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南少數(shù)民族探秘之旅

      2015-04-29 00:44:03大衛(wèi)獨夫唐燎
      大眾汽車 2015年1期
      關鍵詞:獨龍江怒江

      大衛(wèi)獨夫 唐燎

      火燒排瑤

      在粵北茫茫的深山中,居住著一群人,由于祖先與漢人的生存矛盾導致了一場戰(zhàn)事,這一群人被大火趕到了深山里面定居,一直刀耕火種到現(xiàn)在。他們被稱之為“火燒排瑤”——中國眾多民族中的一個特別種族——瑤族30多個分支中的一個族群。

      連南無山不有瑤

      很難想象,在工業(yè)化、都市化的珠江三角洲邊緣,還存在如此原始淳樸的人類文明。大瑤山,把廣東與湖南、廣西分隔,同時圈住了一個山地文明。這個山地民族就是被現(xiàn)代世界遺忘的瑤族。

      從鋼筋水泥森林的大都市廣州出發(fā),當車子越過一座座縱橫交錯的立交橋,穿過一座座現(xiàn)代化的高樓大廈,列過有“世界加工廠”美譽的花都,車子以110公里的速度順著高速公路一路狂奔,經(jīng)過飛來峽風景區(qū),穿過以走地雞聞名的陽山,穿過聞名神州的大瑤山隧道,不到4小時,就到達了一個邊緣城鎮(zhèn)連州?,F(xiàn)代文明的延伸,隨著寬闊平整的現(xiàn)代公路到連州之后的結束而結束。從連州到連南的公路,車子的時速很難開上80公里,彎彎曲曲高低起伏的山路還比較好走,而從連南到達連山的這段山路,時速很難超過60公里。到達連山鎮(zhèn),往瑤山上走到火燒排瑤寨,全是土路?,F(xiàn)代世界已經(jīng)被時間和大瑤山拋在不遠的身后。過溝爬坎,披荊斬刺的越野路途已經(jīng)開始。

      連南無山不有瑤。這里接近90%的地方都是瑤鄉(xiāng),8萬多排瑤就生活在連綿無盡的群山里。他們依山建房,聚族而居,延續(xù)著歷史,繼承了也創(chuàng)造著燦爛的文化。瑤族中的“排”,就是“寨子”的意思,和我們現(xiàn)在說的“村”有差不多的含義。這個“排”官方叫“油嶺”,當?shù)厝私小盎馃薄蚓褪潜淮蠡馃^的“排”。

      被大火趕到山里的族群

      1500年前,中原文化已傳播到連南,漢族人口已有相當?shù)臄?shù)量。在隋唐時期,連南地區(qū)已有一定數(shù)量的瑤族居住,元代時已產(chǎn)生了獨特的社會政治組織——瑤老制。明代形成了“八排二十四沖”(排即大山寨,沖即小山寨)。這里的瑤族,有過山瑤和排瑤之分。排瑤是因為瑤民習慣聚族居住,依山建房,其房屋排排相疊,形成山寨被漢人叫“瑤排”,所以這里的瑤民被稱呼為“排瑤”。據(jù)民間傳說和史書記載,排瑤主要來自湖南湘江、沅江流域的中下游和洞庭湖地區(qū)?!拔覀兊淖嫦葟暮隙赐ズ恚酥鄯蕉珊觼淼竭B南?!边B南瑤人會用歌聲向你述說他們?yōu)槭裁催x擇如此偏遠幽深的大山作為自己的棲息之地。

      大約在隋唐時期,他們的祖先經(jīng)辰州、道州等地遷徙到連南的大山里過著游耕生活,自宋代始結寨定居。為了躲避封建統(tǒng)治者的民族歧視和民族迫害,他們將房屋修建在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山腰上。到明初,已發(fā)展成“八排二十四沖”。所謂“排”是指聚居有數(shù)千人的山寨,而“沖”則是幾百人以下的小山寨。而“火燒排”的來由,就是因為這一支瑤人在百年前與漢人爭搶地盤,被漢人用火把他們的寨子洗劫了,他們只好逃到大瑤山的山腰上定居。

      火燒排人像大多數(shù)的瑤族人一樣,居住在深山里的一個山頭上,整個排被翠綠的山林包圍著,云霧繚繞;山的背后是座更大的山,正確的說是一條山脈,山頭三周是山谷,山坡被勤勞的火燒排瑤人開發(fā)成了一座座的梯田。排里的房子依山而建,每家的家門都朝著山腳的方向,也就是朝著唯一的上山的路,一條只有不到1米寬的石板臺階路。排里的人只要坐在家門口,就可以觀察到上山的每一個人;排的邊緣地帶是菜地,要從菜地到排里人家去必須爬過一兩道2至4米的幾乎是垂直的天然土石墻。排口的制高處有幾間房子,一個獨立的建筑單元,現(xiàn)在用來存放柴火。從戰(zhàn)略的角度看,不用費勁就可以想象出另外一個特別的用途:戰(zhàn)事暸望崗。整個排就是一個極具戰(zhàn)略意義的易守難攻建筑!兒時的我就生活在被三個排瑤包圍中的一個山谷盆地上,一個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廢墟的兵工廠。

      火燒排瑤民主要是務農(nóng),以種植水稻為主,紅薯在過去乃至現(xiàn)在都是主食之一;排里的路上到處是豬和雞,養(yǎng)殖也是瑤民社會的一個支柱?,幟褚话阕鲆淮物埦鸵匀奶欤饕羌Z食不夠的原因。吃肉是要等到過節(jié)或者有紅白事的時候才可以享受的奢侈。

      淳樸排瑤人

      由于歷史的原因,火燒排瑤非常忌諱與漢人交往,通婚是萬萬不可以的?,幟駥Σ宦犜挼男『⒖偸菒汉莺莸卣f上一句:“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山下漢人那里去!”當然,我的父母在我小時候也是用同樣的方式威脅我的:“再不聽話就把你送到山上的瑤胞那里去!”作為小孩的我們馬上就大氣都不敢出了,只有干瞪眼的份兒。

