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海燕
(山西宏廈建筑工程第三有限公司,山西 陽泉 045008)
工程量清單所表現的是擬建工程項目的分部分項工程項目所涉及到的全部清單的明細。依據當前招標的基本要求與施工設計的規(guī)定,國家的擬建工程項目的全部內容都應包含于設計的施工圖紙之中。通過編制統(tǒng)一的項目編碼與項目名稱,設置相應擬招標工程的工程數量表格,這一表格的作用在于對工程項目各部分的分項工程清單進行統(tǒng)計與統(tǒng)一編制。
工程量清單計價指的則是投標完成之后,工程項目由招標人所提供的完整的工程量清單所需要的全部費用。主要包含項目所有管理費用與所需繳納的稅金。
工程量清單計價是通過投標人來完成對招標人提供工程量清單中所需的全部工程費用。主要包含分部分項的工程費用、工程所應繳納的稅金、規(guī)費以及項目的其他費用。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主要是建設工程在施工招投標時,相應的招標人通過施工圖紙與招標文件,對招標人所提供的工程量清單進行統(tǒng)一的工程量計算與統(tǒng)一的項目劃分與規(guī)定。
工程項目的投標人依據企業(yè)的消耗標準與利潤值,并結合當前市場的實際情況,通過對工程項目多方面的風險因素的考慮,對工程量清單中所列項目的單價與合價進行填報。其工程量清單中所填報的單價即為工程竣工結算的計價編制,依據工程實際的工程量,對其工程造價進行適當的調整。這種方式下,所確定的工程造價是由企業(yè)對市場綜合因素的考慮結果,因此是適應于國家市場經濟發(fā)展需求的。維持工程量清單是一種與市場接軌,承包商通過市場綜合因素的考慮所作出的自主報價。
目前,我國很多的建筑工程的造價管理方式采用的是行政指令式的管理,即通過人為進行指令發(fā)布來進行建筑工程的管理工作[1]。為了有效的提升建筑工程的建設效率,提升自身企業(yè)的施工效益,往往在施工過程中,操之過急,加班無序,導致建筑工程的工期縮短,同時也導致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施工準備工作不足。這種無序的施工形式往往導致人工成本增加,同時使得工程項目的施工基本程序混亂,導致造價管理工作失控。
此外,也有很多的項目單位由于施工準備工作不足,導致項目本身的投資額度把握不準,同時項目的建設過程中缺乏深度的審核工作,導致項目的施工階段依然有著很大幅度的變動,這不僅會導致項目的設計成本增加,同時也會對建筑工程施工階段造成很大的影響。
建筑項目的施工階段,涉及到的三方主體單位主要有承包商、業(yè)主單位以及監(jiān)理方,從法律的層面而言,這三方主體單位通過相互的合同進行彼此制約,屬于一種經濟形式的委托關系,因此,三方主體應有著平等的關系。按照GB/T 50319—2013 建設工程監(jiān)理規(guī)范的規(guī)定監(jiān)理單位受業(yè)主委托進行工程監(jiān)理的,應當公平的對待業(yè)主和承包商,然而實際的建筑工程中,監(jiān)理方在造價控制方面權利不大,主要是代表業(yè)主單位進行施工階段的驗收工作的質量控制,結果就會使得建筑工程施工過程中監(jiān)理單位在造價控制方面作為一種虛設的職位,導致監(jiān)理工作難以落實與實施。這往往會導致建筑工程的后期成本升高,造成建筑工程的前期造價工作遭受很大的影響,導致造價管理有所不足。由此可見,專業(yè)預算人員基于清單計價的業(yè)務有待進一步的加強。
工程項目的現行計價方式依然是按照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現有規(guī)定,這一規(guī)定的設置保證了不同類別施工企業(yè)做同一類別工程項目的成本相同,或者工程成本保持在一個較小范圍之內波動[2,3]。然而市場經濟隨著市場環(huán)境不斷發(fā)生改變,工程項目市場也不例外,這導致了定額計價的模式無法真正解決現有的市場問題,其價值規(guī)律未能發(fā)揮其實際的功效,導致了工程成本愈加遠離市場實際,最終使得工程項目的預算成本屬于一個非限定值,其本身意義不大,這也成為了造價管理工作產生問題的又一原因。
