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秘魯特約記者 孟可心
在秘魯圖米刀(TUMI) 家喻戶曉,用其造型制作的旅游產品,在秘魯任何一個工藝品市場上隨處可見,有直接掛在墻上的,有做成書簽、鑰匙鏈、耳墜等各種造型的,材質有銅、銀、陶等,琳瑯滿目,可以說圖米刀是秘魯最具代表性的旅游紀念品,被現(xiàn)代人演繹得千變萬化,足見秘魯人對圖米刀的崇拜和喜愛。
圖米刀最經典的造型,由上下兩部分組成,上半部被稱為納伊蘭普神像,一對大大的圓眼睛,頭頂鑲滿綠松石的皇冠,兩手放在胸前,腳下也嵌有綠松石,身邊一左一右兩個翅膀;下半部是一個手柄連接半圓形刀片,整個圖米刀有41厘米長。
據(jù)史學家推斷,圖米刀起源于秘魯南部的沿海地區(qū),公元700年至1300年秘魯?shù)哪形幕?。圖米刀在秘魯歷史中經過數(shù)次更迭,一直延續(xù)到最強盛的印加文化時代。有方形、圓形、矩形等,不同造型的圖米刀有不同的功能。
秘魯出土最早的圖米刀距今已1000多年,那時人們在農業(yè)獲得豐收時,為了感謝太陽神的恩賜,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用圖米刀宰殺駝羊奉獻給太陽神,祈求來年有好收成;在戰(zhàn)爭時,圖米刀是殺俘虜祭祀的工具。
在安第斯文化中,圖米刀還用來做開顱外科手術,拯救戰(zhàn)爭中受傷的戰(zhàn)士,巫師用它為患有腦部疾病的人做開顱手術或用來驅魔。在當時貴族去世后都要有圖米刀陪葬,以保逝者平安。
印加人用圖米刀做開顱手術水平很高, 秘魯醫(yī)學界把圖米刀奉為“ 醫(yī)圣”,認為它是健康平安的保證, 圖米刀逐漸變成印加人的圖騰, 秘魯醫(yī)學公會就采用了圖米刀作為標志。
經過漫長的歷史變遷,圖米刀從工藝簡單的宰殺工具,演變成集雕刻、焊接、鑲嵌等精美工藝于一體的神刀,成為權貴的象征,它的功能完全被神化了,成為至高無上的權杖。
居住在安第斯山區(qū)的百姓,至今仍有在家中掛圖米刀來鎮(zhèn)宅驅魔的傳統(tǒng)。現(xiàn)代人把圖米刀賦予了更多的內涵,它有鎮(zhèn)宅驅魔之功能,還有保平安、祈豐收的功效。
由于名氣大,功能強大,“圖米”常被作為公司名稱、品牌名和人名,有的已成為世界名牌。2012年圖米刀作為國家象征,其形象被刻在了秘魯一元硬幣上,祈愿神力能夠福及整個秘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