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強
[內(nèi)容摘要] 1982年為了平息日本教科書問題風波,日本政府制定“近鄰諸國條款”以此規(guī)范教科書的審定和編寫。而以渡部昇一為代表的日本右翼文人,抨擊該條款是日本媒體“誤報”導致中韓等國“誤解”進而在教科書問題上對日本“內(nèi)政干涉”的產(chǎn)物,因此要求廢除該條款。本文依據(jù)1982年日本的國會記錄對渡部昇一等人的論調(diào)予以駁斥。
[關鍵詞] “近鄰諸國條款”;教科書問題; 歷史認識問題;“宮澤談話”
[中圖分類號] K31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201(2015)03-0039-05
一、日本右翼文人對“近鄰諸國條款”的否定
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審定教科書時大量篡改原來教科書內(nèi)容,隨之被日本媒體披露。鑒于日本文部省的篡改行為違反日本政府與中韓等亞洲國家在日本殖民和二戰(zhàn)侵略歷史上的約定,促使中國和韓國等國向日本提出正式交涉并要求糾正被篡改的內(nèi)容,教科書問題最終演化為外交問題。隨后宮澤喜一官房長官于同年8月26日發(fā)表關于歷史教科書問題的政府見解,即“宮澤談話”,承諾日本政府有改正教科書的責任。11月24日,為了落實“宮澤談話”精神,日本文部省在教科書審定中加入新的準則,即“處理與近鄰亞洲各國之間發(fā)生的近代與現(xiàn)代歷史上的事實與現(xiàn)象時,要從國際理解和國際協(xié)調(diào)的觀點出發(fā),給予必要的考慮”,此項準則被稱為“近鄰諸國條款”(日本稱為“近隣諸國條項”)。這是“近鄰諸國條款”由來的基本過程。
該條款象征著日本政府在歷史認識問題上采取國際協(xié)調(diào)態(tài)度,以及對《中日聯(lián)合聲明》、《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和日韓間相關條約的遵守。該條款制定后不論對日本文部省的教科書審定,還是對教科書的編纂,都有明顯的規(guī)范作用。在1984年審定合格的教科書中,就將過去所使用的“進出”、“侵出”、“侵攻”等表述統(tǒng)一為“侵略”。具體來說,清水書院、教育出版、中教出版、大阪書籍、東京書籍等出版社將“進出”改為“侵略”;教育出版、學校圖書等出版社將“侵攻”改為“侵略”;日本書籍將“侵出”改為“侵略”[1]。
但1982年教科書問題風波平息后,以渡部昇一為代表的日本右翼文人,一再依托《諸君》、《正論》和《產(chǎn)經(jīng)新聞》等媒體,將日本政府遵守國際約定象征的“近鄰諸國條款”,視為由于1982年日本《朝日新聞》等媒體的“誤報”造成中韓“誤解”并向日本政府抗議,日本政府隨之屈從中韓“內(nèi)政干涉”的產(chǎn)物。日本右翼文人對該條款的此種批判論調(diào)在日本很有影響力,也得到日本政界右翼勢力的呼應,2012年自民黨的競選綱領中首次提出要廢除該條款[2]。2013年首次有議員向日本國會提交議案要求廢除該條款[3]。
我國學界對日本歷史認識問題尤其是安倍政權在歷史認識問題上的動向極為關注,但目前學界對“近鄰諸國條款”所做研究不多。本文依據(jù)1982年日本的國會記錄,對日本右翼上述“誤讀”、“誤解”以及“內(nèi)政干涉”論調(diào)進行駁斥。
二、日本文部省承認在審定教科書時存在篡改行為
