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磊等
基金項目:國家棉花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CARS-18-36);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抗蟲及轉基因雜交棉花新品種培育項目(2011ZX08005-001);國家“863”計劃-強優(yōu)勢棉花雜交種的創(chuàng)制與應用(2011AA10A102);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棉花新品種培育與擴繁(2011BAD35B05-2)。
作者簡介:楊磊(1969-),江西湖口人,研究員,主要從事棉花育種研究及新技術示范推廣工作。0792-6840118。
E-mail:jxmhsyl@126.com。
通訊作者:陳宜(1960-),江西宜豐人,副研究員,主要從事栽培技術研究及科研管理工作。
(1.江西省棉花研究所,江西九江332105;2.江西農(nóng)業(yè)工程職業(yè)學院,江西樟樹331200;3.江西省彭澤縣農(nóng)業(yè)局,江西彭澤332700)
摘要:通過2014年江西省棉花生產(chǎn)全程機械化在九江、彭澤2個示范縣的試驗示范,分析了在實施過程中機采棉清理加工、種植規(guī)模、雜草防除、機械配套、適宜機采的棉花品種等問題對示范推廣效果的影響,介紹了江西省棉花生產(chǎn)機械化各栽培技術要點,并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發(fā)展對策和建議,為江西實施棉花生產(chǎn)全程機械化提供參考。
關鍵詞:江西?。幻藁?;機械化;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S562.09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2095-3143(2015)02-0003-05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5.02.001
Practice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ull Mechanization
of Cotton Production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14
Yang Lei1, Chen Yi1, Hu Xiaoqin2, Wei Shengchu1,Gao Peixi3
(1.Cotton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xi Province., Jiujiang 332105,China; 2 Jiangxi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 College., Zhangshu331200,China; 3 Pengze County Agricultural Bureau of Jiangxi province.,Pengze 332700,China)
Abstract:Through the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of cotton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in Pengze and Jiujiang in Jiangxi province in 2014,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existed problems:clearing up and working, the planting scale, weed control, machine matching, cotton varieties and other issues affecting the demonstration effect,introduced the