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瓊
(福建啟勝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城市綠化園林工程技術探討
陳瓊
(福建啟勝市政園林工程有限公司)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環(huán)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一個安全、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成了當下人們熱門關注的問題。園林系統(tǒng)作為城市的“化妝師”,對城市的美觀、調節(jié)起著重大作用,綠化園林的的工程技術直接決定著一個城市園林綠化的質量,本文將初步介紹城市綠化園林的相關工程技術,以供相關人士參考。
城市綠化;工程技術的探討;發(fā)展前景
城市綠化園林是為滿足城市發(fā)展需要,在中國傳統(tǒng)園林的基礎上結合現(xiàn)代園林特點的一種新型園林,旨在打造一個和諧、舒適、安全且富于美感的城市環(huán)境,在生態(tài)學和環(huán)境學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最大的環(huán)境效益。城市綠化工程的開展不僅是對人們生活質量的提升,也是社會文明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標志,象征著新型社會綠色、環(huán)保、健康的科學發(fā)展觀,其中所包含的技術覆蓋面較廣,本文將初步介紹城市綠化園林工程的相關技術,以供參考。
1.1施工場地的整頓
綠化園林工作的開展,首當其沖地應該解決綠化土地的問題。在實際工作的開展中,主要是從兩個方面對土地進行針對性整頓:
(1)綠地:在種植綠色植物前,對土壤環(huán)境的檢測及評估是有效保障植物存活率的方法。植物的生長需要充足的陽光及養(yǎng)分,一塊優(yōu)質的綠化土壤,不僅要保證充足的陽光照射,同時自身條件能滿足植物生長時所需各種營養(yǎng)物質。對于土壤的選取,要以發(fā)展的眼光進行綜合性評價。種植區(qū)應按要求進行適當整理,確保整個綠化地表面的美觀,將土壤中所存在的建筑垃圾、石塊碎屑及有害物質進行系統(tǒng)性的清除;土壤的厚度應適中,對于土壤比較貧瘠的綠化帶,要適當撒鋪15~20cm的種植土,對于要求去土的綠化帶適時運走多余土壤[1]。
(2)種植土:在進行植物的栽植之前,首先要進行種植土回填,種植土的選擇以理化性能好、結構疏松、通氣、保水保肥能力強的土壤為優(yōu)選,種植土的選擇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園林綠化的質量。回填種植土的深度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設計,為保證美觀,回填時要求平整不能有坑洼,起伏自然不產(chǎn)生太大波形,回填土本身無雜質,回填前對箱型基礎墻、地下防水層及保護層等進行檢查驗收,回填的土料必須按規(guī)定分層夯壓密實,檢驗回填土的含水率是否在控制范圍內(nèi)[2]。
1.2鋪裝工程
園路是交通線也是風景線,猶如脈絡貫穿整個景區(qū)的境界,在空間上對整個景區(qū)進行劃分,對園景的藝術作用起渲染作用。園路的設計主要分主園路與次園路,前者負責連接各景區(qū),后者則連接各景點,在園路的設計過程中,對地質的勘察和路段的評估是重要的施工依據(jù),根據(jù)實際勘測出的信息確定道路平面設計中道路中心位置,確定直線段,以及道路縱斷面的縱坡坡長,計算填挖高度,定橋涵、護岸、擋土墻位置等。特色的園路設計可以通過不同的布置與線性,使各級園路回環(huán)縈紆,增加游客觀賞時的層次感,突出植物設計中不同外形輪廓組合帶來的立意,做到藝術和意境的高度結合。另外,在路面的設計上要進行鋪地藝術的構思,包括路面的紋樣、圖形、材料,空間結構等,結合多方面的因素設計出具有美感且融入性一致的園路,給游客帶來視覺和身心上的享受。
1.3植物造景
植物造景技術,顧名思義就是利用不同植物的特點結合,通過藝術手法,充分發(fā)揮植物的形態(tài)、線條、色彩產(chǎn)生美感。植物造景技術是植物學與美學的高度統(tǒng)一,既要從科學的角度滿足植物的生長規(guī)律,又要給人以充分的美感,在植物的種植過程中,如果所選的植物無法適應種植的生態(tài)環(huán)境,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也就無法實現(xiàn)綠化園林的價值。植物造景技術主要針對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為對象進行綠化,從生態(tài)學的角度上對不同的群落進行分類管理,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發(fā)展的規(guī)律,提高植物種植的存活率,在美學的基礎上對植物進行構思與組合,達到科學與藝術的融合[3]。
1.4水景工程
水是環(huán)境藝術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我國的園林設計中,水的表現(xiàn)形式基本分為四種:流水、落水、靜水和壓力水,四種形式各具特色,旨在將水的靈動與安靜以多種形式結合在藝術里,用水造景,能靜能動,能虛能實,繪聲繪色,不僅僅帶來藝術上層次感,也將園林藝術賦予了一層詩意。自古文人雅士愛山水,“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水的造景可以引出更多藝術的結合:山、石、林、影,這些水瑩生輝的自然景象,都可以帶給人藝術上的共鳴[4]。
