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玉玲 張雁鴻
即使算不上特別漂亮,還是覺得自己很可愛;即使沒有朋友在身邊,也會做一些讓自己愉快的事情;即使犯了錯或遇到了挫折,還是會給自己機會嘗試……
如何讓寶寶開啟“真心喜歡自己”的神奇之門,鑰匙就在父母手里!
作為父母,對孩子最深刻的愛是什么呢?就是讓孩子從心里接納自己、愛自己,并成為他自己。孩子對自身力量的肯定和接納又來源于何處呢?來自良好的親子關系,來自父母對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父母一次次地肯定孩子,就是在告訴孩子:“寶貝,你很可愛,你非常棒,媽媽很愛你!”這種良好的關系建立得越早,越牢固,對孩子的影響也越大!喜歡并接納自己的孩子會更有安全感、更自尊、更自愛,對周圍世界也會有更多的信任。
我感受到自己是受歡迎的
寶寶自述:當我還住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雖然我還什么都不懂,但我已經(jīng)能夠感受你們對我的愛了!媽媽喜悅又幸福,爸爸對我充滿了期待,經(jīng)常摸著媽媽的肚子跟我說話。這讓我感覺到,有了爸爸媽媽的愛,世界真美好!
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很多父母就已經(jīng)給寶寶聽各種各樣的故事和音樂了。殊不知,在孕期,媽媽的好心情就是給寶寶最好的禮物!孕媽媽的心情會通過神經(jīng)系統(tǒng)刺激內(nèi)分泌腺分泌激素,激素又會通過臍帶傳遞給胎兒。媽媽幸福愉悅的心情會傳遞給胎兒這樣的欣喜:爸爸媽媽都很喜歡我,他們在期待著我的到來,我是一個受歡迎的小生命!這是孩子喜歡自己的最初印象!
媽媽在懷孕時,可以多爭取家庭其他成員的支持,這樣孕育寶寶會更放松,心情更愉悅。比如,媽媽可以多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放松身心,或者找一個舒服的姿勢躺好,閉上眼睛,冥想一下即將到來的小生命,讓身心都做好迎接小生命的充分準備。準爸爸的參與對于提高準媽媽的幸福感特別有效,爸爸可以經(jīng)常撫摸著媽媽的肚子,跟肚子里的胎寶寶說話:“寶貝,爸爸媽媽都好愛你!期待你的到來!有你,我們感覺好幸福!”
寶寶自述: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我感到很不適應,幸運的是,上天安排了爸爸媽媽來照顧我,趴在媽媽胸口、伏在爸爸肩頭都讓我感覺好溫暖、好滿足。有些事情會讓我感覺不舒適。比如,餓了、渴了、熱了、尿了……我不知道該怎么辦,我能做的就是哇哇大哭。
爸爸媽媽會在第一時間趕來幫助我,雖然新手媽媽也不是一下能搞明白狀況,沒關系,他們關切的眼神、親切的話語讓我感覺到我很受重視,爸爸媽媽關注我、喜歡我。
很快地,敏感而細心的爸爸媽媽就能從哭聲中判斷我到底是哪里不舒服,并能很快幫我解決,直到我露出滿意的表情。