cotton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 Jiangxi province, and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Jiangxi cotton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Key words: Jiangxi province; Cotton; Mechanization;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0引言
棉花生產(chǎn)在中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國常年棉花種植面積約為46666.7 km2,其中長江流域棉區(qū)約為13333.3 km2。機采棉在新疆棉區(qū)(尤其是兵團)的推廣面積比例已經(jīng)達到了70%[1],而長江流域棉花生產(chǎn)的機械化水平低,特別是收獲環(huán)節(jié)甚至為空白。采棉生產(chǎn)成本高、拾花工短缺的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嚴重挫傷了眾多棉花種植者的積極性。長江流域傳統(tǒng)的種植特點是低密度、高植株、高產(chǎn)量,稈粗而枝杈長,棉花生育期較長,尤其是吐絮期特別長,且8~9月份臺風較頻繁,雨水多,也給機械采收帶來很大難度;隨著我國社會與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不斷提高,棉花收獲機械化問題已成為制約該地區(qū)棉花產(chǎn)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瓶頸。
江西省棉花生產(chǎn)面臨著勞動力資源不足、人工成本高、病蟲害及氣象災害發(fā)生頻繁、抗災減災能力較差等困境[2],嚴重影響了棉花面積的穩(wěn)定和發(fā)展。要想穩(wěn)定棉花面積和產(chǎn)量,增加植棉效益,就必須提高棉花生產(chǎn)的機械化水平,特別是采收環(huán)節(jié)的機械化水平。隨著土地流轉的進一步推進,一個種植戶植棉面積可達幾公頃甚至十幾公頃,且江西省有30%左右的植棉區(qū)域位于沿江濱湖地區(qū),土地較平整,這有利于推廣棉花全程機械化生產(chǎn)。
為了適應棉花生產(chǎn)新形勢,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在經(jīng)過多年品種選擇試驗、棉花直播高密度種植、株行距合理配置、脫葉催熟劑篩選等試驗示范的基礎上,2014年開展了適合江西省棉花生產(chǎn)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示范。
1江西省2014年實施棉花生產(chǎn)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情況
1.1示范地點和主要品種
2014年,國家棉花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鄱陽湖綜合試驗站的依托單位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在九江和彭澤兩縣共布置了22.33 hm2的棉花機械直播適應大型機械采收的試驗示范。其中在彭澤縣芙蓉墩鎮(zhèn)和棉船鎮(zhèn)分別安排了4個示范點,示范面積共15.33 hm2,示范品種為中棉所50和夏早3號;并在芙蓉墩鎮(zhèn)設立了大型機械采收樣板田4 hm2;在位于九江縣港口街鎮(zhèn)的江西省棉花研究所試驗基地分別安排了2個示范點,示范面積共7 hm2,示范品種為中棉所50、中425和夏早3號[3]。
1.2示范情況和效果
彭澤縣示范區(qū)于5月30日播種,6月10日出苗,9月23日吐絮,播種密度90000株/hm2,收獲密度82500株/hm2左右;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示范區(qū)于6月12日播種,6月23日后出苗(播后遇干旱天氣),9月27日吐絮,播種密度120000株/hm2,收獲密度106500株/hm2左右。經(jīng)組織測產(chǎn),彭澤縣示范區(qū)平均籽棉產(chǎn)量為3689.4 kg/hm2,江西省棉花研究所示范區(qū)籽棉產(chǎn)量平均為3663.6 kg/hm2(見表1)。
