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采夫
一個月前,我陪老婆、女兒乘坐馬航,從北京飛到婆羅洲,跟當地人過了次春節(jié)。婆羅洲是世界第三大島,上有三個國家的地盤,我們去的是沙巴,屬于馬來西亞。
我們住在一位當地朋友家里,他是馬來西亞華人,我一直以為是我的報館同行,見了面才發(fā)現(xiàn)是當地富豪,老爸曾當過副州長,基本是華人能達到的最高職位。跟北京相比,馬來西亞離天堂比較近,那里的陽光、海水、美食都令人迷戀。我們在咖啡館里消磨,有華人過來跟朋友打招呼,兩人用英語聊了一陣子。朋友說他是來拜票的,地方選舉快到了。朋友早年也參加過競選,雖然在自家報紙上大力宣傳,但還是失敗了,原因是華人不如馬來人抱團,另一個就是華人人口少。
“你知道新加坡為什么獨立嗎?他們是被趕出去的?!迸笥颜f,“新加坡獨立之前,我們華人人口占30%多。那時候李光耀是華人中最能干的,能力太強了,所有馬來人政治家都不如他,他提出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也獲得了印度人的支持。按那個勢頭,李光耀很快就可以打敗他們,成為全馬來西亞的領袖。那是馬來人不能容忍的,民族沖突也開始增多,為了去掉李光耀這個大威脅,同時把華人比例降下去,就逼著新加坡獨立。當時李光耀還痛哭。新加坡分出去后,華人在馬來西亞的比例降到了20%出頭?!?/p>
朋友嘆息著華人人口的不足,因為華人生孩子生不過馬來人,華人最多兩三個,馬來人輕松就能生十個。而且,如果有菲律賓、印尼人偷渡過來,可以直接轉成馬來西亞籍,而華人偷渡的話,就只能等著被遣返,所以華人的比例始終上不來。華人經濟地位高,馬來人政治地位高。
不過馬來西亞各民族和宗教的和平相處讓我羨慕,超過三十多個民族說著八十多種語言,但相安無事,跟印尼、菲律賓鄰居形成鮮明對照。馬來人信仰伊斯蘭教,人口約占50%,華人多信佛教和道教,人口約23%,印度人信印度教,人口不到10%,還有10%左右的土著,他們是真正的原住民。土著里面還有曾經的食人族,如果去熱帶雨林里參觀他們的寨子,還能看到掛著的舊人頭,現(xiàn)在不吃了。
馬來西亞華人最聰明,這是華人圈里公認的。我問過好幾位馬來華人到底會說幾門外語和地方話,就掰著指頭給我數:“英語,這是官方語言。馬來語,做生意要用。粵語,這是‘華人官話。普通話,做生意要用。客家話,也是華人母語。潮汕話、臺語,另外懂一點點印度語。”結論是,有文化的七八門正常,普通華人四門左右,反正做生意需要的,他們都要學會。
當地華人正在過春節(jié),滿大街中文,紅燈籠密布,也有馬來西亞政客包下路牌廣告,雙手抱拳向華人拜年,沙巴首府亞庇最大的商場外面,舞獅舞龍節(jié)目要持續(xù)兩個星期,每天都舞八個小時以上。當地春節(jié)氣氛之濃,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遠勝過中國本土。
我問朋友馬來西亞有什么官方節(jié)日,朋友給我數了一杯茶的時間:“大大小小有百十個吧,政府規(guī)定的全國節(jié)日有十來個。元旦新年,大家都過。開齋節(jié)是馬來人的春節(jié),穆斯林節(jié)日。大寶森節(jié),印度教的節(jié)日。農歷新年,就是華人的春節(jié),國家總理都要親自祝賀的,也是全國公共假日。圣紀節(jié),穆罕默德的誕辰。衛(wèi)塞節(jié),是佛陀誕生日。屠妖節(jié),印度人的新年。另外還有最高元首誕辰、花卉節(jié)、國慶節(jié)、馬來西亞節(jié)?!备鬟^各的節(jié),每個節(jié)日都有地位,“我們的生活就是天天過節(jié),”朋友笑道。
宗教、文化、節(jié)日,大家都互相尊重,都給別人空間,你好我好大家好,不搞得你死我活,這是我喜歡馬來西亞的地方,雖然它經常有點不靠譜。
(摘自《南都周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