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安徽省棉花黃萎病菌培養(yǎng)性狀與致病性分析

      2015-04-29 00:44:03於春李淑英劉方志朱加保程福如
      棉花科學 2015年1期
      關鍵詞:安徽棉花

      於春 李淑英 劉方志 朱加保 程福如

      摘要:2009~2010年從安徽省三大棉區(qū)采集病秸稈并分離得到30株棉花黃萎病菌株,通過對其培養(yǎng)性狀的測定發(fā)現(xiàn),多數(shù)菌株為菌核型,占80.0%,少數(shù)為中間型,占16.7%,而菌絲型僅占3.3%。對感病棉花品種苗期致病程度測定結果表明,安徽省黃萎病菌株可劃分為強、中、弱3種致病類型,其中致病性強的菌株有7株,占參試菌株的23.3%,中等致病性的菌株有14株,占46.7%,致病性弱的菌株有9株,占30%。研究結果還表明,不同地區(qū)棉花黃萎病菌株間的致病程度存在較大差異,同一地區(qū)的不同菌株間致病程度也有一定差異。

      關鍵詞:安徽;棉花;黃萎病菌;培養(yǎng)性狀;致病性測定

      中圖分類號:S435.621.2.4.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2095-3143(2015)01-0018-05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5.01.004

      0 引言

      棉花黃萎病是一種世界性土傳植物維管束萎蔫病害,危害嚴重,防治困難。作者通過對安徽省淮北棉區(qū)、江淮棉區(qū)及長江沿江棉區(qū)調查發(fā)現(xiàn),安徽省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試驗基地、東至大渡口、宿松縣和靈璧縣等地棉花黃萎病重病田發(fā)病率高達100%,局部棉田由于黃萎病危害猖獗而絕收。棉花黃萎病已成為安徽省棉花生產發(fā)展的重大制約因素之一。引起棉花黃萎病的大麗輪技菌(Verticillium dahliae.Kleb.)群體存在著豐富的遺傳多樣性。生態(tài)環(huán)境的不同和病菌本身的變異,常引起黃萎病菌產生生理分化,導致出現(xiàn)新的致病力類型[1-5]。美國Schanrhorst,等[6]根據(jù)大麗輪枝菌在4個鑒別寄主上的癥狀反應類型,將世界各地的大麗輪枝菌,劃分為4個致病力類群。宋曉軒,等[7]將河南安陽菌系劃分為3種培養(yǎng)類型。目前,安徽省棉區(qū)黃萎病菌出現(xiàn)強致病力類型,但對安徽省不同區(qū)域來源的棉花黃萎病菌株的致病力類型及其致病力變異情況缺乏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為此,作者于2009~2010年從安徽省三大棉區(qū)分離黃萎病菌株,研究其培養(yǎng)特性和致病性分化情況,以期為棉花抗?。筒。┢贩N在安徽省的合理布局和病害防治提供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病株的分離、純化和保存

      對照菌株V151由中國農科院棉花所提供,其它供試菌株于2009~2010年先后從安徽省主要棉區(qū)棉花黃萎病秸稈中分離獲得(詳見表1)。對分離的菌株進行鑒定,接入查氏培養(yǎng)液23℃振蕩培養(yǎng)7d,用濾紙過濾獲得孢子,采用稀釋平板法對菌株進行單孢分離,將單孢分離物于PDA斜面培養(yǎng)并置4℃冰箱保存。

      1.2 菌落培養(yǎng)性狀

      將斜面菌種菌株平板活化后,隨后接入PDA平板培養(yǎng)14 d,用直徑為0.5 cm的打孔器取菌碟置于PDA平板中心,每皿1塊,接3皿,在23℃恒溫條件下培養(yǎng)15 d后測量菌落直徑,觀察菌落顏色、質地和形態(tài)。參照宋曉軒,等[7]的方法,將棉花黃萎病菌分為菌核型、菌絲型和中間型3種培養(yǎng)類型。