1.3試驗示范期間的氣候概況
2014年棉花生育期間氣候總體來說對江西棉區(qū)直播棉花生長比較有利,主要表現(xiàn)在播種期間天氣晴朗雨水少,不利于棉花出苗,出苗較慢且出苗期偏長,出苗后晴雨相間,有利于晚播棉花的營養(yǎng)生長;現(xiàn)蕾期及開花結鈴期氣候適宜,雖遭遇“麥得姆”臺風,但對棉花生長影響不大,棉花伏桃、秋桃上桃快;進入吐絮期天氣晴朗,氣溫高,有利于棉花吐絮,棉花爛鈴少,品質較好;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因降雨較多,造成絮色較差,且影響了機械采收效果。
1.4采取的主要措施
江西省2014年棉花生產(chǎn)全程機械化示范主要采取了機械平整土地、機械直播施基肥、自走式噴藥機進行病蟲害防治、多旋翼飛機進行機防示范、縮節(jié)安調控株型、噻苯隆+乙烯利進行脫葉催熟、國產(chǎn)4MZ-3型自走式采棉機進行采收等機械設備和技術措施。
2014年11月10日,江西省農(nóng)業(yè)廳經(jīng)濟作物局在九江市彭澤縣首次召開了江西省棉花機械化采收現(xiàn)場觀摩會[3],該棉花機采示范點由國家棉花產(chǎn)業(yè)技術體系鄱陽湖綜合試驗站、江西省棉花研究所和彭澤縣農(nóng)業(yè)局共同實施,這在實現(xiàn)江西省棉花生產(chǎn)全程機械化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2江西省2014年棉花生產(chǎn)機械化示范實施的技術措施
2.1產(chǎn)量結構目標
種植密度90000~105000株/hm2,果枝層10~12層,單株成鈴10~12個,總成鈴97.5萬個/hm2左右,單鈴重4.5 g左右,籽棉產(chǎn)量3750 kg/hm2左右。
2.2用肥標準
根據(jù)測土配方施肥的原則和機采棉生長發(fā)育需求,在翻耕后整地時用棉餅750 kg/hm2加棉花專用肥750 kg/hm2均勻撒施,然后平整作畦,苗期追施尿素150 kg/hm2,盛蕾期再追施尿素225 kg/hm2、硼肥(含硼量為15%)400 g、硫酸鋅500 g。
2.3播前準備
2.3.1品種選擇 為了與機采棉種植制度相適應,示范選擇了生育期為110 d左右,適合長江流域種植的短季棉品種,如選擇中棉所50、夏早1號、夏早3號等。這些品種主莖粗細適中,莖粗<1.5 cm,株高100 cm以內,果枝短夾角小,株型緊湊,結鈴性強,上桃吐絮集中、含絮力適中、纖維較長且強度高、抗病抗倒伏、對脫葉劑比較敏感的棉花品種。
2.3.2嚴把種子質量關 選用脫絨包衣棉種進行機械直播,要求種子健籽率99%以上,凈度98%以上,發(fā)芽率90%以上,種子純度9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2%。并于播種前曬種2~3天,以提高出苗率。
2.3.3土地準備 (1)地塊選擇:選擇集中連片,肥力適中,地勢平坦,便于排灌,交通便利的地塊作機械采收示范棉田,并要求地塊長度在200 m以上,面積在3.33 hm2以上。(2)嚴格掌握土地平整質量:棉地要求在犁地以后和除草劑封閉前復平,并要求地平面高低相差在5 cm以內。(3)注重耕翻質量:作業(yè)前要填溝、平高突處,拔除前茬作物秸稈,拾凈殘茬并帶出田間,田間不得有堆積的殘根、殘物及其它影響機械作業(yè)的雜物;旋耕深度在15 cm左右(誤差不得超過±1.5 cm),并要求行走端直,扣垡平整,翻壟良好,覆蓋嚴密,無回壟現(xiàn)象,地表無棉稈、雜草;播種前土地應做到下實上虛,虛土層厚2.0~3.0 cm,這樣有利于保墑、出苗整齊。
2.4機械直播
2.4.1種植模式 統(tǒng)一種植密度和行距配置,播種密度105000株/hm2,實收密度達到90000株/hm2以上,棉地整成2.28 m寬的標準畦,一畦三行種植,以便機械化采收作業(yè)。
