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家兔多種疾病的主要癥狀之一,以腹瀉為特征,多發(fā)生于1.5~2.5月齡的家兔,幼兔的發(fā)病率達50%~80%,死亡率達50%左右,幼兔和成年家兔發(fā)病比例為28∶1,相對來說成年家兔發(fā)病較少。
(一)發(fā)病的原因
1.忽視日常管理。
飼料突然更換,飼喂不定時,饑飽不均;飼喂霉變帶有泥砂的飼料,帶有露水或是冰凍的飼料;飼養(yǎng)密度不合理,消毒不嚴;氣候突然變化,免疫操作不當,轉群、分群、合群和運輸?shù)确椒ú划斠鸶鞣N應激;兔舍潮濕,溫度過高或過低,空氣流通不暢,不及時清除地面糞尿,有害氣體濃度過大,周圍環(huán)境噪音較大等都可能引起家兔腹瀉的發(fā)生,導致胃腸機能失調。
2.日糧結構不合理。
日糧結構搭配不合理,特別是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過高,不利于家兔的消化吸收;日糧中粗纖維含量過高,加重了胃腸的負擔,但是低纖維日糧更易引起腹瀉的發(fā)生;加工方法不科學,飼喂不定時定量,饑飽不均等引起家兔發(fā)生腹瀉。
3.藥物引起胃腸失調。
長期連續(xù)不科學地使用林肯霉素、慶大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藥物,易產(chǎn)生耐藥性,引起家兔腸道正常菌群平衡失
調;痢特靈等藥物劑量過大引起中毒也會發(fā)生腹瀉。
4.疾病繼續(xù)引起。
家兔患魏氏梭菌病、沙門氏菌病、大腸桿菌病、巴氏桿菌、輪狀病毒病等常繼發(fā)感染引起腹瀉;弓形蟲、豆狀囊尾蚴、附紅細胞體、線蟲及吸蟲等患寄生蟲病引起腹瀉發(fā)生,其中球蟲病最易引起家兔腹瀉的發(fā)生。
5.仔兔管護不當。
母兔在哺乳期間突然飼喂高能量飼料,乳汁過于濃稠,乳脂含量過高,仔兔的胃腸道對脂肪的消化能力很差,打亂了腸道內(nèi)的消化吸收平衡,導致仔兔腹瀉。母兔產(chǎn)仔消毒不嚴,產(chǎn)后護理不當,仔兔沒有及時吃上初乳,斷奶時間過早、體重不足等,仔兔體質較弱,抗病能不強,引起腹瀉發(fā)生。
(二)臨床癥狀
消化不良性腹瀉。發(fā)生于幼兔。病兔食欲下降,精神不振,兩眼無神,四肢無力,腹部脹氣,伴有腹痛。體溫基本正?;驎r高時低。腹瀉如糊狀,有時呈水樣,被毛污染,失去光澤,稀便中?;煊写罅课幢幌娜閴K和飼料殘渣。體況消瘦,生長緩慢,治療不及時,常脫水死亡,病死率高。
細菌性腹瀉。病兔以拉稀或便秘為主,有的呈水樣腹瀉,糞便稀薄呈褐色、糞便中常有膠凍樣黏液,或者糊狀帶泡沫,有時帶血,并有特殊腥臭味,糞便污染后肢和肛門的被毛。體溫升高,消瘦,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極度瘦弱虛脫死亡。病程一般7 d,甚至2~3 d即死。
病毒性腹瀉。以厭食和腹瀉為主,發(fā)病初期家兔糞便量多,且糞中帶有半透明的膠狀物,后期便中帶血。在寒冷季節(jié)能迅速傳染各種年齡的兔,20~30日齡幼兔發(fā)生嚴重脫水和電解質喪失,病死率較高中毒性腹瀉。幼兔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糞便帶黏液,隨后拒絕吃食,精神倦怠,糞稀并且有惡臭味。
寄生蟲性的腹瀉。病兔體溫正常,食欲減退或廢絕,精神沉郁,伏臥不動,生長緩慢或停滯,眼鼻分泌物增多,體溫升高,貧血,可視黏膜蒼白,尿頻,腹圍增大,消瘦,有的出現(xiàn)神經(jīng)癥狀。血痢,腹部脹滿,鼓氣,先便秘后拉稀,有的便秘與下痢交替出現(xiàn),排出腥臭的糞便,有的糞便中可檢測出蟲卵或蟲體。
胃腸炎性腹瀉。病兔食欲廢絕,全身無力,精神倦怠,體溫升高。腹瀉嚴重的病兔,糞便稀薄如水,?;煊醒汉湍z凍樣粘液,有惡臭味。腹部觸診有明顯的疼痛反應。病兔精神沉郁,結膜暗紅或發(fā)紺,呼吸急迫,虛脫死亡。
黏液性腹瀉。發(fā)病后家兔拉白色帶黏液的糞便,腹部膨脹,四肢發(fā)冷,磨牙,流口水。
(三)預防措施
1.合理日糧結構。
配制合理的日糧結構,比例合理,品種多樣化,一般日糧中蛋白質含量在15%~18%,粗纖維含量在12%~14%,控制碳水化合物,特別是玉米配比限制在30%以下。飼料加工得當。飼喂少給勤添,飲水充足。不喂發(fā)霉變質有毒的飼草飼料。青飼料要新鮮,不帶露水,防止堆集引起亞硝酸鹽中毒。
2.做好衛(wèi)生消毒。
