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街上或公共汽車上,總是一襲便裝,少有西服革履,許進總是那么自然儒雅地融入社會生活中,傾聽著社會各階層的聲音。許進,第十二屆全國政協(xié)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委員,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理事、清大筑境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學者、民主人士、全國政協(xié)委員于一身。
作為九三學社創(chuàng)始人許德珩先生的嫡孫,許進得天獨厚地于耳濡目染之間領略過許許多多九三開先河的學界巨擘的風采學問,同時因為學者家風的承襲和成長的經(jīng)歷又使得他有著親歷躬為的平易??梢哉f無論是在九三學社社員之間還是在社會交往中,人們眼中更多的是一個親切、幽默的許老師。然而在這一分平易之間卻有著一個知識分子之于國家民族的熱愛與熱忱,這分平易中蘊含著的是一個家承愛國、科學與民主精神的九三人的赤誠。
“我個人不值得宣傳,黨和國家已經(jīng)給了我很多的榮譽……”當筆者第一次采訪許進委員的時候,許進委員如是說。然而循著許進委員的足跡走進他的工作和生活的時候,會讓你發(fā)現(xiàn)一個政協(xié)委員的擔當和對責任的崇敬。
翩躚少年大匠心,九三故事話傳承
《百年風云 許德珩》詳細地介紹了學界巨擘許德珩先生的革命生涯和學術成就,體現(xiàn)了中國知識分子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到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思想過程,使當下的人們對于理解中國近現(xiàn)代發(fā)展史、理解中國知識分子的思考探索認識過程提供了詳實的史學資料,也為中國共產(chǎn)黨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中的參政黨九三學社的由來和發(fā)展做出了有說服力的詮釋。隨著扉頁的翻開,該書的主編許進老師便走進了我們的視野之中。
九三學社,中國共產(chǎn)黨聯(lián)系最緊密的民主黨派。是由近代中國著名教育家、活動家、早期同盟會成員許德珩、勞君展先生、中國現(xiàn)代心理學奠基人、教育家潘菽、著名林業(yè)教育家社會活動家近代林學和林業(yè)開拓者梁希、五四學人著名文學家教育家楊振聲先生、社會活動家稅西恒等一大批集科技、教育和文化界里的著名學者、高級知識分子,在早前民主科學座談會的基礎上成立的。1945年9月3日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這一天正式更名為九三學社。
1946年5月4日紀念五四運動27周年之際,九三學社發(fā)布《成立宣言》,“友天下志士、法古今仁人”高舉起了中國知識分子的愛國、科學與民主的大旗堅定地站在中國共產(chǎn)黨身邊。
少年許進一直生活在祖父許德珩先生膝下,耳濡目染,前輩們的學者風范和大家品議影響著許進的成長和進步。一次在飯桌上,祖父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有個地主年末請他家的私塾先生吃飯,大腹便便的地主指著他的肚子對這位骨瘦如柴的先生說:“我的肚子這里有海參,那里有魚翅,你的肚子里有什么?”私塾先生自豪地回答:“滿腹經(jīng)綸?!钡刂髀犅労笫謶M愧。講過故事老先生反問許進:“你的肚子里有什么?”許進回答說:“經(jīng)綸第一、兼而有之?!崩舷壬犅劰笮Γ恼Z年輕人能繼承五四運動的愛國傳統(tǒng),為國家富強而發(fā)奮讀書。
因為家學傳承,許進始終保持著一個學者的謙遜、溫文爾雅、平易近人。無論是在走訪調(diào)研還是在好友聚會上,提起九三學社的傳承,他總能信手拈來九三先賢的故事講給大家,將九三學社與中國共產(chǎn)黨之間風雨同舟、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血肉聯(lián)系講給大家,耳提面命之間是一種精神的血液的傳承。如果我們用太多的筆墨刻畫許進的儒雅談風,倒不如把許進口中的故事也講給讀者,共享許進老師的家傳,也一定是對許進老師學者仁心的尊重。
