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時間觀已經停不下來了,我們需要的是時刻看著鐘表,計劃自己的人生:一步到位、名利雙收、嫁入豪門、一夜暴富、35歲退休……
前不久,成都女司機變道惹怒男司機遭暴打的新聞,引發(fā)大家對“路怒癥”的關注。表面上看,“路怒族”是因為堵車,趕時間,行人和車輛違章等讓人火氣變大,導致駕車者“路怒癥”發(fā)作。但實際上這只是導致人們上火的導火索罷了。
進一步說,“路怒癥”也許只是社會“浮躁癥”、焦慮癥的其中一個表征或體現。
因為中國人,總是那么著急!
中國人是世界上時間最緊張的人:出行,叫“趕路”。買東西,叫“搶購”。評論,“搶沙發(fā)”。拍照,最好立等可取。做事,最好名利雙收。創(chuàng)業(yè),最好一夜暴富。結婚,最好現房現車。排隊,最好能插隊……
中國人成了最著急最不耐煩的地球生物,奮斗口號曰: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我們不喜歡等待
我們喜歡插隊。
地鐵即將靠站,我們當一米黃線不存在,將下車口堵得嚴嚴實實,短短幾十秒就是一場戰(zhàn)役;我們搶出租,坐進出租車看著比自己先到的人還在打的時,露出會心的微笑;我們在交通燈變黃的時候一腳油門沖過去;我們?yōu)楣?jié)省5分鐘的走天橋時間,紛紛勇當劉翔跨欄桿。
我們喜歡搶。
每到節(jié)日,我們都會收藏提前看好的商品,等待零點的到來,瘋狂點擊鼠標,無論你是誰,親老婆也不能跟我爭奪網速。我們會在商店折扣甩賣區(qū),爭搶僅剩一雙的板鞋,一定要用秒表掐出誰先看到它的。
當然了,我們還喜歡生氣。
如果你開車撞了我,如果我騎的非機動車,那么除了醫(yī)藥費全包加賠償,或許還要看我一家人的臉子;如果我也開汽車,那說不定要先打一架。飛機誤了點,我不高興,有氣沒處撒,要不然砸砸候機廳?
已經有好久了,看不到中國人有慢的痕跡。每個人都不想等待,不想落后,不想被這個飛速的社會拋離。當能力達不到追趕這樣速度的時候,性子不好的開始生氣,性子好開始琢磨各種招數——
VIP,他們誕生于銀行、機場、醫(yī)院的排隊長龍之中,他們是排隊時間的貴族。大部分人都想成為VIP,可惜VIP的意思就是指少數人。社會科學家的研究告訴我們,VIP只會招致更多人的不滿,個人的滿意情緒與是否被公平對待密切相關,不公平的等待要比公平的等待讓人感覺時間更加漫長,特別是有人名正言順在你前面加塞的時候。
為求“敢為人先”,人們急急忙忙旅游,急急忙忙拍照,急急忙忙離去。走后門,送錢,一點兒也不喜歡等待。
科技就是不耐煩?
《連線》曾經刊登過一篇文章《讓我們抓狂的33件東西》,列舉了33件現代生活中讓我們無法忍受最終崩潰的事物。
排在第一位的是航空旅行,作者對航空延誤和堵塞的憤怒之情溢于言表:“有超過1/4航班停在停機坪上,在夏季高峰時期,這個數字幾乎達到30%。如果你在網上訂票的話,你也許可以選擇準點的航班??墒?,現在還有誰不是在網上訂票的嗎?”
的確,在候機廳突然被告知航空管制需要限流的時候,是多么的讓人苦悶惱火,更可惡的是得知所謂限流只是幾家航空公司等待并機起飛的真實內幕。
此外,還有信用卡、顧客服務、醫(yī)療記錄、復印機、打印機、道路、電話會議……這些東西都被列入了“抓狂物件”。
可是,這些東西的發(fā)明不是為了人們的生活更便捷嗎?人們怎么反而對這些不耐煩了呢?
它們的確為我們提供了便捷:比如你再也不用手抄500份文件了,因為有復印機;你再也不用在圖書館苦苦搜尋書海,只為找到一則典故,因為我們有了電腦。然而事實卻是,高科技的復印機和電腦已經超出常人所能掌控的地步,一旦復印機或電腦不工作,我們就會抓狂,瘋狂地打電話指責復印機、電腦公司,然后要求他們務必盡量在一個小時內上門服務。
這就是高科技時代最大的玩笑,一件物品的發(fā)明初衷是為了解決問題,但它本身又成了另一個問題??萍?,并不是人們焦躁的根結,社會發(fā)展與人追趕的速度差,才是人們焦躁和生氣的癥結所在。
比等待更可怕的是不公平
拋開時代和科技原因,還有什么值得讓中國人更焦躁?
平庸、單調、重復、逼仄、超出理解范疇、不知所措。
更重要的是,不公平。
當病痛得直不起腰,攀爬著排一上午的號時,我們可不可以有捷徑?可以,只要你認識院長、主任、行政人員、甚至一個護士,他們就可以把你領到專家門診。
一場劇遴選女主角。你很漂亮,身材也正,關鍵還戲好,眼睛里有故事,臺詞功底直追有30年演戲經驗的老戲骨。可是我不能選你。瞧,正試裝的姑娘她爸給我們贊助了不少;女二號的姑姑今年剛拿了百花獎;女三號,呵呵,說今晚她有時間……
所以我們氣憤不公平,我們制造不公平。
中國人的時間觀已經停不下來了,我們需要的是時刻看著鐘表,計劃自己的人生:一步到位、名利雙收、嫁入豪門、一夜暴富、35歲退休……
(《齊魯周刊》2015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