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醒
比較語言學經(jīng)常引用歌德的名言:“只懂一門語言的人,其實什么語言也不懂?!?/p>
與儒道釋的“洋洋得意”相比,崇尚權謀策略及言談辯論之技巧的縱橫家則“落魄”得多;與“光明正大”的法家相比,搞“陰謀詭計”的兵家也顯得太急功近利和不擇手段。但按照比較語言學的觀點,對諸子百家只懂一二三家,其實也是對國學一無所知。
馬丁·路德說:“不擇手段,完成最高道德!”沒有“完成最高道德”為目標,“不擇手段”也是很難成功的。兵家和縱橫家能大有作為甚至比正統(tǒng)的儒、道、法、釋更有效,其“旁門左道”的小聰明背后一定隱藏著人間正道的大智慧。
兵家詭道和縱橫家的捭闔之術:小聰明?大智慧!
人力資源沒有永遠的奇跡,詭道背后有大道,以奇用兵必須以正為本。
績效管理沒有永遠的奇跡,離開大智慧的小聰明只能紅極一時,縱橫捭闔也要以儒道釋為根。
成功須講方法而沒有捷徑,因為“人間正道是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詭道背后有大道
提起兵家,人們往往首先想到謀略。將《孫子兵法》奉為商業(yè)圣經(jīng)的,也大多以其謀略為底料,從中吸收智慧,以期將兵法謀略與現(xiàn)代商戰(zhàn)結合在一起?!秾O子兵法》十三篇,看似篇篇都是謀略,處處稱“奇”;實則謀略背后處處是“道”,奇正相生卻是以正為本。
孫子將道放在第一位:“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比绾文堋傲蠲衽c上同意”,孫子沒有講,因為無須講,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就是君主要被民眾愛戴,這與孟子的“與民同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異曲同工之妙?!暗馈笔悄廴诵牡牧α?。離開了這個大前提,“天地將法”也無濟于事,再多的謀略也派不上用場。
無論前三篇的戰(zhàn)略運籌,還是接下來的作戰(zhàn)指揮、戰(zhàn)場機變、軍事地理、以火助攻、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表面上講的是謀略,實則無處不在強調戰(zhàn)爭的勝負處處與政治清明、經(jīng)濟發(fā)展、外交努力、軍事實力、自然條件諸因素之間存在的聯(lián)系。
《孫子兵法》的A面是謀略,隱藏其后的B面是儒家的“仁”和道家的“道”。
只讀到A面的戴溪認為:“然武操術,有余于權謀而不足于仁義;能克敵制勝為進取之圖,而不能利國便民為長久之計;可以為春秋諸侯之將,而不可以為三代王者之佐也?!敝挥型瑫r讀懂了A面和B面的李世
民才由衷發(fā)出“觀諸兵書,無出孫武”的慨嘆。兵法是謀略,謀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戰(zhàn)略、大智慧。
中超2014賽季二次轉會前夕,世界名帥里皮率領的恒大隊已經(jīng)進入亞冠淘汰賽和聯(lián)賽第一,當人們期待里皮能創(chuàng)造更多奇跡的時候,里皮卻在一次新聞發(fā)布會上說:“在這個轉會期窗口關閉前,希望球隊在引援上有些動作,希望俱樂部給我?guī)砀嗟那騿T,一支俱樂部不可能總是創(chuàng)造奇跡?!?/p>
“兵者,詭道也”。用兵之道在于千變萬化、出其不意,但千變萬化、出其不意的前提是實力相當。“一支俱樂部不可能總是創(chuàng)造奇跡”的隱藏意思是“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從長遠來看,球隊要獲勝,一定要用實力說話。實力才是“詭道”背后之“大道”,小聰明或可贏一時,大智慧才能贏一世。治國、治企莫不如是。
《道德經(jīng)》中說:“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p>
以正治國,是指企業(yè)的經(jīng)營管理必須走上正軌,有既定的方向。是戰(zhàn)略決定成敗,方向大于效率。
以奇用兵,是確保以崗定人和以人定崗的結合,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是戰(zhàn)略正確的前提下,細節(jié)決定成敗。
以無事取天下,就是要遵循事物發(fā)展的規(guī)律,企業(yè)成功,有“道”可尋。
縱橫之根是儒道
與正統(tǒng)的儒、道、釋最“格格不入”的,非縱橫家莫屬。作為弱者的、一無所有的縱橫家們,運用謀略口才進行游說,指揮作為強者且握有一國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大權的諸侯國君主?!疤K秦為縱,張儀為橫,橫則秦帝,縱則楚王,所在國重,所去國輕”。
但是,人們往往過多地關注縱橫家的“陰謀詭計”,卻忽略了其背后的“正道滄桑”。也忽略了縱橫家的開山鼻祖鬼谷子和老子共同是道家的祖師爺,縱橫家的外表是陰謀,內里卻是十足的“陽謀”。
鬼谷子縱橫之術的源泉是道家的智慧:只有順勢而為、尊重事物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才能取得成功;而順勢而為的前提是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掇汴H·第一》中說:“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边@個道就是陰陽變化之道。
但在當時的戰(zhàn)國時期,合縱連橫都沒有取得最后的成功,因為全靠一張嘴的縱橫家面對的不僅僅是握有重權的一國之主,更是急功近利且無“道”的一國之主。合縱一開始就注定了失?。毫鶉鴩埠仙耠x;連橫也只能在表面上取得成功,秦雖滅六國卻不能擺脫速亡的命運。《道德經(jīng)》言:“失道而后有德,失德而后有仁,失仁而后有義,失義而后有禮?!睉?zhàn)國時期,道、德、仁、義、禮盡失,只好縱橫家出場了??v橫術的根是道,但在那樣的時代,道只能越來越不像道了。