0~1歲,父母對孩子細心的照顧與關注滿足孩子各種需要,為孩子的信任奠定堅實的基礎。有研究表明,在嬰兒降生的頭一年,父母對嬰兒的哭泣做出怎樣多的反應都不過分。他們相信,對嬰兒的哭泣快速做出安慰性應答是建立嬰兒和養(yǎng)育者之間強有力紐帶的一個重要因素。越來越多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在降生后一年內(nèi),嬰兒是不會被寵壞的,這表明父母應該安撫哭泣中的嬰兒,而不是忽略他們。這一反應可以幫助嬰兒發(fā)展出信任感以及建立起與養(yǎng)育者之間的安全依戀。
頭3個月中,寶寶由于經(jīng)常啼哭,不管什么原因,都需要父母把他們抱起來撫摸或輕輕搖晃。寶寶會獲得這方面的經(jīng)驗,即當他不舒服時,這種不適能得到緩解,他們逐漸學會把經(jīng)常照顧他們的成人的樣子、氣味、聲音和感覺與獲得安撫聯(lián)系在一起。
此時父母除了敏感對待寶寶的需求,還需要主動陪伴,向他表達愛。比如,多花時間和他玩。當寶寶開始坐起來,小手能操作玩具,父母要多陪著孩子一起玩,和他說話,尤其要說寶寶正在關注的東西,比如:“這是小搖鈴,寶寶搖一搖。”陪伴的時候,要全心全意,充滿愛意。
寶寶自述:我剛來到這個世界,對周圍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什么都想探索嘗試,對于能拿到的一切東西我都要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只要不是特別危險的東西,希望爸爸媽媽都能支持我。
我把湯圓捏碎,是想試一試這個圓圓的東西是軟的還是硬的;我掀翻了臺燈是想看看它為什么能發(fā)出光,只是我還不能很好地控制我的手和我的力量;我把茶杯扔到地上是想看看不同的東西扔在地上為什么能發(fā)出不同的聲音;我把香蕉捏碎是因為我還沒體驗過捏它的時候它是那么滑滑的。
我做這些的時候,爸爸媽媽沒有呵斥我,他們耐心地看著我,告訴我:“孩子,湯圓是軟的?!薄跋憬妒腔摹!薄安璞谴傻?,所以容易摔碎?!薄职謰寢屢淮未蔚乜隙ㄎ?,幫助我,甚至創(chuàng)造各種條件讓我盡情地探索。他們給我畫筆,讓我在墻壁上盡情地涂鴉;給我顏料,鼓勵我涂出喜歡的東西;讓我盡情玩水,等我玩完后,迅速幫我換下濕透的衣服;鼓勵我自己吃飯,不在乎我總是弄得亂七八糟……
支持與肯定孩子的探索。一次次的探索和被肯定會讓孩子會越來越自信!衣服臟了可以洗,地面臟了可以擦,只有孩子的好奇心泯滅了就再也找不回來,所以請父母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孩子探索的需要。父母所要做的就是根據(jù)孩子的年齡,創(chuàng)設安全的探索環(huán)境。比如,孩子想自己吃飯,就準備好方便抓取的食物,準備好兒童餐桌和餐椅,在地板上鋪上報紙等。比如,孩子想在地上爬,就收起一些危險的或者珍貴的東西,比如花瓶之類,讓寶寶能夠自由自在地探索。
寶寶自述:這個時期的我,開始發(fā)現(xiàn)有些東西是屬于我自己的,比如我的衣服、玩具、車子等。意識到我有屬于自己的東西,這讓我非常高興。我得捍衛(wèi)我的權利,有小朋友想碰我的玩具或者我的車子,我會迅速跑過去,大喊一聲:“這是我的!”我要讓大家都知道我的東西是屬于我的。
別的大人都會煞有其事地教育我:“小朋友,要分享嘛!”可是在我沒有確定我的東西是屬于我的之前,我怎么分享呢?
