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佳
(興城市寧遠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遼寧興城125100)
仔豬球蟲病的防治措施
唐 佳
(興城市寧遠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遼寧興城125100)
仔豬等孢球蟲病是由豬等孢球蟲寄生在哺乳期及新近斷奶仔豬小腸上皮細胞所引起的一種寄生性原蟲病,呈世界性分布,給養(yǎng)豬場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通過對遼寧省4個地區(qū)的仔豬球蟲病病料抽樣,使用飽和鹽水漂浮法進行蟲卵的檢查實驗。發(fā)現仔豬球蟲病的感染體廣泛存在,感染率高達177(300);在環(huán)境因素致感染、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癥狀及解剖病變的總結、使用的診斷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分析。結合我省養(yǎng)殖戶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措施,為廣大養(yǎng)殖戶提供參考。
仔豬;豬等孢球蟲;卵囊;飽和鹽水漂浮
仔豬球蟲病是由豬等孢球蟲[1](Isosparasuis)和某些艾美耳屬球蟲寄生于哺乳期及新近斷奶仔豬小腸上皮細胞引起的、以腹瀉為主要臨床癥狀的原蟲病[2]。
2.1 混合感染病例
2005年4月,某規(guī)?;i場32~50日齡斷奶仔豬(該場仔豬28~30日齡斷奶)發(fā)生因腹瀉死亡的病例,通過尸體剖檢及實驗室檢驗,診斷為豬等孢子球蟲[3]病,后采取緊急措施,疫情得到控制。該病持續(xù)了2個月,共有36頭斷奶仔豬死亡,發(fā)病率100%死亡率8.6%。
(1)流行情況
2005年4月份在保育舍發(fā)生少數斷奶4~10d的仔豬出現腹,開始誤認為是細菌性疾病,先后用過土霉素、痢菌凈、氟哌酸、恩諾沙星、泰樂菌素等注射或拌料給藥均有不明顯的效果。隨后全群發(fā)病,發(fā)病率100%,嚴重者上午吃料正常下午就死亡,尤其是斷奶后5~9d特別嚴重,死亡率在6~10%左右,在此情況下,立即送檢,檢驗對象為傳染性胃腸炎、輪狀病毒、冠狀病毒、沙門氏菌等,在病料中發(fā)現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之后,大量應用抗菌藥物(恩諾沙星)病豬只在用藥初期臨床癥狀有好轉,隨后又出現嚴重的臨床癥狀,并且出現死亡率上升。后又用伊力佳、敵百蟲等驅蟲也沒見效果。
(2)臨床癥狀
仔豬剛斷奶時一切正常,到第四天開始突然腹瀉、精神萎靡、脫水、厭食、拉出灰色的水樣糞,僅有少許碎屑,很快脫水,嚴重的嘴唇四周、腹下皮膚出現紫色。不到1個小時就會死亡。腹瀉初體溫正常,中期體溫升高,死前體溫下降。
(3)剖檢病變
空腸和回腸充滿灰色稀薄的水糞,腸腔膨脹、透明,鏡檢可見回腸、空腸絨毛萎縮、融合、濾泡增生和壞死性腸炎。個別膽囊增大,膽汁滲出,其它臟器無肉眼可見病變。
(4)實驗室檢驗
用飽和食鹽水漂浮法檢查糞便。取病變部腸內容物或新鮮糞便,約10~20g加入50ml飽和食鹽水中,攪勻后靜置10min,取上層液滴在載玻片上,在100倍顯微鏡下觀察,可見每個視野均有許多圓形、花生米大小的球蟲卵囊,其內部的球形孢子囊占據卵囊的絕大部分,并偏于一側。
(5)防治