許德珩先生是早期同盟會會員,有些故事也許我們只有從許進老師口中得知。在中國近現(xiàn)代發(fā)展史上,革命家孫中山、教育家蔡元培可以說是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對中國影響巨大的人物,也是許德珩先生佩服的兩個偉人。在參加領導了五四運動后,許德珩先生和張國燾、劉清揚、康白情等學聯(lián)代表去拜訪孫中山先生,被衛(wèi)士擋了駕,許德珩先生上前說道:我們是來拜訪革命的先行者的,不是來拜訪總統(tǒng)的。當中山先生和五四學生領袖們座談后提出愿意資助他們500條槍,把學生們武裝起來的時候,許德珩先生大膽地頂撞了中山先生,主張發(fā)動民眾才能徹底推翻軍閥政府。指出中山先生的革命不徹底,贏得了中山先生的掌聲和贊許。也許今天的讀者會從許進老師口中歷史故事的真實中品味出九三民主與科學的發(fā)端的思想歷程。
“李大釗、陳獨秀是所有中國人耳熟能詳?shù)拇髮W問家、革命家。但你知道嗎?五四時期,許德珩先生居然頂撞冒犯過他們呢?!痹S進老師這樣講述:那是蔡元培先生任北大校長期間,陳獨秀先生整頓學風,要求學生準時到課,不曾想值日生把幾個曠課的學生名字記錯了,把曠課學生誤記為許德珩、俞平伯(紅學家)、楊振聲并貼在了學校的公告牌上,獨秀先生的這三位學生歷來是以刻苦、卓著而出眾的,俞、楊兩位先生當時愁眉不展,許德珩便勇敢地把告示牌揭了下來,治學嚴謹?shù)莫毿阆壬阌职迅媸举N了上去,許德珩便又揭而摔之說:“陳獨秀,你出來,我要跟你講理?!备媸救鹑渲蟊阌|動了校規(guī),按律當除,自然驚動了校長蔡元培先生。經(jīng)過幾位大學問家的調(diào)查,終于鬧清楚原來是一場誤會。
1920年2月15日,許德珩先生登上博爾多斯號法國郵船,踏上到法蘭西勤工儉學學習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的道路。1927年,當許德珩先生在上海再次拜見陳獨秀先生時,“你還是老樣子”,陳獨秀先生如是說。許德珩同樣也把幾位先生視為五四運動的精神領袖。許進老師講: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時期的舊中國,五四青年視國家的獨立、民主、富強高于一切。在掙脫封建藩籬、追求科學民主的過程中的前輩們壯哉夫也。
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統(tǒng)一戰(zhàn)線工作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青年朋友加入到民主黨派中來,多元豐富的文化現(xiàn)象也必然帶來思想的躍動和掙扎,如何認識九三學社和中國共產(chǎn)黨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的血肉聯(lián)系,使九三成員深切地領會九三學社作為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下的參政黨,歷史的傳承更為重要。許進老師為我們展開了歷史的畫卷。
早在二十世紀初頁,許德珩和毛澤東就在北大紅樓的圖書館相識并成為好友。毛澤東的新民學會中就有許德珩夫人勞君展先生的名字。1935年10月,由毛澤東率領的中國工農(nóng)紅軍經(jīng)過兩萬五千里長征到達陜北紅色根據(jù)地之后。許德珩、勞君展先生經(jīng)徐冰、張曉梅夫婦介紹輾轉聯(lián)系上了中共,聽說由于國民黨當局的封鎖,延安的物資十分匱乏,干部指揮作戰(zhàn)時沒有表,冬天來了,大家腳上穿的還是草鞋,生活狀況十分困難。他們當即決定買一些物品,送給毛澤東。遂將家里的全部積蓄拿出來購買了十幾塊懷表、三十多雙布鞋和一些火腿,委托徐冰、張曉梅夫婦送到延安。收到這些物品后,張曉梅問勞君展先生,是否需要毛澤東同志寫個收條?勞君展回答說:“我們送給毛潤之的東西怎么能要收條呢?”1936年11月2日,毛澤東在收到這份禮物之后揮毫致謝,他在信中說,“我們與你們之間,精神上完全是一致的?!薄盀轵屩鹑毡镜蹏髁x而奮斗,為中華民主共和國而奮斗,這是全國人民的旗幟!也就是我們與你們共同的旗幟!”
