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華夏根祖之源
      ——汾陰后土信仰與祭祀變遷

      2015-04-10 12:23:41焦艷朱慧芳
      山東工會論壇 2015年2期
      關鍵詞:后土信仰土地

      焦艷,朱慧芳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安徽合肥 230601)

      華夏根祖之源
      ——汾陰后土信仰與祭祀變遷

      焦艷,朱慧芳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安徽合肥 230601)

      皇天后土反映的是先民的天地崇拜。后土信仰源于人類早期的土地崇拜,到漢代納入了國家祭祀,宋代達到鼎盛,金代之后走向民間。對土地生產(chǎn)與化育能力的崇拜,是后土信仰歷數(shù)千年而始終保持著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而河東汾陰獨特的農(nóng)耕歷史文化、地理因素使其成為后土信仰的棲息地。本文在實地調(diào)查訪談的基礎上,以地方文獻、史志資料為依據(jù),探討萬榮后土信仰以及祭祀的變遷。

      汾陰后土信仰;土地崇拜;祭祀變遷

      《禮記·郊特牲》云:“地載萬物,天垂象,取材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盵1]原始的天地崇拜,源于人類對天地的敬畏心理。人類早期,土地在生產(chǎn)生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先民對其懷有敬畏心理,最終形成了關于土地的信仰。古汾陰,位于河東地區(qū),是華夏民族的發(fā)源地之一,產(chǎn)生于這一地區(qū)的后土信仰便是源于農(nóng)耕文明中人們對土地的頂禮膜拜。

      一、研究綜述

      國內(nèi)關于萬榮后土祠的研究成果非常豐富,當前對萬榮后土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幾個方面:1、借助正史敘述后土祠的變遷及歷代帝王的親祀,如解放的《中華民族之根、炎黃子孫之源——萬榮后土祠的歷史變遷》[2],楊洪杰的《中華祭祖圣地——萬榮后土祠》[3];2、研究后土的神性及性別問題,如陳為人的《萬里黃河萬卷書系列之二—“后土祠隱喻性話題”》[4]、孟繁仁的《從“摶土造人”神話到“后土皇地祗”—中華民族的“國土之神—媧皇后土圣母”》[5]、張曉輝的《汾陰后土祠:華夏根祖文化的源頭》[6]、陳振民的《后土文化探論》[7]等都一致認為后土即女媧;3、后土信仰自古至今的功能演變,如陳偉、樊淑敏的《后土信仰的嬗變及其生態(tài)意義》[8]等;4、從碑刻建筑方面做研究的,如陳文龍的《試論山西介休后土廟道教建筑群之管理》[9]、王世仁的《記后土祠廟貌碑》[10]等。無論是通過史實直接論證,還是借助其他專業(yè)知識對后土祠的某一方面做分析,都疏忽了民間素材對學術研究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立足于調(diào)查采訪,從立足于中原農(nóng)耕文明之中汾陰后土的演變、祭祀及其這一信仰產(chǎn)生的原因——土地崇拜、河東獨特的地理及農(nóng)耕歷史文化出發(fā),探討后土信仰對當代土地保護的啟示。

      二、后土的演變

      中國古代,后土是與皇天相對應的土地崇拜?!盎侍旌笸痢钡恼f法在《左傳》中就已出現(xiàn)?!蹲髠鳌べ夜迥辍吩疲骸熬暮笸炼骰侍?,皇天后土,實聞君之言。”[11]由于土地能生五谷,人類棲息于大地之上,萬物都離不開它的滋養(yǎng)與承載,古人便尊天而敬地?!蹲髠鳌ふ压拍辍吩疲?/p>

      故有五行官,是謂五官。實列受氏姓,封為上公,為貴神。社稷五祀,是尊是奉。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共工氏有子曰句龍,為后土……后土為社,杜預注:“正,官長也。”

