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松梧(山東省沂水縣水土保持局,山東 沂水276400)
水景觀“鏟綠”太荒唐
李松梧(山東省沂水縣水土保持局,山東 沂水276400)
某城市攔河造湖上百公頃,使城市增添了幾分靈氣??啥嗄陙恚摮鞘幸恢毖亓曋扮P綠”的習慣,即:組織人員定期清除湖內的雜木、灌叢、水草,理由是為了湖水的清潔和湖區(qū)衛(wèi)生。
據了解,城市水景觀“鏟綠”的現象并非個案,有“鏟綠”習慣的城市,水景觀大都長年不見綠色,致使與綠色相依存的物種不能存活,水元素成為水景觀的唯一。
綠色對水景觀來說,真的可有可無?答案是否定的。
從生態(tài)學的角度講,任何生態(tài)系統(tǒng)都有4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即非生物環(huán)境、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在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水是非生物環(huán)境,植物是生產者,動物是消費者,微生物是分解者。在這里,植物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在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起著主導作用。因為有了綠色植物,就有了以植物為食的動物,就有了以食草動物為食的食肉動物。各種動植物的殘體則既是昆蟲等小動物的食物,又是微生物的營養(yǎng)來源。微生物活動的結果又釋放出綠色植物生長所需要的氮、磷、鉀等營養(yǎng)物質。這就是水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活動和物質循環(huán),如果缺少綠色植物這一生產者,就不會有動物這一消費者,也就沒有微生物這一分解者。而如果沒有以上4部分,就不稱其為水生態(tài)系統(tǒng),而是“除了水沒有啥”的無機體,是“藍色沙漠”。
綠色植物除了在水生態(tài)系統(tǒng)中起主導作用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凈化水質的作用。以水草為例,水草對水質的凈化作用有3點:一是對氮、磷的吸收及去除作用。由于農業(yè)上化肥的超量投入,致使水域中的氮、磷污染日趨嚴重。水域中氮、磷的增加,最直接的后果便是水體富營養(yǎng)化,水質下降。然而,有許多水生植物,特別是挺水植物都有很好的吸收氮、磷的能力。有關研究表明,挺水植物對氮的吸收能力為30~150 kg/ (hm2·a),對磷的吸收能力為2 000~2 500 kg/(hm2·a)。二是對水域中重金屬元素的去除作用。水生植物具有吸收、吸附和富集水域中重金屬的功能,它既能通過根部直接吸收水溶性重金屬,還能通過根際環(huán)境來改變污染物的化學形態(tài),達到降低或消除重金屬污染物化學毒性和生物毒性的作用。如有實驗證明,水葫蘆在1 hm2的水域內,24 h可從污水中吸附鈉34 kg、鈣22 kg、磷17 kg、錳4 kg、酚2.1 kg、汞89 g、鋁104 g、鎳297 g、鍶321 g,還能將氰等有毒物質分解成無毒物質。三是對水域中有機污染物及其它有毒、有害物質的去除作用。水生植物對有機污染物的吸收是通過與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完成的。在水域中,不溶性有機物在沉淀、過濾的作用下被截流下來而被微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機物則通過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收、吸附和生物代謝降解過程被去除。一些水生植物的根系除了釋放氧氣外,還能釋放抗菌素之類的物質,可殺死水中的細菌和病原體,如蘆葦的根系分泌物能殺死水中的大腸桿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