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瑩瑩
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乳腺科,河南鄭州 450000
近年來,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有相關(guān)研究報道稱[1],高達17%的乳腺癌患者均合并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會造成患者的代謝功能紊亂、免疫力下降、激素分泌失調(diào)等,同時能夠促使休眠狀態(tài)的腫瘤生長擴大[2],因此,提高臨床護理效果,控制血糖的變化,極可能的促使患者的血糖保持穩(wěn)定、正常水平是治療乳腺癌合并糖尿病的關(guān)鍵,也是當前醫(yī)學研究的重點任務[3]。基于此,該次調(diào)查研究立足于該院自2013年7月—2015年4月期間收治的50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化療患者的臨床資料,現(xiàn)報道如下。
該次調(diào)查研究的對象為:該院自2013年7月—2015年4月期間收治的50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化療患者(均為女性),但是由于這50例患者所采取的臨床護理措施不同,便隨機的將這50例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25例。給予對照組25例患者常規(guī)護理,她們的年齡為(34~79)歲,平均年齡為(57.2±4.5)歲,在這25例患者中,有7例患者行保乳手術(shù),有8例患者行乳腺癌簡化根治術(shù),有10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術(shù),25例患者均順利的完成臨床護理、治療所規(guī)定的化療周期;給予觀察組25例患者整體護理,她們的年齡為(36~82)歲,平均年齡為(58.6±4.3)歲,在這 25 例患者中,有5例患者行保乳手術(shù),有9例患者行乳腺癌簡化根治術(shù),有11例患者行乳腺癌改良術(shù),25例患者均順利的完成臨床護理、治療所規(guī)定的化療周期。兩組患者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包括病情監(jiān)測、用藥指導、飲食指導等。在對照組患者臨床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觀察組患者整體護理,主要分幾個方面,即①血糖實時監(jiān)測,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變化,是該病發(fā)展的指向標,因此,需要加強實時監(jiān)測,在化療前,要利用血糖儀對患者每天進行3次末梢循環(huán)血糖監(jiān)測 (均在餐前以及睡前),要保障患者的血糖控制在6.0~8.0 mmol/L后,才能進行化療。②營養(yǎng)支持以及飲食指導?;颊叩倪M行化療前,均要進行飲食控制,并且要服用(口服)降糖藥物或者給予患者皮下注射諾和靈。在化療期間,需要每天限制患者的食物攝入的總熱量,應該多服用一些足夠熱量、營養(yǎng)的食物,且包含適量的碳水化合物,患者需要多食用谷類以及新鮮蔬菜,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魚類、豆制品及肉類,食物要多樣,營養(yǎng)要均衡,并且要制定個體化的營養(yǎng)方案,提倡患者定時定量進餐(少量多餐),每天患者可以進餐4~6次(以無饑餓感為衡量標準),患者每天需要補充的總熱量為125~150 kJ/(kg·d),每日需要攝取的碳水化合物為50%~60%,脂肪20%,蛋白質(zhì)15%~20%,患者要多攝取富含纖維素、低糖的水果、蔬菜,如西紅柿、黃瓜等,且要控制鹽量,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構(gòu)建科學、合理的飲食結(jié)構(gòu)(患者可以每天記錄飲食情況)。③運動指導?;颊咝枰鲞m量的運動(不宜過大),增強患者的末梢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促進降糖藥物的充分吸收,從而有效的控制血糖水平。進行舒緩、有節(jié)奏的運動項目,如打太極、散步等,使得心率保持在120次/min以內(nèi) (20~30 min1次),每周運動3~4次即可,在運動的過程中,以皮膚微有出汗為度,且要在餐后1 h開始運動,同時,要實時的監(jiān)護血糖的變化情況。④心理疏導。積極主動的與患者交流溝通,了解掌握她們的心理動態(tài)和心理調(diào)節(jié)需求,及時的發(fā)現(xiàn)問題,采取適當?shù)姆绞秸{(diào)節(jié)患者的情緒,使其保持一個積極、樂觀、平穩(wěn)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臨床護理工作,同時可以加強患者家屬的親情支持,增強患者的自信心,助于臨床護理及治療工作。⑤做好感染預防工作。加強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化療后并發(fā)癥監(jiān)護,患者需要勤換洗,并且注意口腔衛(wèi)生,醫(yī)院要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比較安靜、清潔的醫(yī)療環(huán)境,指導患者要穿寬松柔軟的衣物,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摩擦損傷,并且要做好患者的足部護理工作,要實時的注意患者的足部是否存在血腫、破裂、水皰、小傷口等,監(jiān)測患者的足背動脈搏動情況,在護理的過程中,盡可能的保護好患者的血管,在注射藥物時,要實時的觀察患者的皮膚是否存在刺痛、紅腫、滲漏等現(xiàn)象,一旦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及時的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避免感染的發(fā)生。⑥健康教育。通過各種方式向患者及患者家屬詳細的說明臨床護理的重要性以及護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使其做好相應預防工作。⑦出院指導。幫助患者制定詳細的自我護理計劃,并且要實施定期隨訪,患者每年需要體檢2次。
將該次調(diào)查研究的50例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三個等級,顯效:患者的血糖得到了有效控制,基本恢復正常水平且較為穩(wěn)定,化療后,無明顯的不良反應;有效:患者的血糖控制不明顯,但是病情無惡化,化療后,無明顯的不良反應;無效:患者的血糖無法控制,病情惡化,甚至直接死亡。
采用軟件SPSS 20.0對該次調(diào)查研究的所有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而且所有的計數(shù)資料均采用%表示,用檢驗,所有的計量資料均采用(x±s)表示,用t檢驗,當P<0.05時,表示兩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整體護理(觀察組)所產(chǎn)生的臨床療效(護理總有效率為84%)明顯的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對照組)所產(chǎn)生的臨床療效(護理總有效率為60%)(P<0.05),具體情況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比較[n(%)]
化療后,觀察組25例患者的不良反應率24%明顯的低于對照組25例患者的不良反應率48%(P<0.05),具體情況詳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者化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n(%)]
