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安
(惠州市畜牧獸醫(yī)科研所,廣東惠州516005)
關于豬傳染性胃腸炎的病因分析及治療探討
陳建安
(惠州市畜牧獸醫(yī)科研所,廣東惠州516005)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于相關病毒所導致的急性與高度接觸性腸道傳染性疾病,一般在豬養(yǎng)殖中較為常見,同時影響也較為突顯。容易發(fā)生腹瀉、脫水、嘔吐與高死亡率可能,對養(yǎng)殖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要針對性其疾病發(fā)病原理與情況做針對性治療干預,保證養(yǎng)殖戶良好的經濟效益。
豬傳染性胃腸炎;病因;治療方法
豬傳染性胃腸炎屬于豬養(yǎng)殖中常見急性腸道傳染疾病,一般情況下,無論豬齡大小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脫水情況,甚至伴有食欲下降和嘔吐等癥狀,豬糞便開始為白色,而后從白轉黃,由黃轉黑綠色,同時糞便中存在沒有消化完全的凝乳塊,起初染病的病豬其體溫不會顯著升高,但是當體溫逐步提升后會表現出顯著的腹瀉,而后體溫會緩慢降低。達到該階段后病豬食欲顯著下降,體重明顯降低。一般情況下在2~4d內會有脫水死亡可能,特別是在低齡乳豬群體中,具有較高的病死率,而隨著豬齡提升,病死率相對降低。為了有效的控制該疾病對養(yǎng)殖戶造成的損失,需要對該疾病發(fā)病原因、癥狀和預防治療措施有進一步了解,從而有較好的防控處理,減少疾病對養(yǎng)殖戶造成的經濟損失。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于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所導致的急性與高度接觸性腸道傳染性疾病,主要表現為腹瀉、脫水與嘔吐等病癥,其中對于出生10日內仔豬危害性較大,存在較高的死亡率。該病主要出現在冬春寒冷氣候情況下,會表現為急性暴發(fā)狀態(tài)。其發(fā)病與病害程度與豬齡、母豬抗體以及疾病流行具體情況有密切關系。而疾病的傳染源多集中在病豬與帶毒豬中,如果母豬感染相關病毒,會導致其產出的死胎、活胎、仔豬與子宮分泌物中均有病毒,疾病可以通過交配、胎盤感染、人工授精以及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完成疾病傳播,同時還可能通過受到污染的環(huán)境與食物完成傳播。該疾病病毒是一種RNA型病毒,在病豬器官、排泄物與體液中廣泛存在,而在器官中,以空腸、十二指腸與腸系膜淋巴的病毒水平較高。其發(fā)病初期,病豬的呼吸與腎臟系統(tǒng)中會有較高病毒含量。該病發(fā)病與豬舍環(huán)境有密切關系,一般情況下處于8~12℃會比30~35℃環(huán)境中更容易幫助病毒傳播繁殖,因此該病流行時期多集中在冬春寒冷季節(jié)中。該病毒不具有耐熱特性,因此在高溫環(huán)境中其病毒不具有穩(wěn)定的活性狀態(tài),在經過56℃環(huán)境的加熱45min,或者65℃持續(xù)10min加熱情況下,病毒可以被有效殺滅;而在低于4℃的低溫條件下,病毒的活性可以持續(xù)性保持,感染情況會持續(xù)性存在。在酸堿條件下,如果pH在4~8范圍,其病毒較為穩(wěn)定,同時在陽光下進行6h的暴曬也會有病毒滅活功效,因為該病毒對光具有較高的敏感度,特別是紫外線對病毒有較好的滅活特性。此外,達到一定濃度的消毒液可以達到殺毒功效。
首先要做好疾病預防,對于新購進豬,需要保持一定時間的隔離喂養(yǎng),對豬的健康情況做一定觀察。對于分娩母豬需要放置在單獨豬舍中進行喂養(yǎng)與分娩處理,如果發(fā)現疾病可以及時消毒與隔離,避免疾病擴散。
要注意保持豬舍環(huán)境溫度,做好保暖與衛(wèi)生管理,如果環(huán)境潮濕,需要做好通風,讓流通空氣來改善豬舍溫度。對于大規(guī)模豬舍管理上,需要嚴格執(zhí)行“全進全出”原則。豬舍要做好定時清潔消毒。要及時將豬糞做清除,同時運用百毒殺、來蘇爾與氯毒殺做噴灑殺毒,相關工作必須達到標準的殺毒強度與頻次,確保豬舍環(huán)境達標。在喂養(yǎng)方面,要保證飼料質量,保證其新鮮度,不存在過期與變質飼料。在飼料喂養(yǎng)重要依據豬齡來添加對應藥物,從而來達到抵抗疾病感染的作用。
病豬發(fā)病階段中可以做減少食量或者暫停飲食,同時做好補液,多提供清潔飲水,可以加速恢復,降低仔豬死亡率。對于無法飲水的患病仔豬,可以采用腹腔注射或者靜脈注射5%至10%gns、慶大霉素、5%nahco3或者采用葡萄糖甘氨酸,同時也可以口服補液鹽做灌服處理??梢圆捎眯滦头峡苟究咕幬铮部梢赃\用病毒滅與環(huán)丙沙星做肌注用藥,大群情況可以采用投服病毒靈與病毒唑,同時還可以運用中藥抗病毒藥物,如清瘟敗毒散投服用藥,或者在其飲水中添加VC粉、電解多維、葡萄糖粉等,補液鹽口服可以降低脫水狀況,情況需要可以添加碳酸氫鈉來避免酸中毒。
要做好疫苗接種,可以采用“卸可凈”來對豬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達到有效防控作用,在仔豬與妊娠母豬可以開展定期預防性注射。用量上,母豬可以按照每頭4ml,后備豬在產前4周再進行1次強化注射;斷奶1周后的仔豬與20kg仔豬可以按照每頭4ml肌注用藥。對于流行狀態(tài)下的養(yǎng)殖場,要采用緊急免疫接種,對于病豬要采用抗病毒血清。對于沒有發(fā)病的養(yǎng)殖場,在母豬產前半月做肌注用藥1次,從而有效的達到70%新生仔豬的預防保護作用。由于10d豬齡的仔豬容易受到該病毒感染死亡,因此要強調相關豬齡段的預防保護處理,強調疫苗接種。
豬傳染性胃腸炎屬于豬養(yǎng)殖戶中常見疾病,無論豬齡大小均有感染可能,因此在疾病的防治工作上要針對所有養(yǎng)殖對象做防控措施。充分了解其病原情況,依據病原個體狀況做對應的預防與治療。同時要保證豬舍環(huán)境的干凈、通風、保暖,同時做好必要的隔離喂養(yǎng)。及時的運用藥物注射與口服治療,做好疫苗接種,管理好疾病防疫工作,降低疾病的發(fā)生率與傳播率。在管理上要不斷的升級養(yǎng)殖區(qū)域衛(wèi)生與喂養(yǎng)條件提升,充分做好疫病的預防工作,避免疾病發(fā)生帶來的經濟損失。
[1]甘海霞,梁晟,韋顯凱,等.2011年廣西豬群豬流行性腹瀉和豬傳染性胃腸炎調查[J].動物醫(yī)學進展,2012,33(10):125-127.
[2]慎同燁,劉中原.豬傳染性胃腸炎研究進展[J].河南畜牧獸醫(yī)(綜合版),2013,34(5):11-13.
[3]李彌牢,梁振宇,梁升耀,等.豬傳染性胃腸炎的防控[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4,(1):97,98.
[4]李寬勝.豬傳染性胃腸炎防治方法的臨床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5,(2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