別觀念”,僅僅是指觀念作為心靈中的存在是個別的,而并不是指觀念的意向?qū)ο笫莻€別的。[7]127顯然,這段文本并不支持艾耶斯的解讀。

      另外,就像我們前面看到的,三角形的抽象觀念不表征任何一個具體的直角、銳角或鈍角三角形,然而在同時又可以代表每一個具體的三角形。洛克所要強調(diào)的就是抽象觀念的概略性(indeterminacy)、不完全性(incompleteness)[8]22-24。這也是遵照分離說進行解讀的結(jié)果:心靈的抽象作用把個別事物的像拆解成為彼此分離的抽象觀念。因此,抽象觀念與具體事物的觀念相比就是概略的、不完備的。如果我們接受艾耶斯對洛克觀念是心靈對外物的成像的解釋的話,似乎就必須放棄概略的抽象觀念的看法了。實際上,我們必須明確艾耶斯所說的“像”的含義。把洛克的觀念理解為像,是因為,如果堅持洛克的經(jīng)驗論原則,一切的觀念都是由內(nèi)外感官而來,那么任何觀念都不是由心靈的純粹理智能力創(chuàng)造的,而是外物的印記?!跋瘛边@個詞也就涵蓋了一切感官的觀念,視覺的、聽覺的、觸覺的、味覺的、嗅覺的,甚至反省的觀念,它并不指一個可想象的圖像,而是表示外物性質(zhì)或者內(nèi)部的心靈活動所產(chǎn)生的作用和結(jié)果。因此,就像我們前面已經(jīng)論證過的,即便把觀念理解為像,具體的簡單觀念也是可以分離的,并且,抽象觀念可以是概略的。

      但是,如果抽象觀念如艾耶斯所述,是對心靈中的具體對象的部分考慮,那么那個被用作部分考慮的具體三角形觀念,同時也就是抽象的三角形觀念,就肯定是要么直角、要么鈍角、要么銳角的,但這種解讀是顯然與洛克的陳述相悖的。艾耶斯認為,洛克關于“三角形”的那段話是明顯地“奇怪和修辭性的段落”,尤其體現(xiàn)在“既是所有這些、同時又不是任何一個”一句上,因為這句話顯然是有悖邏輯的說法。因而,僅僅是修辭性的。[9]60然而,把這段話僅僅歸結(jié)為修辭是缺乏說服力的。夏佩爾(Vere Chappell)和卓理(Nicholas Jolley)分別給出了對“既是所有這些、同時又不是任何一個”一句話的可行理解。根據(jù)夏佩爾,它是指(1)沒有一個具體規(guī)定的三角形的觀念是包含在一般的三角形觀念中的;(2)一般的三角形觀念可以應用于任何一個具體規(guī)定了的三角形之上。[10]44卓理說得更加清楚:“所有”是指外延而論,而“不是任何一個”是就內(nèi)涵而言。[11]52給定這樣的理解,很難想象艾耶斯會如何答復。顯然,卓理和夏佩爾的解讀都是有利于我們對抽象觀念是不具體的認定的。因為,抽象的三角形觀念在內(nèi)涵上不同于任何一個具體的三角形觀念,就排除了抽象觀念是對具體觀念的部分考慮的可能。同時,抽象的三角形觀念在外延上涵蓋了所有的三角形則保證了它的代表功能。

      艾耶斯的“部分考慮說”除了遭遇文本上的困難外,在理論融貫性上也面臨困境。前面我們說,洛克將觀念與事物性質(zhì)之間的關系看作是能指與所指的關系。觀念是外物性質(zhì)的自然指號,“無論它們是否像結(jié)果符合原因或者像摹本符合原型那樣與[外物的]構造相符合,都是無關緊要的。只要它們恒常地由它們所引起就足夠了。”[1]372-373我們將不同的觀念加以區(qū)分的時候,依據(jù)的是觀念向我們顯現(xiàn)的樣子,除此之外,再沒有別的方式來區(qū)別不同的觀念。而所謂的“部分考慮”強調(diào)的是,我們的觀念都是具體事物的像,而抽象觀念只不過是關于具體事物的觀念(即具體事物在心靈中的成像)的部分或側(cè)面。抽象觀念與具體事物的觀念就只是部分與整體的區(qū)別,而在向我們顯現(xiàn)的樣子上并無差別。這樣一來,抽象觀念將不再是“一個”獨立的觀念,也不再是“恒常地”由外物性質(zhì)所引起心靈中的作用結(jié)果。