      進了山寨,我是被一個叫“唐二妹”的,現(xiàn)年20歲的排瑤姑娘帶回排里去的,她的全名有5個漢字,叫“唐××二妹”,她說名字太長了,不好記,就叫她唐二妹好了,那“××”是他父親的名。她有個姐妹名字更長,全名共有11個漢字。排瑤人家的名字第一個字是姓,后面的××……是父親以及是父親的父親……的名,最后的1~3個字才是自己的名,“二妹”是姑娘的名,因為她在家里的女孩中排老二?!疤啤笔桥努幍拇笮铡?/p>

      唐二妹頭頂上插著幾根很漂亮的白色羽毛。那是排瑤未婚姑娘標記。很多排瑤女人一生都生活在那一座與世隔絕的大山里。結了婚的女人頭上取代羽毛的是塊有紅色花邊的白頭巾,排瑤的女人一旦生了孩子,馬上就沒有了少女的矜持,經(jīng)常當眾敞胸給孩子喂奶,特別是夏天,幾乎是大泄春光。排瑤的社會是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女人一旦結婚后就要操勞一生。種田,喂豬,砍柴、趕集買賣東西全是女人的事情。生兒育女對一個排瑤女人的前半生來講是非常重要的頭等大事,一個排瑤的婦女帶著四五個孩子很常見。

      我進了一個排瑤家,家長是個62歲的老漢,名字叫“唐來中五”,從名字上就知道,他是唐家的,父親的名叫“來中”。他在家中的同輩男人中排行第五。他家在排的中心地帶,烏黑的木門里面是個廳,大小不到16平方米,廳的中央是個火塘,火塘里擺著一個鐵架,上面架著一口鍋,邊上坐著一個看樣子是50多歲的女人,我以為是他老伴,我進他家的時候只有女人一個在,她幾乎聽不懂普通話和廣東話。二妹告訴我,她是門外干木工活的男人的老婆。我走出門一看并沒見老漢,外面只有一個30來歲的男人和兩只懶洋洋的不大的豬。我正納悶的時候,二妹看出來了,對我說:“你可能沒什么記憶了,排瑤的女人老得很快,因為一生操勞,孩子生得既多又密,像這個女人,30歲不到有4個孩子,最大的6歲多,最小的才2歲。外面的男人確實是她的丈夫。我又很認真地看了一次女人的臉——一張菜色的臉刻著與年齡很不相稱的皺紋,身材瘦小,大概只有1.5米的身高,很明顯,女人的背已經(jīng)有點駝了。她很熱情地請我們吃火塘里面那口鍋里剛煮熟的紅薯。紅薯很小,只有兩個手指頭那么粗,一個巴掌那么長,說實在的像樹根多一些,但很甜,很好吃。

      悠悠滄桑的千年古瑤

      排瑤每年有好多節(jié)日,農(nóng)歷的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和十月都是很大的節(jié)日,其中農(nóng)歷的十月節(jié)日氣氛最熱烈,山里的瑤民都盛裝趕到一個地方慶賀,跟咱們的漢年似的熱鬧,有很多好吃的東西,那幾天愛吃什么就可以吃什么,愛吃多少就可以吃多少,大人不管。小時候我們管那叫瑤年。

      盤王節(jié)是瑤族人的一個大節(jié)日?,幾迦顺绶畋P古王,認定盤瓠是瑤族的先祖。過去,每個排都建有盤王廟,相傳盤古王誕辰在陰歷十月十六,所以每年的這一天他們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以此明志“不忘過去,牢記祖先”。隨著歷史的變遷,原來的那些廟宇都已淹沒在了歷史的煙云之中。唯有這座盤王古廟還依然香煙繚繞向人們講述著一個久遠的故事。盤王古廟坐落在渦水鄉(xiāng)境內(nèi),最早建于一千三百多年前,幾經(jīng)毀壞,幾經(jīng)修復。據(jù)說這里就是連南排瑤的先民最早駐足的地方。從這里開始他們向四周擴散,將自己淹沒在崇山峻嶺,融入了逶迤連綿的百里瑤山。古廟是一座十分普通的建筑,唯有墻上的這組壁畫讓人浮想聯(lián)翩?!昂V大旱,逃荒廣東,翻山涉水,駐足連州,生活無靠,溯河西進,定居黃埂,黃埂搬遷,形成八排?!彼蛉藗冎v述的是一個民族長途遷徙、歷盡苦難又永不屈服的沉重歷史。霧氣濃濃,千年古瑤寨靜靜地俯臥在高高的山岡上,它的對面是千峰疊翠,腳下是層層梯田。青瓦灰磚斑駁陸離,仿佛在敘述一段悠悠的滄桑。

      吃完紅薯,我沿著排里高高低低的石階路到排里的最高處看瑤嶺的風光,一路上我像個兒童團長——一大群排瑤的孩子跟著我。我一回頭,他們就朝我笑。在狹小的路上走著,不時的有婦女從家里走出來看我,我?guī)退麄兣恼?,年輕點的就很高興,年老的就不讓我拍,嘴巴里還唧唧呱呱地說了些什么,二妹告訴我,那是說她們老了,怕拍照不好看……

      神秘邪氣的習俗

      路上剛好遇上了放?;貋淼奶苼碇形謇蠞h。山里一月份早上的寒風帶著很濃的霧氣把老漢的臉弄得通紅通紅的,很健壯的身子骨冒著熱氣,老漢頭上纏著排瑤傳統(tǒng)的大紅頭巾,一身傳統(tǒng)的瑤服,在云霧繚繞的梯田背景前的山路上站著,神采奕奕,很英雄氣概。老漢是排里不多的有名望的老人之一,年輕的時候經(jīng)常下山與漢人做買賣,因此會寫字,會講客家話和簡單的廣東話,還曾經(jīng)充當過排里“外交部發(fā)言人”。排瑤人都講本地的排瑤話,常出門的人才會講少許客家話——距離最近的鎮(zhèn)上是屬于客家話地區(qū)的。