還是媽媽最了解我,從來不逼迫我分享,還跟爸爸、爺爺、奶奶都商量好了,不逼迫我分享東西。媽媽還給我一個整理箱,專門放我喜歡的東西,沒有我的允許,大家都不動我的東西。
每次媽媽都會很確定地告訴我:“對,這些東西就是你的,你自己有權力決定是否分享?!泵看螊寢層锰貏e尊重的語氣問我時,那種被尊重,能夠自己做決定的感覺真好。其實我也沒有那么小氣,我也知道,分享是很快樂的事情,尤其是別的小朋友很認真地向我道謝時,我也覺得自己挺棒的。
寶貝在這個時期有了“我”“我的”的概念,把自己和客體世界分別開來,這是孩子的一大進步。一旦意識到這一點,孩子就開始通過各種方式來捍衛(wèi)自己的權利,作為家長千萬不要為了成人的面子強迫孩子分享。在這個時期,父母需要與家里人溝通,讓家里的每個人都知道這是孩子的必經(jīng)階段,是孩子的進步,在心里接納孩子,不要給孩子貼上“不愛分享”的標簽。此外,父母可以肯定地告訴孩子,孩子的玩具、衣服等屬于孩子自己,孩子有權力決定是否分享。每次不妨以特別尊重的語氣告訴孩子。父母還可以倡導孩子分享,但是不能給孩子施加壓力,不必跟孩子提任何條件,為孩子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同時,請相信,如果父母能夠為孩子做出分享的榜樣,相信孩子一定能順利地度過這個時期。
我有點特別,但我知道自己是被尊重的
我有點敏感,能感受到別人感受不到的變化。
我是一個敏感的孩子,或許你們覺得無所謂的事情,而我的感受是非常強烈的。比如風吹的樹葉嘩嘩響,我能感覺到這種聲音,我的身體會有所反應,或許我會感到有些害怕,我會思考一下這是如何發(fā)出的聲音。所以在我害怕的時候,我希望媽媽或者爸爸能輕柔地抱著我,告訴我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爸爸媽媽放松的、溫柔的態(tài)度會讓我明白這其實沒什么。
正如寶寶描述的,每個孩子的感覺閾限也是不同的,有些孩子閾限要高一些,對周圍事物的變化不是那么敏感,而有些孩子則非常敏感,感情也比較細膩,甚至對刮風這樣的事情都會感到緊張。父母其實應該為寶寶感到驕傲,這樣的寶寶感情非常細膩,會具有詩人般的情懷,會照顧別人的情緒和感受,所以會交到很多朋友,將來會很受歡迎呢。
我是慢熱型的寶寶,請你等等我!
到了新的環(huán)境中,我不喜歡立刻去探索,而是習慣先觀察,找到喜歡的東西,才開始和大家一起玩。媽媽了解我的這個特點,所以從來不會催促我,而是在旁邊耐心地等待,用鼓勵的、信任的眼光看著我。直到我覺得想出去探索了,媽媽會溫柔地告訴我:“去玩吧,孩子,媽媽在這里看著你!”這樣讓我覺得很舒服。
而爸爸則沒有這么耐心,每次帶我出去,都會不停地催促我:“快點去玩吧,你看人家小朋友都在玩!”好像我不立刻出去玩就不如別的小朋友那么勇敢。每次,爸爸越是催促,我越是不想出去玩,所以總是匆匆回家,還要受到爸爸的一頓抱怨。
孩子天生有不同的氣質(zhì)特點,有的孩子天生比較自來熟,能迅速跟人打得火熱,而有的孩子則需要觀察一番,才能啟動自己的探索程序。慢熱是孩子天生的一種氣質(zhì)特點,跟是否勇敢沒有關系。如果你的孩子是慢熱型的,請你給他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等待他,或許等他熱起來的時候,比誰玩得都開心!
寶寶自述:現(xiàn)在的我,不像小時候那么天天開心了,我開始有了各種各樣的小情緒。除了喜悅、開心,很多時候我也會悲傷、憤怒,甚至大發(fā)脾氣,我也不知道我怎么了,生氣了就是不能控制自己!我發(fā)脾氣的樣子肯定不可愛,也很擔心這樣爸爸媽媽就不喜歡我了,但是每次我發(fā)脾氣的時候爸爸媽媽都會陪在我身邊,告訴我:“你是不是生氣了呀,生氣了可以哭,也可以尖叫,或者深呼吸,表達出來就會好了?!?/p>
等我不生氣了,爸爸媽媽會告訴我:“生氣、悲傷、憤怒都是很正常的情緒,每個人都會有,爸爸媽媽也會有,爸爸媽媽知道平和父母的孩子更快樂,所以我們也在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讓情緒更好地表達出來,讓情緒變成我們的好朋友!”
