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果
離開媽媽的懷抱,寶寶到幼兒園里適應(yīng)集體的生活,那些平時張嘴就能夠要求的事兒,卻可能變成了寶寶的壓力。不小心尿濕了褲子,不敢跟老師說;小手被小朋友咬了一口,不敢告訴老師……寶寶,大膽地說出你的需要,幼兒園才會真正成為你的樂園。
“老師,我想跟萱萱一組!”
因為住在一個小區(qū),小卷跟萱萱是最要好的朋友了,倆人幾乎每天都一塊上幼兒園,一起放學(xué)回家。但小卷心里最遺憾的是,兩個小伙伴在游戲時,卻很少被安排到一組。小卷心里非常非常想跟萱萱一組,但又不敢說出口,只能錯過一個又一個機會。別的小朋友都會盡力爭取跟自己的好朋友一組,膽小的小卷每次看到萱萱跟別的小朋友玩游戲,心里總有點小難過。
寶寶怎么了:熟悉小伙伴給的安全感
每個寶寶在幼兒園里,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夠與班級里的小朋友融洽地相處在一起。如果能夠與好朋友一起上課、玩游戲,通常都會讓他們對環(huán)境產(chǎn)生安全感,對小朋友或老師產(chǎn)生依賴感。因此,他們在某些游戲環(huán)節(jié),會特別希望能夠與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共同完成,但這樣的需求,寶寶往往也擔(dān)心被老師拒絕,而不敢說出來。
媽媽這樣做:
鼓勵寶寶積極地跟老師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并且從中說出自己的愿望。在老師尋找玩游戲的目標(biāo)對象時,鼓勵寶寶和小伙伴積極地舉手參加,并且乖乖地把游戲做好,讓老師看到他們成為最佳組合的潛力。
選擇適當(dāng)?shù)臋C會,比如在媽媽接送寶寶時,當(dāng)著寶寶的面,幫他說出一些建議和想法。讓老師明確了解寶寶的愿望,讓寶寶能夠鼓足勇氣說出自己的想法。但要提醒寶寶,不論是否能跟好朋友在一起,都要聽從老師的安排,不能無理取鬧;即使暫時無法跟自己的好朋友配成一組,也要想辦法在游戲中尋找快樂。
“老師,我要尿尿”
歡歡入園一個學(xué)期以來,最讓媽媽鬧心的是,小家伙三不五時就尿褲子了。有時一個下午穿著濕褲子,好幾回都感冒了。媽媽問歡歡為什么不跟老師報告要尿尿呢,歡歡委屈地說:“我害怕呀,不敢說,我怕老師不讓我去?!鄙踔劣幸淮?,歡歡在午睡時,直接在床上尿了,別的小朋友都笑他是尿床大王,這讓歡歡越來越不想去幼兒園了。
寶寶怎么了:后果讓寶寶顧慮重重
寶寶在家時,尿尿、拉臭臭是頭等大事,都有大人全線追蹤,甚至有人跟在他屁股后面不斷地提醒他該尿尿了,因此寶寶自然會提及自己的需要。但到幼兒園后,面對老師,他需要自己來判斷尿尿的時機對不對,能不能向老師報告。而且尿褲子之后他所要承受的后果,也會讓他顧慮重重。因此寶寶決定,要么忍,要么尿褲子,至于事后如何收場,這是寶寶沒法預(yù)知的。
媽媽這樣做:
幫助寶寶克服害怕心理。通常是剛處于集體生活不久的寶寶,對于“想尿尿,拉臭臭”這一類隱私問題會不自覺地害羞膽怯,比如不能很順利地脫褲子,或是不敢單獨上洗手間,都會讓寶寶怯場。因此,媽媽在家時就要訓(xùn)練寶寶完成尿尿的全套過程。并且囑咐寶寶,跟老師說要尿尿這件事,就跟在游戲中舉手一樣簡單,不要害怕。
