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黃秋葵疫病的發(fā)生與防治

      2015-04-17 02:28:38李瑞美
      福建農(nóng)業(yè)科技 2015年5期
      關鍵詞:孢子囊黃秋葵霉菌

      李瑞美

      (福建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 363005)

      黃秋葵為錦葵科秋葵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于非洲熱帶地區(qū),目前我國海南、福建、陜西和山東等地均有栽培。黃秋葵嫩果營養(yǎng)豐富,富含蛋白質(zhì)、游離氨基酸、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磷、鐵、鉀、鈣、鋅、錳等礦質(zhì)元素和由果膠、多糖等組成的黏性物質(zhì),具有滋陰補陽的功能,被人們稱為無毒副作用的植物偉哥;黃秋葵干花富含維生素、胡蘿卜素、葉黃素等,其籽油含有豆蔻酸、棕櫚酸、棕櫚油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亞麻酸等營養(yǎng)物質(zhì)[1-4]。黃秋葵疫病是危害黃秋葵的真菌性病之一,整個生育期均可發(fā)病,主要為害葉和果實,也可侵染莖部。疫病會對植物造成毀滅性破壞,致使黃秋葵產(chǎn)量、品質(zhì)受到嚴重影響。本文針對該病的病原、病害發(fā)生癥狀、發(fā)生規(guī)律和防治措施進行闡述,以期為黃秋葵疫病的防治提供指導。

      1 危害癥狀

      黃秋葵疫病主要表現(xiàn)為葉斑、根莖腐、冠腐、枝干潰瘍和腐爛等,是由疫霉屬真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具體癥狀表現(xiàn):在植株受害部位首先產(chǎn)生邊緣不明顯的黑褐色水漬狀病斑,而后可迅速引起病部壞死和腐爛;干燥時則病部干枯,脆而易破;而潮濕時,病部尤其是葉背面會產(chǎn)生疏松的白色霉層,即病菌的孢囊梗和孢子囊。苗期受害時,近葉柄處呈黑褐色腐爛,而后逐漸蔓延至莖,造成幼苗萎蔫倒伏;葉片上的病斑多從葉尖或葉緣開始發(fā)生,形狀不規(guī)則,呈暗綠色水漬狀,后逐漸變成褐色,病斑上無輪紋,邊緣不明顯;發(fā)生于莖部的病斑呈暗褐色,稍凹陷,形狀不規(guī)則,邊緣有明顯的白色霉狀物;果實上的病斑多發(fā)生在綠果的一側(cè),病癥邊緣不明顯,常以云紋狀向外擴展,發(fā)病初期為暗褐色油漬狀病斑,而后逐漸變?yōu)榘岛稚敝磷厣?,當病斑占果面?/3時,被害部分深達至果肉內(nèi)部,果實質(zhì)地硬實而不軟腐[5-6]。

      2 病原

      疫病病原菌為真菌門鞭毛菌亞門卵菌綱霜霉目腐霉科疫霉屬霜霉科[5-6],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侵害植物的地上部,受害植物在病斑表面形成近似于霜霉菌的霜狀霉層或類似于腐霉菌的白色棉絮狀物。孢子囊呈近球形、卵形或梨形,比菌絲細;孢子囊成熟時可以自行脫落,在濕度較低的條件下,孢子囊可以直接萌發(fā)產(chǎn)生芽管;游動孢子在孢子囊內(nèi)形成,不形成泡囊。病菌以卵孢子、厚壁孢子或菌絲體越冬,有些寄生程度高的疫霉菌則可在植物的枝條、病殘體上或貯藏器官中存活,而寄生程度低的還可在土壤內(nèi)存活。病菌從植物的自然孔口或傷口侵入,以孢子囊內(nèi)的游動孢子引起初侵染和再侵染,在田間主要通過雨水、灌溉水和空氣氣流傳播。由于病程短,導致再侵染發(fā)生頻繁,尤其在多雨潮濕的條件下疫病的流行速度特別快。疫霉菌寄生程度高,且存在生理分化現(xiàn)象,由此產(chǎn)生許多不同生理小種。不同疫霉菌的寄主范圍差異較大,例如有的疫霉菌只侵染1~2種植物,有的疫霉菌則可危害多科多屬植物,有的植物可同時感染幾種疫霉?。?-6]。