      排瑤的男人結過婚的都纏紅頭巾,小伙子不用纏?;馃诺哪腥撕苁歉?,幾乎所有的活都被女人干完了,他們放放牛抽抽煙,很是悠閑,只是到了排里遭外人襲擊或者打獵、殺豬宰牛的時候才顯身手。真是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

      二妹告訴我,排瑤人還怕一種人,那種人也是瑤族,叫過山瑤,因為其祖先以耕山為主,“食盡一山過一山”,遷徙無常而得名。過山瑤特別會下蠱,被下了蠱的人就會得病或者有災難,到現(xiàn)在她還是很害怕他們,見了他們遠遠地就繞道而行。過山瑤男人的服裝與漢人區(qū)別不大,女人是一身的黑衣服,用二妹的話說就是“很神秘很有邪氣”。過山瑤一般沒有固定的排,每到一個地方只定居一兩年,都是在山里遷徙,以打獵為生,一般只在趕集日才可以在集市上見到。

      “戶棍” 岜沙

      據(jù)說,他們的先祖來自遙遠的東方,來自太陽升起的地方,因此他們對太陽充滿神圣的崇拜;他們誕生時,就種下一棵樹,陪伴自己成長,當他們離開這個世界時,就砍下這棵樹,搭起自己魂歸故里的橋,把自己掩埋在密林深處,消除自己在世上的一切痕跡,再在自己身上種下一棵樹,讓生命以另一種形式重新延續(xù);他們的男子,頭部四周被剃得青光,頭頂挽著發(fā)髻,打著赤腳,穿著自織的青色土布衣褲,上衣斜襟銅扣衣,褲子直筒大褲管,長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藥槍;他們的女性,穿著大襟衣、百褶裙,扎著綁腿,走起路來,婀娜多姿,風情萬種……

      叢林深處有岜沙

      早早的起床收拾東西開車出發(fā),車離開貴陽市區(qū),駛上通往凱里的高速公路,一直向東南飛奔,僅僅2個多小時,就到達黔東南的首府凱里,在凱里稍做休息,我們又馬不停蹄地趕往岜沙,趕往這個被世人遺忘的地方。凱里到從江,需要過雷山和榕江兩縣,沿途都是在崇山峻嶺間穿越,在峽谷溝壑中爬行,汽車像螞蟻般在陡峭而彎曲的山道緩慢前進,雖然都是一級公路,雖然都是水泥路面,可在不停地上山下山中、在一彎連一彎的彎道上,車根本無法加速,180公里的路程,居然磨磨蹭蹭耗費了7個多小時,終于在晚霞滿天的時候來到了岜沙。

      “岜(音bia)沙”,意為草木繁多的地方,這個叢林中的部落僅有2000余人,居住在貴州省從江縣往南的月亮山的茫茫林海中。因岜沙人周圍分布的均為苗族,而他們又習慣身著黛青土布衣服,因此外人習慣把他們稱為黑苗。但他們的風俗習性與其他苗族人大相徑庭,他們自己也從不認為自己是苗人。傳說岜沙人的先祖是三苗九黎部落的一支,居住在遙遠的東方,一個與太陽相伴、以水稻為食的地方。后來他們的首領蚩尤與黃帝大戰(zhàn)涿鹿,兵敗后被殺,蚩尤的80位兄弟率領殘部向南向西撤退,岜沙人的先祖作為九黎部落的先頭部隊,一直披荊斬棘沖鋒在前,后來他們輾轉逃進了岜沙的茫茫林海中,正在行進時,他們的帶路犬不小心掉進了一個水塘,原來這個水塘長滿了浮萍,肉眼看上去以為是草坪。他們看到這里崇山包圍,樹林幽深,水源豐富,既便于隱蔽,又可種植水稻,便決定留下來,在這里隱居。

      岜沙人以水稻為主要農(nóng)作物,長期在山林中狩獵。由于他們居住的地方山高林密,交通不變,千百年來極少有外人進入。當我們走進岜沙時,隨處可見茂密森林和參天古木。岜沙并不大,村寨建于山梁坳口一側的半坡上,面向都柳江,村寨的木樓古樸而簡單,四周密林環(huán)繞,環(huán)境幽雅;他們衣著傳統(tǒng),發(fā)型奇特,常年赤腳。(為了方便游客進出,當?shù)卣畵芸钚藿怂嗦?,村民卻大為不滿,因為夏天太陽暴曬,水泥地燙得沒法下腳,所以很多人只好腳蹬解放鞋,但大多數(shù)時候大部分人依然是赤腳,他們獨特的衣著和生活習俗讓我們仿若置身在遙遠的古代部落。

      禾晾與禾倉

      岜沙山寨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就是從半山腰一直延伸到山頂?shù)拿芗窘ㄖ?,它們分別是禾晾與木屋,重重疊疊如宮殿和古堡,隱藏在密林深處;從高處望去,已經(jīng)生滿綠色青苔的樹皮房頂鱗次櫛比。

      岜沙人原始收割糯谷的方式造就了寨子里最獨特的風景——禾晾。禾晾是岜沙人晾曬稻穗的工具,他們在地里扎下幾根碗口粗的木頭,在豎立的木頭上橫穿數(shù)根木頭,組合成一個高高的木架,頂端以杉樹皮做頂遮雨,每個禾晾高約六至七米、寬約四到五米。每當水稻成熟時,岜沙人就全體出動到田里收割稻穗。岜沙人雖身處密林深處,過著刀耕火種的原始粗放耕作生活,但他們收割糯谷的工序卻極其精細,他們收割糯谷時并非向其他地方一樣用鐮刀,也并非連稻草一起割下來,而是極其講究地用一把小巧得如同剃須刀的刀片,鑲嵌在一個長長的木架上,然后用這個刀片將谷穗一根根地挑出來割下,谷草則留在田里。他們將割下來的谷穗捆綁成一小把一小把挑回山寨,然后倒掛在禾晾上晾曬。由于全寨的禾晾集中在一起,當家家戶戶的糯谷穗一排排掛起時,形成金燦燦的一大片,直入云天,仿若華麗的綢緞從天而降,絢麗而壯觀。