1982年6月25日,日本文部省發(fā)布對小學和高中用教科書的審定結(jié)果,隨后日本各大報紙紛紛報道文部省在審定中存在大量的篡改行為。6月26日《每日新聞》指出,文部省為了淡化日本侵略歷史,利用審定教科書的權力大量篡改教科書內(nèi)容。比如教科書調(diào)查官對送審教科書中記載南京大屠殺的遇難人數(shù)以及對描寫南京大屠殺使用“暴行”、“掠奪”等詞匯提出修改意見。經(jīng)過教科書調(diào)查官篡改后,描述南京大屠殺的“暴行、掠奪、放火”等詞匯以及遇難人數(shù)被刪除,甚至將該事件篡改為“起因在于中國軍隊的激烈抵抗導致出現(xiàn)巨大的損害”,以此強調(diào)日本軍隊行為的“正當性”。另外,教科書調(diào)查官還將對中國的“侵略”表述改為“進出”,而在對“德國意大利的對外侵略”審定時卻予以保留“侵略”這一詞匯,《每日新聞》指出此次文部省的篡改行為延續(xù)了往年文部省審定中將“侵略”改為“進出”的做法[4]。而《朝日新聞》更是詳細列舉了此次文部省為了淡化侵略歷史而將對中國“侵略”改為“進出”、“侵攻”、“進攻”等十多處篡改行為[5]。
日本文部省的篡改行為很快引起亞洲各國的關注,《人民日報》6月30日報道日本文部省的篡改行為,“南京大屠殺經(jīng)過審定修改,被殺害的中國人的人數(shù)沒有了,‘強奸、掠奪、放火等暴行沒有了,而南京大屠殺的起因竟被說成為‘事件的發(fā)端是由于中國軍隊的激烈抵抗,日軍蒙受很大損失,因激憤而起的日軍殺害了許多中國軍民。類似這樣歪曲歷史事實的地方還有多處。例如,在審定者的要求下,‘侵略華北變成了‘進出華北;‘對中國的全面侵略改成了‘對中國的全面侵攻?!盵6]
7月26日中國外交部第一亞洲司司長肖向前約見日本駐華公使提出正式交涉并要求糾正文部省篡改侵華歷史的錯誤[7]353,隨后韓國等也向日本提出外交交涉。
但8月26日日本政府發(fā)表“宮澤談話”承認日本政府有改正教科書的責任,平息教科書問題風波后,以渡部昇一為代表的日本右翼文人反而極力為日本文部省的篡改行為辯護,一再聲稱將“侵略”改為“進出”的教科書一例也沒有,此次教科書問題是因為日本媒體的“誤報”而導致中韓等國“誤解”進而對日本進行“內(nèi)政干涉”。據(jù)筆者查閱1982年日本的國會質(zhì)詢記錄來看,與渡部昇一等人的上述論調(diào)恰恰相反,文部省官員在接受國會質(zhì)詢的時候公開承認文部省在審定教科書時存在將“侵略”改為“進出”的篡改行為。
1文部省承認將“侵略”改為“進出”
中國正式提出交涉后,日本國會內(nèi)閣委員會、文教委員會和外務委員會隨之正式質(zhì)詢文部省和外務省官員,審查此次教科書事件。面對國會的質(zhì)詢,文部省從小川文相到鈴木局長、藤村課長都承認文部省在審查日本侵華戰(zhàn)爭記述中存在著將“侵略”篡改為“進出”的行為,從未否定過將“侵略”篡改為“進出”這個事實。
在7月29日的眾議院內(nèi)閣委員會上,文部省教科書審定課長藤村答道:此次引發(fā)問題的日本史和世界史教科書中,關于日中戰(zhàn)爭(即日本侵華戰(zhàn)爭)對“侵略”這一詞匯提出的意見屬于(不具強制力)的“改善意見”。以日本史教科書為例,在審定合格的十冊教科書中,我(指藤村)提出了數(shù)處修改意見,但依據(jù)作者的判斷將“侵略”這一詞匯予以修改,在日本史教科書中僅有一例而已[8]。
