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結(jié)婚需要三媒六聘,舉行婚禮時,更是恨不得傾家蕩產(chǎn)。所以,裸婚在古代絕對是一件反潮流的事。
寫了《聊齋志異》的蒲松齡,是一個罕見的裸婚族。能淪落到裸婚的地步,歸功于他有一個神奇的爹。蒲爹天資聰穎,但就是沒有考試運,一考就落榜。后來,他干脆下海經(jīng)商,成了一個富豪。奇怪的是,蒲爹直到40歲還沒生出一個孩子。絕望的他公司不開了,股不炒了,存款全捐出去了,除了做慈善,就是在家教孩子讀書。如此折騰一番,兒子是生出來了,但錢沒了。
蒲爹不生則已,一生驚人—居然生了4個兒子。沒錢還超生,家里更是窮得底朝天。蒲松齡是家里的老三,正處于爹不疼娘不愛的倒霉位置。蒲松齡長到10來歲,忽然有一天,蒲爹看著已經(jīng)是半大小子的三兒子,一拍腦門:“哎呦,我得給兒子找媳婦了!”找誰呢?他相中了劉國鼎的二女兒,因為劉國鼎是秀才,這是學(xué)渣對學(xué)霸的天然崇拜。兩家相親時,有人對劉國鼎吹風(fēng):“老蒲家太窮了!你可別把女兒嫁過去!”劉國鼎淡定地說:“窮咋啦呀?你看蒲爹這么窮還教兒子讀書,爹忍辱負重,兒子將來肯定有出息!”于是,蒲松齡和劉氏順利定了親。
蒲松齡18歲,劉氏15歲,兩人結(jié)了婚。因為沒錢,所以,婚禮也沒有大操大辦,蒲松齡開車到老丈人家,把媳婦娶了回來。蒲松齡當時還沒工作呢,和父母一起住,自然是沒房;車子就更不用提了,別說寶馬奔馳,就連夏利都買不起,連婚車都是借的。
蒲松齡25歲時,和兄弟們分了家。他終于有了屬于自己的房子—位于郊區(qū)的毛坯房3間,連圍墻都沒有,而且雜草灌木叢生,根本沒法住人。而蒲松齡的其他3個兄弟,都分到了帶灶房和儲藏室的精裝修商品房。蒲松齡這時候真是怒了:還能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了?老爸老媽你們偏心偏到?jīng)]邊了!蒲松齡痛定思痛,努力讀書考試,希望能用知識改變命運。
很不幸,蒲松齡繼承了蒲爹的基因和衰運—天資聰穎,勤奮苦讀,但就是屢試不中,最后當了小學(xué)老師。
因為蒲松齡要在外教書,劉氏不得不和丈夫常年兩地分居。性格豁達的劉氏心理異常強大,迅速地適應(yīng)了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除雜草、修房子、雇人筑墻。因為房子的戶型不合理,還從大伯那里借了一塊木板,把房間隔出了里屋和外屋。經(jīng)過一番努力,她把蝸居收拾得井井有條,非常溫馨。
劉氏的日子其實過得很苦,每天省吃儉用做家務(wù),接送孩子上學(xué),陪孩子做作業(yè),還要紡線織布到深更半夜,得了肩周炎……但是她特別擅長苦中作樂。房子在郊區(qū),挨著農(nóng)場怎么了?方便接觸大自然?。∮锌諘r,她就帶著孩子們趴在小路邊聽蟲鳴,斗草嬉戲,孩子們的童年都過得很快樂。屋子小放不下大桌子,她也不抱怨,干脆讓孩子們各自捧著一個小鍋自己吃,別有一番樂趣。蒲松齡的兄弟們經(jīng)常朝她借錢借東西,劉氏也不催著還。她對蒲松齡說:“別人向我借東西,而不是我向別人借東西,這就很幸運了!”外出打工的蒲松齡在家中缺席,對孩子們來說,爸爸就跟客人一樣陌生。但是,劉氏一直教導(dǎo)孩子們要尊重爸爸,家里的肉必須留著等蒲松齡回家才能吃。
在古代人的眼中,蒲松齡有點兒不務(wù)正業(yè)。但他天生具有記者的潛質(zhì),哪里有八卦,都要去打聽,然后在網(wǎng)上寫小說。好友張篤慶曾經(jīng)勸他別寫小說,專心考試。但是蒲松齡不聽,寫文寫得超嗨。劉氏從不逼著丈夫上進,對蒲松齡說:“我不惦記做官夫人,山林中自有讓人快樂的地方,我這個人特別知足!”蒲松齡一生都非常尊重和感激妻子。在外打工時,經(jīng)常惦記妻子的身體。在夫妻倆的言傳身教之下,3個兒子考上了秀才,就連孫子也中了秀才,滿門書香。
劉氏71歲時病逝,在人均壽命33歲的清代,絕對是高壽。她去世后,蒲松齡悲痛欲絕,寫了8首悼亡詩,還寫了千字長文《述劉氏行實》來緬懷妻子。劉氏的音容笑貌躍然紙上,字里行間流露出他對妻子的深情。僅僅兩年后,75歲的蒲松齡去世,死后與心愛的妻子合葬。蒲松齡和劉氏結(jié)婚56年,夫妻倆相濡以沫,不僅沒有“小三兒”,連吵架都很少,是古代極為少見的恩愛夫妻。
所以,無論古今,婚姻幸不幸福,和錢的關(guān)系真的不大。如果心態(tài)能像劉夫人這么好,裸婚的日子也能過得很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