自1920上海半淞園一別之后,1945年,毛澤東同志赴重慶談判期間會見了老友許德珩、勞君展夫婦,勞君展先生向毛澤東介紹了他們發(fā)起九三座談會的情況,毛澤東鼓勵他們把九三座談會辦成一個永久性的政治組織。從而聚集著中國高級知識分子的民主科學座談會走向了《共同宣言》的九三學社。
新中國成立后,諸多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民主黨派老前輩們多以為完成了歷史使命,老先生們遂萌生甚至付諸解散了黨派。當毛主席從蘇聯(lián)回國后,立即規(guī)勸諸位老前輩們在新中國建設中發(fā)揮參政黨的革命精神,并特地委托時任中共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李維漢部長參加九三學社全會,李維漢部長說:參加政治協(xié)商的政黨本身就是革命政黨。在《共同綱領》的引領下,九三學社開始了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新的征程。
聽著許進的史實故事,不免我們會關注起講故事的人。
有次筆者問許進老師:“你是個急脾氣人呢、還是個慢脾氣人?”“急脾氣?!痹S進老師果斷地回答。確實,許進老師是個雷厲風行、且率真有加的人,大學畢業(yè)后做過教師、循循善誘之后總自諷為不合格的教師。一次在北師大的校友會上,他在和校領導的交談中卻無法掩飾自己關于責任的心聲:“我們這些沒有繼續(xù)從事教育的人是母校不聽話的孩子,唯有那些在一線教學和在貧困地區(qū)支教的校友才是我們最該崇敬的?!币苍S我們能從中窺見許進老師作為一名學者對責任的心態(tài)。
許進老師確實是個“急脾氣”人,關于九三大師泰斗們的故事也許三天三夜講不完。但是筆者可以講給讀者們許進老師兩天的行程。某日上午去某地講九三史、下午參加九三北京市委紀念薛愚先生紀念活動、晚上接待湖南九三同志訪問團。在一天從北大參觀回來的公共汽車上,許進老師電話接受筆者采訪的時候這樣說:“今天的參訪讓我記起了兒時知道的周(培源)老的風姿,走訪了周培源先生故居、拜望了湯用彤先生故居,與盧家錫先生公子盧咸池座談后再到湯先生家隔壁探望魏建功先生,然后再看望游國恩、趙廼摶先生。坐公共汽車回家的路上還要用微信回答講解一些普通社員關于九三故事的問題?!焙靡慌纱颐Φ睦讌栵L行。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環(huán)境的熏陶,一個人的修養(yǎng)離不開家風師長的身體力行,一個人的胸懷同樣如此。
1983年3月14日是馬克思逝世100周年紀念日,郵電部為此發(fā)行了兩枚紀念郵票。當天,愛好集郵的許進突發(fā)奇想,決定給劉仁靜先生,這位僅存的中共一大代表寄一枚首日封,以留作紀念。讀過中共黨史的人都知道,劉仁靜先生曾經(jīng)參加托派,特別是1948年他到南京任國防部政工局專員,在歷史的關鍵時刻站到國民黨一邊反對共產(chǎn)黨等歷史問題。然而許進老師卻于寄出首日封之后決定登門拜訪,這也源于一個歷史背景的因素。原來,上世紀50年代,劉仁靜先生移居北京之際,時任北大教授的許德珩先生以一個學長的故交的身份熱情地接待了當時處境有些尷尬的劉仁靜先生。這些學界巨擘的胸懷自然也影響著許進,不曾想當年翩躚少年的突發(fā)奇想?yún)s為今天留下了珍貴的歷史資料。
奔走呼號中的許進為傳承九三精神奔走于全國各地的九三社團,衡山腳下、北海之濱,北國冰城,古城南京,全國二十多個城市都留下了許進的足跡,許進老師的儒雅的風度、平易的風格、精彩的史實故事給九三人留下了深深的思想印記。
每每講述著這些歷史史實的許進老師卻總是以一種平實的口吻對你講:“堅持共產(chǎn)黨的領導,走社會主義道路是我們九三的基本出發(fā)點。關于九三學者、巨匠、大師們的故事僅靠這幾個故事還不足以說明,但也許到這里,我們能知道了九三的歷程的主脈?!?/p>
許進老師還應該是個率性的學者,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如此繁重的社會活動中,他也會不時地講一些幽默笑話給大家,活脫脫一名現(xiàn)代學者。如果仔細品味許進老師的思想軌跡,不難發(fā)現(xiàn),在許進成長的道路上無論是學者大家的影響還是家風血親的熏陶,都會給他的思想鑄成堅實的根基。
建言茍利國家以,謹依科學寫篇章
