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迪
(西北大學文學院 甘肅 蘭州)
女性主義,又稱為女權主義,是指為結束性別主義、性別歧視、剝削和壓迫,促進性別階層平等而創(chuàng)立和發(fā)起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除了對社會關系進行批判之外,女性主義者也著重于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性別底層(女性、跨性別)的權利、利益與議題。
電影作為表現(xiàn)和反映社會思想與現(xiàn)實的載體,女性主義自然涵蓋其中。著名的女性主義電影有:《末路狂花》、《鋼琴課》、《蒙娜麗莎的微笑》、《女魔頭》、《我唾棄你的墳墓》等。
一方面,《末路狂花》的導演以獨特視角反映了現(xiàn)代男性對于新時代女性主義的認知。由雷德利·斯科特執(zhí)導的《角斗士》、《黑鷹墜落》、《普羅米修斯》等影片,場面恢弘大氣,充滿了史詩氣魄。但在《末路狂花》中,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將塞爾瑪和路易斯二人的逃亡旅程刻畫得既富有男性的勇敢與悲壯,又不乏女性的溫情與細膩。雷德利·斯科特以其冷靜理性的男性視角,闡述的女性主義則更加客觀,更加具有說服力。同時,也反映了現(xiàn)代男性對于新時代女性主義的認知。值得一提的是,《末路狂花》的編劇卡莉·克里是一位女性,這樣一部由女性編劇、男性導演的女性主義影片,他們合作之本身就是值得玩味的。
另一方面,《末路狂花》的視聽語言反映出女性主義思想。逃亡伊始,塞爾瑪和路易斯的汽車奔馳在荒涼的野外,飛一般地駛過一個岔道口,車后揚起滾滾黃塵。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用一個俯拍大遠景展示了整個環(huán)境的荒涼,代表她們將要面對的重重困境,并暗喻塞爾瑪和路易斯的命運正如汽車行駛的軌跡一樣,剛剛進行了一次重要的抉擇。她們也許還不知道,這樣的抉擇將會改變她們的命運。在影片的結尾處,陪伴路易斯和塞爾瑪?shù)哪禽v藍色汽車沖向懸崖,她們選擇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結束這段“旅行”。導演雷德利·斯科特以慢動作的方式對這個鏡頭進行處理,延長了汽車沖下懸崖的時間,使其之前所渲染的悲壯氣氛延時,讓觀賞者的情緒在此刻爆發(fā),并且在汽車已駛出懸崖但還未墜落之時,在湛藍的天空中停格。另外,配以瀟灑的美國鄉(xiāng)村音樂,這樣的處理手法,既能讓觀眾知曉二人的悲壯結局,又不至于讓人目睹她們死亡的慘烈現(xiàn)場,因此而破壞影片的整體風格。
第一,在《末路狂花》中,主人公路易斯和塞爾瑪是兩個性格迥異的女性,她們所經(jīng)歷的旅程,是兩個女性挑戰(zhàn)男性權利的過程。在旅途中,她們所經(jīng)歷的人和事時刻都威脅著她們的安全。在這樣危機重重的環(huán)境中,丈夫、男友、父親不再是女人依靠的大山,只有身旁的同伴才是最有力的后盾。有人將塞爾瑪與路易斯的感情歸為純潔的友誼,也有人說這其中有同性戀者的元素。
第二,在以往的女性主義影片中,很少有人以公路電影為載體來體現(xiàn)女性思想的作品,而《末路狂花》的成功,極大地豐富了女性主義的表現(xiàn)形式。比如《天使愛美麗》以獨特的藝術手法展現(xiàn)女性對待愛情的觀念,《鋼琴教師》以扭曲的情感表達一名女性的變態(tài)心理,《永不妥協(xié)》則以女主角打贏官司的勝利象征女性權利在現(xiàn)代生活的崛起。
第三,《末路狂花》作為女性主義電影,著重強調(diào)了“以暴易暴”的思想?!耙员┲票睘楹诵牡挠捌}材涵蓋戰(zhàn)爭、警匪、兇殺、復仇等等,如《殺死比爾1》、《殺死比爾2》中所展示的血腥與暴力正是為了體現(xiàn)烏瑪·瑟曼飾演的新娘對于復仇的渴望與決心,而《末路狂花》卻將這個激進的“概念”帶入一個與女人有關的故事當中,實為創(chuàng)新之舉。
第四,《末路狂花》以犧牲自我的悲壯舉動表現(xiàn)永不妥協(xié)的精神。當塞爾瑪與路易斯開著汽車沖下懸崖的那一瞬間,鏡頭在這里定格,這是故事的結局,也是影片主題的突顯,永不妥協(xié)!而另一部女性主義電影《永不妥協(xié)》,講述一位貧窮的單身母親靠自己的不懈堅持打贏了美國歷史上賠償金額最大的民事訴訟案件,以圓滿的結局收尾。但《末路狂花》的不妥協(xié)卻與眾不同,就在于悲壯的自殺行為,路易斯和塞爾瑪選擇的是以生命為代價換取精神上的自由。
