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厚景 李賽
摘 要:基于模擬區(qū)水文地質條件建立概念模型、數學模型,利用GMS軟件模擬地下水滲流場,將巷道概化為排水溝(drain),并對模型進行識別與檢驗,最終確立符合實際水文地質特征的三維模型;在三維模型的基礎上增加巷道,預測未來巷道涌水量的變化情況。
關鍵詞:GMS軟件;三維模型;滲流場;巷道涌水量;排水溝(drain)
人類生活在地球上,并不斷的從地球表層的巖石、水體和大氣中索取各種資源[1]。我國從遠古就開始了采煉礦石工作,隨著采礦業(yè)的發(fā)展,礦井水文地質特征研究已成為采礦中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 [2]。碳酸鹽巖地區(qū)地下水動態(tài)變化復雜,而且為探礦、采礦工作修建了復雜的地下巷道網,地下水滲流場變化復雜,給巷道涌水量預測帶來了很大困難。如今,如何較為準確的預測巷道涌水量、了解地下水動態(tài)變化規(guī)律,成為日益關注的課題之一[3、4]。
1 背景
1.1 地形地貌
巖溶斷塊山是模擬區(qū)的地貌主要特征,其所存在的地表起伏并不是很大,大約都會在500m的差值內;地表巖溶具有較大的發(fā)育潛質,巖溶形態(tài)呈現峰叢~洼地、漏斗組合;高原面上峰巒起伏,沒有太多植被覆蓋率,地表發(fā)育形態(tài)通常為溶丘、溶溝、洼地、漏斗、落水洞等;邊緣斜坡地帶發(fā)育實芽、溶溝以及溶槽。
1.2 氣象水文
模擬區(qū)降雨量年內分配不均、干濕季區(qū)分明顯,4-9月為雨季,降水量最多,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其他月份為旱季,降水量不足全年降水量的20%。
1.3 地層、構造
模擬區(qū)地層結構單一但巷道布置復雜,巖層受巖溶發(fā)育特征的影響,地層水文地質特征隨有地表向深部呈漸變趨勢;地質構造復雜,存在多期運動,斷裂構造發(fā)育,由四條主要隔水斷裂構成模擬區(qū)的四個邊界。
1.4 地下水類型
模擬區(qū)范圍內孔隙水、巖溶水和裂隙水均有分布,孔隙水僅賦存于第四系松散沉積物中,分布范圍很??;巖溶水賦存于三疊系碳酸鹽巖地層中,是最主要的地下水;裂隙水賦存于各個時代的火成巖中。
1.5 地下水補給、徑流、排泄特征
降雨補給是模擬區(qū)地下水系統(tǒng)水流運動的補給來源,在地下水流進行傳輸的過程中,會存在大量氣體以及固相物體,這樣一來,三相流得以形成。在巖溶多重介質環(huán)境的影響下,巖溶地下水系統(tǒng)水流運動的形態(tài)以及規(guī)模會呈現距離衰減趨勢。在潛水面以下、隔水層以上的水平流動帶上會出現地下水,其中裂隙和溶隙是蓄水的主要空間。蒸發(fā)、側向排泄以及巷道涌水是地下水的主要排泄方式。
2 概念模型、數學模型
通過分析降雨補給與滲流場、巷道涌水量之間的關系,建立合理的概念模型、數學模型。
(1)邊界條件概化:根據研究區(qū)地質特征及研究目的圈定模型計算區(qū)。根據四條邊界的性質,除北部邊界概化為流量邊界,其他三個邊界概化為零流量邊界。
(2)排泄條件概化:將巷道概化為排水溝(drain)。
(3)補給條件概化:本區(qū)主要水源補給,通常都是在降雨多發(fā)季節(jié),其中有60%的降雨會滲入地下。本區(qū)面積較小,同時地下水徑流深度較大,因此對于降雨滲入平面上的差異是不需要考慮的,將補給平均的區(qū)域作為研究區(qū),這樣的話,研究區(qū)降雨入滲量就能夠以有效降雨量為準計算。
(4)含水巖組概化:結合含水層的類型、巖性、厚度以及滲透系統(tǒng)等條件,將內部結構劃分為均質、非均質、各向同性或者各向異性四個含水層。