歷史的進程往往有著驚人的相似,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外人士座談會上鼓勵大家:“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lián)和無黨派人士圍繞黨和國家中心工作,適應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新常態(tài),發(fā)揮各自特點和優(yōu)勢,深入基層一線,就化解產(chǎn)能過剩、推進新型城鎮(zhèn)化、確保糧食安全、加強水資源保護、深化司法體制改革、促進大學生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健康服務業(yè)等問題進行了調(diào)研,提出的很多意見和建議很有見地,為我們決策提供了重要依據(jù)。”從九三學社成立之初以“愛國主義、思想前瞻、提攜后學、任重道遠”精神匯集了當時中國知識分子的精華,到今天高舉愛國、民主、科學的大旗的九三人依然行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征程上。九三人歷來是以謙虛謹慎、科學務實的生活態(tài)度作為社風的。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國內(nèi)經(jīng)濟建設的飛速發(fā)展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一些問題,城市道路交通擁堵、城市布局、能源利用等一系列現(xiàn)代問題日益顯現(xiàn),如何以九三愛國科學民主的精神為國家發(fā)展決策建言獻策,和著時代的脈搏發(fā)揚九三精神成為了擺在許進面前的新的課題。使得許進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2010年,許進參加“首都統(tǒng)一戰(zhàn)線2010北京發(fā)展論壇”時心潮涌動,祖父“國家興亡 匹夫有責”的囑咐時時激勵著他投入火熱的社會生活,奔走于自幼生長于斯的北京城內(nèi)外,無論是作為專業(yè)技術人員還是城市管理學者,從事城市規(guī)劃調(diào)研不但是件艱苦的事情,而且從宏觀上把握全局不僅需要智慧和學養(yǎng),更需要思想的高度和熱忱。少年許進、儒雅許進、率性許進經(jīng)過對積累的反復推敲和思考,在《建設世界城市要靠科技和文化》一文中大膽地提出了:“要把北京建設成為世界城市,就要大力發(fā)展科技、教育、金融和文化事業(yè)”的觀點。
在談到提出這一觀點的主張時,許進這樣介紹自己當時的想法:“作為團結更多的人與中國共產(chǎn)黨一道建設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參政黨,民主黨派需要通過社會服務擴大影響、服務社會。但是,社會服務的內(nèi)容應該是廣泛的,與自身的特點與優(yōu)勢相結合的。把北京市建設為世界城市是一個宏偉的發(fā)展目標,是長期的、艱巨的任務。作為九三學社的成員,我們不僅要努力為北京市發(fā)展科技、教育、金融和文化事業(yè)出謀劃策,貢獻力量,也要為提高北京市的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質(zhì)水平獻計獻策,不遺余力”。赤子拳拳之心、殷殷深情躍然話音之間。
沒有深入接觸過許進老師的人很難想象他的率真和耿直,敢于秉正直言,絕不阿諛奉承是許進性格深處的底蘊,這與他自幼深受學者大家的影響不無關系。社會活動家九三學社前主席周培源先生是許進的世交,許進自幼稱周老為周公公,周老治學嚴謹、科學態(tài)度、耿介直言的精神給年輕的許進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周老的“獨立思考,實事求是,鍥而不舍,以勤補拙”的治學格言更是使許進浸漬有加。
《建設世界城市要靠科技和文化》一文同樣也是因為一個小小的背景因素,不妨在這里我們和讀者共同去認識這個優(yōu)雅的許進。
在參加了一個地方主辦的發(fā)展論壇期間,由于當時社會上GDP似乎已經(jīng)成為衡量地域經(jīng)濟發(fā)展建設的一個熱門指標,社會綜合發(fā)展的議題已經(jīng)被招商引資所覆蓋,事事必提招商引資,單純的GDP追求已經(jīng)讓地域經(jīng)濟發(fā)展畸形,正在逐漸喪失社會發(fā)展的規(guī)律,特別是作為參政黨代表會議以招商引資為主題不免讓人貽笑大方。許進對領導說:“我是來探討城市發(fā)展思路的,我準備寫一篇‘民主黨派不是招商局’,你們敢用嗎?”領導說:“你敢寫我們就敢用”。九三精神首先是愛國,科學報國,一種科學的態(tài)度和看法必須是以建言國家為目的,我們的許進老師是優(yōu)雅的,他以一個成熟更具說服力的篇名開篇提交了這份提案。小小的花絮故事也許能使讀者更貼切地通過文字認識許進。