      這時的后土為管理土地事務的職官,是五行官之一,由句龍擔任。

      隨著農(nóng)業(yè)文明的進一步發(fā)展,后土這一職官逐漸被尊奉為土地神?!吨芏Y·春官·大宗伯》有“王大封,則先告后土”,原注:“后土,土神也”[12]。后土在這個時候不僅管理土地,更為甚者是安邦定國之神,受到了上至天子、諸侯,下至村舍、百姓的祭祀,甚至在帝王大封諸侯之時,都要先報告于他。及至宋時,后土被納入道教體系,冊封為“奉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祇”,與玉皇大帝相匹配。但到明代之后,后土的身份卻已經(jīng)被邊緣化為《西游記》中的“土地老兒”。

      關于后土的性別,早期的文獻中普遍認為是男

      性,由共工氏之子句龍擔任?!抖Y記·祭法》中記載:“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為社?!盵13]后土是管理土地的男性官員,這是由當時男性在社會中的地位所決定的。受“天陽地陰”思維模式的影響,到了漢代之后,后土即恢復了其女性身份。土地吞吐萬物,與女性的生育能力十分吻合,后土便成為主管土地和人類繁衍的女神,后土娘娘的送子功能也是由此而生發(fā)出來的。

      三、汾陰后土信仰的原因

      (一)后土信仰的原因

      封建帝王對后土祭祀十分重視,原因在于任何信仰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尤其是作為官方意識,受官方推崇必然肩負更多的使命。

      其一,后土信仰的實質(zhì)是一種土地崇拜,源于人們的天地信仰,是進入農(nóng)業(yè)社會之后人們對豐收的渴望與期盼。《釋名·釋地》:“地,底也,言其底下載萬物也”,“土,吐也。能吐生萬物也”。土地為人類提供著源源不斷的物質(zhì)資料,進入農(nóng)業(yè)文明之后,人類認識到了土地能生長莊稼,是萬物的負載者。草木五谷、鳥獸魚蟲都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皆依賴于土地。早期先民無法解釋收成好壞的原因,就誤以為土地有靈,控制著農(nóng)作物的生長,對于土地懷有一種既畏懼又依賴的情緒。由此來看,后土信仰與崇拜,不僅僅是滿足精神和心理期冀的圣舉,更重要的是對土地的崇拜與期待,對豐收的渴望。漢武帝親拜后土祠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通過祭祀以求得風調(diào)雨順,國泰民安。歷代帝王親臨祭祀之后,大都會大赦天下或是減免租稅。

      在中國古代的官方意識中,社稷就是國家的代稱,后土崇拜就與江山社稷密不可分?!蹲髠鳌ふ压拍辍酚涊d:“后土為社。稷,田正也?!薄墩f文解字》對“社”的解釋是:“社,地主也,從示土。”[14]社為土地之神,能生產(chǎn)五谷。同時,“稷”為主管田地播種的長官,是五谷之神,與土地密不可分。農(nóng)業(yè)為本的華夏文明中,古人已經(jīng)充分認識到江山社稷的成敗與土地息息相關,關系到國家根本。所以盡管在元之后,政治中心北移遠離汾陰,明清之際,皇家仍然選擇在北京近郊設地壇祭祀土地。

      其二,在先民意識中,土地承載萬物生靈,包括人類的起源。土地之神后土的性別被視為女性,所謂的天公地母即為明證。《說文解字》中“土,地之吐生萬物者也……凡地之屬皆從土”。土地生長繁衍萬物,生產(chǎn)五谷,是農(nóng)耕民族的依賴,這與女性的生育能力十分相似。把土地當作女性看待,對其無限的生殖能力加以崇拜,從而形成地母崇拜,后代后土娘娘的送子功能也是由此而生發(fā)而來的,其深層是對土地化育能力的崇拜。

      《榮河縣志·卷八·禮俗·祀事》說:“祈嗣于后土,祈雨于龍君,祈富于財神,祈貴于文昌魁星,恒情類然?!盵15]土地承載萬物,養(yǎng)育生靈,草木魚蟲、山川河流盡情地散發(fā)著旺盛的生命力,這令先民不得不折服于她創(chuàng)造生命的能力,便通過祭祀大地,沾染到這一能力,把獲得豐收與興旺繁衍的這一愿望作用于大自然界。

      正是認識到土地生產(chǎn)與化育能力對于人類農(nóng)業(yè)文明的密切關系,才導致后土信仰在數(shù)千年文明發(fā)展中始終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二)后土信仰立足于河東的原因