爸爸媽媽跟我一起努力,太棒了!我不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爸爸媽媽的眼神和語言讓我覺得,高興的我、生氣的我、悲傷的我,都是可愛的。
寶寶很小就開始有各種情緒了,但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情緒也越來越復雜,比如生氣、悲傷、嫉妒等,而且有些寶寶也是由于天生的氣質(zhì)原因,反應會非常強烈。當孩子情緒來臨的時候,作為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接納他的情緒。父母切記,你的支持、平和的態(tài)度對孩子最重要,這會讓孩子覺得生氣是很自然的事情,每個人都會生氣,在你生氣的時候,會有媽媽陪在身邊,這就讓孩子覺得足夠溫暖,感覺自己被愛、被尊重、被接納。
當然,允許孩子發(fā)脾氣,接納孩子的壞脾氣不等于任由孩子發(fā)脾氣。情緒沒有好壞之分,不過表達情緒的行為卻有好壞之分。孩子往往在生氣或者遭受挫折的時候發(fā)脾氣,推別的小朋友、扔玩具等,如果理解這些情緒的同時容忍這些行為,孩子會認為這樣表達情緒、宣泄情緒是對的。他就無法學會控制情緒,而且在類似的情況下會繼續(xù)使用這些不恰當?shù)姆绞健K愿改副仨氁尯⒆用靼祝何依斫饽愦丝痰母惺?,可是,你打人、扔玩具是不對的。打人傷害了別人,扔玩具會破壞東西。父母可以讓孩子想一想,什么樣的發(fā)泄方式既不傷害別人,也不傷害自己,也不破壞東西??梢杂谜Z言講出來,可以畫畫,可以想象自己的頭上在冒煙,引導啟發(fā)孩子想出屬于自己的釋放情緒的辦法來。
總有爸爸媽媽的支持
寶寶自述:隨著我的年齡越來越大,我想嘗試的事情也越來越多,可是在嘗試的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我特別希望爸爸媽媽能支持我、幫助我,完成我喜歡的事情,這樣我也會越來越勇敢。
那天,我和姐姐一起在小區(qū)廣場玩耍,看到姐姐能從花壇上跳下來,我很羨慕,我多么想試一試啊。媽媽看出我的想法,也看出我有點害怕,媽媽伸出一個指頭給我,媽媽的手指傳遞給我的是勇氣。我成功地跳下來,我很高興。第二次,我就自己獨立完成了這個動作!你知道嗎?當跳下來的那一瞬間,我跟跳水運動員一樣驕傲!
隨著孩子探索范圍越來越大,嘗試的事情越來越多,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父母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原因,鼓勵孩子再試一次。比如,孩子滑滑梯時磕到了,父母要問問孩子為什么磕到了,如果發(fā)現(xiàn)孩子是跪著滑的,可以告訴孩子這樣滑是危險的,坐著扶好了就一定沒問題,并鼓勵孩子再試一次。當戰(zhàn)勝的困難越來越多時,孩子也就越來越有勇氣,越來越自信!
