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泓
楊進基,北京市化學特級教師,現(xiàn)任教于北京市育英學校。北京市中小學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他的教學成績特別突出。他的學生在第24至27屆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中,成績穩(wěn)居北京賽區(qū)第一位,并囊括每屆個人第一名;第24至26屆,他的學生獲得一等獎人數(shù)占北京賽區(qū)一等獎總?cè)藬?shù)的比例為62%、47%、54%。他的學生在全國決賽中,第24屆獲一金兩銀,一人進入國家集訓隊(以下簡稱國訓隊);第25屆獲兩金兩銀,一人進國訓隊;第26屆獲三金兩銀,兩人進國訓隊;第27屆獲三金兩銀,一人進國訓隊;第28屆獲一金一銀。
1983年,楊進基老師大學畢業(yè),來到距離三門峽市尚有幾十公里的三門峽西鐵路中學,開始了他的教師生涯。14年后的1997年,他輔導的學生參加全國化學競賽,有4人獲全國一等獎,他本人因此榮獲國家“園丁獎”。
1997年,楊老師作為引進人才來到洛陽鐵路分局的重點中學洛陽鐵一中。1999年和2000年兩屆全國高中生化學競賽,都有他指導的學生獲得河南賽區(qū)復賽一等獎,創(chuàng)下了該校高中學科競賽的最好成績;他在該校的第一屆學生2000年高考完標率超過100%,同時,一舉摘掉了鐵一中化學科薄弱的帽子……因為一系列突出成績,2002年,楊老師被評為“特級教師”。
2004年,楊老師被引進到北京市十一學校。在他擔任學?;瘜W競賽總教練期間,十一學?;瘜W競賽成績一直穩(wěn)居北京市第一位。而他帶的直升班,完成了從高一時的同類班級成績最差到高考時全部考入理想大學的飛躍,其中5人升入北大本部,6人升入清華。
2013年,楊老師調(diào)入育英學校任教,并擔任學校化學競賽總教練。2014年,他帶兩名高二學生參加第28屆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分獲金牌和銀牌。
這樣的經(jīng)歷讓楊進基在中學化學領(lǐng)域大名鼎鼎,有人說他是一個傳奇人物,不管在什么條件下都能創(chuàng)造奇跡。他還被學生譽為“北京市中學化學第一人”和“金牌楊老師”。
可是,這位化學老師心里想的,并不僅僅是化學教學和化學競賽。
他心中好成績的途徑:
“學科內(nèi)的成績不僅靠學科內(nèi)的努力?!?/p>
楊老師說,化學課的成績并不能僅靠化學教學,而需要從四個方面入手。
一是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而要想讓學生感覺“親”,老師就必須多陪著學生,陪的時間越多越好。工作30多年來,楊老師的生活常態(tài)一直就是“工作日早出晚歸,周末和節(jié)假日也都在學?!?。今年,學校安排另外一位老師接替了楊老師在高二行政班的教學任務,讓他專心帶高二愛好化學的學生?!艾F(xiàn)在不帶班,來的不早了,大概7點半才到校。下午放學后到晚上跟學生在一起。”楊老師沒有說他現(xiàn)在的常態(tài)是幾點回家,只說原來在十一學校,他基本每天都是將近午夜12點才離開學校。
二是讓學生感覺到老師教的東西很有吸引力。楊老師是不按課本去講課的。他完全打破了現(xiàn)行教材的編排體系,重新整合高中化學知識,用更加適合學生思維方式的教學方法,把以往學生要花三四年學習的內(nèi)容用一年多就講完了。楊老師的學生,不僅成績特別好,還特別開心和幸福:“因為楊老師的每節(jié)課,都是他教學經(jīng)驗、學術(shù)水平和熱情的結(jié)合體?!?/p>
三是重視教學思想。楊老師很少給學生講題,也很少讓學生做題。如果哪個學生偷偷買了資料做題,被他發(fā)現(xiàn)肯定是要挨批的。因為“不能把教學變成教學生‘玩游戲’,更多地是要教會他們‘編程’”。所以,即使是在化學競賽班,課桌上也從來沒有奧林匹克競賽的資料,有的只是中學、大學的數(shù)理化等各學科教材。他說,一套教材是有它的思想體系的。教學最關(guān)鍵的是讓學生理解、掌握其中的思想體系。要做到這一點,必須站在一種大科學的角度,不是講化學,而是用化學語言來講科學。
四是培養(yǎng)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楊老師認為,身體素質(zhì)和心理素質(zhì)是一切的保證。所以,學校別的學生每天要鍛煉一小時,他要求自己的學生每天至少鍛煉兩個小時。他還在這些學生的日常學習中鍛煉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他要求學生,文科的課,如果能自主學習就自主學習,不能自主學習的再去教室聽課?!暗菙?shù)理化,我不允許他們?nèi)ソ淌依锫犝n?!痹诶蠋煻鄶?shù)時間不在的情況下,堅持全天候自學,如此堅強的意志品質(zhì),不正是成功的必備條件嗎?