      3 發(fā)生規(guī)律

      溫、濕度是影響該病發(fā)生的主要環(huán)境因素。當田間溫度在10~24℃、相對濕度≥75%時,病害均可發(fā)生;溫度在18~22℃、相對濕度在95% ~100%時易流行;溫度在20~23℃時菌絲生長最快,此時病菌孢子囊大量形成,易形成多次重復侵染。福建省春季栽培黃秋葵,4~5月梅雨季節(jié)該病容易流行;秋季栽培黃秋葵,9~10月雨水較多該病也易蔓延。該病主要借助氣流、雨水傳播,陰雨天濕度大、露水重、早晨及夜晚多霧情況下易發(fā)病。通風不良、偏施氮肥、基肥不足、光照不足、澆水過多、栽培密度過大有利于該病的發(fā)生。

      黃秋葵全生育期均可發(fā)生疫病。春季栽種,4月苗期和5~6月生長前期雨水多、雨量大,或地勢低洼、土質(zhì)黏重,或偏施氮肥時病害發(fā)生嚴重。幼嫩期發(fā)病受害重,主要侵害嫩葉、嫩梢、嫩莖和嫩莢。當幼苗長至20 cm以后,疫病病斑由葉片向主莖蔓延,使莖變細并褪色直至全株萎蔫或倒伏、腐爛,在病組織上產(chǎn)生少量白霉。幼葉染病多從植株下部的葉尖或葉緣開始侵染,病斑初呈水漬狀暗綠色壞死,迅速向四周擴展形成黃褐色至灰褐色壞死大斑,近圓形至不規(guī)則形,中央顏色較深,空氣潮濕時病部很快腐爛,其表面產(chǎn)生少量白色霉狀物。嫩梢、嫩莖和嫩莢染病多呈暗綠色至深綠色水漬狀壞死,潮濕時腐爛且在病組織表面產(chǎn)生白霉,干燥時萎縮枯死?;疾≈仓暝诓“呱袭a(chǎn)生大量孢子囊,借助雨水、流水或氣流進行再次侵染。

      4 防治措施

      4.1 選用抗病品種,培育無病壯苗

      選用抗病品種最經(jīng)濟有效的預防措施。病菌主要在土壤或病殘體中越冬,因此必須嚴格選用不帶菌的土壤,建議用營養(yǎng)缽、穴盤等培育無病壯苗。[7-9]

      4.2 田間管理

      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田塊種植;精細整地,高壟或高畦栽培。根據(jù)不同品種結(jié)果習性,合理適時整枝、摘心、打杈,減少養(yǎng)分消耗,促進主莖的生長;及時防除雜草,雨后及時排水,避免田間積水;做好田園清潔、減少侵染源;發(fā)病后及時清除病葉和重病植株。

      4.3 合理施肥

      實行測土配方施肥,施足基肥,避免偏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中等肥力土壤每667 m2用蘑菇土500~1000 kg、鈣鎂磷肥25 kg、復合肥(15-15-15)25~30 kg作基肥;苗期追肥每667 m2施復合肥30 kg左右;開花期每667 m2施復合肥50~60 kg;后期酌情少量多次追肥。

      4.4 合理密植

      依品種種性特征,根據(jù)生育期長短、結(jié)果習性,合理密植,以改善田間通風透光條件,從而降低田間濕度,減輕病害發(fā)生。分枝性強的品種每667 m2種植3200~3500株,分枝性弱的每667 m2種植4000株左右。

      4.5 藥劑防治

      疫病預防主要采用嘧啶核苷類抗菌素500倍液+嘧菌酯百菌清800倍液噴施,每隔7~10 d噴施1次。發(fā)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病果及病枝,然后根據(jù)作物發(fā)病情況,選用72%霜脲氰·錳鋅可濕性粉劑或50%溶菌靈可濕性粉劑、40%乙磷錳鋅可濕性粉劑,每隔5~7 d噴施1次,視發(fā)病情況防治2~3次。發(fā)病較重時,清除中心病株,結(jié)合藥劑防治[10-13],一般噴施64%殺毒礬WP 400倍液、69%安克錳鋅WP 900倍液或58%甲霜靈,每隔5~7 d噴霧1次,連續(xù)噴3~5次。

      [1]王朝陽,侯運和,高海娜.陜南地區(qū)黃秋葵引種栽培技術(shù)[J].陜西農(nóng)業(yè)科學,2014,60(2):119-120.