      清朝末年,后土信仰萎縮,出現(xiàn)了一個以河東為中心的山西南部后土信仰圈,這不僅是因為這里是后土的本廟所在。后土信仰的輝煌時代選擇了汾陰,在后土崇拜由盛而衰,由官方回到民間之后,又一次選擇了這里作為最后的歸宿。

      首先,這與汾陰的特殊地理因素有著重要關聯(lián)。作為后土地祇的發(fā)源地,古汾陰位于今萬榮縣榮河鎮(zhèn)廟前村,地處黃河與汾水的交匯處的岸邊。在汾水注入黃河之處,由于沖擊而形成了一塊高處被稱為脽上。南朝宋裴骃集解《史記》中提到,“河之東岸特堆堀,長四五里,廣二余里,高十余丈。汾陰縣在脽之上,后土祠在縣西,汾在脽之北,西流與河合也”[16]。脽上之地,雄奇異常。史書中記載以其地勢高突的形勢如人的臀部而得名。宋真宗在《汾陰二圣配饗銘》中寫道:“脽上者,汾水之曲,巨河之濱,故魏國之國都,舊晉之疆土………地形詭異,神道依憑,中斷洪流,揭成高阜。俯聯(lián)修壤,崛起而崔?。幌峦礁?,斗絕而盤郁。故得傳于簡策,降厥禎祺”①。按此推斷脽上之地勢必氣勢如虹,非同一般。如此雄奇?zhèn)グ吨?,設壇修祠祭祀地母,自然與大地繁衍萬物的氣度不謀而合。

      其次,汾陰位于古河東,地處黃河中游地區(qū),且位于汾河谷地,氣候溫和,地勢相對平坦,土壤肥沃,是中華文明的發(fā)祥地之一。在漫長的史前文明時期這里就已經(jīng)有古人類的活動的痕跡,如:芮城的風陵渡舊石器時代遺址,夏縣(夏朝曾在這里建都因而取名夏縣)、萬榮、聞喜等地都出土了原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工具,可見這里農(nóng)業(yè)文明歷史悠久。

      在這里還流傳著關于女媧的神話故事,并且今天的萬榮民眾依舊認為女媧與后土是合而為一的,

      后土即女媧。也是在河東大地,黃帝經(jīng)涿鹿之戰(zhàn)打敗蚩尤部落,這一壯舉奠定了華夏民族繁榮發(fā)展的基礎。萬榮縣荊村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出土的黍稷,證實河東先民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就已掌握了黍的種植的技術;夏縣西陰仰韶文化遺址蠶繭化石的出土,又證實了“嫘祖養(yǎng)蠶”并不只是傳說,在原始社會時期,養(yǎng)蠶技術已經(jīng)被河東先民所掌握了。這里也曾是堯舜禹的活動中心:堯定都平陽(今臨汾的古稱),舜都蒲坂(今永濟市的古稱),禹都安邑(即今夏縣境內(nèi)的禹王城遺址)。大禹之子啟建立的中國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仍定都于安邑。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這片鐘靈毓秀的土地被賦予了神秘的色彩,多次出現(xiàn)瑞兆。據(jù)《歷朝立廟致祠實跡》提到了正當武帝準備在汾陰為后土立廟之際,汾河出現(xiàn)了絳色光芒,這對支持“天人感應”的漢武帝來說,天降祥瑞是對此次活動的褒獎,更堅定了他的選擇。史載漢宣帝神爵元年春,在河東祭祀后土時,出現(xiàn)了“神魚舞河”的奇特現(xiàn)象。

      四、帝王祭祀的正史記載

      后土信仰自古就存在,對汾陰后土娘娘的祭祀最早起源于黃帝軒轅,汾陰后土祠則是因為受到數(shù)位帝王的親自祭拜而聞名于世人。而歷史上著名的有以下幾位:

