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榮瑩
2月,是初春的開始、冬季的尾巴。冬天給人的印象大多是光禿禿的樹枝和滿眼白皚皚的積雪,一些綠樹為這樣的季節(jié)添了一抹亮色。
在冬天,大部分的草本植物都死去或者休眠了,多數(shù)的樹木也都是落葉樹,孤零零地挺立著,不過這時可不是一點綠色都沒有噢。那些在冬天不落葉的植物我們就叫它們常綠植物。如果你在南方生活的話,能見到的常綠樹有很多,這是因為南方冬季的氣溫不像北方這么低。如果你生活在北方的話,能見到的常綠樹木可就沒有那么多了,在北方生存的常綠樹木幾乎都是屬于裸子植物中的松柏類。
像松樹、柏樹這樣的常綠針葉樹,通常分布在我國南方的高山上。那么,是不是緯度越高、冬天越冷的條件下,常綠植物能生存的可能性就會越小呢?其實不然。在溫帶的大部分地區(qū),常綠樹種的比例很少。但到了更寒冷的寒溫帶,常綠樹種所占的比例反而提高。這是因為在寒溫帶,冬季的時間過于漫長,致使適應(yīng)植物生長的季節(jié)十分短暫。樹木在這樣短暫的生長季節(jié)長出來的葉子,還沒來得及發(fā)揮作用,冬季很快就再次來臨。這時,如果樹木再掉葉子就會浪費自身的養(yǎng)分。所以,不落葉的樹木就保持常綠了。
接下來,讓我們了解一下松樹和柏樹的特點。松柏類植物的相似點,是它們的葉子都是針狀或者鱗片狀的。比如松樹的樹葉就是針狀葉,我們把松樹的葉子就稱作松針。柏樹的葉子多是鱗片葉或者短小的針狀葉,其中側(cè)柏為鱗片葉,圓柏除鱗片葉外,還有短小針狀葉。
除了葉子的形狀有所不同外,松樹與柏樹的種子也不同。松樹的種子是長在松塔里的,而柏樹的種子則是包裹在肉質(zhì)鱗片中的,不呈松塔形狀。松樹的樹冠外觀開展;柏樹則枝條緊湊,大多呈塔狀的樹冠,這種外觀尤其出現(xiàn)在樹齡較小的時候。常見松樹有油松、白皮松等,常見柏樹有側(cè)柏、圓柏等。
松柏類樹木的葉子表面積小,樹葉氣孔少,它們的葉子可以減少水分的蒸發(fā)。另外,松柏類樹木的葉子上都有比較厚的蠟質(zhì)層,就好像給樹木穿上了一層冬衣,可以提供保暖作用。因為這些特殊性,松柏類樹木就有效地保持住了綠色,成為冬天的一道亮眼風景。
其實,松柏類植物的葉子也會隨著季節(jié)落下的,只是它們的葉子比闊葉樹的葉子壽命長。而且,松柏類植物的葉子在同一棵樹上凋落有先后,這點和落葉類樹木不同。落葉類樹木的葉子是都逐漸變黃,并全部掉落。松柏類樹木的葉子則是一部分變黃凋落,其他沒有變黃的葉子還呈綠色長在樹上。所以說,松柏類樹木并不是不掉葉子,只是這個過程不容易被人們察覺。如果在松柏類樹木的樹冠下觀察一下,就會發(fā)現(xiàn)那些像“小樹枝兒”一樣的黃褐色葉子,就是松柏類樹木掉落的葉子。
松柏類樹木為冬天帶來的綠色,使得冬天有了生機。當天氣一天一天轉(zhuǎn)暖后,從植物的樹梢部位開始,會逐漸被綠色全部占滿。很快,你就會再一次沉浸在色彩的海洋里,新的生命輪回將再次開始。
(責任編輯 何慶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