      1.3 黃萎病菌對感病品種的致病程度測定

      采用苗期盆栽土壤接菌法進行致病程度測定,供試棉花品種為感黃萎病品種冀棉11。將培養(yǎng)好的黃萎病菌棉籽培養(yǎng)物和無菌土混勻(重量比1︰19),將脫絨催芽后的棉種播在裝有病土的紙杯(高110 mm,直徑80 mm,用報紙卷制而成)中,每杯播8粒種子,每個菌株接種12杯。置人工氣候室相對濕度85%條件下培養(yǎng),在棉苗長出3~4片真葉時進行病情調查。參照石磊巖,等[2]溫室棉花苗期5級制進行病情分級,計算病情指數(shù)。根據(jù)平均病情指數(shù)將病株致病程度劃分為強、中、弱3個類型,即強為平均病指35.1~100、中為平均病指20.1~35.0,弱為平均病指0.1~20.0。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棉區(qū)來源棉花黃萎病菌的培養(yǎng)性狀比較

      根據(jù)培養(yǎng)性狀的不同,將采自安徽各地的30個棉花黃萎病菌分成3種類型,其中24個為菌核型,占參試菌株的80.0%;有5個為中間型,占參試菌株的16.7%;1個為菌絲型,占參試菌株的3.3%(表2)。

      2.2黃萎病菌對感病品種的致病程度測定結果

      采用盆栽土壤接菌接種法測定不同菌株的致病程度,結果見表3。由表3可知,安徽省不同棉區(qū)來源的30個菌株致病程度有一定差異。具有強致病性的菌株有7株,占23.3%,這些菌株侵染后均表現(xiàn)為發(fā)病早、侵染快,致病性強,棉花植株葉片大量脫落,死苗率高。具有中等致病性的菌株有14株,占46.7%,表現(xiàn)為致病性居中,雖發(fā)病率較高,但落葉、死苗較少。致病性弱的菌株有9株,占30%,侵染后表現(xiàn)為發(fā)病遲緩,侵染慢,致病力弱,一般不造成落葉和形成死苗。

      不同地區(qū)的菌株存在著致病程度的差異。如東至大渡口分離的VDZDK-1、VDZDK-2兩個菌株的病情指數(shù)分別為53.14和47.26,均為強致病性菌株;固鎮(zhèn)分離的VGZ-1、VGZ-2兩個菌株的病情指數(shù)分別為24.16和32.57,均為中等致病性的菌株;蕪湖無為分離到的VWW-1、VWW-2和VWW-3三個菌株的病情指數(shù)分別為16.23、17.98和16.32,均為弱致病性菌株。

      研究還發(fā)現(xiàn),同一地區(qū)的不同菌株存在著致病程度差異。其中安徽省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試驗基地分離到的4個菌株,VAQ-1和VAQ-3病情指數(shù)高達56.24、65.32,屬于致病性強菌株;而VAQ-2、VAQ-4病情指數(shù)分別為31.56、24.62,屬于中等致病性菌株。

      3 討論

      通過安徽省不同棉區(qū)黃萎病菌對感病品種的致病程度測定,結果表明,各地黃萎病菌株致病程度存在較大差異,且大多數(shù)黃萎病菌以強致病性和中等致病性菌株為主,共占70.0%。1983年陸家云,等[8]首次報道江蘇有落葉型黃萎病菌株存在后,山東、河北、山西和河南安陽相繼發(fā)現(xiàn)落葉型黃萎病菌株[9-13]。本研究結果也表明,安徽省農業(yè)科學院棉花研究所試驗基地、東至大渡口鎮(zhèn)、靈璧縣等3個地點有落葉型的強致病性菌株存在,在這些地區(qū)應加強對該病原菌的監(jiān)測和推廣種植抗(耐)病品種。研究結果還表明,安徽省不同棉區(qū)黃萎病菌菌核型的菌株占多數(shù)。不同棉區(qū)分離到的黃萎病菌微菌核的形態(tài)和菌落特征存在明顯的差異,致病性也有明顯不同。

      本試驗僅對安徽省三大棉區(qū)的12個產棉市(縣)的棉田黃萎病菌進行了研究,采集點覆蓋面不廣,同一地區(qū)取樣也偏少。因此,尚需對安徽省各棉區(qū)棉花黃萎病菌進一步研究,全面摸清安徽棉花黃萎病菌致病力類型、分布和變異情況,為棉花抗(耐)病品種在安徽的布局和棉花黃萎病的綜合防治提供決策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石磊巖.我國棉花黃萎病研究進展[J].棉花學報,1996, 8(6):292-294.