告訴寶寶,上廁所對所有的小寶寶都是很重要的事,老師一定會同意。因此,千萬不要只是為了好玩、起哄,或是騙老師要尿尿卻去了玩具區(qū),這樣下來,可能就會受到老師的責(zé)罰,有可能寶寶真正需要解決尿尿問題時,卻會被老師阻止。
“嗚嗚嗚,老師,我受傷了。”
小琳從幼兒園回來了,媽媽給她換衣服時,發(fā)現(xiàn)小琳的膝蓋擦破了,因為沒有及時處理傷口,一些血跡跟褲子粘在一起,讓小琳疼得哇哇大叫。媽媽問小琳摔倒了為什么不跟老師說,小琳不好意思地說,因為是跟小朋友搶玩滑梯摔的,所以不敢跟老師講,而且當(dāng)時不覺得特別痛,后來就忘記這件事了。媽媽趕緊給小琳處理了傷口,避免發(fā)炎。但經(jīng)歷過這件事之后,媽媽再也不敢大意了,她可不想讓自己的寶寶時刻處于危險之中。
寶寶怎么了:怕受到責(zé)罰,能瞞就瞞
出現(xiàn)意外事件時,寶寶的第一反應(yīng)可能是向媽媽或是家里的大人求助,并且總是能夠得到適時的安慰。而在幼兒園里,因為自己頑皮導(dǎo)致的受傷,則可能受到老師的責(zé)罰,就會讓寶寶產(chǎn)生能瞞就瞞的心理,生怕被罰責(zé)。
媽媽這樣做:
應(yīng)該讓寶寶意識到,當(dāng)出現(xiàn)摔傷、擦傷這些意外之后,不跟老師說,才是真正的危險。告訴寶寶,當(dāng)自己出現(xiàn)意外時,老師是最可信賴的人,一定要第一時間告訴老師。哪里痛,哪里受傷了,可以直接指給老師看,這樣老師才會明白,一定不要躲著藏著。
每天都跟寶寶講講安全小知識,讓他了解意外事件的嚴(yán)重性。當(dāng)寶寶在自己身邊發(fā)生小意外時,也要采用溫和的態(tài)度去處理,讓他明白,寶寶受傷,向大人求助是最聰明的做法。
“老師,我好難受?!?/p>
小胖在幼兒園里起床之后,照顧小朋友的阿姨發(fā)現(xiàn)小胖一個人無精打采地坐在小椅子上,不跟小朋友們玩,午后點心也沒吃。阿姨一摸額頭,好燙。原來小胖發(fā)燒了,幼兒園趕緊通知了媽媽。媽媽一來,小胖就哭了,告訴媽媽,自己好難受。而老師以為平常好動的小胖,今天表現(xiàn)得特別乖,還表揚了他好幾次,結(jié)果,小胖就更不愿意開口說不舒服了。
寶寶怎么了:對老師感覺陌生
當(dāng)寶寶身體出現(xiàn)不適時,在家人面前,他會表現(xiàn)得比較放松,甚至用哭鬧,不吃飯,任性發(fā)脾氣等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情緒。但在幼兒園里,和老師并沒有建立起信任關(guān)系時,寶寶會擔(dān)心被老師批評不聽話,而寧愿選擇默默忍受。媽媽應(yīng)該做一些預(yù)防措施,讓寶寶知道什么時間該做什么事。
媽媽這樣做:
在家里時,寶寶身體不舒服時就哭鬧任性?媽媽一定要幫助寶寶改掉這個毛病,教他學(xué)會明確地跟大人描述自己的狀況。比如,“我不想吃飯”,“我的頭有點痛”,“我好累”。這樣,當(dāng)寶寶在幼兒園出現(xiàn)不舒服的狀況時,他也能夠用平和的口吻向老師報告自己的身體狀態(tài),從而得到重視。
媽媽應(yīng)該利用每天接送寶寶的機會,與老師建立起緊密的聯(lián)系,這也會增加寶寶跟老師之間的親密感,寶寶也會較快地放下防備心,告訴老師自己的狀況,遇到事情就不會耽誤了。
編輯 lulu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