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芳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顧城
李愛民今年56歲,失明已經(jīng)34年了。除了眼睛看不見外,我們很難發(fā)現(xiàn)他跟常人有什么不一樣。這間名叫裕隆工貿(mào)的公司,是李愛民一手創(chuàng)立起來的,旗下有五金廠、制衣廠、房地產(chǎn)等多個企業(yè)。從最初的一名采購學徒到現(xiàn)在身家上億,李愛民奮斗了二十多年。
同期 李愛民(惠州市裕隆工貿(mào)公司董事長):我為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為了爭這口氣,為了一句“人殘心不殘,人殘志不殘”,我奮斗了幾十年。
1979年,李愛民光榮入伍的第二年,在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的戰(zhàn)場上,他冒著生命危險去營救一位身受重傷的戰(zhàn)友,不幸被地雷炸傷,雙目失明。李愛民從此再也看不到眼前的光明世界。那一年,他22歲。
同期 李愛民(惠州市裕隆工貿(mào)公司董事長):那時候才知道淚水的苦,我真的覺得淚水是非常的苦,比黃連還苦……
誰都喜愛光明,李愛民和他的戰(zhàn)友們?yōu)榱巳藗児餐瑩碛羞@光明的和平世界,獻出了自己的光明世界,九死一生,至今不悔。
同期 李愛民(惠州市裕隆工貿(mào)公司董事長):當時大家都勇于爭當英雄、爭當先進,都想為社會、為自己的戰(zhàn)友多做點奉獻,多努力一點。為了搶救戰(zhàn)友,為了中國的發(fā)展,應該這么做,我不后悔。
這是李愛民的妻子李淑珍。1982年,兩人相識、結婚。李淑珍陪伴李愛民經(jīng)歷了那段最為痛苦的歲月,成為了李愛民最堅強的后盾。
光明總會穿透黑暗,陽光總會趕走陰霾。憑借著自身堅強的意志,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李愛民逐漸走出了陰霾,決心要靠自己走出一片屬于自己的光明世界。
同期 李淑珍(李愛民妻子):他就很想去做事,但是眼睛不爭氣,看不到。往往他自己想走,撞到門、撞到墻或者撞到其他,這個(時候)就很委屈,但他還是要走。
1983年,廣東成為改革開放先行先試的試驗田,經(jīng)濟特區(qū)成立三周年,改革開放春暖潮涌。從電視、收音機里,李愛民感受到了改革開放的八面來風。他做了一個讓大家都瞠目結舌的決定,不去省榮軍醫(yī)院休養(yǎng),退伍回家自己創(chuàng)業(yè)。
同期 李淑珍(李愛民妻子):我就怕他被人家騙了,當時我也陪不到他。要走南闖北的,怕他眼睛看不到不方便。
李愛民覺得自己有手有腳、頭腦靈光,決不能庸庸碌碌地活著。即便是從當學徒做起,他也要堅定地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下去。
用當學徒積累的經(jīng)驗和積蓄,李愛民勇敢涉足商海,開始創(chuàng)業(yè)。他賣過竹籮,收過廢品,開過雜貨店,做過包工頭,還倒騰過百貨批發(fā)。走南闖北,風餐露宿,洽談生意,對于一個盲人來說,談何容易。
同期 李愛民(惠州市裕隆工貿(mào)公司董事長):首先自己要有信心,有信心向人家學習,有信心向正常人看齊,多去努力,像正常人一樣不要自卑。只要努力,多下功夫,自己做什么事情都能辦到。
1992年,又是一個春天。改革開放的車輪繼續(xù)滾滾向前。李愛民看到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帶來的重重商機,決定籌資辦一家制衣廠。
同期 李愛民(惠州市裕隆工貿(mào)公司董事長):當時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在廣東這個地方辦廠為先,辦廠的人多,(我)才走向辦廠。
辦廠對一個正常人而言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更何況一個盲人?很多人聽說李愛民要辦廠,覺得簡直不可思議。
李愛民不認命、不服輸,他要用事實證明殘疾人同樣可以自強自立。他力排眾議,多方籌資,貸款30萬元,在市區(qū)河南岸蓋起一座占地120平方米、樓高6層的廠房,辦起了裕隆制衣廠。
辦廠初期,只有8臺衣車和12名工人。李愛民起早貪黑、廢寢忘食,刻苦鉆研技術,抓好產(chǎn)品質量,留意市場信息,至今廠里的產(chǎn)品從未發(fā)生過質量問題,具有很高的商業(yè)信譽。李愛民也練就了一身過硬的真本領,他記得所有客戶的電話號碼,了解最新的市場行情,把制衣廠打理得井井有條,有聲有色。
和20年前一樣,只要有時間,李愛民就會去制衣廠車間巡視生產(chǎn)情況。他用手摸,就能知道布料的材質和價格;用耳聽,就能知道機器運轉是否正常。他甚至知道每個工人坐在什么位置,在廠里干了多少年。
2008年,李愛民的企業(yè)越做越大,涉足的行業(yè)也越來越多。正在這時,爆發(fā)了全球金融危機,李愛民的工廠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渡過危機后,李愛民并沒有滿足現(xiàn)狀,他居安思危,主動開始轉型升級,加大科技研發(fā)力度。
如今,在他的電池配件廠,幾乎看不到什么工人,流水線上很多都是全自動設備。李愛民說這是改革創(chuàng)新的成果。
同期 李愛民(惠州市裕隆工貿(mào)公司董事長):在沒改革之前,我們工廠有兩百多人。搞改革創(chuàng)新以后,現(xiàn)在變成八十多個人了。產(chǎn)量不退,質量不減,人減少了,自動化程度高了。
李愛民有自己的雄心,他要搞企業(yè)轉型升級、多種經(jīng)營,讓自己的裕隆貿(mào)易實業(yè)公司越做越穩(wěn)、越強。
2010年,李愛民在惠州水口郊區(qū)投資開發(fā)了一個樓盤,此時涉足房地產(chǎn)行業(yè)并不是一個最好的時機。2010年,國家加大了房地產(chǎn)市場調控力度,出臺了“國十條”限貸政策。一年后,以限購為主要內容的“新國八條”打出了“殺手锏”,限購、限貸、限價三管齊下。李愛民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他的房產(chǎn)項目在嚴峻的政策形勢下能突出重圍嗎?
