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顏 林
營盤山上橘子紅
文·圖/ 顏 林
在中央紅軍長征轉戰(zhàn)敘永80周年之際,我?guī)е蝗簩W生前往紅軍長征紀念地營盤山尋幽覽勝,緬懷紅軍光輝的業(yè)績。置身碩果累累的橘樹下,觸景生情,學生們胸前的紅領巾和鮮紅的橘子仿佛變成紅軍帽上閃閃的紅五星,紅軍戰(zhàn)士進攻營盤山的身影仿佛浮現(xiàn)在眼前,紅軍射向敵堡的槍炮聲仿佛在耳際久久回蕩,我不由墜入歷史的遐思,向學生們講述紅軍長征時在營盤山遵紀愛民的故事。
營盤山,又名“帽盒山”,位于敘永縣城東約1公里處,海拔約800米。營盤山地勢險要,扼制敘永東城,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登臨山巔,敘永東、西兩城盡收眼底。
1935年1月29日,中央紅軍在川黔交界土城、猿猴場一帶一渡赤水,進入川南的古藺、敘永地區(qū)。2月 1日,紅一軍團二師先頭部隊到達敘永三岔河,與敘永縣民團精選隊交火,將其擊潰。紅軍乘勝追擊,直逼敘永縣城,經(jīng)方竹壩、尖山子、打卦石、渣口巖而下,首先猛攻縣城東郊的營盤山。經(jīng)過激戰(zhàn),紅軍攻占了營盤山一帶的敵堡,為紅軍大部隊過境開辟了前進的道路。紅軍便將攻城指揮部設在營盤山上。
紅軍大部隊來到營盤山時,只見漫山遍野都是一樹樹紅黃熟透的橘子,果香誘人。有個戰(zhàn)士半開玩笑地說:“給我兩個吃吃,我保證一口氣沖鋒三十里。”此前,紅軍戰(zhàn)士為了和敵人搶時間、爭速度,急行軍穿越人煙稀少的深山老林,已經(jīng)很久沒有吃過一頓飽飯了。經(jīng)過一天急行軍的紅軍戰(zhàn)士,人人饑渴異常。然而,面對滿山紅橘,竟無一人摘食??词亻倭值囊晃焕洗鬆斠娂t軍紀律嚴明,秋毫無犯,非常感動,便摘下橘子送到紅軍戰(zhàn)士面前,請紅軍戰(zhàn)士吃。紅軍戰(zhàn)士婉言謝絕,異口同聲地說:“我們是紅軍,是老百姓的隊伍,不能隨便吃老百姓的東西。”當紅軍總部先遣工作團干部羅通了解到這片橘子是大土豪“張老爺”的財產(chǎn)后,便宣布予以沒收,將橘子分給戰(zhàn)士們吃,并將橘子分給當?shù)刎毧嗳罕?。羅通在看守橘林的老大爺?shù)膸椭?,把橘林劃成若干片,分批讓路過這里的部隊采食,并單獨劃出一片,留給當?shù)氐呢毧嗳罕?。羅通在橘林邊插上木板,在木板上寫道:“這橘林是土豪的,現(xiàn)沒收。各部隊路過這里時,應有組織地在指定地區(qū)采摘?!甭淇顬椤爸袊まr紅軍總部先遣工作團”。
老紅軍羅通將軍回憶說:“從古藺向威信前進的中央縱隊,到達永寧(敘永)府時,已經(jīng)兩天沒吃一頓飽飯了。我們心里都非常著急。因為我們先遣工作團的任務,除了在紅軍經(jīng)過的地方,宣傳組織群眾、安置傷病員、組織群眾武裝外,還有一項重要任務,便是要保證部隊的糧食供應。于是我們便分散到沿途兩側的村鎮(zhèn)去籌糧。可是我們所到的村鎮(zhèn),有的土豪已經(jīng)被先頭部隊‘打’了;有的村鎮(zhèn)的群眾,因為不了解紅軍,又怕在這里打仗,跑得光光的,有土豪也無法調查。實在沒法,我決定到一家扣著門的老鄉(xiāng)家里看看,心想:如果有糧食,找不到老鄉(xiāng),就按市價給老鄉(xiāng)留下錢,寫封信,再把糧食帶走。