鬼谷子縱橫之術其實是儒家“內圣外王”的表現(xiàn):反應、內楗以至揣、摩、權、謀等言談技巧,是“外王”之術;齊家、治國、平天下和盛神、養(yǎng)志、實意等則是“內圣”,是格物致知和修身?!皟仁ァ笔恰巴馔酢敝?,蘇秦辭鬼谷子下山,以“外王”術之皮毛游說六國鎩羽而歸,再學《陰符》之“內圣”,終使“外王”之術爐火純青,從而連橫成功。
但“禮崩樂壞”多年,“內圣外王”變得更加功利主義,合縱失去了“天下勢均力敵、相安無事,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目標,連橫也無法完成“君王一統(tǒng)天下,仁義治國,天下成太平盛世”的宗旨。整個戰(zhàn)國時代,也只能看蘇秦、張儀“耍來耍去”,秦滅六國帶來的更多是暴政,并未給社會和百姓帶來真正的安定。
有人說合縱連橫是一盤棋,操盤手是蘇秦和張儀,而幕后老板是深不可測的鬼谷子。章太炎曾說:“儒家不兼縱橫,則不能取富貴。縱橫之術,不用于國家,則用于私人,而持書求薦者又其末流。”讀罷《鬼谷子》,鬼谷子無奈的表情立刻浮現(xiàn)于眼前:老人家多么希望兩位操盤手體內流著“道法自然”和“內圣外王”的血,外行游走于“縱橫捭闔”之間?。?/p>
可遺憾的是,人們看到更多的是權謀,是雕蟲小技,那樣的時代注定了蘇秦、張儀的命運。把木梳賣給和尚、把斧頭賣給小布什,這類考題可以考驗一下經(jīng)營者縱橫捭闔的技巧,卻不是營銷人的主業(yè)。要大績效,就要回歸常態(tài)??v橫捭闔,儒道為根??v橫捭闔可以有,但不能失去后面的根。
人間正道是滄桑
這是一個學習的時代,許多企業(yè)也把培訓當作給員工的最大福利。但上了一堂培養(yǎng)執(zhí)行力的課程,執(zhí)行力就提高了嗎?學習項目管理之后就懂項目了嗎?聽過營銷課程之后就會營銷了嗎?答案是否定的。原
因是功夫在日積月累中,點睛一定要在龍畫好了之后。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如果做事不能“務本”,兵者詭道也就成了無本之木,終究“練武不練功,到老一場空”。
愛迪生說:“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后面還有一句:“有時候這百分之一的靈感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還重要?!边@百分之一的靈感就是“奇正相生”之“奇”,是“縱橫捭闔”的靈光乍現(xiàn),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但“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永遠是“百分之一的靈感”滋生的土壤,正如孟子說的那樣:“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薄翱嗥湫闹?,勞其筋骨”等是因,“曾益其所不能”是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成功沒有捷徑。
企業(yè)小的成敗可以靠偶然因素,階段性的成功可能依靠一些技巧,但持續(xù)的、長久的成功卻要依靠日積月累的努力,按佛家的說法是“因果報應,分毫不爽”、“萬法皆空,因果不空”。緣分到時,事就成了。跳出宗教的說教,績效管理不能有任何僥幸心理,扎扎實實做好本質工作。
北京大學張智勇教授指出:“西方人為什么不強調‘人才’?因為有制度規(guī)范,即流程、崗位設計、專業(yè)化分工!你以為迪斯尼是在招員工嗎?不,是在招演員!招演員就是根據(jù)劇本選角色!劇本是什么?理念和制度!”
現(xiàn)代管理學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量化,可以落地執(zhí)行,有一套標準化的模式??冃Ч芾砣绻孀⒅刂贫鹊姆矫妫輪T就成了機器而缺少靈魂;相反,如果片面重視“道”的層面,就會管理無術,“道”也會如國學的批評者說的那樣:“七分有其用,三分無其用?!?/p>
“人間正道是滄桑”,績效管理還是要靠大智慧:理念和制度;但小聰明絕非可有可無,畢竟“調料”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后記:道亦有盜
《莊子·胠篋》:“盜跖之徒問于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有道耶?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狈粗?,道亦有盜,只是這種盜表面上不擇手段,實則為實現(xiàn)最高道德。
盜亦有道,是小聰明背后有點“大智慧”;道亦有盜,是大智慧顯現(xiàn)出一點“小聰明”。
善道沒有辦法以“看起來就善”的方式來做,就換一種方式來做,這樣更有效。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亂世里,儒家的“詩、書、禮、樂無救于亂世”,莊子也認為“大用”的表現(xiàn)形式是“無用”,縱橫家和兵家之道確實比圣人之道管用得多。難道實用主義的縱橫捭闔與兵家詭道不正是儒、道、法、釋的“逆道”嗎?
人力資源經(jīng)理是不能做“好人”的,做了“好人”,事就難做了,何妨“道亦有盜”。
但如同鬼谷子和他的四大弟子都飽受爭議一樣:只有大智慧的人才能把小聰明演好;同時,即便演好了,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得懂。大多數(shù)人只記住濟公活佛的“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卻忘了后面更重要的一句話:“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道亦有盜,在現(xiàn)實中可別演砸了!
責編/齊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