      [2]潘小曼,羅殿海,馬桂芝.“黃金植物”黃秋葵及其栽培技術(shù) [J].雜糧作物,2010,30(6):434-435.

      [3]王建軍,朱宏華,鄧軍均,等.黃秋葵特征特性及其高效栽培技術(shù)[J].陜西農(nóng)業(yè)科學,2011,57(4):251-252.

      [4]張雪玲,付宗剛,王志岳,等.食用黃秋葵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3(22):74,77.

      [5]疫霉屬 [EB/OL].[2015-01-12].http://www.micro.csdb.cn/wzbm/detail.php?id=8056&db=xmtm.

      [6]疫霉屬真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 [EB/OL].[2015-01-12].對照品網(wǎng).http://www.gjbzwz.com/new/3123.html.

      [7]楊建平,王彩,陳雪梅.黃秋葵高產(chǎn)優(yōu)質(zhì)栽培技術(shù) [J].現(xiàn)代園藝,2007(3):24-25.

      [8]陳光蒙,施震迪,葉芹夫,等.無公害特色蔬菜黃秋葵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溫州農(nóng)業(yè)科技,2011(1):37-38,46.

      [9]陳汝項,傅建卿,黃梅玲,等.黃花綠莢秋葵無公害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福建農(nóng)業(yè),2011(7):20-21.

      [10]劉娜.黃秋葵的綜合利用及前景[J].中國食物與營養(yǎng),2007(6):27-30.

      [11]董彩文,梁少華.黃秋葵的功能特性及綜合開發(fā)利用 [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07,28(5):180-182.

      [12]劉海林,黃妮娜,陽峰萍,等.綠色無公害特色蔬菜黃秋葵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J].四川農(nóng)業(yè)科技,2008(3):34-35.

      [13]龔衍蘭,戴雪花.黃秋葵優(yōu)質(zhì)高產(chǎn)栽培技術(shù) [J].特種經(jīng)濟動植物,2004,7(5):40.

      猜你喜歡
      孢子囊黃秋葵霉菌
      孢子囊群奇特的“住宅小區(qū)”
      揭示水霉菌繁殖和侵染過程
      黃秋葵的生物學作用及其在家禽生產(chǎn)中的研究進展
      湖南飼料(2021年4期)2021-10-13 07:32:44
      蕨類植物孢子囊的結(jié)構(gòu)、功能和演化*
      生物學通報(2019年7期)2019-07-08 06:04:02
      黃秋葵新品種蘇秋葵1號
      中國蔬菜(2016年8期)2017-01-15 14:23:45
      黃秋葵與紅秋葵雜交育種的初步研究
      長江蔬菜(2016年10期)2016-12-01 03:05:29
      溫濕度與光照對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萌發(fā)及存活的影響
      黃秋葵引種栽培技術(shù)試驗
      霉菌的新朋友—地衣
      地衣和霉菌
      海门市| 民丰县| 宜兰市| 珠海市| 罗山县| 德安县| 开阳县| 金溪县| 丰都县| 林芝县| 镇江市| 都昌县| 靖宇县| 广平县| 宁波市| 灌南县| 伊金霍洛旗| 兴安县| 东至县| 什邡市| 东光县| 莲花县| 宁安市| 三门县| 阜康市| 江津市| 吕梁市| 迁安市| 平乡县| 承德市| 浪卡子县| 乐清市| 鸡泽县| 金川县| 牟定县| 广西| 都匀市| 东乡族自治县| 大荔县| 江都市| 丁青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