他心中的教育方式:
“教育就要像‘量體裁衣’。”
在楊老師的“化學愛好者教室”里,學生來自不同的年級,每個人的學習內(nèi)容和學習進度都由自己掌握,有問題時大家一起討論,必要時老師會一對一輔導。有時候也需要采用合作的方式學習,但小組的成員并不固定,組合模式也不固定:“今天這三五個人以這種模式在一塊兒,明天是那三五個人用另一種模式組合。一直是動態(tài)的。”講課也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講課時,可能是老師講,也可能是某幾個學生組成一組,按照知識自己分工去給大家講。
楊老師說,這就是“因材施教”?!耙磺卸紱]有固定的公式。因材施教本質(zhì)上就是沒有固定的公式。每個學生不一樣,施教的方法必然不一樣?!睏罾蠋煆娬{(diào)說。
楊老師當班主任時,有個學生各方面表現(xiàn)都不錯,尤其辦事細心、可靠,“只要交給他的事情保證辦得很好”,但性格內(nèi)向、不愛說話。楊老師就逐步啟發(fā)、培養(yǎng)他的領(lǐng)導能力。先做最簡單的——讓他幫班里登記成績;接著增加一點難度——讓他試著改卷子。看他兩件事都做得很好,也有了一點自信,再逐步讓他做一些需要有組織能力的事情——讓他組織其他學生一起完成一項工作。等他變得越來越自信了之后,就把一些大型活動也交給他來組織。經(jīng)過這樣有針對性的鍛煉,這個學生當了班長,成了楊老師的好助手。
兩個學生都喜歡化學,且成績都不錯,但是楊老師教育他們的側(cè)重點完全不同。一個文科學得好,語言表達能力和交往能力都不錯,楊老師就重點培養(yǎng)他構(gòu)建抽象模型的能力。另一個只喜歡理科,對史地政一點也不“感冒”,楊老師就對抓住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的契機,引導他重視文科:“你要想在化學上有出息,就得把該學的都學好。只有把國家課程都學好了,化學才能好?!?/p>
楊老師有個徒弟在別的區(qū)教高三,一次他對楊老師抱怨,說自己的學生太差,成績不好,還不努力學習,“簡直沒法兒教”。楊老師說:“你的學生基礎(chǔ)差,用這么難的試題考他們,考不好是必然的,你為什么不降低考試難度呢?比如讓他們做做畢業(yè)會考的題?!蓖降苈爮牧藯罾蠋煹慕ㄗh,效果果然出現(xiàn)了——這次考試,有的“差生”比“好學生”考得還好。這一來“差生”感覺到希望,開始努力了;“好學生”感覺到壓力,也更努力了。
因為因材施教,楊老師充分激發(fā)出學生的潛能。不少“游戲愛好者”上了他的課后變成了“化學愛好者”甚至是學習愛好者。有的學生在學校做化學實驗做不夠,還把化學儀器買回家,在家里建設化學實驗室。有的學生因為愛上化學還帶動了其他學科的學習——為了解決化學中遇到的難題,他要不斷查閱相關(guān)資料,翻本科、研究生的化學教材,查閱國外的相關(guān)資料,自學跟化學相關(guān)的數(shù)學、物理知識。為此,他拼命補英語和其他相關(guān)課程,就連英語老師都詫異他的成績怎么突然提升這么快。
他心中的教育觀:
“得分和獲獎都不是目的,做人比分數(shù)更重要?!?/p>
楊老師說,在他心目中,教育是一項偉大的事業(yè),教師最重要的職責是塑造人的靈魂。無論競賽也好,高考也好,獲獎和得分都不是最終目的,而是教育過程中的一個場景,教育人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
所以,無論課堂上,還是競賽中,他永遠把教學生做人看成最重要的事。如果他發(fā)現(xiàn)了學生思想、品行、行為習慣方面有問題,就一定要干預到底,絕不會因為這個學生成績好或給學校贏得了榮譽而放松這方面的要求。
一男生對周圍的人和事也視若無物,是個典型的“理科呆子”。楊老師就從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開始,引導他關(guān)注身邊事、身邊人?!安灰】此P(guān)注周邊。今天關(guān)注周邊,今后他就要關(guān)注社會。今天做好小事,今后就有大的責任意識。”楊老師這樣解釋自己的做法。