      [2] 石磊巖,王波,文學.我國棉花黃萎病菌類型分化及培養(yǎng)特性研究[J].植物保護學報,1993,20(3):247-252.

      [3] Morton A,Tabrett A M.Sub-repeat sequences in the ribosomal intergenci regions of Veticillium albo-atrum and V.dahliae[J].Mycol Res,1995, 99(3):257-266.

      [4] 朱有勇.棉花黃萎病菌致病類型及其分子指紋分析[J].中國農業(yè)科學,1988,31(3):56-61.

      [5] 田新莉,李暉,趙宗勝,等.新疆棉花黃萎病菌不同致病類型的RAPD指紋分析[J].棉花學報,2001,l3(6):346-350.

      [6] 張緒振,張樹琴,陳吉棣,等.我國棉花黃萎病菌“種”的鑒定[J].植物病理學報,1981,11(3):13-18.

      [7] 宋曉軒,朱荷琴,郭金城.棉花黃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安陽菌株致病力分化研究[J].中國農業(yè)科學,1997, 30(1):13-l8.

      [8]陸家云,佘長夫,鞠理紅,等.江蘇省棉花黃萎病菌致病力的分化[J].南京農業(yè)大學學報,1983,4(1):36-43.

      [9]吳獻忠,李風玲,鄭長英,等.山東棉花黃萎病菌致病力分化的研究[J].植物保護,1995,21(6):2-5.

      [10]馬峙英,王省芬,張桂寅,等.河北省棉花黃萎病菌致病性的研究[J].棉花學報,1997,9(1):15-20.

      [11]楊新美.植物生態(tài)病理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出版社,2000:152-156.

      [12]吉貞芳,許愛玲,張愛蓮,等.落葉型黃萎病在山西的發(fā)生及其防治[J].中國棉花,2002,29(11):37-38.

      [13]朱荷琴,宋曉軒,孫君靈,等.棉花黃萎病菌安陽菌株致病類型變異研究[J].棉花學報,1999,11(6):312-317.

      收稿日期:2014-11-18

      基金項目:安徽省農業(yè)科學院院長青年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

      作者簡介:於春(1982-),男,安徽懷寧人,碩士,助理研究員,從事棉花病蟲害綜合防治研究工作。

      通訊作者:程福如(1962-),男,安徽桐城人,大學,研究員,主要從事棉花病蟲害綜合治理研究工作。

      猜你喜歡
      安徽棉花
      棉花是花嗎?
      安徽:種子田去雜保純促增收
      棉花
      小讀者(2020年4期)2020-06-16 03:33:54
      5.回聲
      快樂城的棉花糖
      小布老虎(2016年8期)2016-12-01 05:46:26
      安徽醫(yī)改自我完善主動糾錯
      安徽藥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為什么選擇帶量采購
      心中的“棉花糖”
      江永县| 宁远县| 宝兴县| 贞丰县| 太康县| 安徽省| 玉树县| 峨山| 通河县| 海阳市| 云龙县| 胶州市| 阆中市| 辽阳市| 南京市| 郴州市| 延庆县| 道真| 保德县| 宜兴市| 上高县| 临清市| 萨迦县| 临西县| 锡林郭勒盟| 屏南县| 泰宁县| 海伦市| 建平县| SHOW| 商南县| 黔西| 景德镇市| 绍兴市| 遂昌县| 乐山市| 瑞丽市| 出国| 天峨县| 大悟县| 长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