7月29日參議院文教委員會專門為日本文部省的教科書審定舉行質(zhì)詢會,日本文相小川出席接受質(zhì)詢。小川文相答道:十九世紀列強對中國的戰(zhàn)爭使用“進出”這一詞匯,有的教科書使用“侵略”這一詞匯,為了統(tǒng)一詞匯,審定的時候提出“改善意見”修改為“進出”。有的教科書作者依據(jù)“改善意見”將“侵略”改為了“進出”或“侵入”。隨后議員田澤智治要求小川文相詳細匯報,小川文相答道:對送審的10種日本史教科書,因為使用“侵略”詞匯而被文部省提出修改意見的有3種,文部省對其提出4處修改意見,按照文部省意見予以修改的僅有1種教科書。沒有遵循文部省提出的修改意見,予以保留“侵略”詞匯的有2種教科書共3處。對送審的世界史教科書,因為使用“侵略”詞匯而被文部省提出修改意見的有6種共10處,按照文部省意見予以修改的有2種3處,沒有按照文部省的修改意見保留“侵略”詞匯的有4種共7處。接著文部省初等中等教育局長鈴木接受質(zhì)詢的時候,同樣重復小川文相和藤村審定課長的論調(diào)[9]。
從上述質(zhì)詢記錄來看,與此次教科書問題直接相關的小川文相、鈴木局長和藤村審定課長都承認有過將送審教科書中“侵略”修改為“進出”或“侵攻”等詞匯的篡改行為,但小川文相、鈴木局長和藤村審定課長辯稱這些修改意見屬于不具備強制力的“改善意見”,將責任推給各個教科書出版社。文部省上述推卸責任的辯詞立即遭到了各方的批判。
議員小野明隨即指出,文部省以具有強制力的“修正意見”形式修改教科書中“侵略”表述早有先例,1978年文部省就以“修正意見”形式要求修改“侵略”這一詞匯。所以文部省聲稱此次將“侵略”修改為“進出”是“改善意見”,而不是“修正意見”,這種答復是不能接受的。對于小野明的指責,鈴木局長不得不承認文部省在1978年審定世界史教科書時,以強制性“修正意見”將“侵略”改為“進出”,但他辯稱這只是特例而已[9]。
文部省要求將“侵略”修改為“進出”是具有強制性的“修正意見”得到了教科書編寫者的證實。一橋大學教授永原慶二作證,“文部省當局現(xiàn)在說把‘侵略改為‘進入不是(強制性)的‘修正意見,而是(無強制力的)‘改善意見,這是毫無道理的胡說。我在編寫1978年度的教科書時,(文部?。┚驮裕◤娭菩缘模拚庖娭甘景选畬χ袊那致赃@一標題改掉?!盵10]東京大學小島晉治教授作證,以往撰寫教科書可以使用“侵略”一詞,因此在此次送審的教科書中也使用了“日本的東三省侵略”這一表述,其中“侵略”詞匯使用了兩次。但文部省反對使用“侵略”,指示使用“進出”[11]。
2所謂日本媒體的“誤報”
日本媒體最開始報道實教出版社送審的《世界史》教科書被文部省審定時將“華北侵略”篡改為“華北進出”,后來發(fā)現(xiàn)報道失實,立即予以更正。但此次誤報絕不意味著文部省在教科書審定中不存在篡改行為,因為除了將“侵略”篡改為“進出”,還篡改南京大屠殺、朝鮮“三一獨立運動”等表述。另外,盡管文部省拒不公開審定記錄,但隨后日本媒體還是發(fā)現(xiàn)日本文部省篡改“侵略”表述的證據(jù),即文部省在審定帝國書院的《世界史》時要求將“日本侵略中國”修改為“軍事行動”、將“對東南亞侵略”修改為“對東南亞進出”;在審定東京書籍的教科書時要求將“侵略”修改為“侵入”、“軍事行動”,這些證據(jù)文部省乃至右翼文人無法否認。但日本媒體最初關于實教出版社的誤報卻在教科書風波平息后,被日本右翼文人無限放大以此攻擊日本媒體的“誤報”,導致中韓“誤解”進而對日本進行“內(nèi)政干涉”。但日本右翼文人制造的所謂“誤報”、“誤解”論調(diào)并不符合實際。
如果真像日本右翼文人所宣稱那樣,此次將“侵略”改為“進出”是日本媒體的“誤報”,那么文部省從小川文相、鈴木局長到藤村課長在接受上述國會質(zhì)詢時就該以直接否認方式擺脫各方對文部省的指責,何必承認存在有將“侵略”改為“進出”的行為,然后以不具備強制力“改善意見”等說辭,用間接的方式為文部省辯護呢?