      當谷穗上的稻谷晾曬干透以后,岜沙人便會將它們?nèi)∠聛泶娣旁诤虃}里,直到吃的時候,才到禾倉里拿上幾捆糯谷穗子,放進腳踏的石碓里舂。禾倉是一棟棟方形的小木屋,它們與禾晾相鄰而建,集中成片,大多也是杉樹皮蓋頂。在那些新蓋的禾倉柱子上,經(jīng)常能看到一些白色的剪紙小人被粘貼在上面,仔細一問才知道,原來這是鬼師(驅鬼的巫師)的杰作,據(jù)說這些紙剪的小人是專門把守禾倉驅趕老鼠的。

      “戶棍”與樹葬

      去苗寨,大多是去看女子,看她們艷麗的服飾,華麗的銀飾;而去岜沙,則主要是看男子,看他們頭頂那奇特的發(fā)型——“戶棍”。

      岜沙男人崇尚武力,平時身著自織的無領右開衫銅扣青布衣,直統(tǒng)大筒褲,青布褳,常年身挎腰刀,肩扛火槍,上山打獵,下河打魚。爬山上樹如履平地,極擅長爬山打獵,衣食住行均取之于山林河谷。他們十分重視自己身體的強壯,狩獵與耕作技術高超,還特別強調裝束和身體的標志。岜沙男人非常重視他們的發(fā)髻,他們稱自己的發(fā)髻為“戶棍”,“戶棍”是岜沙男性最重要的標志?!皯艄鳌钡娘@著特點是,男性頭部四周的頭發(fā)將被完全剃掉,僅留頭頂?shù)牟糠植⑼斐砂l(fā)髻盤于頭頂,并終生保持這種發(fā)式。

      岜沙的每個男孩在7歲以后15歲之前,都必須挑選一個日子舉行成年禮。舉行成年禮那天,這個男孩會邀約幾個年紀相仿的伙伴,一起上山打鳥、下河摸魚……鳥打得越多,魚摸得越多,就寓意他的本事越大,將來的出息越大。隨后,他們會聚集在這個男孩家里,一起燒烤抓來的鳥魚和喝酒。在他們盡情嬉鬧之時,房族中的本家鬼師也在做著為孩子剃頭梳理“戶棍”的準備。

      岜沙人不但發(fā)型留得獨特,理發(fā)的工具也獨特。最令世人驚訝的是他們的理發(fā)工具不是剃頭推子、不是剃頭刀,而是割草用的鐮刀。岜沙人使用的鐮刀,刀身寬約5厘米,長約40厘米,加上木頭刀把,總長達到七八十厘米。鬼師告訴我們,剃頭前一定要將鐮刀磨利,特別是彎彎的刀尖上,因為剃頭時大部分都是用的刀尖,否則很容易刮破頭皮。在我們看來,盡管鐮刀磨得鋒利,但它依然是鐮刀,用來割草不錯,用來剃頭則前所未聞。只見鬼師拿著巨大而鋒利的鐮刀,在頭頂舞動著,頭部四周那些應該被剃去的頭發(fā)紛紛落地,不到片刻,除頭頂部的頭發(fā)外,四周被刮得光溜溜的沒一根頭發(fā),而且沒有半點劃傷的痕跡。鬼師將孩子頭頂留下的那些頭發(fā),挽成了一個發(fā)髻,盤在了頭頂,將其稱為“戶棍”,如此便完成了祖上傳下來的嚴格成人儀式。父輩們則為孩子背上自己親手為他打造或祖上傳下來的獵槍,至此,一個標準而英武的岜沙漢子將正式出現(xiàn)在村寨里。

      關于“戶棍”的起源,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說開天辟地就是這樣的;有人說是老祖宗蚩尤戰(zhàn)敗后,苗族從東方遷徙過來就是這樣的;還有人說,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是這樣的;也有人說,岜沙人以頭象征高山,頭頂?shù)陌l(fā)髻便是山上的樹木;也有人說,岜沙人是用人體最神圣的頭部來表達他們的信仰崇拜。但不管其起源何時何地,可以肯定的是自從岜沙的祖先在岜沙定居,他們就保留著這樣的發(fā)型,從未有人做過任何改變。

      岜沙,從來沒有陰陽和風水龍脈一說,他們是一個以樹為神的部落,一直沿襲著古老而簡樸的喪葬習俗,保留著最原始的質樸,被譽為“世風不度”的山村。每當寨子里誕生一個孩子,大家就會種下一棵樹,讓這棵樹陪伴孩子成長,若干年后,當這個孩子已經(jīng)變成老人并離開這個世界時,大家就砍下那棵樹,搭起他魂歸故里的橋,然后在密林深處埋掉他,并消除掉他在世上的一切痕跡,同時在埋葬他的地方再次種下一棵樹,生命便以另一種形式重新開始。

      在岜沙人看來,生命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的過程,一個人出生,表明祖先魂靈以肉體形式來到世界;一個人去世,表明祖先魂靈回到遠祖中去,生與死只不過是靈魂與肉體的交替形式罷了。

      在岜沙,人死了后必須馬上埋葬,上午逝世,下午埋葬,晚上逝世,次日安葬,一般都不超過24小時。他們不講陰陽時辰,也不卜卦擇日下葬;不選擇風水寶地,也不筑墳刻碑;不大操大辦,更不宴請四方。當某人去世后,親戚朋友聞訊都會趕來幫忙,他們會首先上山砍伐那棵生前就屬于逝者的大樹,然后刀砍斧鑿做成一具簡單的棺材;然后在密林深處挖一個大坑作為墓穴,把棺材放置其中;隨后逝者的家人會用自織的藏青將其包裹,請房族鬼師做一個簡單的超度儀式;最后大家會從死者家的禾晾架上,取下第三根橫著的禾晾木,將死者遺體抬到山上放進棺材里,在鬼師的咒語聲里埋葬死者所有的一切。他們的喪事極為簡樸,一場喪事,只有一人戴孝,喪者即使兒孫眾多,也只要一人戴三尺孝帕,其余的子女及親友都不需戴孝;而所有來吊唁的親友送禮只是送一兩卡“禾”(約5公斤糯稻),由喪家安排吃一餐飯。