兩名學生參加中國化學奧林匹克競賽,平時略勝一籌的小J拿到銀牌,金牌竟然落到女生小L囊中,小丁很失落。大家一起合影留念時,小J勉強去了,卻把自己的獎牌摘了下來。楊老師看在眼里,當時卻沒說什么。回到酒店后,楊老師悄悄找到小J,對他說:“我還得跟你說說做人的事。你看,你拿了銀牌,人大附中拿銅牌的孩子知道過來祝賀你,人家可比你小呢。你跟小L是同學,也是隊友。她得了金牌,你沒有祝賀她,還滿臉不高興,不服氣。你覺得你這樣做好嗎?”一席話說得小J低下了頭。看到小J認識到錯了,楊老師沒再說什么,只是讓他上網(wǎng)查一下,遇到類似的事情該怎樣做。第二天臨走時,小J主動去幫小L退房,一路上還幫她拿著行李。
也許有人覺得楊老師這樣有點小題大做,或者本末倒置。一個化學老師,教好課,取得好成績就行了,那么在乎其他方面有必要嗎?但楊老師不這樣想。他認為,各學科教學的本質(zhì),都是以各學科為載體最終實現(xiàn)教育人的目的。所以,他不只一次對學生說:“我只要教你一天,就要對你負責任。這個負責任不只是對你本人,更重要是對社會負責任?!?/p>
他心中的教育事業(yè):
“一開始是喜歡,后來就變成了愛與責任?!?/p>
楊進基老師說,他當初選擇教師這項事業(yè)是因為喜歡教學。后來,隨著十幾年的摸爬滾打,他體會到教育的價值和意義,進而愛上教育。評上特級教師后,這份愛又加入了沉甸甸的責任感——“我雖然是一個小人物,但也一定要為這個社會做點什么?!?/p>
作為教師,他不僅用自己的專業(yè)、敬業(yè)、人格、學識,傳道授業(yè)解惑,還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榜樣。他要求學生各科都要好好學,他自己也廣泛學習各學科各階段的知識。難怪有的老師第一次聽他的課時感到奇怪:“楊老師,怎么您講的化學課里面還有物理,還有數(shù)學,還有歷史?”現(xiàn)在,楊老師正在拿著大學課本研究高等數(shù)學。他說:“高等數(shù)學的內(nèi)容專業(yè)術(shù)語多,本身就不接地氣,老師講的也不接地氣。我正在琢磨怎么把數(shù)學變成學生愛學的學科?!?/p>
作為特級教師,他除了帶學生小弟子,還帶教師大弟子。他想毫無保留地把他幾十年的教育心得與研究成果傳給徒弟們,讓他們盡快成長起來,那樣他才能放心退休,用行動彌補對妻子的虧欠。結(jié)婚近三十年,楊老師一心撲在工作上,家里的事基本都不管,妻子上孝敬父母,下?lián)狃B(yǎng)孩子,包攬了家中所有事務,積勞成疾……想起這些,楊老師心里總是酸酸的。
作為退休后的特級教師——這個身份還沒到來,楊老師卻早有安排了——他想編一本化學教材。到那時,他不教課了,希望學生看著這本教材,配合實驗,就能自主地學懂中學和大學的所有化學基礎(chǔ)知識。不過,最近他有點猶豫了:“編出來的教材就像做好的衣服。就算衣服做得再多,就算分26個號碼,它能適合所有人的身材嗎?要想衣服完全合體,必須要量體裁衣?!?/p>
思來想去,楊老師還是覺得,要實現(xiàn)教育內(nèi)容的“私人訂制”,必須通過教師。想到這里,他又想給教育部提個建議:“真正讓老師對應著去培訓。鄉(xiāng)村由鄉(xiāng)村教師的榜樣去培訓,偏遠地區(qū)由偏遠地區(qū)的榜樣去培訓,教師的培訓也要因材施教?!?/p>
深諳教育之道、教學藝術(shù)高超、教學成績優(yōu)異、為教育事業(yè)嘔心瀝血,這樣的人堪稱教育家了吧?可楊老師說:“我不是教育家,頂多,我算是個化學教學專家。什么樣的人才稱得上是教育家?像孔子那樣能夠讓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精神流芳百世,澤被后代的人才能算是教育家?!?/p>
看來,楊進基老師的理想,比一般人想象的更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