      (一)軒轅帝“掃地為壇”,開祭祀先河

      黃帝大戰(zhàn)蚩尤的神話傳說家喻戶曉,而地點就在古冀州涿鹿一帶(運城市鹽湖周邊地區(qū)),這也是有文獻記載的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一次部落統(tǒng)一戰(zhàn)爭。經(jīng)過這次戰(zhàn)爭,黃帝成為了遠古時期伏羲氏族社會最有權威、最有影響力的部落首領。黃帝在這次戰(zhàn)爭之后,攜勝利者的威嚴和榮光耀祖的情懷,決定在始祖女媧故里——汾陰脽上建壇祭祀。

      關于黃帝為何要在大敗蚩尤后設壇于汾陰祭祀,李秀林老先生②這樣說:黃帝是為了祭拜后土女媧娘娘。據(jù)說在黃帝戰(zhàn)蚩尤久戰(zhàn)不勝時,夢見女媧教他破蚩尤的辦法?!饵S帝本紀》說:“帝戰(zhàn)未勝,歸太山之阿,慘然而寐,夢見西王母(女媧)遣道人披玄狐衣,持符授帝”。黃帝大獲全勝后去祭拜始祖女媧以表感激之情,此外便是為了安撫蚩尤河東地區(qū)的部落。于是在此祭拜,進而安定天下,“軒轅掃地而安九土”[17]。還有人認為黃帝祭祀“最主要的是為求人類的生殖”[18],因為黃帝部落經(jīng)過幾次大的戰(zhàn)爭,人員傷亡不少,需要盡快壯大部落力量,這也符合人類當時對生殖的崇拜。

      自軒轅黃帝在此掃地為壇祭拜后土圣母后,先后有八位皇帝十九次親臨祭祀,祈禱后土降福佑民?!稓v朝立廟致祠實跡》中記有“軒轅氏掃地為壇為脽上,二帝八元有司,三王方澤歲舉?!?/p>

      (二)漢武帝“建祠掘鼎”,書寫《秋風辭》

      據(jù)《蒲州府志》載:“漢文帝后元元年(前143),治廟未定”。《漢書·郊祀志上》中說:天子郊雍,曰:“今上帝朕親郊,而后土無祀,則禮不答也?!本褪钦f武帝覺得祭天不祭土,是不合規(guī)范的,于是于元鼎四年(前113)冬十一月給后土立祠,并定下制度:“今天子所興祠,泰一后土,三年親郊祀”[19]。漢武帝之所以選擇在汾陰脽上建后土祠,除了因為軒轅帝在此掃地為壇,在民間還流傳著另外一個說法:當時漢武帝決定建后土祠,選址未定。太史令司馬談和祠官寬舒說:“天地乃萬物之主,后土祠應立于近水高地上?!庇谑?,漢武帝向東巡幸至汾陰。汾陰縣有個叫公孫旁洋的男子,見汾河邊有一片絳紅色的祥光,就匯報上來。漢武帝認為這是吉兆,便決定在汾陰脽上建立后土祠。后土祠建成,漢武帝親自祭拜,與祭祀天帝之禮相同。從此,有了皇家祭祀后土的正式廟祠。

      漢武帝是來后土祠次數(shù)最多的一位皇帝。武帝之后,宣帝、元帝、成帝、哀帝以及東漢光武帝劉秀,亦先后十余次來此祭祀后土圣母。

      到唐玄宗開元十年,在后土祠掘得古銅鼎二,遂改汾陰縣為寶鼎縣。唐玄宗在開元十一年(723年)、開元二十年(732年)兩次到汾陰祭祀后土,并擴建后土祠。唐代李嶠的《汾陰行》對當時的祭祀盛況作了詳細描述:“齋宮宿寢設儲供,撞鐘鳴鼓樹羽旗?!薄昂訓|太守親掃除,逢迎至尊導鸞輿。五營夾道列容位,三河綜觀空里閭?!盵20]

      (三)宋真宗盛大祭祀,親筆丹書“蕭薔碑”

