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樑
【摘 要】本文通過對鋼鐵企業(yè)電網安全可靠性的研究,提出了針對性優(yōu)化方案,并在實施中較好地解決了技術難題,有效提高了電網的安全可靠性。
【關鍵詞】電網;安全可靠性;優(yōu)化
1 項目背景
重鋼2007年啟動自主城環(huán)保搬遷至重慶市長壽區(qū)江南鎮(zhèn)工程,按生產規(guī)模,需設計、建設重鋼220kV電網。
重鋼220kV電網建成后,由220kV電站一座,110kV電站五座,若干35kV、10kV電站及380V低壓系統構成。兩回220kV電源來自附近的一座500kV電站。
2012年后,重鋼220kV電站發(fā)生了5次停電事故。其中兩次是GIS設備本體的質量和結構缺陷所致,甚至導致雙母線失效,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對公司的生產經營構成極大的安全威脅。
2 對電網安全可靠性問題的研究和分析
通過對幾次事故原因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我們總結出問題主要集中在電網前期建成固化下來缺陷的結論。包括規(guī)劃與實施差異、對GIS產品可靠性預期過高和電網內部結構缺陷問題,下面分別簡述。
2.1 電網建設規(guī)劃與實施結果的差異及問題
2.1.1 220kV電站
原規(guī)劃建設兩座220kV電站。但因投資巨大和場地規(guī)劃,實際只建成了一座電站。
2.1.2 220kV電源
原規(guī)劃三回電源,至少兩個不同的電源點。但當時地理位置偏僻,外部條件不具備,實際結果只建成了兩回同一電源點的線路。
上述兩點與其他鋼鐵企業(yè)的差距較大。
2.1.3 220kV母線
原規(guī)劃為雙母線雙分段結構。因無第三回電源,電站設計時,只考慮了雙母線結構。
2.1.4 110kV保安電源
原規(guī)劃建設一條110kV保安電源。但當時的外部條件不具備,實際結果未建。
可見,220kV電站建設時,因外部條件較差,規(guī)劃與實際結果相差較大。使得220kV電站電源單一,無保安電源,負荷調度困難,安全可靠性不高,事故應急處置手段極差。
2.2 對GIS設備高可靠性的要求與現狀的巨大差距
GIS產品是國內110kV及以上供電系統普遍采用的技術和設備,覆蓋率超過93%,是支撐電網安全、可靠運行的基本保障。為其高可靠性和免維護的特點,重鋼220kV、110kV電站全部采用了GIS設備。
但是,2012年底至2013年初約4個月時間,重鋼220kV電站的GIS設備發(fā)生了兩次因設備本體質量和結構缺陷所致的重大事故并事故擴大,造成的影響和經濟損失巨大。GIS設備的安全可靠性預期與現實存在巨大的差距。
2.3 電網內部結構問題
重鋼220kV電站,成放射狀結構向下級各電站供電。各110kV電站之間、35kV電站之間,甚至10kV電站之間,沒有檢修保安、保產的聯絡線。這使得網絡上的任一個電站發(fā)生較大以上的事故,無法采取應急保安、保產措施。
綜上,我們歸納電網存在的突出缺陷和問題是:
(1)一座220kV電站,單一電源點,雙母線結構,形成220kV系統“獨木橋”架構。一旦發(fā)生重大事故,必將對生產造成巨大的影響和損失。
(2)無110kV保安電源。在極端的全停電事故時,無基本的保安電源。
(3)電網結構呈現放射狀,110kV、35kV和10kV系統未形成環(huán)形聯絡互保架構,在極端事故狀態(tài)下,無法對重要設備實現基本保安或保產。
(4)GIS設備本體的質量和結構缺陷,不僅不能實現高可靠性的要求,而且顛覆了雙母線的功能和作用,造成事故擴大和巨大的損失,GIS設備的可靠性問題異常嚴峻。
3 制定整改方案
在對電網安全可靠性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后,結合現有的條件和冶金企業(yè)負荷特點,針對性制定了整改優(yōu)化方案。
(1)由于外圍電力部門已建有一座大片區(qū)220kV電站,建設一條110kV保安電源接入重要負荷中心成為整改方案的核心,保證在極端事故狀態(tài)下能快速啟動保安電源對生產重要設備和系統保安。
(2)建設以冶煉為中心的110kV及以下的電壓等級各變電站環(huán)狀聯絡線,形成和提高各變電站之間的有效互保、支撐能力。
(3)對220kV電站GIS設備進行檢修和局部改造,提高設備本體的可靠性。
該方案具體擬出了20個措施項目。
4 方案實施及技術難點
重鋼舉全公司之力,成立了領導組織機構和工作機構,快速實施整改方案。
整個方案,經過約10個月時間的艱苦努力,全部建成投入運行。
在實施過程中,遇到很多技術難題,主要有:
(1)110kV保安電源接入的預留點,在軋鋼區(qū)域電站。通過技術分析,該接入點存在不在重要負荷中心、路徑較遠、建立內部聯絡線復雜、綜合建設費用高的缺陷。
通過優(yōu)化,修改的方案是圍繞高爐等冶煉一類負荷為核心,以110kV保安電源線路為紐帶,用最低的成本,建成各區(qū)域性電站之間的110kV、35kV、10kV環(huán)狀聯絡線路,建構電網類似“蛛網狀”結構,靈活方便實現電網的負荷調整、檢修保產,以及緊急情況下重要生產設備的應急處置和保安。
(2)在高爐風機電站GIS設備安裝時的現實保產難題。
為了保證高爐風機電站GIS設備安裝時的現實安全生產,我們制定了專門的施工方案和技術措施:
①施工期間,保證高爐風機有雙電源分別供一座高爐的風機為準則。
②施工時間我們選擇在一座高爐檢修,另兩座高爐生產的時間段。這樣最大限度地降低可能的事故風險。
③采取特殊的技術措施。即,利用先敷設的110kV聯絡線電纜,臨時連接到風機電站3#主變,將3#主變由電站變壓器方式改接為線路變壓器單元供電方式的技術措施。施工時,風機電站母線分別停電安裝對接設備,2臺風機的生產由另一段母線和3#主變的線路變壓器單元提供保障。
該措施方案具有創(chuàng)新、巧妙、靈活、成本低、效果好的特點,使得風機電站的GIS設備安裝工作按計劃順利完成,做到了設備安裝、調試和現實生產兩不誤。
(3)通過事故深入的分析,我們認識到220kV電站GIS設備原結構設計上存在三個間隔的母線氣室相通的缺陷,這也是造成事故擴大的直接原因。為此,對GIS設備全部進行了加氣隔的整改。
(4)110kV保安電源投用后,我們就不能與現有220kV系統合環(huán)運行問題專題攻關。經多次與當地電力分公司技術咨詢和交流,得到大力支持,完成了系統參數和保護定值重新核算、調整工作,滿足了合環(huán)技術要求,并確定了雙方認同的合環(huán)方案,實現了保安電源與正式電源之間不停電切換功能。為公司電網負荷調整、檢修、事故應急等,包括220kV電站GIS設備隱患整改和局部改造的實施,創(chuàng)造了非常好的條件。
5 方案實施后的效果
公司電網結構,特別是冶煉負荷中心的網絡結構得到優(yōu)化,GIS設備本體的主要隱患得到消除,系統安全可靠性大為提高,事故風險降低,在電網設備檢修及事故下的調度、負荷平衡、應急處置、保安保產能力極大增強。特別是在極端事故下,保安電源能保證全公司的基本保安用電和一座高爐的基本生產。
[責任編輯:薛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