      在岜沙,從來沒有掃墓祭墳,因為根本就沒有墳,只有漫山遍野的樹。數(shù)百年來,岜沙這個400多戶,近2000人的村寨,所有的喪葬用地都固定在3塊總面積只有約40畝的地方,而其周圍18平方公里的土地,到處是層層的梯田和林木蔥蘢的山地。

      樹神與太陽

      岜沙人認為,祖先能夠逃避災難,自己的民族能夠得以繁衍,主要得益于祖先選準的這塊寶地,得益于這片土地上的那些森林的蔭庇。因此岜沙,男人認為自己頭上蓄留的發(fā)髻,就是山上生長的樹木,而自己身上穿的青布衣服,就是美麗的樹皮,自己和樹是屬于同一個世界。于是岜沙人對樹木特別崇拜,把樹木當神來祭拜。岜沙人說:“人來源于自然,歸于自然,生不帶來一根絲,死不帶走一寸木?!币虼藦墓诺浇瘢鄙硰牟粸E伐樹木,毀林開荒視為與宗族作對的行為。如誰私自砍伐大樹或幼苗,發(fā)現(xiàn)后即先叫他植上2倍數(shù)量的幼苗,再行處罰,有錢罰錢,無錢則宰殺他家的牲畜,讓大家吃,以示警告。即便有時不得以而為之,也僅僅局限于生活生產(chǎn)所需,其余概受制約。所以盡管321國道早在1965年就從岜沙不遠的地方修通過境,但直到現(xiàn)在也從未有車敢到岜沙去拉過一車木材。村民們再缺油少鹽生活貧困,也只是上山修剪杈枝或砍些枯樹,肩挑徒步到縣城去零售。長期以來,岜沙寨內(nèi)參天大樹數(shù)不勝數(shù),與其他地方光禿禿的山頭形成鮮明的對比。

      但岜沙,也有過一次絕無僅有的砍樹行動。1976年,毛主席逝世,北京開始修建毛主席紀念堂,全國各地的各族人民都踴躍投工獻料。懷著對主席無限敬仰的岜沙人,在召開村寨會議以后,毅然決定將寨前一棵全寨視為林中大神、直徑1.2米的千年香樟樹敬獻出來修建毛主席紀念堂。當時岜沙人自己無法下手砍樹,只能請了外村子的20名壯漢來砍,樹倒地之時,全寨老少都跪在樹下。據(jù)說砍倒的樹干與根分離時,流出的也不是白色樹漿,而是奇異的紅色樹漿。樟樹出寨那天,全寨男女老少齊集公路兩側,目送樹神離去。為紀念樹神,大家一起在樟樹生長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八角型的 “敬獻毛主席紀念堂香樟木紀念亭”,并將樟樹供奉在亭中焚香拜祭。

      在岜沙蘆笙堂東南方,有一塊約幾百平方米的斜坡叫東方坡,坡度很陡,那是岜沙人祭拜太陽的地方。岜沙人十分崇拜太陽,他們認為自己的先祖來自遙遠的東方,來自太陽升起的地方,因此對太陽祭拜,是岜沙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儀式和程序。凡有節(jié)日、重大事情,他們都會在這里祭拜太陽。爬這個東方坡,如果是正常爬坡,就得背向太陽。而岜沙人每次祭拜后,都會邊歌邊舞走向蘆笙堂,他們無論男女老幼都會面向太陽,緩緩后退行進,誰若背對太陽,則是對太陽的不敬。許許多多的外人都要在這里一試面對太陽行進,可每個人都沒走幾步就跌倒在地。而岜沙人,卻一代一代固守著他們的信仰和傳統(tǒng),倒著爬山,走向他們心中的太陽。

      冰火愛戀

      岜沙人雖然固守著古老的傳統(tǒng),但他們的戀愛卻自由奔放,無所顧忌,他們以歌會友,以歌傳情,情歌、飛歌是人人拿手的本領。

      在岜沙,男女之間的戀愛交往與季節(jié)一起循環(huán)。春、夏、秋三個季節(jié)中,分別有三個關于戀愛的節(jié)日:游方、蕩秋千、鬧姑娘。

      正月里,是男女青年們跳花坡、吹蘆笙、游方的好時節(jié),小伙子們在“游方”時彼此競爭,像雄鳥一樣爭取姑娘的歡心;而到了夏季水稻揚花受粉的時節(jié),青年們便聚集到樹林中去“蕩秋千”。秋千一般都是用稻草搓成粗大的繩索,系在寨子里的大樹上,小伙子和姑娘就一雙一對地跳上去,秋千蕩得越來越高,姑娘的尖叫聲越來越大,小伙子就把姑娘緊緊地抱在懷里,繼續(xù)往高處蕩;秋收時節(jié),岜沙的“鬧姑娘”開始了。白天,小伙子和姑娘各人帶著自家的飯團,結伴相約,收稻勞作;晚上就聚集在主人家里喝酒、唱歌、抱姑娘。一個小伙子可以同時抱幾個姑娘,姑娘們也很樂意讓小伙子抱,姑娘被小伙子抱得越多,就會有更多的小伙子想娶她回去做老婆。如果姑娘沒有被小伙子抱過,是很丟人的事,如果某個姑娘被外鄉(xiāng)來的小伙子抱過,她在岜沙人眼中就是魅力出眾的美女啦!所以,但凡有外鄉(xiāng)小伙子來到岜沙,姑娘們會用各種方式挑逗他,讓他把岜沙的姑娘抱個夠。有時候會有膽小的人被大方的岜沙姑娘嚇得狼狽逃跑,姑娘們就會開心大笑起來。