同樣,中國外交部向日本提出正式交涉后,文部省在向中國解釋時,同樣沒有直接否認上述篡改行為,也沒有指出中國交涉是基于日本媒體的“誤報”造成的“誤解”。在7月30日的眾議院文教委員會上,鈴木局長向各位議員介紹向中國駐日公使解釋情況。鈴木以間接的方式向中國駐日公使介紹日本施行教科書審定制度,文部省的審定意見由民間教科書出版社和編寫者決定采用與否,從而將篡改教科書的責任推給教科書出版社[12]。鈴木局長針對中國指責文部省的篡改行為,并沒有予以直接否認。直接負責與中國外交部交涉的日本外務省,也沒有直接采用日本媒體“誤報”導致中國“誤解”這類應對方式,或直接否認日本文部省的篡改行為來平息此次外交風波。相反從日本外務省解密文件來看,日本外務省早就知曉文部省十年來一直在審定教科書中存在將“侵略”改為“進出”這樣的篡改行為[13]。
另外據(jù)日本出版勞連調(diào)查,此次文部省把“侵略”的表述篡改為“向東南亞進出”或者“中國侵入”一共有4處。并不像一部分媒體和電視報道宣稱的完全沒有將“侵略”改為“進出”的教科書[14]。更重要的是,日本媒體進一步發(fā)掘出文部省審定教科書的指導文件《學習指導要領》,從1951年開始就用“進出”代替“侵略”,并將“反省戰(zhàn)爭”和“侵略”全面削除[15]。因此將“侵略”篡改為“進出”早已是文部省審定教科書長久以來的標準。更有意思的是,日本右翼媒體《產(chǎn)經(jīng)新聞》在9月8日的報道中指出文部省將“侵略”改為“進出”的修改意見二十年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這是日本軍國主義化的表現(xiàn)[16]。這恰恰與后來《產(chǎn)經(jīng)新聞》追隨渡部昇一等人的論調(diào)主張“侵略”改為“進出”一例也沒有的說法完全矛盾。
三、中韓提出外交交涉并不是“內(nèi)政干涉”
渡部昇一為代表的日本右翼文人認為“近鄰諸國條款”是1982年中韓“干涉日本內(nèi)政”的產(chǎn)物,據(jù)此要將“近鄰諸國條款”廢除。但從1982年國會記錄來看,不論是對作為日本政府代表的宮澤官房長官,還是對文部省和外務省官員而言,都不認為中韓向日本提出外交交涉是“內(nèi)政干涉”之舉。
7月23日松野幸泰國土廳長官對小川文相指出,有新聞報道韓國對日本的教科書內(nèi)容提出要求,認為此種情況屬于內(nèi)政干涉,對此情況沒有采取毅然的態(tài)度表示遺憾[17]。由此引發(fā)日本政界對中韓等國的外交交涉是否屬于“內(nèi)政干涉”之舉的討論。
在7月29日的內(nèi)閣委員會上,議員楢崎質(zhì)詢宮澤官房長官此次中國提出修改要求是內(nèi)政干涉嗎?宮澤官房長官答道:關于我國教科書的記述,對中國一方的考慮應該謙虛傾聽,干涉內(nèi)政的說這說那,我認為那樣說是沒有建設性效果的。議員楢崎追問:現(xiàn)在閣僚中有人認為是內(nèi)政干涉,官房長官如何認識?宮澤官房長官答道:我認為是閣僚的個人意見[8]。
在7月29日的文教委員會上,小川文相針對松野發(fā)表“內(nèi)政干涉”的言論指出,采取盛氣凌人的態(tài)度,這樣“內(nèi)政”或“內(nèi)政干涉”的發(fā)言是不能令人滿意,我是這么認為的。隨后議員田澤智治質(zhì)詢外務省亞洲局外務參事官長谷川和年:中國要求修改篡改內(nèi)容是否是外交上的內(nèi)政干涉?參事官長谷川和年答道:關于教科書的記述問題當然應該由各自國家處理,但我認為中國提出的要求應該謙虛接受。不管如何,中國沒有強制性要求訂正篡改內(nèi)容,這樣中國的行為不屬于一般國際法所禁止的干涉行為[9]。