(5)數學模型:通過由薛禹群著作的地下水數值模擬中得出,在裂隙、喀斯特發(fā)育相對保持平均時,水流是完全依據Darcy定律,可以選擇與孔隙水流相同等效介質模型作為研究對象[5]。模擬區(qū)地層裂隙、喀斯特發(fā)育較為均勻,所以,數學模型等效的建立為多孔介質模型。
根據模擬區(qū)實際水文地質特征、概念模型確定模擬區(qū)數學模型為:
(6)時空離散:利用GMS的3D GRID模塊實現網格剖分,含水巖組劃分為四層,每層剖分為矩形網格單元4520個,每個單元面積26.7×15.3m2。
根據蒸發(fā)、降雨、巷道等源匯項在不同的季節(jié)其補給與排泄強度不同,在時間上將2007年劃分為四個應力期。
3 模擬識別、檢驗
模型通過預測-校正法進行識別校正,使地下水系統(tǒng)的結構、參數、源匯項得到調整,保持計算和實際地下水狀態(tài)一致性;與實測的場相對比,所計算得出的地下水狀態(tài)的空間分布可以實現相互一致;模擬期計算所得的地下水動態(tài)和實測動態(tài)變化可以保持一致;與實際水文地質條件相比較,識別后的水文地質參數、含水層結構以及邊界條件基本與其相互符合。
因為不確定性是識別過程中較為突出的一個特性,而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中,模型檢驗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通常情況下,模型檢驗是將一組參數以及模型通過識別之后,用其對另一段時間的野外觀測資料進行模擬,抽、注水量和抽、注水時間、方式以及邊值、入滲補給量等都屬于外部有可能產生的一系列影響因素,這些因素也需要結合實際情況給出具體數值,對模擬值和野外實測值進行模擬,最終得出的結果應該在預先設定的容許誤差范圍內相同。如果不同,那么就需要再一次修正上一組所得到的參數,重新識別、檢驗,直到一組新的參數在識別和檢驗階段所顯示的模擬值和野外實測值,能夠在預先設定的容許誤差范圍內保持相互統(tǒng)一。
此次地下水系統(tǒng)數值模擬,是在對個舊礦區(qū)高峰山礦段水文地質條件進行深入研究,以及全面掌握地下水系統(tǒng)變化規(guī)律的前提下開展的。將模擬時間分為四個模擬應力期,選取兩個應力期作為模型識別期,另兩個應力期為模型檢驗期。在運行模型的基礎上,地下水系統(tǒng)的結構、參數以及源匯項等都能夠得到有效調整,識別校正模型,同時在識別的基礎上,檢驗識別后的模型。通過反復調整,誤差可以縮短在要求范圍內。
4 結束語
(1)文章主要依托于GMS軟件,初步確定GMS軟件可用于巖溶發(fā)育較為均一的巖溶地區(qū)地下水滲流場數值模擬及涌水量預測。(2)本區(qū)地下水變化主要受大氣降水影響,通過模型,建立了大氣降水與地下水滲流場、巷道涌水量之間的關系。(3)文章將巷道等效于排水溝(drain),基于兩者間的相似特征,成功模擬了地下水滲流場及預測巷道涌水量。
參考文獻
[1]王大純,張人權,史毅虹,等.水文地質學基礎[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5.
[2]房佩賢.專門水文地質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6.
[3]采礦手冊VoI6[M].冶金工業(yè)出版社,1991.
[4]魏軍.礦井涌水量的數值模擬研究[D].遼寧:遼寧工程技術大學,2006.
[5]薛禹群,謝春紅.地下水數值模擬[M].科學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梁厚景(1977,10-),男,云南文山人,本科學歷,工程師,研究方向:水文地質及工程地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