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布魯克草原居住著蒙、漢、藏、哈等9個民族,民族風情燦爛多彩,是較為集中的蒙古族聚居區(qū)。
蒙古族文化歷史悠久,民族風情濃郁。歷經(jīng)久遠的草原文化熏陶和亞歐文化交融的浸染,聚居在和靜縣的土爾扈特蒙古族,豪放大方、熱情好客。蒙古族人一向以能歌善舞著稱,有“音樂民族”、“歌舞民族”之譽。走進蒙古包或遼闊的草原,來客便會領略到游牧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傳承,蒙古族服裝艷麗多彩,馬頭琴演奏和托布秀爾彈唱詼諧幽默。在巴音布魯克草原,處處都可以聽到令人神往的歌聲,看到優(yōu)美動人的舞姿,猶如置身于民歌的天地、舞蹈的海洋。
農(nóng)歷六月初四至初六到巴音布魯克,可以參加一年一度的草原盛會“那達慕大會”。六月初四是蒙古族土爾扈特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塔格楞節(jié)”,“塔格楞”,是土爾扈特部蒙古族祭祀祈福的“敖包”,“塔格楞節(jié)”,就是祭敖包節(jié)。東歸那達慕藝術節(jié),即源自“塔格楞節(jié)”,它以“祭敖包”的儀式開幕。
當天,在塔格楞山上,一早便有身穿袈裟、手執(zhí)法器的喇嘛端坐在蒙古包外,誦經(jīng)祭佛。蒙古族及藏族的信眾,則身著盛裝,在香煙繚繞中,圍著草原上最大的敖包走動誦經(jīng)、懸掛經(jīng)幡、禮佛祭神、互相祝福,以求山川寧靜、人畜兩旺。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人民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傳統(tǒng)活動,也是蒙古族人民喜愛的一種傳統(tǒng)體育活動形式?!澳健笔敲烧Z的譯音,意為“娛樂、游戲”,以表示豐收的喜悅之情。每年農(nóng)歷六月初四(多在草綠花紅、馬壯羊肥的陽歷七、八月)開始的那達慕,是草原上一年一度的傳統(tǒng)盛會。
這期間,大量游客進入巴音布魯克大草原,領略歡騰的草原,欣賞巴音布魯克大山馬矯健的英姿,巴音布魯克大草原上獨有的黑頭羊、黃頭羊的穩(wěn)健瀟灑,巴音布魯克天山野血牦牛的兇猛,身手不凡的摔跤手,技藝纏身的民間藝人和草原夜鶯般的歌喉。此外,還可以在物資交流會上購買頗具民族色彩的紀念品。
賽馬、摔跤、射箭、賽牦牛、賽駱駝、斗羊、刁羊、服飾表演、民間藝術展示……再現(xiàn)渥巴錫率領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的“東歸”故事的實景劇,豐富多彩的民族活動讓游人留連忘返。
蒙古族飲食文化豐富多彩,美味可口,奶茶、酥油、油餅、奶酪、手抓肉、烤肉、風干肉、蒙古面條、浩日吉努爾、熏馬肉、熏牛肉、熏馬腸、抓飯等天然綠色食品都是往來游客的不可錯過的美味佳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