李愛民開發(fā)的這個樓盤名叫新湖麗園,投資2千萬,占地1萬9千多平方米。設計之初,李愛民要求一定要有殘疾人專用通道,他提出殘疾人、困難人士購房一定要優(yōu)惠打折。有殘疾人知道他的樓盤對殘疾人有優(yōu)惠,專程慕名而來,準備購買。
對殘疾人,李愛民一向多有關照,很多不認識的殘疾人也會主動跟他聯(lián)系,找他談心,說說自己的困難。李愛民總是能幫就幫,從不拒絕。
李愛民不管別人怎么看他,他覺得能幫到別人是一件幸福的事。今天,他要去趟大亞灣,去東升漁村看望一個從沒見過面的殘疾人朋友。
李水北今天特別高興,他早早地就帶著一家人在碼頭等著李愛民了。雖然從沒見過面,但是他們對彼此一點也不陌生。李水北也是一名殘疾人,22歲在捕魚的時候失去了右臂,從此失去了勞動能力。由于生活貧困,李水北在船上住了38年,成為東升島最后一個上岸的漁民。李愛民了解到李水北家里的老漁船漏水沒法出海,只能靠租借的一條小漁船打魚為生,日子比較拮據(jù),就主動出錢幫他修好了漁船,還經(jīng)常為他解決生活困難。
不管生意做得多大,李愛民從來沒有忘記過那些需要幫助的人。這些年,李愛民捐錢修路建小學,幫過多少像李水北這樣的人,他自己也說不清楚。2000年,李愛民當選為廣東省殘聯(lián)主席團委員、市殘聯(lián)盲人協(xié)會副主席。他還獲評為廣東省優(yōu)秀共產(chǎn)黨員,受到了時任政治局委員、廣東省省委書記汪洋的親切接見。
同期 李淑珍(李愛民妻子):(他)在外面做很多善事,我也挺感動的。在他的帶動下,我也去做善事。
伴隨工期的推進,樓盤漸漸顯出全貌。李愛民看不見自己開發(fā)的這座樓盤,人們告訴他,樓盤很漂亮。
李愛民相信自己腳下的路。每天,他都要行走在工地上,他覺得腳下非常實在。他看不見樓盤,卻知道樓盤的最新進度。
眼看著快到年底了,工期有點趕,很快工人們就會放假回家過年。歲末年終,本來就是事情多、資金緊張的時候。李愛民很關心工地上的工人,經(jīng)常去工地看他們。這些與他擦肩而過的工人們并不知道,此時,李愛民正忙著籌錢,給他們準備工資和年終獎,希望能讓他們回家過個幸福團圓年。
為了讓工人們順利拿到工資和年終獎,李愛民馬不停蹄地召集工地負責人員開會,他要聽聽大家是怎么安排年終工資發(fā)放的。
同期 李愛民(惠州市裕隆工貿(mào)公司董事長):為了保障春節(jié)大家回家過好年,準時準點回家過年放假,請每個工程隊講一講你們的工資情況。
同期 工程隊負責人:我們對工資的發(fā)放一直做得比較及時。31號左右我們就會提前發(fā)放給他們,保證大家有充足的時間坐車回家。
距離2013年春節(jié)還有不到十天的時間了。今天,是年前最后一次發(fā)放工資,李愛民一早就為工人們準備好了現(xiàn)金,不僅有工資還有年終獎。
李愛民像往常一樣,每天都會到工地上走走、看看。這所正在建設中的小學叫麗湖小學,這里是李愛民每天來工地必到的一個地方。
李愛民投資1400萬建設的這座小學,能夠提供1500個座位,讓郊區(qū)的孩子們也能在光明、漂亮的教室里上課。
同期 李愛民(惠州市裕隆工貿(mào)公司董事長):我只是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做點有益的東西,也是個紀念……
李愛民看不見這世界,可他卻擁有屬于自己的光明世界。在他的光明世界里,有矢志不渝和自強不息,有關愛別人和回報社會,更有永不褪色的光明和希望!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委組織部遠程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