2.4.2播種 播種方式為點播,播種深度要做到“深不過寸,淺不露籽”,且播后覆膜,以保墑防板結和雜草大量發(fā)生,確保一播全苗。播種要求統(tǒng)一時間、統(tǒng)一品種。播種期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初,采用精量播種機覆膜、播種、覆土一次完成,等行配置模式,行距76 cm。為確保一播全苗,每穴播種2~3粒,播種量30~37.5 kg/hm2,播種深度2~3 cm,覆土厚1.5~2 cm,出苗穴數(shù)要不少于105000株/hm2。要求播種深度一致,播行端直,行距準確,下籽均勻,不漏行漏穴,空穴率<3%,收獲密度在90000株/hm2以上。
2.4.3施用基肥 棉花的底肥應以有機肥為主,結合整地深施,用量應依種植方式和土地肥力而定,套種棉、土壤肥力高的棉田,適當少施,一般中等肥力的棉田,底肥用量占總施肥量的80%,其中施氮量占全部施氮量的50%左右,磷、鉀肥用量一次性施入。
2.5田間管理
2.5.1苗期管理 定苗時間掌握在兩片子葉展平后開始,1~2片真葉時結束。定苗要求去弱苗、留健苗,1穴1株,嚴禁留雙株。定苗前遇大雨使土壤板結要于適墑時及時人工破除土地板結。
2.5.2水肥管理 棉花生育期間的水肥管理,應依據(jù)各生育時期需水需肥特性、土壤水肥狀況和棉株形態(tài)特征綜合確定。根據(jù)機采棉要求早發(fā)早熟的生長特點,前期重施底肥促壯苗,中期重施花鈴肥保穩(wěn)長,后期少施或不施肥。確保中部集中成桃、集中吐絮,并使棉花長勢均勻一致,有利機械采收。棉花追肥用耕播犁雙箱施入,做到施足、施均勻、不漏施。一般在7~8片真葉時施初花肥,結合開溝施尿素150 kg/hm2,施入深度10 cm以上。7月上中旬施花鈴肥,撒施尿素150~225 kg/hm2。后期不再追肥。棉花水分管理和肥料管理基本同步,前期宜早灌,后期不灌。機采棉田可輕培土或不培土。
2.5.3 病蟲害防治 根據(jù)病蟲測報信息,及時防治病蟲害。選擇代森錳鋅等廣譜性殺菌藥劑,高效低毒殺蟲劑如吡蟲啉、阿維菌素等對路農(nóng)藥;實行統(tǒng)一測報、統(tǒng)一時間、統(tǒng)一品種、統(tǒng)一噴藥的“四統(tǒng)”防治工作,有效地防治棉病及刺吸性害蟲和鱗翅目害蟲等的發(fā)生。
2.5.4雜草防治 雜草是影響機采棉采收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棉花生育前期,主要依靠播前噴芽前除草劑抑制雜草生長;中后期噴施棉田專用除草劑及時除草。
2.5.5適時打頂 根據(jù)棉花的長勢、株高和果枝數(shù)等因素來確定適宜的打頂時間,一般在7月20~25日采取化學封頂?shù)姆绞竭M行,并按機械采摘順序,早采的早噴藥封頂,晚采的晚噴藥封頂,最終控制棉株高度≤100 cm。
2.5.6化學調控 機采棉要求第一果枝節(jié)位著生高度距地面20 cm以上,因此應適當推遲第一次化調的時間,根據(jù)棉花長勢,一般第一次在4~5片真葉時用縮節(jié)胺15.0 g/hm2;蕾期(8~9葉期)、初花期及盛花期分別用縮節(jié)胺15.0~30.0 g/hm2、30.0~45.0 g/hm2及60.0~90.0 g/hm2,打頂后再用縮節(jié)胺90.0~120.0 g/hm2進行化控,要求株高控制在90~100 cm。由于贛北棉區(qū)7、8月雨水時空分布不均,需密切根據(jù)棉田墑情掌握化控時間和化控量,以塑造相對緊湊的株型,并促進集中結鈴和吐絮。
2.5.7脫葉催熟 脫葉催熟效果直接影響機采棉花的品級、加工、儲存質量和實收產(chǎn)量。應科學把握噴藥時間、氣溫變化和脫葉催熟劑用量。
2.5.7.1 脫葉催熟劑及用量選擇 一般使用噻苯隆750~900 g/hm2+乙烯利2250 ml/hm2+水450 kg/hm2進行噴施[4]。噴施時應注意以下事項:(1)施用脫葉劑的時間不宜過早(適宜的噴施時間為10月上中旬),應保證棉鈴有盡可能長的生長成熟時間,同時還應考慮到施用當時的天氣狀況,最好能保證施用后有5~10天最高氣溫在20℃以上;(2)根據(jù)施藥期確定施藥量,早施棉田劑量可適當減少,晚施棉田劑量要適當增加;(3)根據(jù)氣象預報確定施藥期和施藥量。施藥期應選擇在降溫后氣溫開始回升之前施藥為好,應盡量避免在降溫之前的高溫日施藥,并掌握氣溫時高劑量可適當減少,氣溫低時劑量要適當增加。
2.5.7.2 噴藥時機選擇 (1)田間棉花自然吐絮率達到40%~60%,棉花上部鈴的鈴齡達40 d以上;(2)采收前18~25 d,連續(xù)7~10 d平均氣溫在20℃以上,最低氣溫不得低于14℃。