      而岜沙的抱姑娘也有嚴格的規(guī)矩,不可以逾越界限,否則,姑娘和小伙子就會被嚴厲懲罰或被趕出山寨。

      紋面獨龍

      在青藏高原南部邊緣,地球板塊相互擠壓形成了中國的橫斷山脈,把中國西南部省份云南與緬甸分隔。而巍峨的高黎貢山和碧羅雪山的相互擁擠,又造出一個地球上僅次于美國大峽谷的大裂縫,這便是著名的東方大峽谷——“怒江大峽谷”。

      有一個邊緣族群,在怒江和獨龍江流經(jīng)的崇山峻嶺中默默地生活。鑒于生存環(huán)境的惡劣,千百年來,他們刀耕火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面對外族的侵襲,他們頑強地抵御抗爭;為了防范外族對人口的掠奪,這里的女人在臉上紋上美麗的刺青……這個只有5000多人口的種族,被大山和河流剝奪了與外界聯(lián)系的權利。漸漸地,他們被現(xiàn)代世界遺忘。這一群人擁有一個神秘的名字:紋面獨龍。

      大峽谷的惟一門戶

      在昆明機場下了飛機,從停車場取了預先租好的三菱帕杰羅就直奔大理,由它帶我穿越“東方大峽谷”。昆明的朋友非常不放心我獨闖怒江獨龍江,于是特別在大理安排了一個山路行車經(jīng)驗豐富的中年司機陪同我駕車進入大峽谷。從大理到怒江州州府六庫的路程只有200多公里,我的車卻行走了7個小時!雖然是國道,卻在崇山峻嶺中穿越,路面不間斷地被水沖壞,非常難走,其間還經(jīng)歷了一次公路塌方,車子險些被山上滾下的大石砸個正著!云南山路之險,可見一斑。

      到達東方大峽谷的門戶六庫,正是日落時分。開著車走遍這個怒江州州府的大街小巷,卻找不到怒江州地圖!這個大峽谷中的神秘王國,難道就這樣的不愿意讓外人了解?!我只能靠那一本藍色的中國公路交通圖指引著前進了。怒江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橋”。怒江是橋的世界,它有現(xiàn)代化的怒江大橋,有用鋼索捆綁成的鋼索橋,有木做的吊橋,還有讓人怎么也搞不清楚是如何把水運過對岸的水運橋。然而,怒江并沒有像它的名字的中文含義——它并不憤怒,相反,怒江靜如處子。過于碧綠而看起來有點假的江水泛著鱗鱗的波光,像銀河星際般神秘而引人遐想。然而,怒江大峽谷的神秘并不只是地理的錯綜復雜,除了擁有垂直分布的豐富植被,還有罕見的民風民俗。

      在這個少數(shù)民族人口占94%的怒江州府,行走在安靜的街道上,我馬上變成了另類——這里幾乎沒有外地人到訪。不時在街上遇到一路走一路唱的傈僳族男女,盡管聽不懂他們在唱什么,卻會讓人不自然地陶醉在那自然淳樸的民風里。

      廢城與怒江溜索

      六庫十幾公里外的百花嶺,一間尖頂?shù)慕烫煤芎椭C地融合在峽谷田園中,周圍彌漫著一種神秘感的鮮綠色。碧綠的怒江水在教堂的腳下嘩嘩地流淌,陽光燦爛卻又萬籟俱寂。傈僳族人過去信仰原始宗教,20世紀初西方傳教士進入后,人們開始信仰基督教或天主教。傈僳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其族稱最早見于唐代,并沿用至今。傈僳族和彝族、納西族的關系密切,源于唐時的“烏蠻”。8世紀時,傈僳族的先民居住在金沙江兩岸。16世紀中葉,由于反對掠奪、壓迫和躲避戰(zhàn)爭,大批傈僳族人在頭人的帶領下遷徙到怒江地區(qū)。

      當車子顛簸著慢慢接近教堂,四聲無伴奏合唱的教堂唱詩幽怨地從教堂深處飄來,天使般的純潔令歌聲變得無比的觸動靈魂,讓浮躁一下就在峽谷中沉淀,讓人永世銘記。這就是神秘怒江著名的“峽谷圣詩”。

      六庫到怒江大峽谷中部的小鎮(zhèn)福貢,是100多公里的山腰公路,下面是滔滔南流的怒江,上面是高高在上的高黎貢山和碧螺雪山。這條公路的歷史只有20來年。行駛在彎彎曲曲的怒江公路上,我想象不出過去的馬幫是怎樣走過這天然城堡般的大山來的。一路上風光奪目,峽谷的一草一木向外界的人們展示著頑強的生命,神秘而嬌艷。路途上不時見到各種各樣的橋,從江的這一面延伸到對岸,猶如一個橋的露天博物館。那陰陽瀑布,那顆在江心中央聳立的松樹,那沉著冷靜的教堂……放慢車速不是因為道路的艱險,而是生怕錯過了大峽谷那美麗動人的一切。

      大約4個小時,就到了怒江大峽谷中著名的風景點“石月亮?!边@一段在怒江邊的山路非常險峻,一邊是徒峭的山壁,一邊是滔滔的怒江。“石月亮”在怒江邊海拔3500米以上的險峻山峰上自然形成一個“圓洞”,遠遠望去,在晴空中真像一個月亮,它晝夜不落,與四周的景色相映襯,使人感到一種神秘的氣氛。這個“石月亮”在當?shù)赜幸粋€神秘的傳說:在遠古時代,大地上只有啟沙和勒少兄妹倆人。天神授意兄妹結成夫妻繁衍人類。但龍王的獨生女愛上啟沙。龍王發(fā)現(xiàn)后非常憤怒,施出法術下起了9天9夜的傾盆大雨,洪水填滿了每條溝和山箐,越漲越高,眼看就要漫過蒼天。啟沙兄妹躲進一個大葫蘆瓢里順水漂泊。天神立即賜給啟沙一把神弩兩支神箭,啟沙用箭射穿了山峰,洪水從洞里流走了,龍王的計劃完全破滅。啟沙兄妹倆得救了,便按著天神的授意結為夫妻。山峰上留下的這個又大又圓的洞,恰似一輪明月懸掛在那里。當?shù)乩圩宸Q之為“亞哈巴”,意即“石月亮”。為了方便游客觀賞“石月亮”,當?shù)卣诠愤呏鹆艘粋€石頭平臺。