第五,《末路狂花》拓展了女性主義電影的新領域,對于其后的女性主義電影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在《女魔頭》、《強我》、《天生殺人狂》等多部電影中,都可以看到《末路狂花》的影子。
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屬于第三代女性主義,相對于注重實踐的第二代女性主義,它更加注重實踐之后的反思與升華,將女性主義擴展到哲學的范疇。本文作者將《末路狂花》與另一部女性主義電影代表作《女魔頭》進行簡要對比,揭示其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的特點,相比而言,《女魔頭》比《末路狂花》更為激進。
第一,《女魔頭》清晰地表達出激進女性主義追求性平等的思想?!杜ь^》的女主人公琳,是一名妓女,甚至是一名從事低端性服務的妓女。在童年時期,她曾遭受過成年男子的侵害,但她卻有自甘墮落的嫌疑:提供低廉的性服務,吃別人的剩飯,偷朋友的食物,凌亂的長發(fā),暴露的衣著,在公路邊搔首弄姿……與之相反,《末路狂花》的主人公之一路易斯與琳有過相似的經(jīng)歷,卻在努力地生活著:自食其力,在餐廳當女招待,雖然辛苦并且收入微薄,但畢竟以自己的勞動謀生;自尊自愛,與塞爾瑪同去酒吧時,拒絕男性的誘惑,并時刻提醒朋友不要與他人過于曖昧;享受生活,與閨蜜一同駕車出游,放松身心。
第二,《女魔頭》明確地將女同性戀作為故事發(fā)展的線索。“女同”思想可歸為第二代女性主義所宣揚的性解放,在二人的禁忌之戀中,更是通過琳的無私付出與希爾比的自私愚蠢產(chǎn)生強烈的對比,戳穿激進女性主義的謊言。而在《末路狂花》中,塞爾瑪與路易斯是至親的閨蜜,結尾之處,她們的擁吻雖暗喻二人關系之微妙,以突顯女性主義的主題,但并不是影片重點刻畫的元素。相反,這一細節(jié)表現(xiàn)出的悲壯與勇敢達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第三,《女魔頭》對男性角色的塑造過于絕對化。猥褻親生女兒的父親、下流無恥的嫖客、極端暴虐的性變態(tài)者……除了琳的好友老湯姆以外,《女魔頭》里的男性均為罪孽深重的惡人,所以琳也采取了極端血腥的報復手段:無論是年老的嫖客,還是熱心的路人,女魔頭都虐殺不誤——這使得整部電影充滿了陰郁、暴力、緊張的情緒。本文作者認為,善良的湯姆只是為了突出琳對于女友的無私付出而設置的角色。而在《末路狂花》中,一心想要幫助兩個姑娘的善良警長和善解人意且思想成熟的路易斯讓人感到一絲溫情,柔弱膽小的公路警察則為電影添加了幽默元素。另外,除了企圖侵犯塞爾瑪?shù)膹娂榉敢酝?,對于喜歡說臟話的卡車司機、偷竊錢財?shù)膸洑饷\、控制欲很強的丈夫,兩個女人的報復通常是適度的捉弄與教訓,而并非血腥地謀殺。
綜上所述,通過對這兩部經(jīng)典的女性主義電影比較,我們不難看出,《末路狂花》代表了更為注重反思的后現(xiàn)代女性主義。
《末路狂花》是一部女性主義思想的代表作,它表達了“以暴制暴”的思想與“永不妥協(xié)”的精神,為后來的電影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的思路,更是關于女性主義的一次深入思索。
[1]《性別平等教育》,教育wiki網(wǎng)站,2013-12-31.
[2]萬青,李石光.《末路狂花》與狂花末路[J].電影評介,2010(07).
[3]女權主義[EB].百度百科詞條.
[4][法]西蒙·波伏娃.第二性[M].上海文藝出版社
[5]薛凌.電影藝術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6][英]弗里德曼.女權主義[M].吉林人民出版社.
[7][美]詹尼特.女權主義哲學[M].東方出版社.
[8][法]讓·杜歇.第一性[M].海天出版社.
[9][英]蘇珊·弗蘭克·帕森斯.性別倫理學[M].北京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