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君,馬雪梅,劉新華,杜 瑞,張淑芳,于丹丹,周立芝,馬玉霞
(唐山市人民醫(yī)院乳外一科河北唐山,河北 唐山 063000)
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李建君,馬雪梅,劉新華,杜 瑞,張淑芳,于丹丹,周立芝,馬玉霞
(唐山市人民醫(yī)院乳外一科河北唐山,河北 唐山 063000)
目的 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乳腺癌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行乳腺癌手術的152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實驗組。實驗組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對患者實施每日診療、護理、健康教育,康復指導工作;觀察組按常規(guī)護理模式進行。結果 實驗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明顯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患者及家屬滿意度及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好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實驗組低于觀察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按照臨床路徑實施診療護理,提高了患者對疾病知識的認知及主動參與診療和護理的能力,同時提高了患者滿意度,融洽了護患關系。減輕了患者經濟負擔與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臨床護理路徑;乳腺癌;患者滿意度;健康教育
乳腺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年來發(fā)病率明顯增高,尤以京、津、滬等城市已成為女性惡性腫瘤發(fā)病的首位。目前手術治療仍是其主要治療方式。近年國外提出了一種診療護理新模式——護理路徑。通過個性化、標準化、流程化的診療護理方案,在控制患者醫(yī)療費用的同時,使患者得到高品質的照顧,達到預期的診療護理效果[1]。我科每年收治乳癌患者300例左右,為了給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2012年開始實施乳腺癌臨床護理路徑模式管理患者,取得了較好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8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52例作為研究對象,穿刺病理均為乳腺癌。排除嚴重肝腎功能損害,合并嚴重感染,糖尿病,其他惡性腫瘤,風濕免疫疾病者。均為女性,年齡12~78歲,將乳腺一科77例患者作為實驗組,實行臨床護理路徑,乳腺二科75例患者作為觀察組,采用常規(guī)乳腺癌手術護理,兩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病情、手術方式等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觀察組采用乳腺癌手術常規(guī)護理,住院后給予患者及家屬一般健康教育宣教,介紹醫(yī)院規(guī)章制度及乳腺疾病相關知識。根據(jù)醫(yī)囑每日按護理計劃護理,采用隨機方式進行。實驗組按照科室統(tǒng)一制定的乳腺癌臨床護理路徑(CNP),將診療、護理工作按照時間順序制成有序的工作流程,按照護理路徑表,責任護士為患者制定出個性化的護理計劃。入院時即發(fā)放。向患者做好入院環(huán)境介紹、病情評估、飲食指導,檢查、治療、用藥、手術前后健康教育,術后患肢功能鍛煉,出院指導等。以便患者更好地了解護理的目的,知曉自己要達到的目標并積極配合,以減輕或消除其恐懼心里。避免護理工作的盲目性,減少工作的紕漏,從而提高護理質量。責任護士在電子病歷上填寫臨床路徑表。對于臨床護理路徑患者電腦上有明確標識。完成后在臨床護理路徑表中相應欄內打“√”并簽名。未完成的打“×”,并做好交班。護士長通過臨床護理路徑隨時檢查患者對健康教育掌握情況,對護理工作進行質量監(jiān)控。使用中經常征求患者及家屬意見,提高健康教育質量,保證健康教育有效性。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修正,不斷提高服務質量。
1.3 評價標準