總有爸爸媽媽的陪伴
寶寶自述:你們愿意花時間陪伴我,會讓我覺得我是可愛的。重要的,我會更喜歡自己。我特別喜歡和爸爸媽媽一起玩。哪怕再忙,你們都愿意花時間陪伴我。和媽媽一起藏貓貓,騎在爸爸脖子上表演,和爸爸一起瘋跑,都讓我樂此不疲。陪我玩耍的時候,你們不看電視、不看手機,全身心地在關注著我,我知道這是屬于“我的時間?!敝灰议_心,陪伴我做什么你們都愿意。你們的陪伴讓我感覺到我是重要的、幸福的,你們喜歡我、愛我,所以你們不在家的時候,我從不哭鬧,因為我已經(jīng)建立了一種信任:爸爸媽媽都愛我,我沒什么好擔心的。
很多上班的父母會擔心,每天上班陪孩子的時間少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呢?對于培養(yǎng)孩子的安全感,最重要的因素是陪伴的質(zhì)量,而不是絕對時間。如果你一邊陪著孩子,一邊看手機,這樣的陪伴再多也不能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相反,還會給孩子傳遞一種信息:你并不重要!哪怕你每天陪伴孩子只有2個小時,這2個小時你在全身心地關注他,了解他的需要和他的情感,并及時正確地做出回應,那么孩子就能感覺到爸爸媽媽喜歡我、愛我,這個世界是可信任的。
寶寶自述:我接觸外面的世界越來越多,發(fā)現(xiàn)不像在家里那樣自由了,各種規(guī)則越來越多,比如滑滑梯要排隊,不健康的零食不能買,公共場合的東西也不能拿等。這些都讓我感覺不舒服。
我不知道這些規(guī)則是不是確定的,于是,每次我都試圖打破這些規(guī)則。比如,上次去超市,我特別想買小朋友吃的那種零食,上次看到別人吃我已經(jīng)很眼饞了,這次可不能放過……但媽媽堅決不讓我買,她抱著我,告訴我:“孩子,我知道你有點難過,難過你可以哭一會兒,媽媽也可以抱著你,可是這種零食媽媽不會買的。不能破壞我們定好的規(guī)矩?!?/p>
任我怎么哭,媽媽都很堅持原則,但是媽媽一直都在耐心地陪伴我。我哭的時候,媽媽也很溫柔。我開始明白,很多規(guī)則是必須遵守的。我還知道,即使我犯錯或者提不合理的要求,媽媽還是愛我的。
尊重孩子,幫他遵守規(guī)則。讓孩子遵守規(guī)則,首先需要尊重并理解孩子的感受,比如,可以理解孩子,說:“哦!你特別想吃這種零食呀!”“哦,媽媽理解,你覺得小朋友都吃了,你也特別想吃!”不過,好習慣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研究發(fā)現(xiàn),比起新建立一個習慣來,那些曾經(jīng)建立,之后又被父母“放松”的習慣則更難恢復。由此看來,父母對原則的堅持,才會讓孩子感到安全和“有法可依”。因此,不管是家庭的規(guī)則還是外面的社會規(guī)則,必須讓孩子一開始就遵守,不能反復,因為哭鬧就放棄規(guī)則,這樣孩子會一次次地嘗試哭鬧的方法,規(guī)則就永遠建立不起來。當孩子反抗規(guī)則的時候,父母最好的做法就是接納孩子情緒的同時,溫和而堅定地對孩子重復規(guī)則,重復就是一種力量。
父母更要愛自己,接納自己,給孩子做榜樣
每一個父母都不是圣人,在撫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難免也會犯錯誤,面對自己的錯誤,什么樣的態(tài)度更好呢?首先要接納自己,接納自己不是一個完人,接納了自己才不會因犯錯誤而內(nèi)疚和焦慮,也才有了改正錯誤,提升自己的勇氣。比如,如果你因為孩子撒了飯而訓斥了孩子,可以坦誠地抱著孩子說:“對不起,孩子,媽媽剛才沒忍住對你發(fā)火了!讓你感到很傷心、很委屈,或許媽媽應該提前在地上鋪上報紙,就不用擔心了。媽媽會犯錯,也會改正錯誤,做個好媽媽!”
父母對孩子應該是無條件接納的,不管孩子是不是愛哭、是不是愛發(fā)脾氣、是不是敏感,孩子是什么樣的,不妨去接納他本來的樣子。如果你經(jīng)常無法容忍孩子的一些方面,比如膽小、敏感、發(fā)脾氣、不好好吃飯,而且經(jīng)常在這些方面無法控制自己對他發(fā)脾氣,傳遞給孩子不接納的信號,那么,你就嘗試一下這樣的方式跟孩子交流,“孩子,不管你是不是敏感、愛發(fā)脾氣,媽媽都會很愛你!”只有孩子感覺到被你充分接納了,孩子才能喜歡自己、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