除了一些是施工圖紙的變更之外,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一些清單之后的變更往往也會造成結算價增高,如施工現場出現斷水、斷電的偶發(fā)事故,往往會造成施工項目短期停工或窩工,如此必然會造成施工的人力成本增加,導致最終的工程結算成本增加。
合理的建筑工程建設程序,是保證工程預算在合理范圍之內的主要手段與前提。因此進行建筑工程項目的招標、設計、施工以及竣工的管理工作時,應首先制定出完善的建設程序計劃,因為合理的建設程序,才能有效的控制各個階段的成本,實現造價管理的意義。招標階段而言,建筑工程的建設主要程序是通過合理的造價管理來有效實現成本的最低化,贏得招標的優(yōu)勢;設計階段而言,在保證建筑工程的質量標準的同時,最大限度的控制好工程的造價管理工作,有效實現最優(yōu)化設計;建筑工程的施工階段而言,合理有序的施工程序是保證建筑工程施工成本控制在預算范圍之內的最根本前提,任何微小的變動或者是更改,都會導致項目本身產生很大的改變,導致項目的造價管理工作產生很大影響;建筑工程的竣工階段的造價管理主要在于建筑工程的后續(xù)維修工作,若工程的前期質量有著很好的驗收成果,那么建筑工程的竣工期,不會有太大的成本支出,然而,若建筑工程前期存在欠缺,往往會導致竣工階段的成本支出相對較大。
不論如何,對于建筑工程而言,合理的建設程序是保證建筑工程每個階段成本控制的根本,任何超出計劃之外的影響因素,都會導致對建筑工程的后期成本超出預算,如此必將導致建筑工程的造價管理工作有所影響。因此,進行建筑工程的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之前,應做好建筑工程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通過合理的建筑工程建設程序,有效保證工程各個階段的成本控制在合理的造價范圍之內。
通常而言,一般的建筑工程項目的責任制如下:承包商對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有著直接的責任;業(yè)主方對建筑工程項目的整體有著最直接的關系,因此業(yè)主方對建筑工程的整體承擔一種間接性責任;監(jiān)理方作為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監(jiān)理單位,對建筑工程質量直接負責。如此明確化的建筑工程項目責任制,才能有效實現建筑工程的成本控制在正常的預算范圍之內,如此可以有效的保證建筑工程項目的造價管理工作。
建筑材料市場價格的波動無疑會對建筑工程的造價管理工作造成困擾。建筑材料作為建筑工程的最大支出部分,對建筑工程的造價管理有著直接性的影響。然而建筑材料的市場價格波動存在一定的規(guī)律性,即建筑材料的市場價格波動有著一個波動的范圍,因此進行建筑工程的造價管理時,因合理的考慮建筑材料的市場波動,通過合理化的考慮建筑材料的市場價格波動,有效的將建筑工程的后期成本控制在合理的造價范圍之內。
監(jiān)理單位除了對施工圖紙中的設計變更要嚴格控制之外,還應控制好工程項目的其他變更,如材料供應不足,導致工程短期停工或窩工等,為此監(jiān)理單位應辦理相應的工程鑒證,對于施工過程中一些可能會遇到的項目風險進行提前預知,同時對于一些臨時出現的變更及時把控,以確保工程量清單計價造價的可靠性。
建筑工程項目的建設程序復雜,且建設過程中情況變化幅度大,這些因素的影響下,很容易導致對建筑工程項目的成本控制超出其最初的預算范圍,如此導致對建筑工程的造價管理工作造成困難。本文主要針對建筑工程造價管理工作中的一些問題進行了討論,并針對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對應的改善措施。綜上可知,只有規(guī)范化建筑工程的建筑程序,明確化建筑工程建筑過程中的各方主體單位的責任制,同時有效考慮工程造價過程中的建筑材料市場價格波動問題,才能有效實現建筑工程的造價在正常預算之內。
[1]向鵬成,任 宏.我國工程造價管理的發(fā)展趨勢及對策[J].中國工程咨詢,2003(12):35-37.
[2]張啟宏.淺談以工程量清單為基礎的投標報價[J].太原大學學報,2005(2):66-67.
[3]劉長濱.土木工程概預算[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