在過去多年后的今天,當筆者問及許進老師為什么能夠當時就對首都北京的建設發(fā)展提出上述觀點并與今天的北京城市發(fā)展思路高度吻合時,許進老師謙虛地說:“作為民主黨派人士,響應黨中央號召,結合自身專業(yè),積極參政議政,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為國家建設建言獻策,更多的是習主席和黨中央比我們站的更高,看法更科學全面”。
許進又是溫婉的,家學傳承、世范學風的影響下,他總會委婉地對待朋友和慕名請教的學人。
一日,筆者采訪許進老師,適逢他在出席社會活動后回家的路上,當我問到一些他與一些學問大師交往的細節(jié)時,他卻短信發(fā)來一段回憶文章中的經(jīng)典趣事的語句,幾乎和他的紀念先賢的文章句讀無暇。一方面體現(xiàn)著他對學問大師們的印象,其實更重要的是他從學問大師們治學風范影響下的厚學傳道解惑的涵養(yǎng),他在以這種方式委婉地提醒筆者關于史實文章的閱讀。
如果你和許進交流,你會發(fā)現(xiàn)他總會流露出一絲溫情。
在許進的生活經(jīng)歷中,我國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同志和他有著親情相連的家庭淵源。鄧稼先同志是許德珩先生早年北大任教時期的好友鄧以蟄教授的公子,后來與許德珩先生的女兒許鹿希結為伉儷。鄧稼先同志在為我國兩彈一星的研制過程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事跡更是影響、撥動著許進的成長歷程,他曾經(jīng)滿懷深情地寫下了懷念姑爹的《可敬可泣鄧稼先》一文。
許進又是普通的,無論是在何種公眾場合,他總是那么普通地融入人們生活,也成就了他能傾聽人民聲音的條件。
2010年6月27日,許進寫下了《關于促進北京市經(jīng)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幾點建議》一文,就首都城市建設的資源配置、人才培養(yǎng)、商業(yè)結構做出了系統(tǒng)的分析。2013年3月5日,人民日報人民網(wǎng)就許進在全國政協(xié)會議期間廣受學界熱議的《關于修訂設計標準延長建筑設計使用年限的提案》,以《讓我們的城市成為美麗的家園》為題刊發(fā)了對許進的專訪。九三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許進堅定了自己的提案思路,開始了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大街小巷、新友故交都成為他調(diào)查研究的對象。當筆者問起許進老師的調(diào)研過程時,他只是淡淡地一笑答復,但從他在提案發(fā)言中我們窺見了調(diào)研辛苦的一斑。
“在金融街附近一棟建于1992年的住宅前,我與一位房主劉女士交談。她獲得博士學位后在一家著名金融機構工作,她的丈夫供職于另外一家金融機構。雙方父母共同出資幫助他們在這棟樓里買了一套兩居室的住房,建筑面積70平方米??傆嫽ㄙM400萬元。當我告訴她30年后這棟住宅可能成為危房時,她十分吃驚。專業(yè)使然,她馬上給我算了一筆賬。這套住房目前的市場出租價格是每月4500元。30年的租金是162萬元,相當于她購買這套房子總價的40%,買房太吃虧了!在上地,我遇到一位在著名IT公司工作的胡女士。她的住房離工作地點不遠,是兩年前項目剛剛開盤時買的,90平方米,總計花了220萬元?,F(xiàn)在,第三期的價格已經(jīng)上漲了30%。目前,她這套房子的市場出租價格為每月3400元,包括精裝修和部分家具。我用從劉女士那里學來的經(jīng)濟頭腦計算了一下,如果胡女士租房住,50年的租金比買房省20萬元,比現(xiàn)在買這套房子的開支省90萬元。胡女士聽了之后表示,真不如把錢用在子女教育和旅游方面,租房子住”。
國家建設、民生素養(yǎng)、城市規(guī)劃、學問精神,許進在以一個九三人的責任感之于國家的擔當躬親厲行。在許進的微信帖子中有著諸多代表、同志對他的平易、儒雅、有擔當由衷地敬佩而發(fā)的風趣的點贊,“許進許進,許進不許退”。