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評分(化療前后)比較,得出:觀察組25例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評分明顯的高于對照組25例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評分,見表3。
表3 比較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工作的總評分(x±s)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該病的臨床治療方式一般采用化療,但是由于化療藥物一般具有較強的毒副作用[4],會導致各種各樣的不良反應,同時,也加劇患者臨床治療的恐懼,因此,在化療前,需要對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有效的臨床護理,讓患者及患者家屬充分的認識到臨床護理的必要性以及對臨床療效的推動作用[5],并且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如化療前,要服用(口服)降糖藥物或者給予患者皮下注射諾和靈[6]。而且由于大多數(shù)的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無顯著的臨床特征,往往在出現(xiàn)臨床癥狀時,就已經(jīng)形成了身心健康危害[7]。影響其及早診斷與治療。而且該病受糖尿病臨床診斷經(jīng)驗的影響,容易誤診為一般性血糖不穩(wěn)[8],使得患者的血糖不能在最佳時間內(nèi)達到有效控制,造成臨床護理、治療困難。因此,采取整體護理模式,重點進行血糖監(jiān)護,控制血糖的變化,盡可能的幫助患者保持平穩(wěn)、趨向正常的血糖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率[9]。
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目的在于[10]:將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在較為理想、正常的范圍內(nèi),預防低血糖和酸中毒。目前,該病的臨床護理工作,主要抓住血糖實時監(jiān)測、營養(yǎng)支持以及飲食指導、運動指導、心理疏導、做好感染預防工作、健康教育、出院指導等多個方面的護理要點[11],針對性的給予患者人性化護理。有相關(guān)研究報道稱,80%以上的乳腺癌胡兵糖尿病患者可以通過飲食調(diào)節(jié),實現(xiàn)控制血糖水平的目的。因此,在飲食指導上,要堅持以下原則:在充分的滿足患者營養(yǎng)需要的基礎上(以無饑餓感為準),嚴格控制碳酸化合物的攝取量,同時,提倡患者進行適當?shù)挠醒踹\動,其運動時間設置在每天下午16:00-18:00,適當?shù)挠醒踹\動,可以有效的促進胰島素與受體的充分結(jié)合,增強患者的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從而有效的促進葡糖糖的攝取及應用,改善患者的臨床護理、治療的耐受力,而且還可以有效的調(diào)節(jié)患者的情緒,消解不良情緒,使患者保持一個積極、樂觀、平穩(wěn)的心態(tài)配合護理治療,提高臨床護理效果。該次調(diào)查研究的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25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為84%,明顯的高于對照組25例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護理總有效率60%,而且化療后,觀察組25例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24%明顯的低于對照組25例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8%,對兩組患者進行護理評分(化療前后)比較,得出:觀察組25例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評分 (上升幅度:13.05±1.27分)明顯的高于對照組25例患者對護理工作的總評分(上升幅度:3.87±1.04分),這都充分的證實了整體護理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綜上所述,給予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整體護理,可以有效的提升臨床護理效果,降低化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起到較好的控制血糖的作用,為臨床治療提供良好的條件,而且,有利于護患關(guān)系的改善,因此,值得進一步在乳腺癌合并糖尿病臨床護理中推廣應用。
[1]楊艷明.乳腺癌合并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圍手術(shù)期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shù)版,2010(4):51-52.
[2]王夢軍,史珂,賈金芳,等.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化療33例臨床護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21):130.
[3]李蓉.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應用紫杉醇藥物化療的護理[J].內(nèi)蒙古中醫(yī)藥,2014(36):122-123.
[4]熊燕.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飲食干預效果比較[J].心理醫(yī)生,2012(7下半月版):166-167.
[5]Huangmei.Biafine for a case of diabetes mellitus i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patients during chemotherapy after wound care experience[J].We are healthy:mid Edition,2014(3):152-152.
[6]張松麗.局部開創(chuàng)在鹽酸表柔比星外滲中的護理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3(33):165-166.
[7]劉力,金曼,劉春萍,等.老年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臨床護理干預[J].糖尿病新世界,2015(9):184-185.
[8]李海霞,王麗美.乳腺癌合并糖尿病患者行PICC置管的效果觀察[J].寧夏醫(yī)學雜志,2013,35(9):881-882.
[9]張敏.乳腺癌合并糖尿病化療42例臨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8,14(23):25-26.
[10]in clean,Zhang Jing,Zheng Wei,et al.Diabetic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after operation nursing measures[J].Diabetes new world 2015(9):205-206.
[11]張忠玲,何依珊.乳腺癌合并高血壓糖尿病術(shù)后皮下積液的預防與護理[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09,12(10):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