全場用抗球蟲特效藥10%鹽霉素拌料給藥,用藥量為100~150g/t,連續(xù)用藥7d。對于剛斷奶仔豬,由于吃料少,在斷奶前2~3d內口服9.6%的氨丙啉2ml,每天1次,直到斷奶后第三天。如果在斷奶時每噸料再添加土霉素500~600g,效果將更好。用藥后斷奶仔豬不再拉稀,皮毛光亮,食欲旺盛,取新鮮糞便鏡檢每個視野已經沒有或僅有1個蟲卵。
2.2 結果討論與分析
2.2.1 環(huán)境和感染的相關性
調查地域的養(yǎng)殖條件與仔豬帶蟲率存在相關性,衛(wèi)生條件越差,仔豬患病率越高;衛(wèi)生條件好,仔豬患病率低。衛(wèi)生條件是球蟲發(fā)病的主要因素。感染可發(fā)生在仔豬出生后最初幾天內、孢子化的感染性卵囊被豬吃下之后。這些卵囊在仔豬直接接觸的環(huán)境中無處不在,比如,在圈欄的地板上,或粘附在母豬的乳頭上。只要比較少的卵囊就可引起臨床發(fā)病。
2.2.2 做好產房衛(wèi)生是預防的關鍵
在產房,濕度大和仔豬保溫時的32~35℃有利于豬等孢球蟲卵囊迅速孢子化(12h內)。因此,產房應注意干燥清潔,防止仔豬拱咬糞便,并經常用燒堿(濃度要低防止仔豬堿中毒或燒傷)或其它化學藥品消毒,因為未孢子化的和孢子化過程中的卵囊最易被殺死,而一旦卵囊被孢子化,便對大多數消毒藥有抵抗力。消滅豬等孢球蟲的關鍵就在于,在準確的時間,準確地階段用正確有效的藥物。球蟲病總存在豬群中的主要原因在于卵囊被孢子化。孢子化后,便對大多數消毒藥有抵抗力,存在豬場中,被仔豬吞食后便發(fā)生球蟲病的暴發(fā)。
2.3 防治措施
2.3.1 建立完善的飼養(yǎng)管理制度
認真執(zhí)行仔豬的飼養(yǎng)管理制度,可以防止未感染仔豬的感染;也可以使感染仔豬得到好的哺育,加快病的痊愈。特別對外來仔豬進行隔離飼養(yǎng)一個月,并進行檢疫。
2.3.2 建立驅蟲防疫制度
定期進行驅蟲預防,是預防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調查發(fā)現,養(yǎng)殖戶對預防驅蟲的觀點很淡漠,沒有這方面的意識,更沒有建立什么驅蟲制度。這也是造成球蟲病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養(yǎng)殖戶中普遍缺乏對預防寄生蟲病的觀念,這需要大力進行宣傳、科技服務。使養(yǎng)殖戶建立起科學的防疫管理制度是獸醫(yī)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2.3.3 藥物預防
通常還在飼料中添加一些化學預防藥物,(如斷奶料同時添加土霉素不僅能防止一些細菌性的拉稀,而且增重非常明顯。同時所用藥物的種類要定期更換以便延長藥物的有效期限。
斷奶仔豬的腹瀉主要出現在斷奶后4~10d,哺乳仔豬、育成豬和種豬沒有明顯病癥。預防治療著重抓斷奶前后,在斷奶前3~4d給予抗球蟲藥鹽霉素直到斷奶后,7~10d以上,其它豬群每月投藥1~2次,每次7d。以自然方法或人工方法在動物體內建立免疫力。
2.3.4 治療措施
(1)磺胺類藥,磺胺類藥物主要作用于寄生蟲的無性繁殖階段,必須連續(xù)用藥5~7d才有效。
(2)百球清,可阻斷球蟲的整個生活周期,破壞球蟲細胞內無性繁殖及有性繁殖階段。
[1]李小玲.廣東省部分豬場豬等孢球蟲的調查[J].廣東畜牧獸醫(yī)科技,1997,22(3):25-26.
[2]張寶祥,權忠會.陜西省豬球蟲的種類與分布的研究[J].畜牧獸醫(yī)雜志,1990,24(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