袍澤紐帶宗炎黃,率真赤子中華情
作為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理事成員,許進在學術、社會活動中還從事著海峽兩岸的交流工作,當年許德珩先生耳提面命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訓示許進時刻不敢忘記。他覺得自己有責任將祖輩的愛國精神傳承下去,為兩岸交流盡一份力。
早年許德珩先生在“舉國英豪仰逸仙”的革命洪流中投筆從戎,1927年擔任黃埔軍校教官。和眾多黃埔同學有著袍澤之誼。當年先賢前輩以“掃除妖孽換新天”“振興中華共比肩”的氣概開始第一次國共合作,為當今和平統(tǒng)一振興中華留下了歷史的記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對于現(xiàn)在的兩岸交流,許進強調(diào)應充分挖掘利用歷史遺產(chǎn),用兩岸共同珍視的歷史記憶創(chuàng)造更多共識,為未來發(fā)展鋪平道路。許進認為:“有共同的話題,兩岸才能夠說到一起?!?/p>
家國情懷往往是對國家、民族認識的深切領會,真誠的學者往往是最為國家的神圣所感動,近年來,許進先后發(fā)表了《同根同源 "血脈相承》、《以史為鑒 創(chuàng)造時代》、《天下為公 振興中華》等文章,以一個學者之于民族的忠誠抒發(fā)著對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的期待。
2014年馬年伊始,許進作為黃埔后人參加了黃埔同學會的聚會。黃埔同學會活動的花絮也許能使我們感受到許進老師的赤子情懷。
臺灣方面二十余位黃埔同學會退休老將軍和大陸黃埔同學會的聚會上,兩岸黃埔同學及后人,暢談炎黃情懷,大陸方面特地安排了貴州茅臺酒廠的將軍酒與大家分享,年逾九旬的林上元會長舉杯敬酒,當臺灣方面的團長講到兩岸的中國人只有祖先不能商量,其他都可以商量的話之后。濃濃的中華情懷感動著在座的所有成員,赤子許進懷著一分感動、一分憧憬,舉起酒杯與臺灣二十余位代表逐一敬酒,臺灣25位成員亦一一回敬這位先賢的后人。
后來他對筆者講:“當共同認知炎黃子孫、祖國和平統(tǒng)一充滿希望的時候,我被感動了,甚至忘記了自己的酒量,久久難以平靜。”率真許進,滿眼風光。
作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許進在全國政協(xié)會議期間發(fā)起的呼吁建立“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紀念碑”“南京大屠殺紀念日”聯(lián)名提案有些已經(jīng)落實,許進說:建立紀念碑,不僅可用于紀念日的活動,更大的作用在于能夠使全國人民、臺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有經(jīng)常性的紀念和瞻仰地。這無疑有利于增進兩岸人民感情,讓兩岸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九三學社在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的同時首先就是繼承五四精神,以愛國為首要的光榮傳統(tǒng),其中寄含著自1919年以來五四學人的愛國主義情懷;寄含著自1949年以來與中國共產(chǎn)黨的風雨同舟、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血肉聯(lián)系;寄含著中國知識分子科學報國的中華深情。
也許用許進老師的一段話最能體現(xiàn)他對于國家、對于九三精神、對于民族復興的情懷?!扒拜厒兊牡赖挛恼铝钗覀冇肋h景仰……他們在歷史關頭的取舍和作為,永遠值得我們思考與學習。
“前輩對于民主科學的執(zhí)著追求、對于中國共產(chǎn)黨的衷心熱愛,永遠是我的榜樣。我一定不辜負大家的厚愛,與大家一道承擔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親歷者、實踐者、維護者和捍衛(wèi)者的政治責任,為把九三學社建設成政治上堅定、履職上堅實、組織上堅強,適應時代要求的、高素質(zhì)的參政黨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