      五 結(jié)論

      抽象學說是洛克用以解決任何特定的普遍觀念如何能夠指向多個事物的理論。無論是貝克萊還是持有“部分考慮說”的艾耶斯,都試圖在完成對這種“指向”的說明之外,附加給洛克的抽象觀念一個額外的要求:可想象性。實際上,洛克的觀念理論不需要這樣一個“可想象性”的要求,“可想象性”也是與洛克的觀念理論無法融貫的。出于可想象性的虛幻要求,艾耶斯的“部分考慮說”要求抽象觀念必須基于“具體事物的像”,這就違背了洛克的從簡單觀念來構造包括抽象觀念在內(nèi)的復雜觀念的思路。可以合理假設,如果我們不再將“具體事物的像”看作觀念理論的起始點,而是將之看作由諸多簡單觀念經(jīng)由自然聯(lián)結(jié)所構成的經(jīng)驗中的整體,那么,“部分考慮”、“選擇性的注意”也就成了完成“分離”的具體過程。這樣一來,“部分考慮”的措辭才能夠與洛克的觀念理論相融貫。當然,在沒有更多文本支撐的情況下,這一點只能作為對洛克討論空間問題時使用“部分考慮”一語的思辨性猜測。

      [1]John Locke.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M].Peter H.Nidditch (ed.).Oxford:Clarendon Press,1975.

      [2]George Berkeley.An Essay towards a New Theory of Vision[M]∥Berkeley.Philosophical Writings.Desmond Clark(e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1 -66.

      [3]Aaron R.John Locke[M].3rd edition.Oxford:Clarendon Press,1971.

      [4]Michael R.Ayers.Locke.Epistemology and Ontology.Volume I[M].London:Routledge,1991.

      [5]Michael R.Ayers.Locke’s Doctrine of Abstraction:Some Aspects of its Historical and Philosophical Significance[M]∥John Locke:Symposium Wolfenbüttel 1979.R.Brandt (ed.).Berlin:de Gruyter,1981:3 -24.

      [6]Michael R.Ayers.Are Locke’s‘Ideas’Images,Intentional Objects or Natural Signs?[J].Locke Newsletter,1986(17):3 -36.

      [7]Jonathan Walmsley.Locke on Abstraction:A Response to M.R.Ayers[J].British Journal for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1999(1):123 -134.

      [8]賈克防.洛克論個體化原則[J].云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22 -31.

      [9]Michael R.Ayers.Locke’s Account of Abstract Ideas—Again [M]∥Studies on Locke.Sarah Hutton and Paul Schuurman (ed.),Netherlands:Springer,2008:59 -73.

      [10]Vere Chappell.Locke’s Theory of Ideas[M]∥Cambridge Companion to Locke.Vere Chappell (ed.).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26 -55.

      [11]Nicholas Jolley.Locke:His Philosophical Thought[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9.

      猜你喜歡
      洛克性質(zhì)觀念
      維生素的新觀念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隨機變量的分布列性質(zhì)的應用
      破耳兔
      別讓老觀念害你中暑
      完全平方數(shù)的性質(zhì)及其應用
      九點圓的性質(zhì)和應用
      厲害了,我的性質(zhì)
      南涧| 延津县| 榆中县| 色达县| 泌阳县| 青海省| 沙洋县| 鞍山市| 叶城县| 桂林市| 泗水县| 麻阳| 吉安市| 冀州市| 仁怀市| 大庆市| 梅州市| 清苑县| 孝昌县| 哈巴河县| 赣州市| 志丹县| 靖江市| 成武县| 宽城| 米易县| 关岭| 绥芬河市| 兴义市| 定西市| 广西| 布拖县| 东乡族自治县| 五原县| 宣城市| 威海市| 福州市| 甘南县| 河北区| 连江县| 当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