在7月30日的外務委員會上,土井議員質(zhì)詢外務省條約局局長栗山:《中日聯(lián)合聲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條約》雖然規(guī)定內(nèi)政互不干涉,但我認為此次中國并沒有違反內(nèi)政不干涉原則。栗山局長答道:國際法上的干涉是一國使用某種武力或其他強制力對另一國應自由決定的事項施加壓力的行為。我理解的《中日共同聲明》或者《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所說的不干涉內(nèi)政,是指禁止出現(xiàn)上述國際法定義中的干涉行為。土井議員進一步要求栗山局長確認:中國這回不相當于內(nèi)政干涉,可以這么解釋吧?栗山回答道:我想言語并不足以說明這個問題,從國際法角度來說,就像我剛剛說明的那樣,并不屬于干涉內(nèi)政的性質(zhì)范疇之內(nèi)。土井議員:這樣的話,這不能稱之為內(nèi)政干涉[18]。從上述可知盡管有諸如松野幸泰等閣僚發(fā)表“內(nèi)政干涉”的言論,但代表日本政府接受國會質(zhì)詢的宮澤官房長官、文部省小川外相以及外務省官員并不認為中國的交涉是“內(nèi)政干涉”之舉。渡部昇一所謂的“內(nèi)政干涉”論調(diào)并不是日本政府的態(tài)度,也沒有正式記錄給予證明。
但日本閣僚“內(nèi)政干涉”的言論還是引起中國的警惕,8月5日外交部第一副部長吳學謙嚴正駁斥了日本閣僚所謂“內(nèi)政干涉”的言論,并闡明此次中國對日交涉是符合《中日聯(lián)合聲明》之舉。“日本政府一些高級官員且有公然違背事實,背離中日聯(lián)合聲明,甚至反而指責中國提出交涉是‘干涉內(nèi)政的言論。我方在上次交涉中就指明,日方在審定教科書的過程中出現(xiàn)的有關問題,都是涉及違反歷史事實、背離中日聯(lián)合聲明的原則、損害中日友好基礎的?!盵7]359隨后日本的櫻內(nèi)外相同樣沒有使用“內(nèi)政干涉”回絕中國的交涉,而是呼應中國吳學謙副外長的講話,主張按照《中日共同聲明》精神解決這次教科書問題。在8月9日的眾議院外務委員會上,櫻內(nèi)外相面對質(zhì)詢時指出,日本政府應該認識到國際社會對侵略戰(zhàn)爭的嚴厲批評態(tài)度。為了解決此次教科書問題,作為外相認為應該按照《中日共同聲明》中“深刻反省”精神,日本政府內(nèi)部進行協(xié)調(diào)[19]。
最終文部省發(fā)表正式見解,承認在審定教科書中有將“侵略”篡改為“侵攻”、“侵入”,將對東南亞“侵略”篡改為“進出”等行為,在以往的審定中存在將對中國“侵略”篡改為“進出”的行為[20]。最終8月26日,宮澤官房長官發(fā)表“宮澤講話”,“該日韓聯(lián)合公報,日中聯(lián)合聲明的精神,在我國的學校教育、教科書審定之際,也當然應該受到尊重,而今天韓國、中國等國家對與此有關的我國教科書的記述,提出了批評。作為我國,在推進同亞洲近鄰諸國友好、親善的基礎上,要充分聽取這些批評,政府有責任予以糾正?!盵7]370“宮澤談話”承認日本有責任糾正錯誤,最終制定“近鄰諸國條款”,以此對文部省的教科書審定和民間的教科書編寫予以規(guī)范和約束。
四、結(jié) 論
就“近鄰諸國條款”的由來而言,筆者2013年赴日交流時發(fā)現(xiàn)渡部昇一為代表的日本右翼文人的否定論調(diào)在日本肆意流行。從1982年日本國會記錄來看,文部省從小川文相、鈴木局長到藤村課長都承認在審定教科書時存在將“侵略”篡改為“進出”等,因此不論是日本媒體還是中韓等國對日本文部省篡改行為的批評都不是“誤報”和“誤解”。日本媒體披露文部省的篡改行為后,中國對日本提出正式交涉其依據(jù)是《中日聯(lián)合聲明》中的相關規(guī)定,雖然有松野等閣僚大放厥詞批評“內(nèi)政干涉”,但接受國會質(zhì)詢的宮澤官房長官、小川文相以及外務省官員都不認為中國的正式交涉是“內(nèi)政干涉”。最終日本政府發(fā)表“宮澤談話”,認可《中日聯(lián)合聲明》精神,宣布日本政府對教科書記述有責任予以糾正,制定“近鄰諸國條款”,以此規(guī)范日本文部省的審定和日本出版社的編纂?!敖徶T國條款”意義重大,在安倍政權嘗試啟動廢除該條款之際,需要我們給予充分關注,并做好理論準備。
[參 考 文 獻]
[1] 高橋史朗.近隣諸國條項—百害あって一利なし[J]. 諸君, 34(2):169.
