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華(重慶市石柱縣中醫(yī)院五官科,重慶 石柱 409199)
中藥內(nèi)服配合蒸汽吸入治療慢性咽炎102例
楊志華
(重慶市石柱縣中醫(yī)院五官科,重慶石柱409199)
2012年至2014年,我們用中藥內(nèi)服配合蒸汽吸入治療慢性咽炎102例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02例均為門診患者。男34例,女68例;年齡最小28歲,最大62歲;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5年;初次發(fā)作30例,反復(fù)發(fā)作72例。
主要癥狀為咽干、咽癢、異物感、隱痛、吞咽不利,受涼或勞累后加重。檢查可見咽部黏膜彌漫性充血,咽后壁可有分泌物附著,或咽后壁淋巴濾泡增生肥厚。間接喉鏡下喉部正常,排除胃、食道返流性病變及全身性疾病。
自擬清喉利咽湯加減。牡丹皮15g,赤芍15g,射干15g,馬勃10g,臘梅花10g,陳蘿卜英10g,知母10g,甘草15g,玄參10g。加500mL水煎至300mL,去除藥渣,過濾后微溫口服,每日3次。1個月為一療程。避免接觸刺激性氣體,避免進食刺激性食物,避免受涼。
中藥蒸汽吸入。藥用銀花15g,青皮15g,薄荷15g,竹茹15g,烏梅15g,甘草10g。水煎,煎好后倒入杯子中,口對著杯口趁熱吸藥汽,藥涼后可再加熱。2日1劑,每天3~5次,1個月為一療程。
治愈:咽干、異物感、刺痛等消失,咽部黏膜充血消退,咽后壁淋巴濾泡消失。顯效:咽干、異物感、刺痛等顯著改善,咽部黏膜充血減輕,咽后壁淋巴濾泡明顯減少。無效:咽干、異物感、刺痛等無變化。
1個療程痊愈28例,2個療程痊愈42例,3個療程痊愈14例。有效12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4.1%。
患者,女,48歲。反復(fù)咽干痛、異物感、吞咽不利5年,5年來每受涼或進食刺激性食物,或情緒波動時加重。開始口服抗生素、慢咽舒寧后緩解,情緒波動復(fù)受涼后出現(xiàn)咽干痛、異物感、吞咽不利,再口服抗生素、慢咽舒寧無效。咽部黏膜彌漫性充血,咽后壁有分泌物附著。治以清熱利咽,活血、行氣、散結(jié)。藥用牡丹皮15g,赤芍15g,射干15g,馬勃10g,臘梅花10g,陳蘿卜英10g,知母10g,生甘草15g,玄參10g。每日1劑,水煎內(nèi)服。另用銀花15g,青皮15g,薄荷15g,竹茹15g,烏梅15g,甘草10g。水煎,蒸汽吸入。1個療程后癥狀緩解,2個療程后諸癥消失,咽部檢查正常。
慢性咽炎屬中醫(yī)“虛火喉痹”范疇。病因病機為肺、脾、腎功能失調(diào),水津代謝障礙,水濕停取聚,凝結(jié)成痰,氣血痰凝聚于喉竅,咽喉失于濡養(yǎng)而為病。治宜清熱、活血、散結(jié)、利咽喉。清喉利咽湯方中甘草、射干、馬勃、知母、玄參清熱利咽,牡丹皮、赤芍活血散結(jié),臘梅花、陳蘿卜英理氣、散結(jié)利咽。蒸汽吸入藥用銀花、青皮、薄荷、竹茹、烏梅、甘草清熱利咽,行氣活血,祛痰散結(jié)。諸藥配伍,共奏清咽利喉活血散結(jié)之效,故治療慢性咽炎療效較佳。
[收稿日期]2015-05-15
[中圖分類號]R276.161.4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B
[文章編號]1004-2814(2015)10-09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