      知子羅就在離福貢縣城30來公里的一座山頂上,這里原來是怒江州的州府。如今的知子羅由于州府遷徙到六庫而變成廢城。在熱鬧的福貢縣城吃過中飯后,越野車駛上了一條蛇形的盤山公路。大約一小時的爬行,怒江已經(jīng)被車輪遠遠地拋在身下那深深的峽谷里,變成了一條小水溝。高黎貢山和碧螺雪山把怒江夾在山腳下,山體顯得更加氣勢磅礴。轉了無數(shù)的彎,一座教堂突然出現(xiàn)在眼前,令人心情激動。這就是怒江最大的教堂——老母登基督教堂。我沉默地站在教堂面前,教堂與我孤單地站在大峽谷里,許多不知名的野花在周圍的山風中舞動,如同天使的舞蹈。一位老人從廢城空無一人的街道上默默地向我走來,如同山中靈魅。老人告訴我,教堂是20多年重建的。廢墟中空氣似乎帶著一些悲涼的味道,我用鏡頭對著老人按下了快門。我知道,我無法親自把照片交給老人,但我會把照片寄給教堂,讓天主把它轉交給這位善良的峽谷老人。

      從福貢順著怒江逆流而上,怒江上的橋越來越簡陋,越來越殘舊。細細的吊橋只鋪設了一些看起來弱不經(jīng)風的木板,站在吊橋上一顫一抖,腳下的怒江似靜卻險,走在上面不禁膽顫心驚。一條橫跨怒江的鐵索,正等待著過江的峽谷人的挑戰(zhàn)?!班隆?!一個背著大包物件的男人隨聲向我這邊的江岸滑了過來,手拉滑輪,一下就落到了地面。一個背著書包的女孩,馬上接著上了滑輪,天女散花般的姿勢又滑向了對岸……

      在雅魯藏布大峽谷,過江的人們通常面朝天,背對江,身體與溜索上下平行;兩腿成“V”字形分開,借著這個姿勢的慣性,唰——直向江中滑去。待滑到鐵索最低處,他便收起兩腳,搭在鐵索上;然后手腳并用,手攀腳蹬,向江對岸迅速靠近,那動作比猴子還敏捷。時間不大,他已然登上了對岸。與雅魯藏布大峽谷不同,怒江人過溜索顯得比較瀟灑,他們常常是“坐”著(坐姿)過去,或者仰“躺”著過去。在中間休息時,他們也顯得閑適,雙手扶扒在溜索上,身體成坐立姿勢,看看風景,或是聊聊天,唱唱歌,很悠然的樣子。如果對岸有一些高度,不能直接溜過去,他們也基本靠手臂的力量攀拉過去,腳上基本沒有什么動作(她們腳上時常都是穿著拖鞋過溜索)。他們過溜索經(jīng)常要帶很多東西,一筐菜,一袋米,甚至一頭小豬什么的……一根細細的鐵索,就這樣牽掛著怒江人生活與生命的全部。

      大峽谷的最后一個城鎮(zhèn)

      從福貢車行約5個小時即到貢山縣城。怒江大峽谷中的路離怒江比較近,無論從水平距離和垂直距離上算,都是如此。更有特點是道路每每進出在一個鄉(xiāng)鎮(zhèn),都是柏油路面,所以如果車子突然不顛簸了,就是一個鄉(xiāng)鎮(zhèn)靠近了。貢山縣城被高黎貢山、碧螺雪山包圍著,是進入與世隔絕的獨龍江的唯一門戶。春節(jié)夜間小鎮(zhèn)的街道上,來自高黎貢山穿著民族服裝的人們,圍著篝火在歌舞。這里的人們叫這做“街舞”。事實上,每逢節(jié)日,居住在高黎貢山的人們,就會來到縣城,在街上跳起特色的民族舞。進入貢山的地界,天空看起來與之前的很不同。一路撒上溫暖的陽光,合著一路的艱辛和險阻,換來的卻是一路視覺與靈魂的收獲。天高深莫測,山水綠得令人大口呼吸。早上的峽谷晨霧把峽谷渲染得更加神秘。

      貢山縣城到丙中落還有43公里的路途,行車時間卻花了3小時。狹窄的單行沙石路,坑坑洼洼的難以行車,極為險要。距離丙中洛鄉(xiāng)政府所在地約12公里處便是“怒江第一灣”。怒江流入云南境內(nèi),在這里的群山環(huán)抱中形成了“U”形的彎曲江面,即“怒江第一灣”。遠遠望去就像鑲嵌在山腳下的一條翡翠玉帶,真是奇觀,十分迷人。當?shù)卣疄榱瞬蛔層慰湾e過觀賞這一美景的機會,特在這“U”字形的江邊的一個大石頭上刻下了“怒江第一灣”5個大字,字下面的深谷中即“U”字形大峽谷第一灣。

      越野車繼續(xù)順著坑坑洼洼的碎石路前進。即使車子一路顛簸,而眼前的景色卻開始令人迷亂:鐵索橋的對岸就是“雙拉”,一個與世隔絕而美麗異常的怒族山寨。透過明媚的陽光,一座教堂矚目地聳立在遠處的麥田上,這就是峽谷深處怒江人的精神寓所——雙拉教堂。

