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增榕
高年級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常常為課堂上的“靜”而困惑、煩惱。為什么學生在剛進入小學時能在課堂上爭先恐后地回答教師的問題,能在課間沒完沒了地提出各種問題,可一到中高年級就慢慢沉寂下去?難道五六年級的學生就已經沒有激情、沒有活力了嗎?是什么讓他們三緘其口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的原因:
一、學生的心理
1.年齡特點。
十一二歲的孩子正處在生長發(fā)育的最佳時期,身體的外部特征有了顯著的變化,心理也在趨向成熟,有了更強的自尊心。男生變得拘謹,沉默寡言;女生顯得害羞,不愛表現(xiàn)。于是課堂上只能見到他們漠然的眼神和低垂的腦袋。
2.缺乏自信。
農村的孩子尤為缺乏自信。一個教學班中自信的學生占不到1/5。因為不自信,課堂上就不敢輕易舉手,怕答錯了或回答不完整受到教師責備,讓同學笑話。筆者班上有一個女生曾在日記里寫道:今天又只有幾個同學舉手發(fā)言,老師一定很失望,也很難過,因為她已經鼓勵過我們很多次了??晌揖褪菦]有勇氣,怎么辦?
二、教師的態(tài)度
1.過分的遷就迎合。
新課改以后的課堂,教師從不吝嗇自己的表揚:你真棒,你真了不起,答得不錯……這些泛泛的評價和表揚對于高年級學生來說,并不能收到應有的激勵效應,反而麻木了學生的心靈:這些只是教師口頭上的敷衍罷了。久而久之,學生就沒有了學習的積極性,發(fā)言也就更為消極。
2.過分的嚴厲刻板。
有些教師缺乏課堂教育機智和應變能力,害怕教學過程偏離自己預設的軌道,對于許多預設外的生成一票否決,包括學生許多有創(chuàng)意的發(fā)言——“你懂什么?”“答錯了,坐下!”時間長了,學生的好奇就變成退縮,質疑變成了畏懼,于是干脆不言不語,不問不答,只把自己當作一個知識的容器,乖乖接受。這樣,學生就成了課堂上的“沉默的羔羊”。
那么如何改變這種不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課堂“靜”現(xiàn)象呢?在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1.讓學生喜歡教師。
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盡在學生眼中,他們有時欣賞你,有時模仿你,有時也會評價你,但只有讓他們喜歡你才有可能接近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里,傾聽他們的心聲。筆者的經驗是:用豐富的內涵打動學生,用睿智的幽默征服學生,用積極的精神面貌感染學生,用親切的微笑俘獲學生。一個有著豐厚文化底蘊的語文教師,那信手拈來的趣事逸聞,那極富感染力的語言描述,都會讓學生喜歡的。
2.讓學生喜歡語文。
語文課堂是教師和學生一起閱讀一起交流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上學生是主角,教師只能是導演和群眾演員。語文的學習是真情的流露,是真摯的表達,是無拘無束的表演,是暢所欲言的討論。詩意的語文,生活中的語文,相聲的語文,可以對演群眾演員的教師指手畫腳的語文,都會讓學生喜歡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語文教師有了興趣,對語文有了興趣,就會有激情噴發(fā)的學習狀態(tài)。
二、掌握鼓勵的藝術
1.搭一個臺階——由膽怯到自信。
對于沒有信心的學生,教師不要說些“要大膽、要勇敢”之類的空話,要給予確切的幫助、鼓勵。比如,對于膽量特小的學生,要求他在班上朗讀課文時,不妨非常親切地“準許”他坐在座位上讀。這就是為學生樹了一個梯子,搭建一個臺階,讓學生由膽怯慢慢達到自信之巔。
2.攜一份幽默——由緊張到愉悅。
在著名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的課堂上有這樣一個片段:于老師讓學生結合課文創(chuàng)作一句名言。許多學生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是好。課堂靜了下來。于老師打破了沉默:“名言并不都是出自名人之口,普通老百姓的話也能成名言。如: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老師也寫了一句名言:啊,做什么事都要用心——特級教師于永正?!庇诶蠋熯呎f邊板書。學生們一見都笑了。于老師接著說:“你們看,寫名言一點都不難,下面大家都寫,寫完標注上未來的××家×××。一人至少一句,也可以多寫,看誰寫得好,寫得快。”于老師用幽默營造了愉悅輕松的學習氛圍,學生不再緊張,不再害怕,心中的話也就脫口而出,并都很自豪地站起來介紹自己的名言。
三、培養(yǎng)傾聽的習慣
傾聽是一項復雜的心智活動。教師、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是課堂能否“動”起來的一個重要因素,也是高效課堂必不可少的條件之一。
1.教師的傾聽。
教師的認真傾聽,能讓學生感受到一種尊重:老師在認真聽我講話。教師有效的傾聽,能給予學生鼓勵和幫助:不怕,老師會幫助我的。教師有效的傾聽,更是師生間心靈的溝通:我從老師的眼里看到了贊許。得到尊重、受到重視的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往往比較高,也喜歡表現(xiàn)自己。
2.學生的傾聽。
只有聽得清,才能道得明。課堂中的傾聽應該是任務驅動式的。當一個學生發(fā)言時,必須給其他學生下達傾聽的任務:聽誰的,聽什么,怎樣聽。只有這樣才能激活更多學生的學習愿望,才能促進課堂教學的新生成,才能組織學生就發(fā)言所生成的學習資源而發(fā)言,學生間的交流也才能變得積極主動。
綜上所述,要改變高年級課堂的“靜”現(xiàn)象,就必須使教師、學生、教材這三個要素相輔相成。只有使三者都“活”起來,才能從根本上“激活”語文課堂教學,使語文課堂中的素質教育真正得到體現(xiàn)。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泰縣嵩口中心小學 責任編輯:辛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