      宋大中祥符三年,在文武百官的再三上表請求下,宋真宗答應次年到汾陰祭祀后土,遂命令翰林學士晁迥、楊億與太常禮院詳細制定了祭祀活動的禮儀和程序,“制定禮儀程序,準備玉冊,玉匱,按照以往祭泰山的程序和標準進行”[21];并下令提前對祠廟進行全面修葺。宋大中祥符四年正月,宋真宗從京城出發(fā),開始了汾陰之行,二月底抵達寶鼎奉祗宮,辛酉凌晨趨向祭壇。沿途燈火通明,如同白晝,其儀如:“至壇,次服袞冕,登壇……”這是帝王祭祀后土的最后一次盛舉。祭祀完畢后,宋真宗下令改奉祗宮為太寧宮,增修殿堂,設立神像,大赦天下,賞賜群臣,親筆丹書《汾陰二圣配饗銘》,并鑄造了四個鐵人,各高六尺,置放配饗銘碑前,用為“頂焚爐之具”。

      相傳真宗祭祀后土圣母時,有一天夜里“榮光溢河,休氣四塞,光為五色,人稱祥瑞。”真宗效仿漢武帝得鼎改年號、唐玄宗得鼎改縣名的做法,下令改寶鼎縣為榮河縣。傳說當時宋真宗除了祭祀后土圣母,祈求國泰民安外,還向后土娘娘求子。不久后便真的喜得太子,真宗非常高興,親自撥付三百九十兩紋銀。村里至今還有他發(fā)號施令的地方,叫“壓子巷”,夫人居住的地方叫做“東宮巷”。宋真宗祭祀后心情頗佳,便下令建了象征真命天子的八龍寺。

      經(jīng)過漢武帝的創(chuàng)建、唐玄宗的擴建,到宋真宗時,后土祠已經(jīng)成為一個龐大輝煌的古代祠廟建筑群。內(nèi)有奉祗宮、坤柔殿、寢殿、真武殿、六甲殿、五虎殿、二郎殿、判官殿等二十幾處建筑,《蒲州府志》稱其為“海內(nèi)祠廟之冠”[22]。

      五、宋之后的民間祭祀

      (一)后土官方祭祀的沒落

      金元時期,由于建都較遠,皇帝親自起駕祭祀多有不便,遂改由朝廷遣員到汾陰脽上進行祭拜:“金世宗遣官至河中,祠后土廟”;“元世祖遣官至河中,祠后土廟”[23]。明清時期的帝王為免去路途勞累之苦和勞民傷財,就在京城北郊作壇以祭祀地祗祭拜后土圣母,即今天北京的地壇。其后后土祭祀改為民間管理,以致祠廟凋零。明代的喬宇在《汾陰祠記》說,他與友人登臨后土祠,只見“頹然荒祠,倚于脽旁,”“祠門破爛,大殿傾圮,椽折瓦破”,“白日照于中堂,鳥巢于梁,苔侵于堂”,“登軒轅之郊臺,探巫錦之鼎區(qū),皆茫茫杳杳不可辨矣?!盵24]

      (二)現(xiàn)代民間祭祀的目的、方式

      時至今日,隨著人們對根祖文化的重視,民間祭拜后土的活動又重新掀起熱潮。后土娘娘受到歷史上多位帝王的親自祭拜,所以被當?shù)厝苏J為是最靈驗最有權威的神靈。人們祭拜后土娘娘,沒有歷代帝王那樣的宏志偉愿去祈求國泰民安、風調(diào)雨順,他們或是因為仰慕后土神靈,或是去求藥求子,或是求全家的幸福安康,或是求事業(yè)學業(yè)的蒸蒸日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社會的進步,后土信仰中的原始性、神圣性逐漸減弱,世俗性、人文性逐漸增強。村民們多選擇在春節(jié)前后去燒香許愿、還愿。

      后土信仰的實質(zhì)是對大地吞吐萬物、孕育生命的崇拜。在萬物有靈觀念下,土地被神化,因為在生產(chǎn)力不發(fā)達的情況下,先民希望通過對土地的祭祀以獲得豐收。農(nóng)耕文明對土地的崇拜,對豐收的企盼中所具有珍惜土地的品質(zhì),對于今天的土地保護依舊有積極的意義——重構土地信仰,弘揚崇土文化,對解決當今土地困境意義重大。

      注釋:

      ①碑首高100厘米,寬148厘米,上左右三邊刻有牡丹花飾,中篆“汾陰二圣配饗銘”8字,字徑23厘米。碑身由五石刻組成,文共64行,1380字。現(xiàn)存于萬榮后土祠內(nèi)。

      ②男,73歲,榮河鎮(zhèn)廟前村人。

      [1]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1449.