2.5.7.3 噴霧器選擇 為達到噴霧均勻和棉花中下部葉片都能附著藥劑,應盡可能選擇帶有雙層吊掛垂直水平噴頭噴霧器。
2.5.7.4 作業(yè)質量要求 在脫葉20 d后,田間棉株脫葉率達90%以上、吐絮率達95%以上。對晚熟品種、生長勢旺、秋桃多的棉田,可適當推遲施藥期并適當增加用藥量,反之則可提前施藥并減少用藥量。
2.6機械收獲 在噴施脫葉催熟劑20天以后,適時觀察脫葉效果,在脫葉率達到90%以上、吐絮率達到95%以上時,即可進行機械采收作業(yè)。目前棉花收獲機械分為摘錠式采棉機和指桿式采棉機。2014年試驗示范的采收機具為國產(chǎn)4MZ-3型摘錠自走式采棉機。
3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應對措施
3.1機收籽棉的清理加工
摘錠式機器采收的籽棉一般含雜率在8%~15%,含水率在9%~11%。因此,機采籽棉清理必須通過機采棉加工生產(chǎn)線,經(jīng)過多道烘干、加濕、清理工序后,才能進行籽棉加工。而目前江西省大型加工企業(yè)沒有預處理生產(chǎn)線,機器采收籽棉難以收購加工,建議政府部門給予政策支持,推廣部門與棉花收購加工企業(yè)聯(lián)合開展示范,由加工企業(yè)增加一條除雜預處理生產(chǎn)線。
3.2雜草防除
雜草是影響機器采收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棉花生育前期,主要依靠播前噴芽前除草劑抑制雜草生長,尤其是油后直播棉花,要防止油菜苗對棉花苗造成的草荒,必須于棉花生長中后期噴施棉田專用除草劑及時除草。
3.3種植規(guī)模
棉花全程機械化生產(chǎn)對面積要求較大。一般要求成片棉田在3.33 hm2以上,地塊長度在200 m以上。因此,可結合土地流轉向種植大戶或家庭農(nóng)場發(fā)展。
3.4直播機械
適宜江西省棉花直播的機械還沒有配套。2014年主要是應用北方的玉米直播機械,根據(jù)實際情況不斷完善來播種。在機械播種前最好不先起壟,要邊播種邊起壟或出苗后再起壟,同時要做到播行直。
3.5采棉機械
適合長江流域棉田尤其是丘陵棉田的輕小型采棉機尚未研發(fā)成功,目前長江流域采用的采棉機械主要是示范新疆的采棉機,指桿式采棉機尚不成熟,未批量生產(chǎn)。建議加快輕小型采棉機的研發(fā)步伐,為長江流域棉花大面積機采提供保障。
3.6機采棉品種
長期以來,由于江西省的棉花生產(chǎn)以稀植大棵為主,棉花品種也是高大較松散的類型,適合機械化生產(chǎn)的棉花品種培育還剛起步。建議要加大項目經(jīng)費扶持力度,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種業(yè)公司的科研人員共同研究攻關,根據(jù)機采棉對棉花品種的要求[1,5],開展適宜江西省機采棉的品種培育。培育的機采棉品種應符合的特點:一是第一果枝的著生高度要高于地面18 cm以上,且葉片較少,成鈴集中且結鈴性強;二是莖稈堅挺,不倒伏、吐絮集中且暢;三是株型緊湊,果枝夾角小;四是落葉性較強,對脫葉劑敏感;五是纖維長度在30 mm以上,比強度在 30 cN/tex以上;五是注重苞葉的改良,苞葉要盡量小,以減少機采時的雜質含量。
參考文獻
[1] 郭承君,孔慶平,艾文禮,等.新疆機采棉品種存在問題及新品種選育對策[J].農(nóng)村科技,2013(10):20-21.
[2] 楊磊,田紹仁,柯興盛,等.環(huán)鄱陽湖優(yōu)勢產(chǎn)區(qū)棉花生產(chǎn)現(xiàn)狀與發(fā)展?jié)摿J].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08, 20(11):30-34.
[3] 楊磊.采棉機械首次來到江西棉區(qū)進行機收作業(yè)[J].棉花科學,2014,36(6):65.
[4]張麗娟,夏紹南,崔愛花,等,幾種棉花脫葉催熟劑在鄱陽湖棉區(qū)的應用效果初探[J]江西農(nóng)業(yè)學報,2013,25(5):16-18.
[5] 王娟,董承光,孔憲輝,等.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機采棉育種研究現(xiàn)狀及展望[J].中國棉花,2013,40(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