[2] 自民黨政権公約[EB/OL].https://www.jimin.jp/policy/manifest/.2015-01-01.
[3] 近隣諸國條項の撤廃等に関する請願[DB/OL].http://www.shugiin.go.jp. 2015-01-01.
[4] 戦時におう復古調(diào),教科書統(tǒng)制、一段と強化[N].毎日新聞,1982-06-26.
[5] こう変わった高校教科書,教科書さらに「戦前」復権へ[N].朝日新聞, 1982-06-26.
[6] 日文部省審定課本歪曲歷史美化侵略[N].人民日報,1982-06-30.
[7] 田桓.戰(zhàn)后中日關系文獻集:1971-1995[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
[8] 第096回國會衆(zhòng)議院內(nèi)閣委員會第19號昭和五十七年七月二十九日[DB/OL].http://www.shugiin.go.jp/.2015-01-01.
[9] 第096回國會參議院文教委員會第12號昭和五十七年七月二十九日[DB/OL].www.sangiin.go.jp/.2015-01-01.
[10] 日本學者根據(jù)修改教科書的事實指出:文部省篡改歷史的責任不容推卸[N].人民日報,1982-07-30.
[11] 小島晉治.教科書問題―何が問われているか[J].中國研究所教科書問題を考えるシンポジウム報告特集,1982:5.
[12] 第096回國會衆(zhòng)議院文教委員會17號昭和五十七年七月三十日[DB/OL].http://www.shugiin.go.jp/.2015-01-01.
[13] 日本外務省.「歴史教科書問題」整理番號03-6442(2)昭和五七年の教科書問題―経緯と問題點[Z].1986-09-10,3.
[14] 辻寧人.教科書検定―黒い思想の系譜 [J].前衛(wèi),1982(11):1-2.
[15] 藤原彰,本多公栄,吉岡吉典.教科書問題と戦後政治の原點[J].前衛(wèi),1982(10):34,37.
[16] 軍國主義化の表れ[N].サンケイ新聞,1982-09-08.
[17] 內(nèi)政干渉になる場合[N].朝日新聞,1982-07-24.
[18] 第096回國會衆(zhòng)議院外務委員會23號昭和五十七年七月三十日[DB/OL].http://www.shugiin.go.jp/.2015-01-01.
[19] 第096回國會衆(zhòng)議院外務委員會24號昭和五十七年八月九日[DB/OL].http://www.shugiin.go.jp/.2015--01-01.
[20] 教科書検定—文部省の見解要旨[N].朝日新聞,1982-08-10.
Refuting Japanese Rightwing Literatis Criticisms on the Clause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WANG Yuqiang
(Institute of Japanese Studies, College of Northeast Asian Studi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Abstract: In 1982, to settle the issue of Japanese textbook, the government of Japan made the clause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Kinrinshokokujyoukou) to guide reviewing and writing of textbooks. Shouichi Watanabe,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Japanese rightwing literati, criticized the clause was resulted from error report by Japanese media and interference in domestic affairs by China and Republic of Korea. So they demand the abolition of the clause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Basing on the 1982 Japans congressional record, this article refutes Shouichi Watanabe and others criticisms on the clause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Key words: the clause of neighboring countries (Kinrinshokokujyoukou); the issue of Japanese textbook; the issue of Japanese historical revisionism; miyazawa danwa
[責任編輯:郭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