      [2]解放.中華民族之根、炎黃子孫之源——萬榮后土祠的歷史變遷[J].運城學院學報,2003,(1).

      [3]楊洪杰.中華祭祖圣地——萬榮后土祠[J].文史月刊,2003,(10.

      [4]陳為人.萬里黃河萬卷書系列之二—后土祠隱喻性話題[J].社會科學論壇,2011,(2).

      [5]孟繁仁.從“摶土造人”神話到“后土皇地祗”—中華民族的“國土之神—媧皇后土圣母”[J].山西社會主義學院學,2002,(2).

      [6]張曉輝.汾陰后土祠:華夏根祖文化的源頭[J].運城高等??茖W校學報,2002,(1).

      [7]陳振民.后土文化探論[J].運城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

      [8]陳偉,樊淑敏.后土信仰的嬗變及其生態(tài)意義[J].江西社會科學,2007,(5).

      [9]陳文龍.試論山西介休后土廟道教建筑群之管理[J].世界宗教文化,2010,(4).

      [10]王世仁.記后土祠廟貌碑[D].考古,1963,(5).

      [11]李夢生.左傳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263.

      [12]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764.

      [13]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1590.

      [14]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9.

      [15]榮河縣志編纂委員會.榮河縣志·卷八·禮俗·祀事[M].中華民國重排本:362-364.

      [16]司馬遷.史記·孝武本紀[M].北京:中華書局,1982:462.

      [17]宋朝的榮河縣令:楊照.重修太寧記[M].

      [18]陳振民.再論后土即女媧[J].后土文化,第四期.

      [19]司馬遷.史記·武帝本紀[M].卷十二.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97.

      [20]萬泉榮河縣志[M].中華民國重排印本.卷二十三.656.

      [21]萬榮縣志[M].海潮出版社,1995,宋類.871.

      [22]宋世仁.記后土祠廟貌碑[D].考古,1963,(5):275-276.

      [23]榮河縣志[M].卷二十四.中華民國重排本.錄四.677.

      [24]榮河縣志[M].卷二十一.中華民國重排本.錄一.626.

      (責任編輯:郭偉宏)

      B933

      A

      2095—7416(2015)02—0120—04

      2015-03-30

      焦艷(1990-),女,安徽大學社會政治學院民俗學專業(yè)2013級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后土信仰土地
      后土文化:土地崇拜的信仰傳承
      廉政瞭望(2024年4期)2024-04-22 21:10:19
      我愛這土地
      與信仰同行
      黃河之聲(2021年19期)2021-02-24 03:27:46
      信仰之光
      心聲歌刊(2021年6期)2021-02-16 01:12:34
      信仰
      心聲歌刊(2019年1期)2019-05-09 03:21:26
      論信仰
      當代陜西(2019年6期)2019-04-17 05:03:50
      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海峽姐妹(2018年5期)2018-05-14 07:37:02
      萬榮后土祠大殿楹聯(lián)賞析
      對聯(lián)(2016年8期)2016-05-24 09:28:04
      三峽水庫蓄水后土腦子河段河床演變分析
      吉縣南柯榼村后土廟舞樓及戲碑考
      中華戲曲(2016年2期)2016-01-22 08:19:00
      萍乡市| 安西县| 乳源| 梅州市| 石嘴山市| 山西省| 桐乡市| 益阳市| 宜宾县| 彭州市| 丹巴县| 留坝县| 宁陕县| 韩城市| 固原市| 平塘县| 沂水县| 五河县| 澄城县| 黑山县| 桓仁| 会东县| 法库县| 玛沁县| 措勤县| 禄丰县| 临高县| 新绛县| 措勤县| 北宁市| 芜湖市| 威宁| 都兰县| 扎囊县| 龙山县| 余江县| 衢州市| 芜湖市| 奇台县| 理塘县| 滦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