觀察并記錄行乳腺癌根治術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并發(fā)癥(皮下積液、皮下感染)的發(fā)生情況,患者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健康教育掌握情況,患者住院費用等。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學軟件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滿意度及健康知識掌握情況的比較
實驗組77例患者滿意75例,不滿意2例,對照組75例患者中滿意60例,不滿意15例,實驗組患者滿意度優(yōu)于對照組(x2=6.29,P<0.05);實驗組74例掌握健康知識,對照組63例掌握健康知識,實驗組患者健康知識掌握情況優(yōu)于
實驗組(x2=3.99,P<0.05)。
2.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的比較
實驗組出現(xiàn)皮下積液3例(3.89%),皮下感染1例(1.29%),對照組出現(xiàn)皮下積液7例(9.33%),皮下感染3例(4.00%),實驗組并發(fā)癥(皮下積液、皮下感染)發(fā)生率低于觀察組(P<0.05)。
2.3 兩組患者住院天數(shù)及住院費用的比較
實驗組住院天數(shù)(1 2.9±2.5)天,住院費用(8914.6±672.5)元,對照組住院天數(shù)(16.7±1.9)天,住院費用(11845.1±436.5)元,實驗組住院天數(shù)及住院費用均低于觀察組(P<0.05)。
1990年美國為了遏制醫(yī)療費用不斷上漲,選擇部分病種實行了疾病診斷相關分類為付款基礎的定額預付款制,這種計劃既可縮短住院日、降低費用,又可達到預期治療目標。人們將這種能貫徹質量持續(xù)改進、節(jié)約資源,又能達到單病種質量管理的診療標準化模式稱為臨床路徑,由此相應形成了臨床護理路徑[2]。我科采用臨床護理路徑護理乳腺癌患者,取得了下述效果。
3.1 提高了工作效率
CNP以時間框架為指導,護士有預見性,有計劃的工作。規(guī)定了患者檢查、治療和護理的時間安排,既有計劃性,又有科學性。讓患者明確自己的治療目標,護理目標。自覺參與到疾病治療、護理中來,提高了工作效率。乳癌患者術后在護理人員指導下,積極、主動配合治療,早期進行正確的患肢功能鍛煉,盡早恢復自理能力,更加自信。也可縮短住院時日,從而降低醫(yī)療費用。這與段玲[3]及張艷[4]等報道臨床護理路徑能減少住院費用及住院時間的研究相一致。
3.2 提高了護理服務滿意度
臨床護理路徑改變了傳統(tǒng)的護理模式,讓患者能夠接受更好的治療和護理。護士為患者提供主動、連續(xù)護理和有效照顧,同時使患者從被動接受治療護理,變?yōu)橹鲃訁⑴c,可以減少護士工作失誤,提高護理水平,增加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5]。同時患者在接受治療和護理的同時,學到了更多的疾病相關知識。增加了護患溝通,護患溝通貫穿于治療護理全程中。密切了護患關系,降低了醫(yī)療護理隱患。同時也提升了護理人員及醫(yī)院形象。
3.3 護理服務質量明顯提高
在CNP實施過程中,護士有目的、有預見性、有針對性的進行健康教育。護士將制訂好的護理計劃具體內容告知患者,患者主動參與并核對護理內容的完成情況,起到了對護理工作的監(jiān)督作用。護理人員依據(jù)路徑對患者進行連續(xù)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與指導。避免工作出現(xiàn)漏項。護理路徑是護理工作的時刻表,護理人員克服了工作的盲從性、隨機性,使護理工作制度化、具體化。變被動工作為主動工作。應用臨床路徑對乳腺癌患者進行康復指導,還可提高康復效果,促進患肢功能恢復,減少并發(fā)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推廣。
[1] 劉 靜.淺談護理工作新模式:臨床路徑[J].醫(yī)學信息,2010, 23(7C):212.
[2] 齊德廣,秦銀河,李樹章,等.膽囊結是腹腔鏡膽囊切除術臨床路徑實施效果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25(12):1092-1094.
[3] 段 玲.臨床護理路徑在顱內血腫微創(chuàng)術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8):53-54.
[4] 張 艷,魏建紅,史曉芬.臨床護理路徑在大腸息肉摘除術中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6):40-41.
[5] 何 紅.內科臨床護理路徑的構建與實施[J].護理研究:中旬版,2009,23(2):404-405.
R473.6
B
ISSN.2095-8803.2015.05.0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