      接近天黑時分,我們抵達了丙中落。丙中落村里生活著怒族、藏族、傈僳族和獨龍族4種族人。陽光燦爛的山坡上,遍地的扁竹花令人心醉。幾個本地的小姑娘采了一大把鮮花插在我們的車子擋風玻璃的雨掛上,那一張張純真的笑臉,比峽谷的陽光還要燦爛……在他們清澈的眼神里,有我永遠也讀不懂的人生。

      死神的地盤——獨龍江公路

      獨龍江公路全長只有96公里,由貢山縣城出發(fā)可直接到達獨龍江鄉(xiāng)孔當村,沿途一步一景。然而,這卻是一條由死神統(tǒng)治之路。很多人把下面的“獨龍江紀事”等同于“死神的宣言”:

      1964年,第一批馬幫進入獨龍江

      1998年,第一輛汽車駛入獨龍江

      2001年,獨龍江紋面女的平均年齡已超過60歲

      90年前,谷種傳入獨龍江

      70年前,鐵器傳入獨龍江

      50年前,紋面習俗逐漸廢止

      獨龍女子面部美麗的青靛花紋在我的眼里就是一種藝術品。獨龍族小伙子都利是我的向導兼翻譯。他告訴我,必須請當?shù)氐乃緳C才能開車走獨龍江公路。事實上,在20世紀90年代前,通往獨龍江沒有公路,只有馬幫驛道可以出入。從貢山縣城到獨龍江鄉(xiāng)政府來回需徒步行走6天路,途中要兩度翻越海拔4000米的高黎貢山雪山埡口。每年11月開始,獨龍河谷就幾乎和外界失去了一切聯(lián)系,厚厚的積雪把一切住處都阻隔在雪山之外,只有到來年8月冰雪消融的時候,才是河谷最熱鬧的季節(jié)。獨龍江河谷內(nèi)的道路只有人工開鑿的三尺驛道,過江走“天梯”(鐵索搭木板的簡易橋),或溜鐵索或爬藤索橋,而藤索橋勘稱目前世界上還在使用的最簡單、最古老的橋梁。目前的獨龍江公路(從貢山縣城至獨龍江鄉(xiāng)政)正在修筑。公路一旦修通,通往獨龍江的驛道將成為歷史遺跡。某種意義上說,獨龍族是真正意義上的孤獨的族群。

      在貢山縣城準備進入獨龍江峽谷的物資后,越野車披著早上的陽光開始往令人談虎色變的獨龍江進發(fā)。越野車順著在高黎貢山上宛然爬升的獨龍江公路前進,一路上不是左拐就是右拐,唯一不變的方向就是向上爬。周圍越來越安靜,山越來越高,溝越來越深,心跳得越來越快……進入令人熱血沸騰卻又望而生畏的獨龍江,首先翻越第一個雪山埡口只有海拔3500米。從數(shù)據(jù)上看,這個埡口并不算高,只是一個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埡口。但又有誰能想到,就是這樣一個埡口,卻讓我遭遇到此行最大的險情。回來后,查地圖才知道這個埡口有著一個嚇人的名字——黑普破羅埡口,傈僳族語的意思是“翻不過的雪山”?!昂谄掌屏_埡口”這個名字從此就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之中,她時刻在提醒著我們一定要注意安全,危險可能就在不經(jīng)意間來臨,出現(xiàn)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

      中午11︰40,車到了孔貢公路47公里處再也開不上去了,塌方,工人正在疏通道路。一小時后,車子終于搖晃著到達黑普破羅埡口下的隧道,隧道的這一邊人可以走進去,但山那邊的出口被塌方和大雪堵得嚴嚴實實,無法從隧道走過去,要進獨龍江就只能翻越黑普破羅埡口了。

      走在埡口的雪地上就感覺不對了,雪地在中午烈日的暴曬下,承載力大大降低,每走一步,都陷進齊腰深的雪地里,體能消耗非常大,只能一步一挪地走,稍微站住休息一下,明明是站得好好的,突然間腳下的雪就塌了,人就陷進雪里了,費好大勁拔出來,再站好,不一會兒也就再塌,再陷進去……神秘迷人的獨龍江就在眼前,而“翻不過的雪山”卻把我擋在山外。我徹底屈服了!連爬上埡口遙望一下獨龍江河谷的愿望都實現(xiàn)不了,只好打道回府。

      回到貢山縣城后,向導說不要喪氣,附近有獨龍山寨,但必須徒步。于是,為了獨龍女子面部美麗的青靛花紋,我又一次開始艱苦跋涉……

      猜你喜歡
      獨龍江怒江
      跟著怒江走一走
      一圖看懂怒江特大橋
      怒江卡雀哇節(jié)
      云南畫報(2021年4期)2021-07-22 06:17:16
      怒江 神秘絕美的“東方大峽谷”
      云南畫報(2020年12期)2021-01-18 07:19:16
      怒江求學記
      中國三峽(2016年10期)2017-01-15 13:59:50
      怒江傈僳少女求學記
      中國三峽(2016年10期)2017-01-15 13:59:50
      今日獨龍江
      云南畫報(2015年6期)2016-01-13 04:49:03
      中共云南省委書記李紀恒在獨龍江調研時盛贊獨龍江
      ——人間天堂獨龍江
      云南畫報(2015年6期)2016-01-13 04:49:03
      我的獨龍江記憶
      云南畫報(2015年1期)2015-04-29 04:48:27
      我的獨龍江記憶
      云南畫報(2015年1期)2015-01-06 08:28:52
      南江县| 安乡县| 衡东县| 金堂县| 赤水市| 富源县| 焦作市| 龙井市| 霸州市| 本溪市| 和田县| 昂仁县| 微山县| 雷波县| 措勤县| 新蔡县| 老河口市| 台东县| 泗水县| 崇阳县| 永清县| 双柏县| 祥云县| 达尔| 利辛县| 西乌| 汕尾市| 宜丰县| 沧源| 海原县| 南郑县| 镇巴县| 台安县| 禄劝| 仪征市| 类乌齐县| 沂水县| 习水县| 德阳市| 平度市| 临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