水景工程可以以多種形式開展,如噴泉、瀑布、涌泉、跌水等,以噴泉形式開展的水景工程,要根據(jù)實際的情況與測量,考率噴水池所在地理位置的風向、風力及氣候等因素,計算出適合的噴水池面積,大小和形狀。噴水池的設計較為復雜,各個部位的設計都要滿足專業(yè)要求,還要結合風速設計出合理的水速,需要專業(yè)人員扎實的理論知識。
1.5假山工程
與水景工程相呼應,假山工程是與水景工程共存的一道風景線。假山的設計實際上是假山和置石的結合,假山的主要構成部分是土和石頭,是以自然山水為模型而模擬出的山水景物,主要是對山石不同形態(tài)美的體現(xiàn)。假山主要作用是景觀,它的觀賞價值與假山的材料、分布、構建、及點綴息息相關,置石主要的作用為點綴,用局部的點綴美來體現(xiàn)假山整體的美學價值。假山造景在整個城市綠化園林工程中起著點綴的作用,能夠更大程度的提升城市綠化園林的質量。
綠化工程是整個城市綠化園林工程設計中最關鍵的部分,主要包括植物的種植、移植以及草坪工程等。城市綠化園林工程能否順利實施,主要取決于當?shù)爻鞘械臍夂?、土壤情況、光照條件、排水能力等生態(tài)環(huán)境因素。施工前工作人員必須對當?shù)氐那闆r進行充分的勘察及核實,對實際工程中的項目、工期、投資預算及資料來源等一系列施工問題進行充分的規(guī)劃。
植物的栽培是綠化園林工程中核心的工作。植物通過進行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并吸收對人體有害的二氧化碳,具有凈化空氣的作用。植物的栽培需要確定合理的種植時間,不同地區(qū)的溫度氣候不同,需要依據(jù)氣候條件選擇適合的植物進行栽培,并在合適的時間里種植。一般而言,較寒冷的北方地區(qū)以春季種植為宜,氣候稍溫和地帶選擇秋季或初冬栽植。栽植的方式較多,城市綠化中長用到的有人行道栽植穴、植物容器、樹壇、庭園栽植、陽臺等,植物栽植現(xiàn)場施工的過程中要在相關人員的技術操作下進行場地的拆遷,樹苗的存活率是種植過程的最終目的,必須有效的保障樹苗的質量,在挖苗的過程中盡可能挖深一些,注意保護樹苗根莖的完好無損,挖苗時要帶好土球,防止泥土松散,植物失去養(yǎng)分[5]。
2.1植物的修剪
植物栽植之間為了提高存活率,需要對植物進行修剪,以便減小樹苗的水分蒸發(fā)。根據(jù)修剪的原則,一般而言只修剪枯萎、受損的傷枝,植籬的灌木多不剪,而一些生長力較旺盛的樹木可修剪樹冠的1/2以上,生長力緩慢的植物進行稍微的修剪,去除病枝、枯萎枝、過密枝,修剪過程中要注意調整樹苗分枝點的間隔,樹苗修剪后要及時對剪切口進行護理,防止進一步失水。對于根系的修剪主要是將斷根、裂根、病根及過長根進行清除,修剪時應保持切口的光滑,并及時涂抹防腐劑。
2.2大樹移植
大樹的移植是對于胸徑達15~20cm,處于生育旺盛期的喬木或灌木的移植,一般移植的適宜時間大致為春季、雨季和秋季,炎熱的夏季常不做大范圍的大樹移植。大樹移植是對整體綠化效果的調整,能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創(chuàng)造出園林設計師的理想景觀,在移植的過程中要結合周圍建筑物及空間大小的特點進行樹木規(guī)格的選擇,移植前應先評估樹穴的大小、深度及排水能力是否良好。貴重的樹木移植時采用圍根法,創(chuàng)造移植條件。
2.3草坪種植技術
草種大致分為冷季型草和暖季型草,依照施工地區(qū)的氣候類型選擇合適的草種進行栽培。草坪主要起綠化和美化的作用,并為人們提供活動場所,在種植的過程中對土壤的要求高,需要專業(yè)的勘測與計算,另外良好的排灌系統(tǒng)也是草坪種植的關鍵,種子的處理及播種時間也都影響著草坪種植的質量。
隨著社會的進步,新型的發(fā)展觀越來越多的造福著人類,目前我國已經(jīng)出臺了許多相關的法律大力支持城市綠化園林工作,如《城市規(guī)劃法》、《土地法》、《環(huán)境保護法》等,面對國家的發(fā)展形勢及政府的號召,我們必須將自己的思想高度放在更高的平臺上,用積極的行動來響應政府的號召。城市綠化園林工程是一個涵蓋面廣的綜合性大工程,在人力、物力、財力上有著大量的需求,尤其是對相關的專業(yè)性人才更是求賢若渴,在城市綠化園林建設上,政府給予了足夠的重視,我們更應當把握當前機會順應時代的發(fā)展,只有大家團結一心,明白自己的使命感所在,才能將我們的工作做得越來越好,為城市的建設貢獻更大的力量。
[1]慕蘭.城市綠化園林工程技術[J].現(xiàn)代園藝,2013,16(21):204~205.
[2]劉樞鈞.城市綠化園林工程技術[J].中小企業(yè)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5,06(11):91.
[3]朱國慶.市政園林工程綠化施工技術探討[J].經(jīng)營管理者,2011,19(14):314.
[4]胡孝會.淺談城市綠化園林植物[J].西藏科技,2013,01(14):57~58.
[5]陳光良.城市綠化園林樹木的養(yǎng)護與管理[J].現(xiàn)代園藝,2015,06(15):165.
S731.2
A
1673-0038(2015)36-0178-02
2015-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