每天清掃糞尿、更換墊料,糞尿要進行無害化處理。加強空氣流通,保持清潔干燥,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定期清洗飼槽、用具。一般15~30 d用消毒藥水帶兔噴霧消毒。帶兔消毒宜選用刺激性的季銨鹽類藥物,如菌毒殺、百毒殺等。用飲水槽可用0.01%高錳酸鉀消毒。
3.做好免疫接種。
科學的免疫程序,嚴格免疫操作,確保免疫效果。一般繁殖母兔在配種前30 d分別免疫接種大腸桿菌和魏氏梭菌,既可防止母兔流產(chǎn),又可提高仔兔的抗病能力。仔兔21日齡注射大腸桿菌,每只1 ml,隔15 d左右再免疫注射一次,能有效預防大腸菌病的發(fā)生;30~35日齡注射魏氏梭菌單苗,每只1.5 ml;40~45日齡注射瘟巴二聯(lián)苗,每只2 ml,留種的后備種兔60日齡,再免疫接種注射一次、每只2 ml。
4.適時藥物預防。
一般在飼料中加入抗球星(江蘇省農(nóng)科院兔病研究所研制),每100 kg飼料拌藥50g,也可用氯苯胍每100 kg飼料拌藥15~30 g,在飲水中添加殺球靈飲水劑,每10 kg水加藥5 g,或者地克球利、球痢靈、球蟲凈、克球多等,連用10 d左右。使用時要嚴格控制劑量,2~3個月?lián)Q藥一次,防止耐藥性的產(chǎn)生。
5.加強仔兔護理。
認真做好母兔的分娩護理工作,防止母兔和仔兔感染病菌發(fā)病。仔兔產(chǎn)出后要及時吃上初乳,定時哺乳。腹瀉病多發(fā)的兔場,應做到在仔兔一出生吃初乳前,先把母兔乳房和胸部擦洗干凈,并用0.01%的高錳酸鉀或0.1%的新潔爾滅消毒,再讓仔兔吮乳。在16~18 d要開食,少量多次,飼料要易于消化,在飼料中加入復合酶、酵母粉等助消化藥物。飲水中按0.1%~0.2%加入微生態(tài)制劑—生態(tài)素,讓仔兔自由飲用。
6.防止應激發(fā)生。
保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做到冬暖夏涼。家兔轉群、分群及合群等方法科學。長途運輸要做好準備工作,飼喂VC等防應激藥物。保持兔舍內(nèi)外環(huán)境的安靜,嚴防非工作人員進入兔舍,嚴防狗、貓、鼠等動物進入,嚴防工礦企噪音,嚴防燃放煙花爆竹等。斷奶方法科學,飼料保持相對穩(wěn)定,更換飼料逐漸進行,讓家兔有一個適應過程。
(四)治療方法
1.西藥治療。
(1)硫酸丁胺卡那注射液10萬單位,食母生4片,VB 1兩片,谷維素2片口服,每天2次,連用3~5d,小兔減半,治療消化不良性的腹瀉。
(2)3%~5%葡萄糖粉10 g,VC2片,黃芪多糖(或板藍根)5 g,電解多維飲水100 ml,混合一次喂服,小兔減半,連用5~7 d,治療中毒引起腹瀉。
(3)黃芪多糖5 g,環(huán)丙沙星原粉0.1 g,混合飲水,連用3~5 d,對魏氏梭菌腸炎早期治療有效。
(4)氟苯尼考與地塞米松復合制劑注射,每只成兔0.5~1.0 ml,同時口服VC、黃連素、VB 12各1~2片,連用3 d,治感染性腹瀉有效。
(5)復合酶、乳酶生、多酶片、食母生等幫助消化的藥物,飲水中按0.1%~0.2%加入微生態(tài)制劑——生態(tài)素,嚴重病例可使用生態(tài)素原液3~5 ml灌服,效果顯著。對消化不良性腹瀉、應激性腹瀉均有效。
(6)氯苯胍按每千克體重10 mg喂服或按0.03%的比例拌料飼喂,連用2~3周,也可用磺胺二甲嘧啶按每公斤體重200 mg喂服,連用5~7 d,對球蟲性腹瀉有治療作用。
(7)將500 g大蒜搗成泥狀,加白酒1 000 ml,浸泡5~7 d后,過濾去渣備用。用1片吡派酸(含量0.25 g)研碎與3~5 ml大蒜液,混合成劑,對病兔進行灌服,每天2次,連用2~3 d,可治粘液性腹瀉、球蟲性腹瀉、細菌性腹瀉等
2.中藥治療
(1)馬齒莧、魚腥草、車前草各300 g(干鮮均可,鮮草量加2倍),煎水或粉碎后加入飼料喂。
(2)患兔早期可內(nèi)服藿香正氣水,每只每次2~3滴,兌溫開水灌服,每天2次;對重病家兔可采用白術、滑石各12 g,藿香、白頭翁各10 g,干姜、茯苓各8 g,甘草、黃連各6 g。用水煎為濃藥液,加糖少許混合溫熱內(nèi)服,患兔每只每次服15ml,每天1次,連服3~4d。
(3)神曲、茯苓、扁豆、白術各10 g,木香、陳皮、黃連各6 g。用水煎為50%藥液,加糖適量,溫熱灌服,每只每次服10~15 ml,每日3次,連用3 d。
(4)白頭翁、黃連、秦皮各10 g,甘草8 g,水200 ml,每只每次服10 ml,每天3次,連服2~3 d。
(5)烏梅、厚樸各10 g,黃連、神曲各6 g,甘草6 g,山楂12 g,桂枝5 g,共水煎加糖適量混合灌服,每只每次服10~15 ml,每天3次,連用2~3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