可是當我走進老鄉(xiāng)的屋子,便看到在盛糧食的一個壇子里,放著一些錢,錢上面還有一張紙條。拿起紙條一看,上面寫著:‘老伯,實在對不起。我們是工農紅軍,因為兩天沒有吃上飯,路過你這里,你又不在家,所以把你的糧食吃了一些?,F(xiàn)在按市價給你留下了錢,請查收。并望你能原諒?!旅媸鹈氖且卉妶F一個部隊的代號。我走進老鄉(xiāng)的另一間房子,在一個小缸里,發(fā)現(xiàn)了一些糧食,我心里一陣高興??墒橇⒖逃挚吹搅艘粡埣垪l,上面寫著:‘同志們,這家老鄉(xiāng)的糧食,已被我們吃了一些,剩下這些不要再動了,以防老鄉(xiāng)回來買不到糧食,沒飯吃?!旅媸鹈囊彩橇翦X部隊的代號??戳诉@兩張紙條,對于我們部隊處處關心群眾利益的優(yōu)良作風,我覺得十分自豪?!?/p>
紅軍這一遵紀愛民的故事,當時被傳為佳話,至今仍在川南一帶廣為傳誦。后人有詩贊曰:“軍過營盤橘樹中,時當饑渴萬人同。森嚴紀律西風里,不摘霜橘一顆紅?!奔t軍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長途跋涉,連續(xù)作戰(zhàn),但部隊所到之處,嚴格遵守群眾紀律,關心群眾生活,在群眾中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敘永縣城一位老百姓也在文章中寫道:“除夕之夜,紅軍占領東外街,雪風凜冽中,持槍立街民門外。室內爇爐,呼之不入也。”可謂:“朔風透甲刺肌寒,正是嚴冬夜已殘。如鐵如山檐下立,岳家軍后此尤難?!?/p>
20世紀60年代初,老紅軍羅通在《星火燎原》1960年第3期上發(fā)表《營盤山上橘子紅》一文,介紹了當年紅軍在營盤山這一遵紀愛民的動人事跡。從此,營盤山聞名遐邇,成為進行革命傳統(tǒng)教育的名山,享譽川南。后來,敘永人民為了紀念犧牲的紅軍戰(zhàn)士,在營盤山下修建革命烈士陵園和革命烈士紀念碑。
1981年1月,敘永籍老紅軍、原解放軍總政治部副主任、中國文聯(lián)副主席、中顧委常委傅鐘上將親筆題寫“營盤山上桔子紅”七個大字,寄回故里,勉勵家鄉(xiāng)人民繼承和發(fā)揚紅軍革命傳統(tǒng)。1987年10月,李夫克將軍率領國防大學四渡赤水戰(zhàn)役編寫組成員到敘永縣采訪,考察了營盤山和山下的烈士陵園。敘永縣委寫了一封信,委托他們轉交給當時的中央軍委副主席楊尚昆(中央紅軍長征過敘永時,彭德懷任紅三軍團軍團長,楊尚昆任政治委員),請楊尚昆同志為營盤山下的革命烈士紀念碑題寫碑名。楊尚昆同志接信后欣然應允,親筆題寫“革命烈士紀念碑”七個大字,寄贈敘永縣委。1988年9月,書法家、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也應敘永縣委邀請,親筆為營盤山下的革命烈士紀念碑題寫“浩氣長存,永垂不朽”八個大字。
今日營盤山,橘林成片,郁郁蔥蔥。初冬時節(jié),營盤山上似火的紅橘與山下革命烈士紀念碑上楊尚昆副主席和張愛萍將軍鮮紅的題字交相輝映。人們登山覽勝,緬懷紅軍光輝業(yè)績,無不激情滿懷。與學生們一起游營盤山,得《謁營盤山》詩一首,茲錄于文末。詩云:“初冬登高謁勝景,紅軍愛民嚴遵紀。營盤橘子賦詩韻,彪炳史籍鑒古今?!?/p>
(責任編輯/王鑫 設計/張籍勻)